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英雄联盟之决战时刻(经典重温理工男必看的爽片1-通缉令)

英雄联盟之决战时刻(经典重温理工男必看的爽片1-通缉令)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2-07 12:40:24

英雄联盟之决战时刻(经典重温理工男必看的爽片1-通缉令)

决战时刻隐藏英雄文章列表:

英雄联盟之决战时刻(经典重温理工男必看的爽片1-通缉令)

经典重温理工男必看的爽片1-通缉令

该片豆瓣评分:7.4分,并不高,但是对于喜欢动作片又不满足一般的爆米花商业片的理工男来说,是一部必看的爽片。我爱爽片~:)

背景设定

这部电影的设定背景是一千多年前一群织布工成立了一个杀手组织,他们自称“兄弟会(Fraternity)”。说实话这个背景交代的有点马虎了,比《刺客信条》的设定马虎了太多,其实编剧完全可以用西方文化中的一些传奇故事来丰富这个背景的设定,使之更具有文化内涵。也许这个疏漏也是这部电影低于8分的原因之一,挺可惜的。

至于为什么是织布工创建的这个组织,是因为发布目标指令的是台织布机。这台被称为“信仰织布机”的装置不依赖人工或者任何能源系统工作,而是自动的。组织内部的“解码人”负责从织布的纹理上解码目标名字。有了名字,兄弟会就可以派出杀手击杀目标,而这些目标是世界上各行各业的精英,有法官、企业家、政客、普通工人等等。而他们成为目标的原因是将来一个特定的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事件出现的时候,这些人会起到关键作用从而使人类面临灾难。这也是兄弟会这个组织存在于世的价值—看守者,守护人类社会的平衡,避免灾难发生。

这个背景设定总体来说创意十足,但是不够精致,有bug,交代的也是较为粗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这部电影的评价。

剧情解析

故事的开始是从主人翁卫斯理的工作环境开始,他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公司职员,客户服务代表,典型的上班族屌丝。每天过着无聊的朝九晚五的生活,有焦虑症,女朋友背着他和他同事好哥们乱搞等等。总之看似一个公司职员上班族,其实内心无比卑微无趣懦弱的人。即便是他所在的阶层,他也是最懦弱和毫无自尊的人,生活也是无聊透顶。

无意义的蝼蚁人生

话锋一转,镜头切换到貌似他父亲的最后一次任务,这也是本片第一个特效showtime,很精彩的一段动作戏。卫斯理“父亲”MR. X(这个角色的名字很有意思,与Cross的名字对应,X是斜放的正十字)来到一栋办公楼,进入某个楼层一个大落地窗办公室后找到一位印度裔美女,让她追查一个弹头的来历。

中长风衣可以带很多武器

落地窗对边一栋高楼顶上几个工人正在施工。突然美女头部中枪,无数子弹射进这个办公室,卫斯理“父亲”快速扑到寻找掩护。然后快速跑出办公室沿着走廊跑向电梯,就在观众老爷们以为他会进电梯离开的时候,他却反身脚蹬电梯壁,深吸一口气起跑!

特殊能力的表现

他上电梯其实只是为了多几米助跑的空间,以便能加速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获得飞奔到对面的惯性。

助跑加速很吓人的

然后他加速冲破玻璃幕墙,

这窗破得相当有气势

人在空中就掏出手枪击杀两人,左手从后腰掏出一把古朴的手炮甩手一枪,子弹成弧线飞行到障碍后击杀另一人。

掏出第二把枪

这就是这部动作电影的一个创意亮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动作片的独到之处。

这部电影设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枪战模式---甩枪。

从物理学上来说,在运动物体的其他方向施加一个力或者矢量,会改变物理运动的轨迹。基于这个原理,如果在涉及瞬间,提供足够的加速度给手枪,那么子弹出堂后也具备了这个方向的加速度,能够改变运动轨迹(当然,实际情况是不论你怎么甩,由于跟子弹的初速度相差太大,基本忽略不计,所以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子弹出堂后射程内的运动轨迹还是几乎是直线)。

在卫斯理“父亲”干掉平台上所有人后接到一个电话,是名为“克洛斯(Cross)”的人打来的。

Mr.X

在说了两句金句以后,卫斯理“父亲”头部中弹。

国内这镜头估计是看不到的

而镜头这次来了个慢动作回看模式,告诉观众们,这颗子弹是从1600开外的一个阁楼射出的。值得一提的是这颗子弹弹头里还有中途分离的机械助推装置,十分炫酷。

镜头切换,又开始继续讲述卫斯理无聊的新的一天的生活,从早晨开始女朋友跟他就发生争吵。

然后他继续去上班,在他被肥八婆领导逼出焦虑症以后去超市买药。

碰上了刚刚与他女友鬼魂回来的好朋友兼同事盖瑞,由于钱包掉在了卫斯理房里,好友盖瑞还让卫斯理付钱买能量饮料补身子。。。结账的时候还加了盒西瓜味的避孕套。简直无语了,人活到这份上也是太了无生趣了。

回到办公室的卫斯理继续被肥八婆领导欺凌。这就是卫斯理一天的日常。

卫斯理在回家路上的超市里,遇到了陌生帅大叔的尾随和性感美女搭讪,今天有点不一样。电影的第二个高潮来临。

这个眼影啊。。。

性感美女和帅气的大叔在超市里围绕卫斯理大打出手,炫枪技,炫装备,然后打到大街上炫车,炫车技。

相当精美的道具

专业装备

出门上车也是炫酷的一笔了

车上枪战肾上腺素飙升!

各种素都飙升了

这部电影处处闪现着有意思的小幽默,比如这段在路上,卫斯理跟美女说要报警,美女看了看前面的警车,立马加速怼上。

报警是没有用的

经过一番公路枪战后,卫斯理昏了过去,醒来后在一个厂房里。这里卫斯理与兄弟会的几个人终于见面了。这一段也是金句频出的,比如说“On three…“

On three。。。

在这里,兄弟会的解码人斯隆(摩根弗里曼饰)解释了卫斯理的焦虑症不是病,而是一种天赋,在极端情况下心跳能达到400每分钟的人很少,而卫斯理需要做的不是吃药,而是学会控制心跳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这个好假,如果设定成定制的弹头就更加合理点

这个天赋能让卫斯理在短时间的反应变得极快,周围的物理运动相对会变慢,这样就相当于卫斯理具备了超能力(类似一款老游戏《马克思佩恩》中的技能),能更好的控制枪械射击。

此外,斯隆还告诉卫斯理,他父亲还留了很多财产,而斯隆已经将这些钱打到了卫斯理账户上,还给他了他一把imanishi 17经典手枪,说是他父亲的武器。斯隆希望卫斯理加入他们。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卫斯理仍然无法接受这么难以置信且有悖于常理的现实,他仍然走了,回到了他那个小屋。又是噩梦惊醒,他以为是梦,但是从身上掉下的那把斯隆给他的imanishi 17手枪让他知道了这一切不是梦。于是他起床去ATM查看了账户,结果多出300多万美金让他瞬间兴奋不已。

好多的钱钱

同样的一天,同样的办公室,但是卫斯理的心理状态已经完全不同。同样的肥八婆领导,同样的订书机。。。卫斯理爆发了。

FK了

一通发泄后,卫斯理离开了办公室,上了性感美女FOX的车。

再次来到纺织厂,斯隆提出一个需要卫斯理解答的问题:“为什么来这里?”这是人生灵魂三问之一。

然后斯隆就把卫斯理交给Fox去训练了。训练过程是血腥的,先挨德国佬“修理工”的揍,顺便想想灵魂一问的答案。这个过程编剧又杜撰出一个新玩意儿,兄弟会有一种专用的身体修复的白蜡,通过刺激白血球的生长可以让人体在几小时内恢复本来需要几天恢复的伤势。

快速疗伤这个设定很不错

整个训练过程就是德国佬揍卫斯理,屠夫教他用刀,Gunsmith教他枪械知识,FOX教他实战。这部分的内容也不够丰富,训练过程其实可以填充一些更有深意的故事,与后面的实战部分可以进行呼应。可能限于篇幅或者预算并未能让情节更丰富,让人物的世界观更为丰满,这是缺憾。

在人体修复室,卫斯理认识了“俄国佬”,俄国佬喜欢老鼠,这里他给卫斯理展示了用老鼠携带炸弹的创新战术,这里为后面的“总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战术,一是花生酱可以吸引老鼠,二是成千上万的老鼠携带炸弹会造成很大破坏性的爆破效果。导演在这里预埋了一个线索。

老鼠炸弹单个威力不咋地

在斯隆与Gunsmith教卫斯理用枪的时候,他第一次见到甩枪的战技,可以让子弹成弧线射击目标,颠覆了他对枪的认识。然后Fox就开始带他跳上地铁做跑酷训练。

在卫斯理训练的同时,Cross在不停的猎杀兄弟会成员,这让斯隆和Fox都急着让卫斯理尽快完成训练去刺杀Cross。因此加大了训练的强度,这让卫斯理一度想要放弃,就在这个时候斯隆带卫斯理到他父亲曾经住的房间,给他讲了许多他父亲的过往事迹。卫斯理看着满屋子他父亲的衣服,用品和装备,心生向往,又鉴定了要成为他父亲那样优秀杀手的信心。很快卫斯理掌握了枪械的使用技能,同时也用休息时间研究了“大仇人”Cross的每个案例,熟悉Cross的战术习惯。

在训练的最后阶段,开始甩枪训练时,Fox为了让卫斯理尽快掌握甩枪战技,上演了一把惊险刺激的真人靶的戏码,Fox用自己做障碍,让卫斯理甩枪射击身后的靶子。

美女表情淡定的一笔

经过一段时间的刺激训练,最终卫斯理完成了训练,斯隆带卫斯理进入织布机的房间,为他展示了指令的解析过程(编码方式居然是二进制。。。显然这不是织布机,这是台具有上千年历史的计算机。。。),这样,卫斯理也获得了第一个目标,一位商界精英人士。

