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倒不了的塔主题曲(父母为何被称呼为爸妈,又被称呼为爹娘?)

倒不了的塔主题曲(父母为何被称呼为爸妈,又被称呼为爹娘?)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3-23 17:18:51

倒不了的塔主题曲(父母为何被称呼为爸妈,又被称呼为爹娘?)

倒不了的塔主题曲文章列表:

倒不了的塔主题曲(父母为何被称呼为爸妈,又被称呼为爹娘?)

父母为何被称呼为爸妈,又被称呼为爹娘?

原作者 | 郑子宁

摘编 | 徐悦东

《中国话》,郑子宁著,后浪丨九州出版社2021年1月版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全世界的语言中“妈妈”都是mama,因为这是人类婴儿最初能发出的声音。当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发出ma的时候,他最亲近的人,喜出望外的母亲激动地把这个声音当作婴儿呼唤自己,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全世界的人类语言就把ma当成“妈妈”的称呼了。这个说法听上去很有道理,普通话中的“妈妈”自不必多说,英语虽然书面上写mother,但口语也是mum。

可惜的是,这个说法至少在中国并不灵验。

凡是看过清宫剧的人都会对皇子称呼皇帝的叫法印象深刻——“皇阿玛”,这是一个经典的编剧背离现实的案例。在清朝的满文书面记载中,对父皇一律称Han Ama,也就是“汗阿玛”,如果写汉文的话则是“皇父”或者“皇考”。“皇阿玛”不说绝对没有,至少也是难得一见的。Ama在这里指的是父亲,显然ma就不可能指妈了。在满文中,妈有eniye、eme、aja三个说法,第一个最常见,也就是清宫戏中常见的“额娘”。今天在东北一些早就不说满语的满族家庭里,还把爸爸和妈妈称作“玛”和“讷”——和传说中全世界都把妈叫ma可不一样。

人从出生到死亡,互动最多的就是亲人。因此,亲属称呼往往是一种语言最稳定的词汇,甚至在常用语言发生转换后,家庭内部也经常使用原来的亲属词汇,就像部分东北满族家庭那样。但与此同时,亲属称呼又会因为各种原因被替换,如在不少地方,传统上称呼父亲的“爹”就因为当代听起来比较土,被“爸”迅速替换。

如果时光倒回1000多年前,情况或许正好相反,比较土气的“爸”会逐渐被流行的“爹”所替换。

自远古传来的“爸妈”

自古以来,父亲在汉语书面语中一直写作“父”。今天在普通话乃至多数汉语方言中,“父”读fu,不过在上古时期,“父”的读音却更近今天的“爸”。这是一个从原始汉藏语时代传承下来的词,藏文中“父亲”称???(apha),缅文是??(apha)。虽然汉语历史上语音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原本的“父”(音近ba)已经读成了fu,但是由于“父”使用频率非常高,在口语中保留了历史上的发音,因此才用另外一个汉字“爸”来表示这个古老的发音。与之相类似的则是“母”在口语中说“妈”。

这是个异常古老的称呼,甚至在汉藏语中的用场也绝不仅仅限于指父母。藏文很多名词带有原来表示父母的后缀,如“太阳”叫????(nyi ma),“月亮”叫????(zla ba),效果近似汉语“太阳婆婆”“月亮公公”。在丽江的纳西语里,太阳则也是“女性的”/?i33 me33/。本就有自然性别的动物更是要带词缀,公猪要带表示“男性的词缀”称为/ bu21 phv?33/,丽江南边不远处的剑川的白族人则把公猪叫/te?21 po55/。在词语后缀中,剑川白语仍然保留了古老的“父”,尽管现今的剑川白语中称呼父亲已是/ɑ31 ti33/(阿爹)。

汉语中其实也有些类似的例子。普通话里有尾巴、哑巴、乡巴佬、结巴,而在山东、东北等地的方言里,还有呆巴、瘸巴、瞎巴、瘫巴、力巴(外行)、齁巴、抠巴、脚丫巴之类的词。不过这些词长久以来都是口语的说法,难登大雅之堂,在书面上出现得也晚,然而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词缀在口语里已有很长的历史。

如果穿越回宋代的中国,当时的语言情况会和现代大不一样。今天中国西南地区的汉语普遍比较好懂,但是宋朝的蜀地情况则大不相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时的蜀语和蜀道相比也不遑多让,素有极难解的声名,与中原的开封、洛阳一带的语音大不一样,蜀人甚至把中原一带的语音称作“虏语”。

遗憾的是,这种蜀语已经随着元朝四川人口的剧烈变动灰飞烟灭,今天的四川方言和宋朝的蜀语传承关系很弱,而主要是明朝进入四川的汉语的后裔。

今天我们对宋朝蜀语的了解主要来自同时期的人。根据南宋苏州人范成大的记录,他当时路过了嘉州(今四川乐山)的一个渡口,渡口叫作“王波渡”。

范成大一定对“王波”是什么意思困惑不解,他赶紧询问了本地蜀人,当地人给他解释后,他才恍然大悟,为此他特意详细地写下了“王波”的来历:“蜀中称尊老者为波,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有所谓天波、日波、月波、雷波者,皆尊之之称。”在当时的蜀语中,加“波”是常见现象,一如今天的纳西语、白语、藏语。然而,从上古传承到现在的“父”,也并非从来都是一帆风顺。

范成大

“爷”是祖父还是父亲?