但是,显然菜鸟的第一次行动通常都会以失败告终。因为卫斯理对于目标确定还是有迟疑,缺乏必要的信念,所以迟疑了。

这时Fox讲出了自己的故事,因为一个兄弟会成员刺杀失败而导致她父亲的死亡,她用这个故事很好的加强了卫斯理的信念和信仰,于是毫不意外的第二次出手,卫斯理用漂亮的甩枪术成功刺杀了目标,随后卫斯理又成功刺杀了几个目标。

这中间当然又是各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户外动场景,极度舒适。

然后镜头切换,卫斯理回公寓拿他爹的那把经典手枪,遇到“好友”巴瑞给他开的房门,他帅气地一脚踹开房门,巴瑞第二次鼻血流了一地。面对女朋友不知悔改还贼汉字捉贼的无理取闹,Fox进门热吻了男主,帮他狂装了一下13。

是个男人都得为美女的长脸行为点赞

出门以后遇到Cross挑衅,卫斯理毫不犹豫的追了上去,过程中,卫斯理误杀了前来增援的俄国佬,这里并不清楚俄国佬是来增援的还是来与Cross见面的,因为俄国佬临终前对卫斯理说了一句“1000”,根据后面剧情来看看俄国佬当时去那里的动机可疑。

俄国佬这盒饭领得莫名其妙

而这一次遭遇战也让卫斯理第一次获得可以追踪到Cross的定制子弹,是一位叫佩科沃斯基的人制造的。这人住在兄弟会发源的修道院。这里也说明了本故事的背景最终还是与宗教有关的,只是开头背景交代的太过粗陋了一些,其实这里完全能够将背景故事丰富完善起来。

然后在卫斯理极力主张去修道院追线索了以后,斯隆同意卫斯理在Fox陪同下追击Cross。

随后斯隆单独给了Fox刺杀卫斯理的执行单,但是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个执行单,镜头只给了半张表格的特写,从镜头上看应该是没有命令解析来源的布条的。

这镜头给得相当有学问

然后卫斯理追查到佩科沃斯基后,他同意安排卫斯理与Cross见面,见面地点是某个火车站,经过一番较量追逐后最终决战地点还是在火车上。不知道这电影为啥跟有轨交通较上劲了。。。

然后在对枪多次后,Fox将一辆破汽车冲到火车上,导致火车在一处山间大桥上脱轨失事。

火车脱轨

卫斯理在掉下山崖的瞬间被Cross拼命拉住了,而卫斯理这掏出枪对着他心脏就是一枪。而Corss在车厢调入山崖瞬间还是将卫斯理拉上来了,这里剧情开始反转了。

这枪掏得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Cross临终前告诉卫斯理,斯隆他们告诉他的都是谎言,而卫斯理是Cross的儿子。在卫斯理还有点懵逼的时候,Fox从背后冒出来确认Cross说的是真相,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要拉卫斯理下水,因为他是Cross唯一不会下杀手的人,所以只有卫斯理才有机会能杀Cross,人太优秀也是个问题啊。。。反派会用亲人弑父这招阴险毒辣的绝户计来对付。

弑父的情节过于沉重了些

然后就在Fox准备杀卫斯理的时候,卫斯理再次利用他父亲的尸体逃过了追杀,具体就是坐在尸体上用枪打碎了车窗玻璃,随着尸体一起掉入山崖下的水中。

这里有个物理知识,当落水的高度超过30米,大概率会死亡,因为这个高度以上,人落水瞬间,水面对于人体的相撞压强非常大,相当于人从高处落到水泥地面的压强。

理论上人类超过30米落水会死亡。

但是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按照不计算空气阻力自由落体的公式v2=2gh来计算,因为落水的姿势包括落水的环境等因素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据研究表明,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跳水超过10米就会很危险了,很多跳水运动员在10米高的跳水台跳水时都出现过失误造成受伤的。

据了解目前人类在世界级的专业极限运动跳水高度也不超过30米,如果落水姿势不当,例如身体平拍在水面,则极有可能因受力面积过大造成内脏破裂最终导致死亡。

所以,这个地方,导演和编剧还是用了心的,没有拍成国产神剧那种搞法。。。细节很重要。

说回电影,卫斯理在昏迷的时候被佩科沃斯基回到他父亲的那个小屋(也就是在卫斯理公寓后面铁路对面的那个小屋),卫斯理醒来后,佩科沃斯基给他讲了他父亲的故事。

大爷还是大爷

佩科沃斯基告诉卫斯理,他父亲一直想让他走另一条人生道路,不想他进入兄弟会。这里有个疑问一直埋在我心里,作为父亲,他看到儿子女友出轨也不干预,天下哪个父亲能忍住让儿子吃这么大的亏。。。也许国外的父亲心都比较大,认为这也是儿子需要经历的挫折,所以没有干预。

跑题了,说回剧情,佩科沃斯基给了卫斯理刺杀斯隆的指令布条(说实话,这种方式真的漏洞太大,布条伪造起来太容易了),同时也给了卫斯理一张季票告诉卫斯理,他父亲希望他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佩科沃斯基这老小子也忒鸡贼了些。。。

佩科沃斯基走后,卫斯理发现了他父亲房子里的暗间,里面有各种专业装备和武器,还有很多俄国佬绑在老鼠上的电子手表炸弹,所以这里可以看出来俄国佬应该是Cross的朋友。

这点炸弹显然是不够用的

但是这样一来,导演让俄国佬领了盒饭就有点不当,如果我是导演或者编剧,肯定让最后决战的场面有俄国佬的参与,这样更合理些。因为显然卫斯理没有那么多时间准备炸弹,他也不应该具备制作老鼠炸弹的技能和材料。

冷知识:老鼠喜欢花生酱

最后,决战时刻来临,卫斯理开着一辆垃圾车拖着一车老鼠冲进了织布厂。

炸弹引爆后,卫斯理双持手枪冲进去大杀四方,再次各种炫技。

单手持枪非标操作

双持还是帅一些

屠夫开始装13,这里有点惨了

在杀了德国佬和屠夫以后,卫斯理杀到了圆形图书馆这里,终于见到了大boss斯隆和Fox、Gunsmith等人。

卫斯理告诉所有人,斯隆是刺杀目标,试图以此说服所有人干掉大boss。可是这里有个问题,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斯隆的反击也很犀利,他拿出了兄弟会所有人的刺杀指令,说你们大家都是目标,如果不杀了Cross和卫斯理,大家都要死。

老影帝随便都是戏

就在其他人表态“去他妈的法则”以后,卫斯理以为人性终究没有经受住考验的时候,Fox如同小贝超高弧度角球一样射出了牛13的高弧度甩枪,击杀了所有这个房间的人,包括她自己。

只有美女经受住了人性的考验

坦然赴死

同时FOX也将另外一把手枪扔给了卫斯理,卫斯理在看到Fox也倒地后,拿着枪冲入了织布机房间找斯隆,这时已经人去楼空,只留下了倒塌的织布机和满屋子凌乱的纱线。要是织布机没坏多好啊,还有续集。。。

在卫斯理拖着受伤的身体失落走出织布厂,来到闹市区后,尽头切换,仍然是隔断林立的办公室。坐在电脑前的人仍然试图通过google搜索卫斯理的名字从而找到自己存在于世的证明和人生意义。在这人背后,斯隆掏出了有些年月的驳壳枪(带加长弹夹)准备射杀目标的时候,导演安排的独白告诉我们:“这不是我”。

一颗子弹击穿了斯隆的额头,然后镜头回放又开始了,回放告诉我们了这颗子弹是从那个阴暗小屋在1600米开外由卫斯理用他爹的自制狙射出来的。

子弹穿透的角度也有问题

穿过了三八肥婆上司的甜甜圈,

穿过了出轨女友和“好基友”的能量饮料。

这一对终成眷属了哈

菜鸟成pro

----电影结束---

服化道

这部电影的服化道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因为是现代电影,服装就不说了,道具里面各种定制枪械和古董枪有很多,都做得很精致。没有很大毛病。有个槽点就是妆容,安吉丽娜的装忒浓了些,可能是年纪大了要遮盖的地方太多?

看点

首先,这部电影评分虽然不高,但是剧本很富有创造力,虽然不是科幻但胜似科幻,而且弧线弹道的创意也符合物理规律,当然实际情况当然人力是不可能做到甩枪的效果,但是理论上确实符合物理规律。

其次,这部片子是2008年上映的,但是视觉效果做的非常好,超过当年大多数商业片的水平,对于喜欢动作片或者枪战片的观众来说确实是视听盛宴,肾上腺素飙升。

再次,剧情节奏也紧凑,基本没有尿点。剧情发展过程中很多悬念,前期挖了坑后期填上。另外,也有多次反转,比如无聊办公室生活反转到刺客,假父亲和谎言的反转等等,引人入胜。

最后,台词部分,充斥着各种幽默。对于观影体验来说给人很轻松愉悦的感觉,在肾上腺素飙升的同时也有放松。同时,也有大量金句冒出来,让人不会觉得无聊或者废话太多等等。

缺陷

我觉得缺陷主要在于剧本没有精细打磨。

首先是背景交代的过于简陋,实际上这是个很好的大IP,编剧应该在这部分做更多的细化工作。

其次是几个bug,比如兄弟会组织不可能通过织布获得大量财富从而支持刺杀活动,而且兄弟会成员的工资显然不低,那么兄弟会在财务上肯定有另外的收入,起码也要交代个资金来源,比如某某宗教基金啥的。剧情发展过程里也出现了一些bug,前面已经介绍了,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最后那一枪也有bug,从子弹射来的方向看,射穿了斯隆额头的子弹最后貌似会击中诱饵。这也是很多枪战片或者战争片容易出现的bug,比如很多设伏歼敌的场景,设伏方围成一圈,对着埋伏圈内死命的输出,如果不存在高度差的情况下,这尼玛得误伤多少友军呢?例子详见各种神剧内容。

总结

这部影片是典型的商业电影,没有太深的人生意义和人性的讨论。

但也是一部优秀的动作电影,优秀的特效和创意十足的剧本都能带给观众总体较好的观影体验,适合喜欢动作片的观众看。全球累计票房达到3.4亿,说明喜欢这部片子的人确实也是不少,只是没有续集确实可惜了。

Wanted全球票房情况

缉毒警吴桂忠追悼会,数千警察含泪告别,妻子:两天没吃饭就走了

2006年,数千名警察立于广东街头,注视着缓缓前行的灵车。

灵车上的人,名叫吴桂忠,牺牲于一场缉毒行动。

缉毒英雄壮烈牺牲的背后,是无数日夜的九死一生,是兢兢业业的坚守,是危险时的奋不顾身。吴桂忠,永远值得被人铭记。

吴桂忠

为缉毒信仰而战

1968年,吴桂忠出生于广东的一个偏远山村。

吴桂忠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哥哥姐姐的共同照顾下长大。吴桂忠的少年记忆中,贫困贯穿始末。

因家中经济困窘,吴桂忠只能穿上父亲从垃圾堆中捡来的破破烂烂的鞋子。

一年四季,吴桂忠身上穿着的,永远只有一件衣服。吴桂忠天生喜欢干净,只能晚上将衣服洗干净,第二天重新穿上。

广东天气潮湿,一晚上的时间不足以晾干衣服,吴桂忠只能忍住不适感,将湿哒哒的衣服罩在身上。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艰苦的人生经历,让吴桂忠明白了成长的意义,也逐渐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吴家虽困窘,父母却十分开明,一直十分支持吴桂忠完成自己的学业。在父母的激励下,吴桂忠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警校,成为了吴家的骄傲。

1988年,吴桂忠从警校毕业,进入公安系统工作。20岁的吴桂忠初生牛犊不怕虎,每次执行任务时,总是冲在最前面的人。

身高不足一米七的警察,在与歹徒的交锋之中原本占据下风,然而吴桂忠却是例外。

1989年,吴桂忠等人接受上级的命令,抓捕某犯罪团伙。这一团伙的犯罪分子不仅身材魁梧,还受过专业的训练,武艺高强。

是以,在出警之前,上级曾经专门叮嘱吴桂忠等人:保护自己的安全。来到犯罪分子的窝点,吴桂忠等人将歹徒们团团围住。

犯罪分子察觉其中的不对劲,试图暴力离开,吴桂忠当机立断,破门而入。看到吴桂忠等人,歹徒慌张不已。

其中一个身材魁梧的人抡起拳头,向着吴桂忠冲过来。吴桂忠迎战,两个人扭打在一起。

就这样,吴桂忠见招拆招,两个人从房间打到了走廊,又从走廊来到厕所。犯罪分子身高体壮,吴桂忠身材弱小却足够灵活,在双方的对峙中,丝毫不落于下风。

十几分钟后,犯罪分子体力不支,吴桂忠抓住机会,飞扑到歹徒身上,将他制服。其他警察闻讯赶来,却从歹徒的身上发现了一把手枪。

手枪中装满了子弹,如果刚刚犯罪分子有掏枪的机会,吴桂忠防备不及,极有可能当场丧命。

思及此,其他人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吴桂忠却镇定自若。自成为警察的那一刻开始,吴桂忠就已经预料了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

也正因如此,他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吴桂忠认为,作为警察的主要职责,就是抓捕罪犯,维护社会稳定。

2001年,吴桂忠再次接到上级的命令,追踪一起贩毒案件。

在侦查过程中,吴桂忠等人发现,这一贩毒集团业务范围广泛,涉及毒品交易量巨大。

一旦毒品流入市场,千千万万的家庭将因此妻离子散。

吴桂忠认为不应与犯罪分子起正面冲突,深思熟虑后,他向上级请示,以毒贩的身份,潜入犯罪集团大本营。

贩毒分子与警察势不两立,如果吴桂忠的身份被发现,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折磨。其他人得知吴桂忠的计划,纷纷规劝,吴桂忠却始终目标坚定。

就这样,吴桂忠隐藏自己的身份,成功打入贩毒集团的内部,取得了大毒枭的信任。

在毒品交易过程中,吴桂忠提前获知了交易地点,向队友发出信号。队友迅速出击,一举抓获了正在进行毒品交易的毒贩们。

最终,重达300公斤的毒品被警察查获,警方大获全胜。没有人想到,看起来身材矮小、不起眼的吴桂忠,竟然是赫赫有名的缉毒英雄。

穿上警服的18年以来,吴桂忠参与侦破了300次贩毒案件,先后3次获得了个人三等功,获得了8次组织嘉奖。

吴桂忠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百姓们看在眼里,对他也十分满意。也正因如此,在评选广州市人民满意民警的活动中,吴桂忠始终名列前茅。

公正廉洁,坚守自身

事业上尽职尽责的吴桂忠,在家庭中也同样负责。

吴家生活拮据,除吴桂忠一人担任警察之外,其他的兄弟姐妹都在农村,以种田为生,每年的收入十分有限。

吴桂忠得知其他亲人生活困难,总会将自己仅有的工资分成三份:

一份留给妻子和孩子,一份用来孝敬父母,另一份则帮助兄弟姐妹们解燃眉之急。

儿子出生后,妻子魏彩霞自愿牺牲,辞掉工作,做起了家庭主妇。为了补贴家用,魏彩霞只能利用零碎的时间打零工,赚取微薄的收入。

按照上级的规定,吴桂忠的家庭状况可以申请补贴。然而在吴桂忠看来,同事比自己更需要这份补助。

是以,多年来他对自己的家庭状况闭口不提,一家人始终过着拮据的生活。与此同时,他也从未利用自己的职位,为自己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身为一名缉毒警察,吴桂忠终日与毒贩打交道,面临着金钱、权力的各类诱惑。为了继续从事贩毒工作,毒贩曾经以金钱为赌注,对吴桂忠加以诱惑,数量相当可观。

毒贩希望将吴桂忠拉入己方阵营,警察与毒贩相互勾结,其日后的贩毒之路也会更加平顺。吴桂忠生活拮据,家庭贫困,只要答应与毒贩合作,生活将有极大的改善。

然而面对毒贩的诱惑,吴桂忠始终坚守自身。他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拒绝了所有贿赂。

犯罪分子无从下手,只能灰溜溜地离开。吴桂忠一家人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

吴桂忠没有工作时,总会帮助魏彩霞做家务,带着儿子玩耍。妻子有事外出,吴桂忠总会提前做好晚饭,接儿子放学。

一家人吃完饭,吴桂忠主动帮助妻子洗碗、洗衣服,一切忙完后,一家三口坐在客厅中看电视,享受少有的团聚时刻。

吴桂忠工作繁重,与妻子、孩子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对此,他一直十分愧疚。

每当吴桂忠向魏彩霞表示自己的歉意时,魏彩霞总是微微一笑。尽管日夜操劳,魏彩霞却从未有一丝怨言。

她心中知晓,丈夫的身上承担着重大责任。如此,魏彩霞便主动扛起照顾父母、孩子的重任,免除吴桂忠的一切后顾之忧。

娶了魏彩霞这样贤惠的妻子,吴桂忠十分满足。在吴桂忠与妻子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凑够了一套两居室的首付。

一家人满心期待着入住的时刻,没有人想到,意外竟然不期而至。

壮烈牺牲,沉痛哀悼

2006年2月,卢某贩毒集团引起了警方的重视。

经过警察查实,贩毒集团正在白云区一栋普通八层楼的楼顶进行毒品交易。

获得这一线索后,吴桂忠等人在周围地区进行了长时间的蹲守,终于获得了贩毒分子的线索。

此前为了破获这一贩毒案件,吴桂忠和其他的同事几乎不眠不休。面对今日的决战时刻,众人都显得十分紧张。

此时的吴桂忠则显得十分平静,自成为缉毒警察开始,吴桂忠已经深入贩毒集团上百次,他深知其中的危险性,却毫无畏惧之色。

在上级的指挥下,吴桂忠和其他的缉毒警察一起,向着犯罪分子的窝点走去。

警察们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行踪,却百密一疏,不小心惊动了周边的野狗。

野狗瞬间警觉起来,大声狂吠起来。毒贩原本心中的恐惧,瞬间警觉起来。小喽啰奉命出门察看,看到了正在缓慢靠近贩毒集团的警察队伍。

大毒枭命令手下将房门反锁,将屋子内的贩毒证据迅速销毁,随后计划逃跑。

富有经验的吴桂忠知道,毒枭在贩毒证据销毁之后,会故意前往人群密集的地区,通过制造混乱的场面,为自己求得脱身的机会。

那时贩毒集团潜伏在一栋居民楼之内,其中的情况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及无辜。

吴桂忠和其他警察眼见形势不妙,迅速端起了手中的枪。吴桂忠和同事们迅速商量,决定在毒贩逃跑前先行将其控制住。

是以,吴桂忠抬腿,一脚将已经锁住的铁门踹开,如此,房间内的一切一览无余。

眼看警察鱼贯而入,毒贩知道已经没有逃跑的机会,决定奋力一搏。

他从背后掏出一把枪,对着对面的警察扣下扳机。一声枪响后,子弹向着吴桂忠射过去。

吴桂忠躲闪不及,不幸被子弹击中。千钧一发之际,他忍着剧痛,抬起了手中的枪,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击毙了穷凶极恶的歹徒。

不幸的是,吴桂忠全身泄了力气,倒在了血泊之中。昏迷的前一刻,吴桂忠向身后的警察们大喊着:“有枪!”