《木兰诗》在中国家喻户晓,“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被一代代中国人传颂。毫无疑问,花木兰称呼自己的父亲是“阿爷”。

今天在中国,除了“父”“爸”之外,用来表示父亲的主要有“爷”和“爹”。然而这两个称呼到底指的是父亲还是祖父,在各地差异很大。今天的普通话里“爷”表示祖父,“爹”表示父亲,这在北方地区比较常见。而在南方很多地方,情况则各不相同,如合肥把祖父叫“爹爹”,父亲叫“爷”;苏州、常州把爷爷叫“阿爹”,父亲叫“爹爹”。不过在宋朝以前,“爷”和“爹”只会指父亲。这两个字在中国古代的韵母并不是普通话的ie,而是ia,同一韵母的“斜”在“远上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诗中和“家”“花”押韵。今天不少方言,如闽南话、客家话甚至在陕西的许多县里,“爹”“爷”的韵母仍然是ia。

《木兰诗》本是一首北朝民歌,它差不多是最早使用“爷”的文学作品。“爷”几乎是在魏晋南北朝时突然出现的,一开始甚至都无字可写,借用了“耶”,后来才加上了偏旁变成“爺”。东晋时代的书圣王羲之在给女儿的书信“二十七日告姜,汝母子佳不?力不一一。耶告”中曾经署名“耶告”,即“父告”的意思。几乎同一时代,“爹”“娘”也都同时出现。仿佛在几十年间,华夏先民突然觉得用了几千年的“父”“母”已经不敷使用,需要用别的词来称呼父母了。

王羲之是西晋北方高门琅琊(今山东临沂)王氏的一员,出生在北方,幼年时就随家庭南迁会稽(今浙江绍兴)。王家南迁并非是一般的迁徙,而是躲避战乱,和他们一起南逃的北方人数不胜数,王羲之书信中的“耶”字可能来自这些迫使他们家族南迁的北方草原民族。

王羲之有“耶告”二字的书法

自东汉以来,朝廷不断将北方草原民族内迁安置。进入三国时期后,曹魏继续内迁北族。到了西晋时,关中、并州(山西)都已经有大量的北族定居。此时东亚气候进入相对寒冷的时期,旱灾等灾害频繁发生。内迁已久的北族和从草原新南下的北族纷纷起事,最终洛阳被攻破,晋怀帝被俘,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祸”。

此时来自中亚的粟特商人早已在中国经商多时。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玉门关外的一座瞭望塔遗址中发现了几封粟特书信。其中一封是由当时居住在中国的粟特商人头领娜娜槃陀发给在康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老板的信息通报。

纵使娜娜槃陀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大商人,他写信时的极度恐惧在1000多年后仍然可以透过信札散发出来。

信的开头是一番恭维对方的套话。随后娜娜槃陀就以惊恐的语气汇报了他听到的信息:“……已经有三年没有一个粟特人从中国出来了……最后一个皇帝因为饥荒从洛阳跑了,他的宫殿和城市被放了火,宫殿烧了,城市毁了。洛阳没了,邺城没了。更糟的是……匈奴人控制了长安……他们昨天还是皇帝的臣民!剩下的中国人不知能不能把他们从长安、从中国赶走,或者他们会继续打下整个国家……我们老了,快死了,如果不是这样,我不会写信告诉你我们怎么样。阁下,如果我告诉你所有关于中国现在怎样的事——太惨了——你不会从那儿获得任何利润。还有,阁下,八年前我派了两个人‘入关’,距我最后一次听到他们的消息已经过去三年。他们之前还好,现在,自从厄运发生,我没有从那儿收到任何关于他们现在的消息。更坏的是,四年前我派了另外一个人……当他们抵达洛阳时,那里的印度人和粟特人都饿死了。我还派了一个人去敦煌……他在未经我许可的情况下跑了,他遭到了报应,被杀死了……”

这封信并没有抵达撒马尔罕,从发现地点来看,应该是被玉门关外的军士没收了。我们不知道娜娜槃陀后来究竟是设法摆脱了厄运,还是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死于战乱。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年代,几十年间,中国北方和巴蜀出现了十余个不同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代。