看到吴桂忠倒下,同事们悲痛不已。全副武装的警察们迅速冲进贩毒集团的老巢,将其他妄图反抗的歹徒当场控制。

在吴桂忠和同事们的努力之下,特大贩毒团伙的重要人物全部被抓获。警察们缴获毒品两千克,手枪一支。这场原本值得欢庆的胜利之后,缉毒警察们却痛不欲生。

躺在地上的吴桂忠鲜血汩汩流出,同事紧紧抱住他,用手捂住胸口,阻止血液继续流出。然而犯罪分子击中了吴桂忠的要害,一切已经无力回天。

同事以最快的速度将吴桂忠送往医院,尽管医生全力抢救,依旧没有将吴桂忠从鬼门关拉回来。

为了缉毒事业,吴桂忠永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吴桂忠的38岁,永远定格在2006年2月22日14时54分。吴桂忠的逝去,让众人无限哀痛。

当得知吴桂忠死亡时胃里几乎没有任何东西时,部分同事再也抑制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原来,为了调查贩毒案件,吴桂忠已经连续工作了两天两夜。因为追踪案件需要,他前一晚在单位歇下。

第二天早上起床,吴桂忠没有吃饭,只喝了半杯茶,收到线索后便紧急前往现场执行任务,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

得知吴桂忠离世的消息,妻子魏彩霞悲痛欲绝。她口中呢喃着“两天没吃饭,就走了”,在场的人都心疼不已。

送别英雄,精神永存

英雄吴桂忠走了,留下的,却是众人沉痛的思念与哀悼。2月28日下午,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吴桂忠的追悼会在广州市殡仪馆举行。

广东省委副书记梁国聚、公安部禁毒局处长马艳春等重要领导悉数到场,送吴桂忠最后一程。

与此同时,吴桂忠生前的好友以及警校的同事们也来到追悼会现场,上千人聚集在此,眼含热泪,同吴桂忠告别。大厅的中央,是吴桂忠身穿警服的照片。

照片中的他面容严肃、正直,同从前一般,给人无穷的依靠感。

遗像的两侧,是众人为吴桂忠题写的挽联:“十八年执法为民兢兢业业光辉千秋,三十八载淡泊名利勤勤恳恳平凡一生。”

短短两句话,概括了吴桂忠英勇、奉献的一生。

吴桂忠牺牲后,公安部追授其二级英模荣誉,广东省追认其为革命烈士、优秀共产党员。所有的荣誉,是吴桂忠38年人生中贯穿始末的信仰。

千人簇拥下,吴桂忠的遗体静静躺在中央,周边一簇簇百合,圣洁而崇高,如同吴桂忠高尚的灵魂。

于所有人而言,吴桂忠的追悼会都无比残酷。吴桂忠的家人站在棺椁的旁边,望着安静的吴桂忠,哭得泣不成声。

年迈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到难以站立。吴桂忠,这个一家人引以为豪的名字,还是成为了永远的禁忌。

吴桂忠棺椁的右侧,妻子魏彩霞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起来。丈夫突然离世,魏彩霞难以接受,口中念念有词,说着自己与吴桂忠的琐事。

“辛辛苦苦买的这套房子,吴桂忠住在里面的时间还不到十天……”魏彩霞如是说道。

吴桂忠离世时,儿子小灏只有六岁。

年少的他并不知道“死亡”的含义,他好奇地看着静静躺在花丛里的爸爸,不明白所有人为何哭泣,也对未来的事情一无所知。

正当所有的事情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吴桂忠却永远失去了参与一家人生活的机会,何其遗憾,何其残忍。

时间匆匆而逝,到了众人与吴桂忠告别的最后时刻。上千名身穿警服的警察,手中拿着帽子,伴随着哀乐,缓缓弯下了腰。

目睹曾经并肩作战的吴桂忠倒下,没有人对战友们的悲伤感同身受。

那个无数年轻警察叫着“忠哥”的前辈,已经永远离开了他们的生活。

下午4时,在三辆警车的陪同下,吴桂忠的灵车向着广州银河公墓公安烈士墓园行驶而去。上千名警察沿着街道站立,排成整齐的队列,向着吴桂忠的灵车,端端正正地敬了最后一个礼。

以缉毒警察信仰始,以师兄弟的护送终。吴桂忠的一生短暂,却无比幸运。曾经心怀理想的他,是否在黄泉之路感慨着“不负此生”?

吴桂忠离去,家人心痛不已,生活却仍需向前。在吴桂忠的激励下,众人都在努力生活着。

2020年,吴桂忠逝世后的第14年,当年六岁的孩童已经长大成人、顶天立地。

面对镜头,吴桂忠的儿子坦露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儿子的记忆中,吴桂忠极有上进心:“我看他每做一样事情都很负责任,是比较细心去关心你的人。”

吴桂忠虽然不善言辞,却总是用实际行动关心着自己的孩子。一家人围坐在一个餐桌前,吴桂忠不停地向儿子的碗中夹着东西,嘴里念叨着:“你吃,你吃。”

工作闲暇时,吴桂忠总是帮助妻子做家务,催促着:“我来,我来干吧,你休息吧”。

正如众人对吴桂忠“拼命三郎”的赞美,儿子对吴桂忠的评价是:“就像铁人一样。”

提及当年吴桂忠牺牲的过程,儿子依旧十分痛心:“他真的很厉害,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后来,小灏陪伴着妈妈,来到墓园看望吴桂忠。

看到曾经相伴的丈夫,魏彩霞心中感慨万千,她哽咽地说道:“当时应该再多理解他一下的,应该更加珍惜他的。”

事实上,作为吴桂忠最坚强的后盾,魏彩霞已经足够优秀。

小灏轻轻地拂去吴桂忠脸上的尘土,轻声地说道:“爸爸,我现在长大了,我会照顾好妈妈的。”

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是小灏与吴桂忠之间的秘密,更是吴桂忠精神的传承。纵使英雄已不再,他在人间的身影,却从未消失……

参考资料:

[1]《深圳特区报 》,2006年3月10日,《活着是一面旗帜,死后是一座丰碑》

[2]《人民公安报》2006年3月10日,《有情有义的汉子》

[3]《南方都市报》,2006年04月01日,《缅怀吴桂忠》

原国军少将骂毛主席惹争议,留下奇怪遗言后离世,多年后中央澄清

“这个人骂毛主席骂得这么狠,他怎么可能是共产党员呢!”

1950年的一天,北京市的安全机关内,一位工作人员看着面前的档案不可思议地说道。

原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组织上要求对一批前国民党人员进行审查。

按理来说,这样的工作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是,有一个人的经历却引起了大家都疑惑。

因为这个前国民党人员不光是大军阀傅作义的心腹,而且还多次公开发表文章,对毛主席和我党的方针路线进行辱骂和挖苦。

这样的人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投机分子”,可是他却对人声称自己是共产党员。

那么,这个“自相矛盾”的人到底是谁呢?他表明自己的身份到底是出于求生的本能还是确有其事呢?

此人名叫阎又文,他表面上是一个国民党的高级参谋,实际上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特工。

阎又文先后参与了处理“皖南事变”,策划北平起义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事件。

热血少年 投笔从戎

1914年,阎又文出生于山西的一个富商家庭。幼年时期的阎又文亲眼目睹了无数地主欺压穷苦百姓的景象。

这让他的心里升起了一股“正义之火”,他决心要考上法学院,有朝一日做一个为平民百姓说话的大法官。

皇天不负有心人。1933年阎又文考上了山西大学法学院,算是步入了权贵阶层的门槛。

此时的阎又文还是恪守着当年的初心,想为贫苦百姓做主申冤,但是他发现,在表面上文明的民国,其实根本没有法律和规则可言!

失望的阎又文在同学的介绍下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看完书后,他顿时感到耳目一新,决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和信仰。

当时国内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身为大学生的阎又文十分关心政治,经常跟一些同学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各种政策。

1937年,山西大学里来了几位非常特殊的“客人”,而他们也成了阎又文最终走向革命的引路人。

当时,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我党决定团结国内一切的抗日力量。所以,彭雪枫、程子华等同志先后来到了山西大学,发表了以“爱国抗日”为主题的演讲和报告,并向前来听讲的大学生们宣讲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策。

散会以后,阎又文兴奋地拉上几个同学围住彭雪枫问道:“这位先生,请问我们外人怎么加入你们共产党啊?”

“入党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不你可以先去延安走一走、看一看。如果觉得我们的事业不错,再考虑加入吧。”

彭雪枫作为一个有着多年斗争经验的老革命,自然很清楚这些年轻人的想法。

他一边说着,一边回到办事处,给几个人开了一封介绍信,并告诉他们如何去往延安。

就这样,时年23岁的阎又文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在他的余生当中,他也将用尽所有的热情去拥抱这份伟大的事业。

进入国府 秘密入党

1938年,在整个抗日战场上国军节节败退,而退守一隅的阎锡山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寻求与西边的共产党人合作。

彼时的延安在教育方面也做得可圈可点。既有像抗大这样的高等学校,也有很多技术类院校。

于是,在阎锡山的再三请求之下,我党将包括阎又文在内的三十余名同志派到了阎锡山的麾下听其调遣。

根据阎锡山的要求,这些人必须是“中间派”,他们既要爱国,还不能是共产党员。

所以,阎又文回到山西以后,只经过了简单的审查便被委以重任。

当时傅作义正在阎锡山的手下带兵。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他认识了年轻的阎又文。

这个年轻人谈吐风趣、逻辑清晰、行事干练,一下子就引起了傅作义的关注。

散会以后,傅作义就向阎锡山要求将阎又文调到自己的身边听用。

到了傅作义身边的阎又,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机密文件。

但他的内心还是向往延安,正愁没有办法将这些文件的情况送出去,这时候,一个单位里的同事主动找上了阎又文。

这个同事名叫潘纪文,是一名秘密潜伏在傅作义身边的共产党员。

说来也真是有趣,当时傅作义的身边已经有了大量的共产党员在活动,光是他的秘书和高参里就有五个秘密党员。

他们这些人甚至还在私下里筹建了一个“党支部”。这次,潘纪文来找阎又文的目的就是告诉他,不要轻举妄动,静待时机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我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阎又文一脸苦涩地盯着面前的潘纪文问道。

“你放心吧,按照蒋介石的脾气他一定不会诚心诚意开展国共合作的。只要国民党这边有动作,你就能发挥作用了!”