一般的说法是,五胡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娜娜槃陀的信件中提到的洛阳的沦陷应该指的是后赵石勒、石虎攻陷洛阳的事,石勒家族属于羯人。五胡都有着自己的语言,但是几乎都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现今我们对这些语言的了解几乎都只能通过汉文典籍中的只言片语。

粟特文2号、3号古信札

以五胡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今天留下的资料可以说令人惊异地少。五胡中氐人建立了仇池、成汉、前秦、后凉,羌人建立了后秦、宕昌、邓至。氐、羌的族源和语言都相对明确,属于汉藏语系,而匈奴、鲜卑、羯的语言就比较扑朔迷离。其中匈奴和羯的语言资料奇缺,虽然历史上有用鲜卑语翻译汉语典籍的记录,但是后来全部散佚,至今也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本鲜卑语文书。

鲜卑语是南北朝到初唐时中国北方影响最大的北族语言。伴随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鲜卑语在北方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军旅之中。不但鲜卑人自己说鲜卑语,北方许多行伍出身的汉人也学会了鲜卑语。如北齐奠基者高欢就是鲜卑化的汉人,小字“贺六浑”,明显是鲜卑语。因此在这些北族语言中,鲜卑语最有可能是“耶”的来源。

今天能确定意思的最大的一批鲜卑语词汇来自《南齐书》中的《魏虏传》,主要是一些北魏的官职名称。《南齐书》的作者是梁朝人萧子显,出身齐梁两代的皇族兰陵萧氏,是齐朝开国皇帝萧道成的孙子。萧子显从小在江南长大,平常不使用鲜卑语,因此他所记录的鲜卑语主要集中在敌国北魏的一些称呼方面:“国中呼内左右为‘直真’,外左右为‘乌矮真’,曹局文书吏为‘比德真’,檐衣人为‘朴大真’,带仗人为‘胡洛真’,通事人为‘乞万真’,守门人为‘可薄真’,伪台乘驿贱人为‘拂竹真’,诸州乘驿人为‘咸真’,杀人者为‘契害真’……”

稍整理一下萧子显所知的鲜卑语,就可以发现鲜卑语明显把做某事的人称呼为“某真”,“真”前则是所担任的职务。这也为后人试图揭秘鲜卑语提供了最初的线索。

我们先来看看守门人“可薄真”——不过在破解5世纪的鲜卑人的语言前,我们可以先穿越到1000年后的奥斯曼帝国宫廷去看看。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帝国曾经的首都。几乎每个去土耳其的游客都会慕名前去游览奥斯曼的王宫托普卡帕宫。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苏丹的女人们就居住在托普卡帕宫中,梦想着能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翻身上位,斗争的激烈程度不输中国古代的宫禁。在土耳其语中,托普卡帕宫是Topkap? Saray?。Saray就是宫,Topkap?则由top(炮)和kap?(门)组成。在托普卡帕宫外院和内廷的分隔处也有一道门,外院是苏丹和朝臣议事的地方,而内廷除了太监之外只有苏丹一个男人可以进入。这道门的控制权由一个特定的高级太监掌握,在土耳其语中称作Kap? a?as?,即“掌门太监”的意思。在今天的土耳其语里,看门人是kap?c?,其中-c?就是“做某事的人”的意思。

奥斯曼人的祖先是来自北方和中亚的草原游牧民族,他们在唐以后逐渐西迁,一路征服当地人,最终于1453年攻破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kap?正是他们一路从草原西迁带去的词汇。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和尚描述了他所经过的一处叫“铁门关”的地方。他说:“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峻峭,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旁石壁,其色如铁。既设门扉,又以铁固,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铁门关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是古代乌兹别克斯坦进入阿富汗的交通要道。这道关口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也因此能够在蒙古草原上的毗伽可汗碑文中发现铁门关的踪影。毗伽可汗碑中提到突厥汗国拓境,东到卡德尔汗森林,西到铁门关。在碑文中,铁门关写作Temir qap?γ,后者即“门”。Qap?γ差不多是“可薄”最可能、合理的来源。

玄奘

然而另一些证据则说明,鲜卑语不大可能是一种突厥语。汉语的“真”以-n结尾,但是突厥语“做某某事的人”的后缀通通没有-n。譬如“老师”,在维吾尔语中是oqutquchi,在哈萨克语中则是oq?twsh?。要找到-n的线索,得在突厥语外寻找。

青海湖东岸的海东市民和县是中国土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土族居住的地区历史上是吐谷浑活动的地方,吐谷浑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

今天的民和土族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一方面在基本的词汇上较为接近蒙古语,而在语音上则和青海当地的汉语方言趋同,几乎已可以用汉语拼音拼写,同时又吸收了不少藏语的成分。在民和土族语中,表示“做某事的人”正是qin,譬如“要”是kerli,“乞丐”就是kerliqin。土族语的-n在诸种蒙古语系的语言中并非孤例,蒙古语系一贯有一些词有时隐时现的-n,如在蒙古文里“舌头/语言”拼写为kele,但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南边锡尼河的布里亚特蒙古族说的蒙古语中,这个词发音为/x?l???/。这也很可能是鲜卑语中表示“通事”(即“翻译”)的“乞万真”的词源—蒙古文中,“通事”的拼写为kelemu?r?i,而在突厥语中,“乞万真”则完全解释不通。

另一批证据则由鲜卑人自己提供。

北魏孝文帝时,鲜卑人自上而下进行了汉化改革,孝文帝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抛弃鲜卑姓,改用汉姓,并且以身作则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改为“元”。

改姓浪潮中不少鲜卑姓是直接采取音译方式选择了读音相近的汉姓,譬如“步六孤”改“陆”,“贺楼”改“楼”,“丘穆棱”改“穆”,但是很多鲜卑姓并无读音相近的汉姓,更改也不遵循这个逻辑,如“宥连”改成了“云”,“叱奴”改成了“狼”,“若干”改成了“苟”。

“云”“狼”“苟”算不上当时汉族高门常用的姓氏,不存在为了融入汉族高门攀附大姓的问题,语音又和鲜卑老姓并不相近,那么最可能的情况是,这几家鲜卑人选用了和自己的鲜卑姓意思相近的汉姓。而这几个姓都能在蒙古语里找到解释,蒙古文“云”为egu?len,“狼”为?inu-a,“狗”为noqai,这三个词都是他们的语言中非常基本的词汇。而在突厥语系的语言中,这几个词则根本对不上,如维吾尔语中“云”为bulut,“狼”为b?re,“狗”为it,同鲜卑语毫无关系。

不过,鲜卑人比蒙古人登上历史舞台要早千年,从时间先后顺序上来说,鲜卑语显然不可能是从蒙古语演变而来。而从鲜卑语留下的词语来看,虽然和蒙古语有关,但是其语音甚至已经比元朝的蒙古文更加简化,显然也不具备演变成后来的蒙古语的可能性。只能说鲜卑语同蒙古语在更早的时候有同源关系。当鲜卑人南下中原时,蒙古人的祖先留在了草原,此后的千年时间,他们一直很不起眼,草原上突厥、回鹘、黠戛斯、奚、契丹、女真轮番登场,又逐个曲终人散,蒙古人的祖先一直在草原东部默默发展,直到成吉思汗时代统一蒙古诸部,成为新的草原和世界霸主。

成吉思汗

以鲜卑人在南北朝到初唐的巨大影响,如果中原汉人要从某种外语中引入亲属称呼,鲜卑语自然是最可能的首选。鲜卑人不但深度参与中原王朝的政治生活,而且由于定居中原的鲜卑人大规模汉化,隋唐时代的不少贵族家庭都有鲜卑血统,这也使得鲜卑语的亲属称呼可以通过这些家族的鲜卑亲眷流入汉语,并因为是贵族家庭的用语而向全社会扩散。然而我们关于鲜卑到底如何称呼自己亲人的知识非常少,目前所知的关于鲜卑语的亲属称呼包括鲜卑语把兄称作“阿干”,母称为“阿摩敦”,父称为“莫贺”,除“阿干”可能和“哥”有关以外,其他和隋唐中原流行的称呼并不一致。

事实上,就“爷”而论,鲜卑入主中原是4世纪末的事,可是4世纪初南迁的王羲之已经在使用“耶”了,因此要确定“耶”的来源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爹”这个称呼到底从何方来?

“爹”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魏人编纂的《广雅》。宋朝《广韵》中,“爹”字收了两个不同的读音,一个解释为“羌人呼父”,一个解释为“北方人呼父”。中国古代的“羌”涵盖了西部的众多汉藏语民族。今天在四川凉山的彝语中,当面喊父亲的一般称呼是/a34 ta33/,而在提到父亲时的尊称则是/a21 bo33/,和汉语“阿爹”“父”的分野几乎一样。

而在北方,“爹”的来源可能确实和草原民族有关。

唐德宗年间,回鹘汗国出现内乱。此时率兵战吐蕃不利的回鹘大相颉干迦斯引兵回国。新可汗在郊外边哭泣边拜大相说:“儿愚幼,若幸而得立,惟仰食于阿多,国政不敢豫也。” 颉干迦斯觉得可汗这么卑微地哀求自己,非常难过,也抓着可汗一起哭。根据《资治通鉴》的说法,“阿多”是回鹘语父亲的意思。可汗自称自己是儿子,认颉干迦斯为父,可见他不管是发自内心尊崇,还是迫于形势所逼,都完全不敢得罪这位大相。在维吾尔语里,父亲是ata,就是所谓的“阿多”。这个词在突厥碑文中的记载最早出现在8世纪早期的翁金碑上。当时并不是所有的突厥人都使用ata,在阙特勤碑中,父亲就写为qang。