潘纪文看着这位小同志心情急躁,立马出言安慰道。

通过几次接触,潘纪文也感觉到了阎又文参加革命的决心和底气。为了鼓励他,老潘选择将他介绍入党。

不过,早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就已经约法三章了:

从国共合作之日起,共产党停止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一切地下活动。同时,共产党人也不得以各种形式在国民党军队内部吸收党员,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共产党员必须宣誓效忠中华民国以及所谓的“三民主义”。

所以,即便是阎又文入了党,那也只能是秘密党员。

除了潘纪文和后来直接与他进行过任务对接的同志,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党员身份。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阎又文在潜伏期间的安全。

阎又文一方面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也为了加强抗日宣传。他在傅作义的军队里创造性地推出了一种叫“奋斗室”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之下,每一个连队都会设置一个“奋斗室” 用于给官兵们讲解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发展。有时候官兵们还会在奋斗室里分享学习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一时之间,整个部队因为“奋斗室”变得其乐融融,大家相互之间也在互相加油鼓劲,为参加抗战补充些“精神力量”。

傅作义看了阎又文的工作成绩以后,非常高兴地表示:“能够把共产党的那套宣传方法用来帮我们搞宣传,你可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呀!”

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阎又文不得不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国民党军官”。

他主动与国民党内的一些人出入高档的酒楼和会所。开会时大谈“三民主义”,甚至还主动在国民党的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名道姓地对毛泽东主席进行“人身攻击”,“堂而皇之”地对我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抹黑”、“扭曲”。

我党内部一些不明情况的同志一度对他恨得牙痒痒。

然而,这才是当时我党一位优秀的地下工作者该有的样子——坚持原则,灵活应用。

然而,因为傅作义的身边长年布满了国民党的军统特务。这些人既要防止国民党内部被共产党人渗透,也要时刻保持警惕,监视住傅作义这样的“封疆大吏”,谨防他们与共产党人来往甚密。

但是很快,一场震惊中外的军事行动,令潜伏在傅作义身边的阎又文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那么,阎又文又会怎么面对国民党内部几大特务机关的调查和审问呢?

皖南事变 生死一线

1941年一月,蒋介石公然背叛国民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方针,派上官云相带领八万人马对皖南一带的新四军部队发动突然袭击。

因为,没有料到敌人竟会如此阴险凶残,新四军各部损失惨重。

除了少数的几千人突出重围以外,其余的同志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军长叶挺同志也被捕入狱,被蒋介石宣布为“叛乱投敌分子”。

当时,国民党内部的“反共行动”已经到了一个小高潮。

蒋介石下令各地的国民党军队都要进行自查,揪出身边潜伏的共产党党员。

而身处山西的阎又文自然也受到了这则命令的冲击。军统特务冲进他的住所,二话不说将他绑到了监狱里。

正当军统特务们准备审讯阎又文时,一道响亮的声音从他们的背后传了过来:“你们这些混账!谁允许你们随便抓人了,你们还有没有王法?”

特务头子回头一看,原来是傅作义将军,于是,阴险的脸上顿时笑容一展说道:“诶呦!傅长官。我们这也是在执行蒋委员长的训令呀,您可不要冤枉我们呐!”

“我不冤枉你们,倒许你们随便冤枉我的人?”

傅作义懒得跟他们客气,他平时最看不上的就是这些鬼鬼祟祟的军统特务,如今他们抓了自己的高级参谋,他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杀一杀他们的威风。

“蒋委员长说了,对于共产党...”

特务头子的话还没有说完,傅作义便坐了下来,啪地一拍桌子,将他吓得一激灵。

“你一口一个蒋委员长,你要是真的为蒋委员长考虑就应该住手!团结同志,共同抗日不知道吗?”

傅作义阴沉着脸,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冷冷地说道:“别动不动就是共产党,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共产党啊?”

见傅作义发了火大家没有人敢说话。毕竟,这是在山西,是傅作义的地盘。

军统的特务平时再嚣张也清楚自己不是傅作义的对手。于是,他们只好按照傅作义的吩咐乖乖地释放了阎又文。

不管怎么说,这回阎又文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捡回了一条命”。

回到工作岗位的阎又文已经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打算去。

他立马将蒋介石的内部训令以情报的方式发往了延安。

他必须揭露国民党的丑恶嘴脸,为那些无端牺牲的同志和战友们讨回一个公道来!

果然,延安方面也十分给力。在收到阎又文的这份情报以后,共产党人决定将它公开发表在《新华日报》上,并通过新华社的广播电台向全国以及全世界的人们播报,以此来粉碎蒋介石的伪装。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听着广播里的内容暴跳如雷。但是,即便他再怎么生气,现在也不能公开与共产党人撕破脸。

因为“皖南事变”一事已经遭到了美国一些政治势力的抵制,如果自己一意孤行,那些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很有可能就会打了水漂。

所以,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好命令部下:

即日起,将所有先前捕到的共产党员以及怀疑对象全部释放,并且礼送至共产党的控制区域,以此来展示“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政治盛况。

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国共两党彻底撕破脸,决战的时刻即将来临,而阎又文作为我们党的高级特工,将会发挥“定海神针”一般的作用。

两传情报“解危情”

1947年年底,傅作义被蒋介石任命为“华北剿总”总司令,行辕也搬到了北平。

而阎又文作为他的高级参谋,此时已经升到了少将的位置上。

此时的阎又文被傅作义任命为自己的贴身秘书,负责整理各种军情要务。

傅作义更是与他兄弟相称。尽管两个人的实际年龄差了不少,但是傅作义依旧乐此不疲。

由此可见,傅作义对于阎又文相当信任。

为了更直接更安全地获得情报,中共中央决定由李克农同志直接领导阎又文开展行动。

1948年,我军准备在东北地区发动辽沈战役。彼时面对沈阳和长春两大坨敌人,林彪依旧心有余悸,因为以自己手上的兵力,还不足以让他有全胜的把握。

华北地区还有傅作义的几十万大军,万一他们出关北上,解放军很有可能被敌人南北夹击,因此形势十分被动。

关键的时刻,正是阎又文从北平传来情报,详细地汇报了傅作义部的军队编制和任务。

很显然,近期他并没有北上增援东北的打算。

扫除了顾虑之后,林彪的部队立马三下五除二地歼灭了东北的敌人,平定了关外。

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为了稳固徐州方面的军心对外宣称:

傅作义的几十万大军不日即可南下支援你们,帮助大家取得本次会战的胜利。

正当国民党的诸位将军还被蒙在鼓里的时候,共产党方面又得到了阎又文发回来的情报:

出于保存自身实力的打算,傅作义不愿意南下支援徐州战场。前方的将士们尽可以放心大胆地歼灭敌人,不用担心敌人的增援部队!

辽沈、淮海两大战役结束以后,傅作义的部队也成为了盘踞华北的最后一个几十万人的重兵集团。

他自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所以,命令阎又文加快战前准备。同时,摆出一副想在北平、天津一线与共产党决战到架势。

然而,就在局势最为紧张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打消了傅作义发动决战到念头,并让他开始考虑与中国共产党展开“和谈”。

这个人就是傅作义的亲生女儿傅冬菊。

北平起义的“幕后功臣”

解放战争的后期,谁都看出来国民党不行了。大批的反动知识分子逃往海外或者飞往台湾。剩下的爱国志士也都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也是在同学的影响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因为我党的情报隐蔽工作做得太好,国民党内部被我党渗透得像筛子一样。甚至傅作义本人也是在解放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才知道女儿身份的。

1948年年底,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随即通过傅冬菊向傅作义发去了“最后通牒”,敦促他展开和平谈判。

傅作义随即找来了阎又文,任命他为自己的“全权谈判代表”。

因为我党情报战线当时实行的是“单线联络制度”,所以傅冬菊和阎又文都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但是,这却并不影响他们在各自的战线上为党服务。

作为傅作义的全权代表,阎又文几乎每天都会写一个书面报告向中央讲述傅作义现在的情况。

比如,他的谈判底线,他的利益诉求,他的战略部署以及他本人对于谈判和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所以,北平和平起义谈判的双方本质上都是共产党员,哪里容得傅作义有耍小聪明的空间呢?

傅作义曾向阎又文透露说:

“现在陈长捷镇守天津,共产党的林彪是把打仗的好手,但是我料他三个月也打不下天津卫!只要天津还在我们手里,我们的谈判就有底气。”

结果,阎又文转手就把这个情报送给了李克农。毛主席当即给林彪下令:打下天津,并且歼灭周围的一切敌人,一定要把傅作义打回到谈判桌前!

最终,人民解放军以不到三十个小时的时间彻底攻占天津城区。天津守将陈长捷被我军俘虏。

在他被俘前,傅作义还在反复叮嘱他守住天津,为北平方面的谈判争取时间。

可是,蒋家王朝已经烂到了骨头里,任何困兽之斗都是徒劳的。

天津既然已经被攻克了,那么,我军拿下北京就是举手之事。傅作义不得不接受了面前的事实,选择在北平和平起义。

但是,由于傅作义身边的诸位军官成分复杂,所以,在傅作义的军队起义后,我党还要对他们进行一番审查。

在审查中,大家发现了阎又文之前的种种行为,如他曾经所发表的“反共”言论以及“讥讽”毛主席的言论,我党审查人员便给他打上了负面的标签,交由人民公安处理。

李克农听说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便直接找到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要求他释放被错抓的同志。

于是,在工作人员的一片不解声中,阎又文不仅走出了审查办公室,还当上了新中国的干部。

同志们始终不明白,中央为什么要对一个前国民党少将如此宽厚。

对此,阎又文也不为自己辩解,因为他身份的特殊性,直到解放以后,他依旧不能公开自己的那些“秘密”。

解放以后,阎又文陆续参加了抗美援朝和土改等多项运动。

1954年,他又被老上司傅作义调到了自己的身边,充当自己的助手。两个人一直在新岗位上为新中国的水利农业积极地工作。

1960年,阎又文被中央调往农业部粮食局任局长。

当时,全国各地爆发自然灾害,为了保证粮食的收成,阎又文茶不思饭,不想最后落下了病根。

1962年9月,积劳成疾的阎又文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他临死之前,他不断地向身边的家人们强调,如果有事一定要找“组织”。

家人对闫又文口中的“组织”一词很是诧异,毕竟,阎又文曾是国民党的军官,家人一时间弄不清楚,他所说的这个“组织”到底是指什么。

阎又文离世后,组织上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安排,对他的丧事做了简化处理。

当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阎又文同志没有隆重的葬礼,甚至组织没有大范围地宣传他的事迹,这导致他在许多年以后依旧被人误解。

直到31年后的1993年夏天,闫又文的女儿闫海兰收到了一封公函。

只见公函上写道:

闫又文同志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利用傅作义秘书的身份为我党多次提供重要情报现已向中央部门证明属实!

原来,这封公函出自闫又文曾经单线联系的上级同志王玉。

解放后,王玉当上了外交学院的副院长。在任上,他一直十分关心闫又文子女的情况,并找人多方打听。

后来,中央知道了此事特意派人核实了闫又文的身份。这才有了那封公函的出现。

在王玉的帮助下,闫家的六个兄弟姐妹终于见到了原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

而这位罗青长同志也是曾经与闫又文一起并肩战斗的老革命。

见到闫家的子女,罗老十分激动,随后,几人聚在一起回忆起了这些年来的经历。

作为国家的功臣,闫又文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1997年,罗青长在《北京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专门为闫又文这位“地下战士”正名!以此来纪念他的事迹。

后来,罗青长又连续向多家报刊杂志投稿,讲述老战友的功勋和故事。

在罗青长的一篇纪念文章里,他曾十分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的战友闫又文是一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真正做到了“红皮白心”。

新中国成立后,他用自己的生命默默奉献到了最后一刻,表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无畏、无私和忠诚!

不过作为一名将生命交给革命事业的“地下党员”,我们有理由相信,闫又文早就已经做好了“一辈子隐姓埋名”的打算。

因为他所做的这一切从来就不是为了“青史留名”,而是为了让全中国的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的生活。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阎又文是无比优秀的,也是无比纯粹的。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所求的从来就不是个人的利益得失,而是全民族的幸福与全人类的解放。

1979年,7名失散士兵在越军狼窝战斗5天5夜,后朝祖国方向突围

1976年夏的一天,湖南衡阳的一处射击场上。

举枪、三点一线、屏住呼吸,照门和准星已经不再微微晃动。

“啪!”在瞄准线压住100米外胸环靶靶心的一瞬间,20岁的民兵陈书利扣动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扳机。

“十环!”报靶员兴奋地晃动着指示牌。

民兵排的战士们一阵欢呼。

第一次实弹射击的陈书利就打出了3枪27环的优异成绩!

1979年2月22日傍晚,越南北部。正在挖红薯的陈书利突然感觉到被砸了一下,他转头一看,远处有10几名越军特工正在向他走来。

“怎么没开枪?”他心中纳闷。

不过,当他注意到自己军装的“国防绿”已经几乎被泥土和化肥粉末覆盖时,他明白了。然后,他继续旁若无事地挖着红薯。

此时,有4名敌人向他走来,在离他10几米的时候,一个敌军“叽里呱啦”地喊了一句话。

因为在战前受过简单的越语培训,陈书利知道对方在问他口令。很显然,对方把自己当成了同伙。

越军

在他再次转头的一刹那,一股短促的火舌也随之从56式冲锋枪喷出。

如此近的距离,每分钟400发的射速,一瞬间,20多颗7.62毫米子弹已经把那4人的前胸打出了浓浓的血雾。

在敌人栽向地面之时,陈书利已经甩开大步,朝田地旁的矮山奔去。“希望你们6个人都不会遇到敌人!”这个念头在他的心头闪过。

挖红薯的陈书利为什么会与敌人遭遇?

其他6位战友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偶遇”

1979年2月21日,天刚刚亮,在越南北部高平向安乐方向的丛林峡谷中,一支身着国防绿、全副武装的解放军部队正在全速疾行。这就是在朝鲜战场上打出赫赫威名的41军,这次他们又肩负着插向敌人心脏的重任。

穿过一团一团的浓雾,战士们一刻也没有停歇,但是,慢慢地,雾越来越大,以至于几米开外就看不清彼此的身影。

“哒哒哒”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

部队遇到敌人阻截!

但是穿插任务要求部队不能恋战,因此361团8连的班长陈书利和副班长韦程儒自告奋勇带领全班战士担负起吸引敌人火力,掩护部队继续前进的重任。

陈书利

我军的光荣传统就是指挥员永远会在最危险的位置,因此在大部队安全冲出敌人的火力圈之后,两位班长负责殿后掩护战士们先行撤退。

但是在大雾中,与敌人缠斗对射了一阵后,二人发现已经和大部队失散,只能一边隐蔽自己,一边向前搜索前进,在他们耳边枪声仍然时不时地响起。

不一会,太阳出来了,刺眼的阳光驱散了浓雾。陈书利发现他们的身后正好是一片开阔地,开阔地周围的几个山头上,敌人已经发现了他们,并开始集火射击。

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一名高大、彪悍的战士正在奋勇还击,他的身后还隐蔽着4名战友。

陈书利二人一猫腰,几个箭步冲过了过去。几句简短的交流,他得知那5个战士分属3个连队,也是在掩护任务中和大部队走散,而且只有正在还击的陈武贤手里有支半自动步枪,其他4人中则有3个轻伤号。

陈武贤

碰了碰职务以后,陈书利的职务最高,入伍时间最长,所以大家一致认定他成为这个临时战斗小组的组长。

陈书利随后观察了一下地形,他们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小盆地的中心,周围的高地丛林几乎都有敌人在出没,只有开阔地靠近河边的地方有几间连体的破房子可以隐蔽。

“先躲到那几间房子里再说!”陈书利当机立断。

好在几名伤员的腿都没问题,一行人一溜烟冲了过去。

钻进房屋后,他们才发现,这里是一个简易仓库,竹篱笆糊上泥就是四周的薄墙,好在里面堆满了袋装化肥可以搭建临时的掩体。

三下五除二,在房子各个防御方向,他们7人几分钟就弄好了带射击孔的简易工事,陈书利手里有自动步枪,负责防御正面,韦程儒和陈武贤一人一支半自动步枪负责防守东西两侧,房子的背后是小河,其他战友负责盯着敌情即可。

此时,他们7人除了3支步枪,还剩下1000多发子弹和9枚手榴弹,吃的没有。而他们要面对的敌人,陈书利估计了一下,至少有2个连,200人左右!

敌众我寡,深陷重围,怎么办?

“死战”

万幸的是,他们选择的这个隐蔽所虽然孤孤零零,但是周围都是开阔地,便于观察和开火,敌人如果进攻,则没有什么好藏身的地方。过了没多久,就有几十个越南人端着枪鬼鬼祟祟地从山上摸了过来。

“敌人没有炮击!那他们应该是打埋伏的二线部队!”陈书利在看到敌人时,脑子里瞬间有了这个判断,如果敌人用迫击炮一通猛轰,那他们7个人可就真的危险了。

他不再多想,从射击孔观察了一下敌情,还有30米左右,他屏住呼吸,枪口指向了彼此间距离最近的几个敌人。

“啪!啪!啪!啪!”作为连队神射手的陈书利,这么近的距离上,他几乎可以百发百中,更何况这不是考核,只要打着敌人就算胜利。这次,应该打死了3个,重伤1个。

不过,一瞬间,敌人那几十支自动步枪也同时朝他开了火。

真正交火的时候,老兵为了节约子弹,不会使用连射,在近距离,连3点发都不会用。简易工事完全可以挡住对方的子弹,陈书利则用精准的点射控制住正前方几乎180度的范围。

很显然,这次越南人大意了,在扔下几具尸体后,拖着那个半死的一溜烟地逃走了。

几个人刚刚松了一口气,一阵“唰唰”的声音响起!这是轻机枪从远处进行高速射击时发出的声音。简易房屋的墙壁上瞬间布满了弹孔,化肥袋上同时烟尘四起。

“哎呀!”小胖子胡清祥摔倒在工事里,脸上染红了鲜血。

“你怎么样?”陈书利大喊,但并没从射击孔移开眼神。

“没事!擦破了头皮!”黄志荣一边喊,一边从挎包里掏出纱布缠在了胡清祥的头上。这下,除了拿枪的三个人,剩下的全是伤员了。

“你们快走吧!别管我了!”斜靠在化肥袋上的胡清祥拿出了一枚手榴弹,拧开了后盖,拉出了导火索。

“我掩护你们!敌人来了,我和他们同归于尽!”他决绝地吼道。

“废什么话!没到你死的时候!等子弹打没了你再光荣!”陈书利头也不回地吼了回去。

韦程儒一边低头躲着不断飞过的机枪子弹,一边赶快把手榴弹恢复原状,然后拍了拍胡清祥的肩膀。

机枪声消停了,越南人这次从三面跑着“S”形,怪叫着冲了过来,而且还在交替着进行掩护射击,不用问,是一帮老兵油子。

三杆枪朝着各自的防御方向开始不断发出清脆的射击声。陈书利的56式冲锋枪的30发弹夹保证了正面的连续压制效果。压力相对较轻的韦程儒和陈武贤则不断熟练地从帆布装具了掏出10弹桥,把子弹压入56式半自动步枪的单仓中。