相比父亲在不同地方有“爸”“爹”“爷”等不同说法,汉语在叫“哥”的时候却非常统一。例外情况大多和福建有关,闽南地区把哥哥称作a-hian,这是“阿兄”在闽南地区的发音。

随便翻开任何一本南北朝以前成书的古籍,你所能看到的“哥”都是“歌”的意思。从上古到中古早期,汉语中哥哥都说“兄”,几无例外。然而今天在全国各地,除了福建和从闽南迁出的潮州、海南方言,几乎没有什么地方会在口语中把哥哥叫成“兄”。似乎除了文化人在通信时互称“兄”表示尊敬以外,口语中的“兄”基本只出现在“弟兄”“兄弟”两个词中。

“哥”取代“兄”的端倪出现在唐朝,一开始出现在皇室的语言里。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名曾经对让他拜见尚宫的建议不屑一顾,直接说了句“此我二哥家婢也,何用拜为?”,而当时“哥”除了表示“兄”,也可以表示“父”,唐太宗给儿子李治的信件落款就是“哥哥敕”。

“父”“兄”不分的乱辈分之举并不符合汉语传统的亲属称谓系统。但是如果考虑唐朝皇室在南北朝时曾与鲜卑贵族大量通婚,这样的叫法可能就并不意外了。

称呼亲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汉语的亲属词汇分类相当细致,一个亲属该怎么叫要根据这个亲属和自己的辈分关系,是父系还是母系,乃至这位亲属自己或者某位其他亲属的年龄关系。即便如此,汉语亲属关系中仍然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父系男性要比母系或者女性亲属分得细一些。譬如父亲的兄弟要根据比父亲大还是小分别称作“叔”“伯”,但是如果是父亲的姐妹则统一称“姑”,而母亲的兄弟则统一称“舅”。而且辈分上,“姑”和“舅”也可以跨辈。

唐朝王建的《新嫁娘词》中间一首是:“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里的“姑”是丈夫的母亲,“小姑”是丈夫的姐妹。孔子过泰山,碰上妇人哭诉“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这里的一家祖孙三代都死于老虎,“舅”在这里指的是丈夫的父亲。

然而在不同的语言中,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同,什么亲戚属于一类,什么亲戚需要分开是很不一样的。在泰国,对年纪比自己稍长的人均称???(phi),这个词在泰语中就是“兄”或“姊”的意思,这两个在汉语中严格区分的亲戚在泰语中用一个词表示。相应的,“弟”和“妹”在泰语中均为????(nong)。这在从中国南方延伸到泰国的壮侗语系语言中是个普遍现象,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语中,“兄”和“姊”为/pi33/,“弟”和“妹”为 /n??11/。

壮侗语在对“母姊”“母妹”“父姊”“父妹”四个亲戚的区分上也和汉语逻辑截然不同。在汉语中,这四个亲戚是按照父系、母系两分,父系叫“姑”,母系叫“姨”。但是在德宏傣语中,“母姊”和“父姊”都称/pa42/,“母妹”是/la54/,“父妹”则是/?a33/。汉语中优先区分这四位亲戚属于父系还是母系,但是在德宏傣语中,则要先分这四位亲戚比自己父母年长还是年幼,年长的归一类,年幼的再根据属父系还是母系确定称呼。在四川凉山的彝语中,一个人对兄弟姐妹的称呼则和自己的性别有关。一个男性要区别称呼自己的兄/v?55 vu33/、弟/i34 ?i33/,姐妹则统称/n?i21 mo21/;女性则要区别称呼自己的姐/v?55 mo21/、妹/?i33 ma55/,兄弟则统称/m?a21 ??55/。

中国古代的草原民族匈奴和鲜卑的亲属称呼,除了零星见于汉语典籍的几个外都已经无法还原。幸亏古代突厥人有在坟墓勒石以记录墓主功绩的习惯,我们今天才得以对古代突厥人的亲属称呼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在古突厥语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辈分的概念和汉语很不一样。在古突厥语中“叔”和“兄”用一个称呼e?i,已经出现了把比自己年龄大的父系男性亲属统用一个称呼的现象,这和“父”“兄”同称仅有一步之遥。

鲜卑人

事实上,在新疆东部的绿洲里,我们已经可以找到“父”“兄”转化的实例。今天的维吾尔语里aka是哥哥的意思,然而在吐鲁番南部的鲁克沁附近,aka指父亲。一个更具有普遍性的例子出现在哈萨克语之中,哈萨克语里父亲是?ke,祖父是ata。和近亲语言如新疆西部的柯尔克孜族的语言相比,哈萨克语的父亲比较接近柯尔克孜语的哥哥(agha),祖父比较接近柯尔克孜语的父亲(ata)。