三人犹如3台高速工作的战斗机器,瞄准、射击、更换目标、射击、换子弹,谁也不说一句话。在他们三人犀利的双眼下,是右侧脸颊上被枪托压出的紫色凹痕。

工事里只有不断聚集的硝烟,步枪击发时的脆音和飞散开的弹壳,工事外则是敌人身体上不断爆发出的红色血雾和他们中弹时发出的哀嚎。

在简易工事的周围布满了几百个滚烫的弹壳后,他们已经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三支枪的枪口已经开始飘散淡淡的青烟。

“河边有敌人!”韦程儒突然喊道。

陈书利转身从射击口望去,在河对岸已经出现了一伙越南人,其中3个已经登上了河上的铁桥,偷偷地向他们这里蠕动而来。

“八十米!”陈书利心里估算了一下。

“把枪给我。”他找身边的韦程儒要过来远程射击精度更高的56式半自动步枪。

微微地深呼吸了一口气,陈书利举枪把一个在远处看起来只有几厘米高矮的敌人黑影稳稳地套入了准星和照门之间的结合点。

没有意外,三发速射,没给敌人任何反应的机会。

陈书利素描

“都打中了!”几名战友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欢呼,仿佛他们已经在瞬间忘记了自己的险境。

战场随后陷入了一片死寂,敌人没有动静了。

“来!大家把自己的名字和番号下来了!”陈书利从地上摸索到一张棕色的牛皮纸。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决战时刻很快就要到了。只要他们中能有一个人冲出去,战友们就可以知道他们7人没有给祖国丢脸!

一个小时后,空气中传来了几声凄厉的啸音。

“迫击炮!靠边隐蔽!”在迫击炮班里负责扛炮筒的小胖子胡清祥对这种声音再熟悉不过了。

他的话音刚落,一波又一波的炮弹就在房屋周围接二连三地爆炸,有几发在砸透了屋顶的瓦片后凌空炸响,弹片在屋内狂飞,撕裂了化肥的包装袋,激起来浓浓的白雾。

几个人的头上身上,瞬间都成了白乎乎的一片,而且被呛得不断地咳嗽。

还没等化肥的粉末散去,敌人就已经像不要命一样,一边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喊着“缴枪投降!”,一边冲到了房屋的跟前。

“喊你母亲!”陈武贤瞪着通红的眼睛,从工事一跃而起,朝着门口和薄墙连开10枪,如此近的距离,薄墙根本挡不住威力巨大的7.62毫米子弹。屋外随即发出几声敌人的惨叫。

陈书利也不顾一切地把冲锋枪的快慢机推到全自动模式,对着近在咫尺的敌人就是一顿痛快的扫射。

越南人不要命,但是他们遇见了更不要命的华夏男儿!

就在陈武贤装弹的一瞬间,2个越南人一前一后已经冲进了屋门,电光火石之间,陈武贤的拉栓和击发两个动作几乎在同时完成。

“打死两!”一旁的黄志荣差点跳了起来!

一波你死我活的近战过后,肾上腺素被过度消耗的几个人瘫坐在地,剩下的力气只能用来握住钢枪,彼此之间只能用微笑来彼此呼应。

此时,太阳跳动了几下,隐没在山的另一侧。

“敌人弄来迫击炮了,这里不安全。而且就剩下几十发子弹了!我看后面的小河那没什么敌人,咱们趁天黑突围!”缓了一会,陈书利坚定地对大家说道。

“好!我们听你的!”

“我打头!黄志荣和熊武俊,你们两伤重,在中间跟着陈武贤和韦程儒。胡清祥,你和马战社还好,走在最后,跟紧队伍!”

安排好队形后,陈书利掏出了随身的4枚手榴弹,对陈武贤说道:“我往东面扔几颗,你再开几枪,吸引敌人的火力,然后咱们就抓紧出发!”

“是!”陈武贤干脆地应道。

“大家记住!一路向北!那是祖国的方向!”陈书利环视着大家,随即拉出了所有手榴弹的导火索。

“战友们!希望我们还能重逢!”几人的心里都在默念着,但谁也没说出口。

突围

“轰!轰!轰!轰!”随着四声巨响震颤了夜空,陈武贤跃出房屋,跑向东侧,一边跑,一边抬枪朝天射击。

果不其然,敌人机枪的一串红色曳光弹追了过来。

敌人上当了!

陈武贤随即转身跑向屋后,追上了战友。

夜色中,几人追着北斗的星光前行。

“班长,我走不动了,你们走吧,别管我!” 膝盖有伤的黄志荣向陈书利说道。

“小陈,小韦,你们几个先走!我照顾小黄!”陈书利毫不迟疑地发出了命令!

“是!”其他战友也没有犹豫,血性男儿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他们彼此都知道:如果换成自己,也会这么做。

彼此分开之后,陈武贤把自己当成推土机,在丛林中披荆斩棘,生生撞开了一条路,带领着战友找到了部队。

陈书利则带着黄志荣随后行动,在一处田地附近给黄志荣挖红薯吃的时候,就发生了本文开头时的一幕,黄志荣用扔向他的石块提醒了附近有敌人。而陈书利则在击杀几名靠近的敌人后,朝另一个方向飞奔而去,引开了越南人。

虽然他们二人失散,但在3天后,他们都遇到了兄弟部队。

至此,7勇士全部脱险。在这5天5夜中,他们深处越寇狼窝,仅凭3支枪就打退数百名敌人的十几次围攻。

其中,陈书利杀敌20人,伤2人,陈武贤毙敌19人,战后都被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炎炎华夏,煌煌武德,正是一代又一代像这7勇士一般的铁血男儿浴血奋战,才保我中国今日的太平盛世。

战魂永在,光耀千秋!

这一次,你就是主人翁

近年来,中国人啥时候倾囊相助的热情最高?

毫无疑问是2008年。

当年中国内地个人捐款猛增到458亿。不含企业!不含机构!不含海外!

此后,直到2020年,纪录才被524.15亿这一数据刷新。

但如果考虑到通胀等因素,2008迄今没有被超越。

不过,2020年还是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当年社会捐助总额第一次突破了2000亿。

2000亿,不仅意味着很多公益组织初步摆脱总是在四处募款的窘迫,可以更专注于做好项目,还意味着中国社会公益走到了规模化、体系化的阶段。

中国公益慈善组织过万,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益平台一年募款额超过50亿,

中国企业愿意拿出几十上百亿承担社会责任,探索社会价值。

这么看来,中国社会公益发展的速度还挺快的。

其实,公益这事儿没有什么弯道超车,只有顺着潮水的流向,脚踏实地,一路追赶。

中国公益最近的这一次跃进,踩中了中国经济增长以及新技术大爆发两个大势。

互联网技术让信息传递扁平化,算法让信息传递精准,从而以最短时间发动了一大批热心人。互联网公益平台顺势而为,帮助中国公益快速走出了一个低谷。

腾讯创办于2015年的“99公益日”很快发展成为公益的一个标志性民间节日。

到2018年,中国网民点击、关注和参与慈善一年超过84.6亿次。当年的“99公益日”,捐款人次从205万增加到2800万,善款总额从2.28亿增加到14亿多。

这一年7月,时任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曾评价说,中国已在全球成为网络慈善的领先者。

社会公益,于先发国家而言早已具备了“公共品”的属性,体现着社会的现代化治理水平,物质上的给予属于最基础的。

所以,当钱不再是最大的困扰,中国一些走在前面的企业和公益组织,慢慢转向了提升公益发展质量——

2021年4月,腾讯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

今年的“99公益日”,腾讯又提出“一花一梦想”。

如果认真研究这两个动作,也许就会发现,腾讯似乎又锁定了被称为中国社会公益最广袤,但也难开发的领域——全民慈善。

那么,腾讯这次准备怎么做?

绝不简单的小红花

小红花?

相信使用过微信的人,有不少人都见过这朵花。

小红花诞生于2018年,很快成为腾讯99公益日的logo,也是公益行为的奖励标识。

后来,有一些手机族每天会想着法儿拿到它。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公益不只是捐钱,而是身体力行地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比如关爱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减灾防灾……小红花升级为行为公益的产品。

就像在蚂蚁森林种树,收取能量;在微信的“腾讯公益”里捐出自己每天走过的一定的步数、答题……就能得小红花。

网友把能量、小红花捐给特定公益组织的公益项目,有意愿的基金会、企业会进行配捐,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天天公益、处处公益”,大家“一起做好事”的风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发挥了中国现代公益传播“加速器”的作用。

现代公益强调公益是一种生活态度。有点像管子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它的形成得益于文明的积累和内心的认同,先发国家充分利用了市场、法律等多种手段,历时数百年才将之变成一股可持续的社会力量。

中国公益发展要通过传统方式迅速赶上先发国家,难度可想而知。

适逢互联网技术大爆发,互联网于普通人的生活如影随形;再加上很多企业努力践行社会责任,两者的结合,让中国人对“人人可公益”的理解超过了之前的几十年。

但这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仍然差距巨大。

所以,今年的99公益日,当腾讯把“一花一梦想”作为亮点,我们也许立刻就能意识到,这朵小红花一定肩负新使命。

在腾讯最新的描述中,小红花被赋予了爱心账户的角色。账户,代表的恰恰就是每个个体。

为了这一刻的亮相,事前,腾讯用近两年时间,打通内部连接,让旗下众多的业务为一朵小红花协调步调。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网友从各个业务线获得小红花,他们便随时可以通过小红花选择自己喜欢的公益项目。