这可能和游牧民族的“还子习俗”有关,即长子会把自己的第一个小孩交给自己的父母(小孩的爷爷奶奶)抚养。自此这个小孩会把爷爷奶奶称作“父母”,而把亲生父亲称作“哥哥”。如果其他孙辈跟从这个年龄最大的孙辈的叫法,久而久之,本来用来叫哥哥的词就会转而指“父亲”,而本来指父亲的词就会改指“爷爷”。这样的传统可能在北方民族中由来已久。

北齐皇室受鲜卑影响很严重,根据《北齐书》记载:“(高)纬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南北朝后期,原籍山东琅琊的南渡家族后裔颜之推被西魏俘虏,迁回北方。当踏足家族两百余年前逃离的北方时,他发现北方人“……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并对北方人辈分伦理的轻忽颇为吃惊。

作为南渡高门家族成员,早已南迁江南的颜氏家族和身边的士族交际圈显然都没有这种辈分错乱的迹象。当他们在4世纪从北方离开时,这种现象在北方并不普遍。在200多年间,中原地区受到了北族风俗的严重影响,以至于让回到北方故土的颜之推大吃一惊。乱辈的风气一直到唐朝都很盛行,唐朝皇室甚至身先士卒,不光“哥哥”兼表“父兄”,还多次出现收养孙子当作儿子的事。

“女郎”为娘

在“哥”“爷”“爹”纷纷登场的同时,母亲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一个新的词“娘”开始用来指代母亲,这个称呼在初唐开始流行。

在繁体字里,“娘”有两个对应字,一个是“娘”,一个是“孃”。严格来说,在唐朝时,前者一般指的是年轻女子,后者才指母亲。

“娘”的出现要早一些,隋之前的碑刻中已经出现了“某某娘”的人名。此后“娘子”是对女性的称呼。

莫高窟第98窟是五代时期敦煌的统治者曹氏家族修建的。洞窟墙壁上绘制了大量的壁画,主要是一些佛经场景的再现。在墙壁比较贴近地面的部分则是洞窟出资人——曹氏家族成员的画像,其中就有“故新妇娘子翟氏供养”、“故女第十四小娘子一心供养出适翟氏”和“新妇小娘子索氏供养”等数幅壁画。年纪较小的女性称为“小娘子”,年长的则叫“娘子”。

这种用法并不仅仅限于北方,唐朝乐府诗中有一类诗叫作《子夜歌》,据说是晋朝一位名叫“子夜”的吴地女子所作。传说未必靠谱,但是《子夜歌》所用的语言有大量的吴地特征,就算那位名叫“子夜”的女子子虚乌有,《子夜歌》也可算是吴地女子创作的产物。如“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堂。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作者自称为“侬”,以“侬”为“我”至今仍然可以在浙江很多吴语中找到痕迹,甚至一直延伸到两广一带,像广西贵港的粤语仍称“我”为“侬”。在另一首诗“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中则出现了“娘”,在今天江浙地区的许多吴语方言里,年轻的少女仍然称作“小娘”或“细娘”。

我们甚至可以在更南的地方找到“娘”的踪迹。

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瑞丽是以前勐卯古国的都城。瑞丽的傣族女性一般称“朗某某”,这个“朗”并不是姓氏,而是加在女性名字前,表示对女性的尊称。“朗”实际上是德宏傣语(la: ?45)的音译。这个称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的古代。传说中勐卯国历史上曾经有位继承王位的公主“朗玉罕良”,她当时的都城位于“允朗玉”,即“二公主城”的意思。

和西南地区很多汉语类似,德宏傣语n/l不分,在德宏傣语的近亲缅甸掸邦的掸语中,这个词就是 (náang)。这是云南傣族、缅甸掸族、老挝老族和泰国泰族女性都非常常用的尊称,大约相当于汉语“女士”。而贵族女性的称号则往往还要在nang前后加一些其他成分,譬如缅甸第一位总统的夫人——木邦土司的女儿就叫“召婻哏罕”,“召婻”即“公主”的意思。

泰国王后的称号中,冠于名字前面的部分为????????????????(Somdet Phra Nang Chao),其中也含有nang。泰国的泰族大约在晚唐到五代时从广西、云南南部南下至中南半岛。至迟这个时候,“娘”就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语言中,因此在唐朝时,“娘”这个称呼已经扩散得非常广泛,从西北的敦煌到南方的广西、云南皆有使用。“孃”则是个早就出现的字,然而汉魏时期,这个字的意思是“烦扰”,是“攘”的一种写法。入唐以后用“孃”表示母亲的规模渐渐扩大,晚唐开始,“孃”“娘”渐渐有混用情况出现。

然而关于“娘”“孃”是如何突然出现的有好几种说法,一说“孃”来源于突厥语“你母亲”。在突厥语系的语言中,表示“你的”时在词语后面加上-ng,如维吾尔语母亲是ana,你母亲是anang。“娘”则是“女郎”或是“女儿”的合音。可是“孃”借自突厥语的说法却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突厥汗国在6世纪中期脱离柔然汗国自立,在攻灭柔然汗国后成为新的草原霸主。中原王朝始通突厥是在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年),突厥在不久之后就成为中原王朝北面的心腹大患。然而整个突厥汗国和后继的东突厥、西突厥乃至后突厥都始终没有能够像鲜卑人那样入主中原,虽然不少突厥家族后来先后内迁在唐朝为官,但是比起鲜卑在中原的影响仍然微不足道。而且突厥汗国碑刻中母亲是?g,ana要到后来的回鹘时代才出现在文书里。

总而言之,中国人在从三国到唐朝的几百年间完成了一次亲属称呼的重新组合,旧的称谓消失或者暂时隐匿了,新的称谓出现。这次亲属称谓的变动一直影响到今天中国人如何称呼亲戚。然而,除了“哥”较为明确是鲜卑或者其他北族的称呼外,“爷”“爹”“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突然取代汉语固有的称呼仍然存在诸多疑团。

原作者 | 郑子宁

编辑 | 徐悦东

导语校对 | 王心

来源:新京报

沙漠脚印细节爆炸?原神2周年庆大招疯狂蓄力,幻塔压力很大

大家好,我是X博士。

近日原神3.1版本即将上线,同时原神也将迎来自己的2周岁生日,正是双喜临门的时刻。虽然官方在发福利这块儿一向是出了名的抠搜,但这次的2周年庆还是能明显感觉到诚意和惊喜的!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3.1版本前瞻直播都有什么好玩儿的吧!

划重点一:引擎发力?新沙漠地图脚印细节爆炸

原神的产能估计各位同学已经在稻妻都见识过了,能连续4个版本推出新地图不是谁都能比的。

而3.1版本同样会推出须弥新的沙漠地区,再加上缩短的版本周期,可算是把玩家们的长草期给杀了个片甲不留。

巧的是,此前被认为是原神挑战者的《幻塔》,早在今年4月份的2.0版本就推出了沙漠地区,并收获了一波口碑逆袭。

不少双坑玩家就开始期待,原神未来的沙漠地区会是什么样?虽说这其中暗藏着某些甜甜花酿鸡之类对“另外的福利”的期待,但也确实希望国内游戏能在内卷中展现出更高的制作水平。

从美术效果上看,幻塔的沙漠地区色调一如既往地偏灰白,荒凉的意境更浓厚一些,同时与极具科技感的建筑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视觉冲击力上比较强;而原神的沙漠色彩更丰富,在绿洲和赤王陵等有颇多宏伟的建筑群,再加上“失落遗迹”的元素,整体营造了一种压迫感十足的恢弘氛围,可以说二者各有千秋。

而据内鬼透露,原神的沙漠地区将迎来细节上的爆炸升级。

当角色在沙漠上行走时,会根据当前动作产生不同形状的脚印或轨迹,例如跑步时急停会拖出一条深坑,早柚开启滚滚乐的时候会产生特别粗的运动轨迹,就连班尼特被炸飞时候的屁股都能留下一个专属的“屁印”,要知道原神的场景物理交互并不算强项,这是否能证明官方要开始在物理引擎上下功夫了呢?

希望以后龙脊雪山也能实现类似的效果!

划重点二:全新老婆!3位新角色实装,温迪阿贝多复刻

按老规矩我们再来聊聊新角色。也许是为了赶之前落下的进度,3.1版本一口气上线了3位新角色:5星的赛诺、妮露和4星的坎蒂丝,这么多的新角色在之前的版本中可不多见。

我们很早就在官方的爆料里见到过赛诺,看起来就是一位人狠话不多的角色,招式上也非常简洁明了。

元素战技[秘仪·律渊渡魂]向前突进,沿途产生雷元素伤害,元素爆发[圣仪·煟煌随狼行]进行变身,将普通攻击转为无法被元素附魔的雷伤。赛诺主要依靠大招变身提供的高额加成进行输出,需要大量的充能,因此和雷神配队是个不错的选择,2命能提供最高50%的雷伤加成,自身的伤害倍率也算不错,雷系总算有个能打的站场主C了!