变化总是悄悄发生,这次发生在公益领域。

从前,普通人只能被动地在有限的项目中选择,而今后,小红花的持有者将会有机会影响公益的具体方向。个体的作用正在提升。

举个例子,今天很多公益难题的解决越来越依赖科技。比如腾讯银发实验室,把AI引入防老年人摔倒,因为数据显示意外摔倒已经成老年人健康乃至生命的最大威胁之一。实验室用大数据训练人工智能,佩戴智能设备的老人一旦姿态失控超过一定时间,设备或智能中枢就会自动报警。

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未来普通人手中的小红花,甚至能够去发动议题,决定钱的投向,也能影响到相关的基础领域研发。

比如,中国有听力障碍的人约2.5亿,其中1.2亿是老人。他们基本没有接受过医疗机构的检测。如果你的家人有这样的情况,未来某一天,也许你就可以通过征集小红花来发起一项寻求开发听力检测的App或者小程序的公益项目。

小红花,想让普通人可以从公益的源头就参与进来,表达自己的主张。为什么叫“一花一梦想”,因为梦想才是公益的发轫之地。

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变化,事实上却直接触达了现代公益“助人即是助己”的核心认知,使中国公益从更多关注被帮助者,转变为同样也关注捐助者。

从今天起,人人可以做梦,小红花负责把普通人的意愿部分变成大家的。

一次变革

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具备两个天赋,一是创新,二是及时发现系统bug,并快速纠偏,所以,也有人说它们生来就在“不断变革”。

在刚出炉的报道《腾讯公益的换挡时刻》一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次的变革。

腾讯公益目前是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公益平台:一年的筹款额占了互联网公益平台募款额的一半,大部分公益机构都入驻了平台。

因为高额配捐,不少公益组织都会把每年的99公益日视为决战时刻。

99的规则其实很简单——公益组织来平台筹款,腾讯公益按一定规则配捐。但就像公共领域的大部分事情一样,实际情况不会那么简单。

自平台建立之初,腾讯公益一直希望各个机构能够借助平台强化筹款能力,壮大自身项目选择、规划、落地以及反馈等能力,最终建立自我造血、自我循环的健康生态。

但中国公益步子迈得太大,一些“短板”也难以避免。

比如,一些公益组织由于缺人、缺钱导致内部建设能力不足,拿到募捐款后,在项目反馈、财务披露等事项上不够全面与及时。而新冠疫情的出现,让项目执行非常不易,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困难。

腾讯公益平台在调研中,也听到了不少呼吁:

用户通过平台捐赠,是不是可以从捐助者变成志愿者,甚至是合作方?平台能否帮助公益组织发展用户成为长期、理性的捐赠人?

这意味着,腾讯公益在支持行业的方式上,需要转换思路。

新的阶段,新的需求,公益平台应该去建设更加长远的能力。如何让筹款和项目更加优质,让项目对用户更透明,并且突破大众参与的瓶颈,成了腾讯公益最重要的课题。

所以,从腾讯在2021年宣布成立SSV(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将可持续社会价值作为其未来发展的底座。SSV的定位是“科技助力社会共益的探索者”,即运用科技与创新能力,聚焦民生与发展相关的社会议题,与多方共创,探索可持续解决方案,助力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借此机会,腾讯公益也再次开启了自我变革之门。因为不变革,无法换挡再提速。

有心人可能注意到今年的99公益日没有设定筹款目标,一些项目的配捐也有重新调整。但亮点还是“一花一梦想”,明确提出的“以公益用户为中心”。

简单说,这个创意就是以议题倡导,激活用户的公益主张,把日常行为公益得到的小红花捐给自己关心的社会议题。

今年的99公益日,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印象,共创是一个普遍的共识。

无论是从议题设置上,还是参与方式上,似乎腾讯全业务线都参与其中,普通人只要愿意,随时随地就能得到小红花,而不再局限于公益平台。

公益议题不再只是泛泛涉及老人、儿童、妇女等特殊人群,泛泛地触及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教育创新和社会公平等领域,而是融入了深刻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小红花的体系希望能一边通过线上捐步、公益答题等,不断强化用户认知;一边帮助公益组织提升数字化能力,鼓励其多进行具象化反馈,强化与捐赠者的互动;另一方面,腾讯公益平台则是优化算法,提升管理,鼓励长期用户,并努力使得项目进展能和他们的预期适配。

所有的动作,最终的指向都是用户。

今年的“一花一梦想”,严格来说还只是“半开放”的,如果这一次能实现体系性的社会价值共创,如果未来它面向全社会开放,那就是真正的全社会“共创”。

到那时候,社会价值创新的可持续生态就接近完成了。

小红花想要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进来,特别是参与到寻找社会需求和社会议题这一步来,让公众一步一步成为公益的决策主人翁。

最难的事

说起中国公益的痼疾,很多人一下子就会想到透明度。

但这对于互联网企业,其实这不算是很麻烦。

腾讯公益上的项目,几乎都带有一个“透明性”组件,几乎可以实时反馈钱款的使用情况。而且,随着技术进步,透明反馈的智能化、人性化程度也日益提升。

比如,图书馆类的项目对于捐赠的图书,都会有一个红外感应组件,每当捐赠的图书被借阅,捐赠者就能够实时在手机上得到一个反馈。

再比如,点亮黑暗的路灯项目,每当路灯被点亮,捐赠者同样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某种方式感知到。

基本上,用户只要愿意,对于自己捐赠过的小红花的项目,都可以定制进展反馈。

此外,金融行业常用的“冷静”机制,很早也被引入了募款流程,捐赠者在一定期限内,随时可以反悔。

如今,腾讯公益甚至把AI引入了项目的风险控制,配合大数据已经能够对违规套捐、诈骗等进行识别。

但这些都还是比较消极的建立信任的方式。

公益一直传承的精神,是真正的善意和慷慨。

这才是中国公益最大的一块短板。

所以,“一花一梦想”在明面上希望达成体系层面的社会共创,这已经很难,但真正难的其实藏在更深处——

就是培育捐赠人。

要知道,在所有现代化的维度上,人的现代化最难达成。这恐怕也是国家在四个现代化提出几十年后,才提出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原因所在。

“一花一梦想”初步展示了社会公益的体系化变革之路,通过技术和市场的手段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影响人、培育人。

小红花新的规则对此有明示:

公益(小红花)在于平常的坚持,越是那些长期投入,愿意履行社会责任的人,他们的话语权才越大。

公益项目募集小红花,而不是直接募款,就是为了让它们接受有长期公益偏好的捐赠者的筛选。

2008年以前,中国慈善捐款,一直是企业、机构占大头,占比接近90%,互联网公益兴起后,个人捐赠占比达到了30%左右,但进一步上升的瓶颈已经显现。

比如在腾讯平台上日常参与捐步、答题……做公益的人高达几千万,但是一旦有需要他们捐钱的时候,转化率却不高。甚至一些开通月捐的人,也往往对于自己每个月捐款的项目并没有深度的关注。

我们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但人均捐款却只相当于美国人的八十分之一,差距在理念上。

“助人即为助己”,需要慢慢在人的内心形成强大的认同。

不过,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正在慢慢浮现出来。

在腾讯公益平台上,来自个人的募捐这些年一直占大头,这是一个不错的迹象。2021年99公益日共同富裕专场上,一个名为晓更基金会的表现堪称惊艳,因其强大的网络动员能力,基金会第一天筹款就达到500万,配捐比例更是达到1:1,远超其它公益组织的配捐水平。

晓更基金会是一个关注心智障碍者群体及家庭的非公募组织,它在全国120个市县拥有300多个家长组织。

让运作好的公益组织——被更多有公益心的人长期关注,有良好的组织和反馈机制,有项目落地的能力——得到更多的扶持,小红花体系和数字化评估模型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互联网公益诞生以来,第一次有平台选了培育捐赠人的角度,把注意力挪到上游,去涵养水源,公益咨询机构方德瑞信负责人叶盈就评价说,腾讯选择了一个见效没那么快,而且挺难走的一条路,而且是肯定不会按照互联网企业的习惯的路。

腾讯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认为:

SSV就是做长期的事情,我们就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很难,但我们要做。

结语

“一花一梦想”可以看作是腾讯探索公益新方向的一次尝试。

腾讯公益事实上是在用小红花做着自己一直在做、也最擅长的事情——连接。

在腾讯内部,小红花让集团内部众多业务的公益活动实现了自主闭环,在外部连接其各种社会业务和合作伙伴,涉及共享出行、旅游、餐饮等等。

在公益事业上,它实现了两个重要的连接,一个是用户,一个是公益议题。对于一些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的议题落地,还负责对接专业性的团队。

未来,它一定会在更广泛的范围、更大规模上和中国普通公众实现连接。

对此,我们期待着。

和发达国家的经验不同,中国公益有很多真的是在很短时间内长大的,它的成长和技术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它是一个进步与滞后交织的复合体,优缺点异常明显。

所以,我们一直在如何扬长避短之间踌躇徘徊着。

如果说,99公益日帮助中国公益度过了2011年之后的低谷,它先进的互联网公益的技术底色,使得中国公益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那么,现在的“一花一梦想”,也许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从工具理性转向人性本身。

基于美好和价值观,远比悲悯和痛苦的体验,更容易引发正反馈。小红花则试图做到让捐赠者能够不间断地体会美好,让越来越多捐赠者也能参与社会价值创新,共同创造美好。

如果你发现几朵小红花,就能让一个孩子吃上热腾腾的午餐,让独居老人自尊地生活同时享受着默默被关注,让高科技为普通人打开大门……每天潜移默化传递的公益信号,就会被放大,促成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与公益的连接点将会变得无缝衔接。如果每一次捐赠,不是因为财富的多寡,而是出于价值认同和自我认同,人的现代化也终将实现。

或许,我们可以有理由开始期待中国公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