在人均批脸的须弥角色里,温柔可爱的妮露谁看了都得迷糊。

元素战技[七域舞步]产生三段水伤,并根据第三段的选择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可C可辅;元素爆发[浮莲舞步·远梦聆泉]产生两段AOE水伤,机制简单。

妮露的技能设计非常有舞者的特色,看起来赏心悦目,但实际强度还是有待商榷,她的元素战技和元素爆发都是以生命上限计算伤害,普攻倍率又低,所以双爆属性没什么作用,无脑堆生命就好。

但问题在于生命单手剑除了新的妮露专武就只有绿剑可用,不仅生命加成不高,还要放弃其他加成,所以没有专武的妮露约等于空手。在新的生命单手剑出来之前,妮露的强度着实有点尴尬。

相比之下坎蒂丝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辅助,元素战技[圣仪·苍鹭庇卫]点按水伤,长按可架起盾牌形成护盾,并在蓄力完成后向前跳跃攻击;元素爆发[圣仪·灰鸰衒潮]产生强化状态,为当前场上角色提高普攻伤害,单手剑、双手剑和长柄武器角色还会获得水元素附魔。这妥妥的绫人专属拐啊!

完全可以作为云堇的平替,而且主吃生命属性,圣遗物和武器选择都比较宽松,养一个绝对不亏~

温迪和阿贝多也将分别在3.1版本上下半场复刻,这里就不再多说,倒是新武器值得一看。首先是5星单手剑[圣显之钥],副属性当然是生命值,效果还能提供额外的大生命和基于生命上限的元素精通,配妮露相当强悍,不过样子实在是跟“舞者”完全搭不上什么边......

另一把5星长柄[赤沙之杖]倒还说得过去,副属性暴击率,效果是基于元素精通提供攻击力加成,精1就可提供最高128%元素精通的攻击,满精则则可以强化到272%,也就是说200的元素精通就可以带来500多的攻击加成,强悍之极!

划重点三:沉迷打牌?活动休闲玩法多,卡牌游戏《七圣召唤》即将上线

作为周年庆版本,果然活动还是偏休闲的多。

主题活动[归风佳酿节],听名字就知道又把舞台放在了蒙德,而这次带来的是全新的经营类玩法,玩家需要完成小任务收集开店资金,同时合理地平衡店铺属性来获得最大收益,期间还穿插了驱逐野猪、轻度战斗和线索寻宝,看起来体验应该不会差劲,还有4星武器[风信之锋]可拿,白嫖永远是最香的!

解谜跑酷类小活动[徇察五风],玩家需要合理操纵场景内的机关来产生风场,冲向终点的同时还要注意收集路上的金币来提升分数。虽然直播里没有透露太多,但以须弥解谜的难度设计来看,想成功通关还是要费点脑子的。

大世界探索活动[寻星之旅],玩家需要在野外帮助NPC小女孩寻找[未来星]的踪迹,当然不会是像找神瞳那样简单,玩家需要通过类似雷达的小道具确定未来星的位置,并完成一系列的谜题才能拿到[未来星]换取奖励。

[百人一揆]再次复刻,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这活动出现的第三次吧?虽然是新瓶装旧酒,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快节奏的战斗真的很爽!而且对玩家的配队思路也是一种考验。看来玩家们应该都挺喜欢这种形式,不然这活动也不会出现第三期了。

着重要说的是新的常驻玩法[七圣召唤],这是玩家在稻妻就有所耳闻的卡牌游戏,如今也终于要实装啦!

有关于具体的玩法目前还不太清楚,但能确定的是,所有的卡牌都可以在大世界里收集获得,并且玩家还能邀请刻晴、迪卢克、琴等角色开启PVE对战!这么熟悉的场面,难道真的不是杰洛特串台了么?总而言之就是非常期待!

最后就是周年福利啦!这次周年庆七天签到送10连,邮件免费送10连,一共可白嫖20抽,相比去年抠抠搜搜的10抽,也显得比较“大方 ”了,再加上首充双倍重置,嗯,真香!

划重点四:N厨狂喜!多方品牌跨界联动,与鬼灭制作者开发《原神》长篇动画

好消息:买联动产品就送2W原石!坏消息:联动方是凯迪拉克。

有心的玩家应该前几天就知道《原神》和凯迪拉克开展的跨界联动了,2款联动车型又分别有[枫原万叶]和[北斗]两种涂装,保真的原厂痛车!买车还送包含2W原石的大礼包,大家心动了吗?

另外官方在直播中还宣布了与喜茶、支付宝、招商银行和罗森便利店的联动消息,看来KFC和必胜客的联动真的让大众明白了“二次元的钱真好赚”这个真理,不过对于玩家而言,这样的联动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直播的压轴节目,《原神》动画化决定的消息真的太让人喜出望外。官方宣布将推出原神的剧场动画,而制作方就是制作了《鬼灭之刃》,以打斗和特效闻名的飞碟社ufotable,相信在作画质量上不会让玩家们失望,至于原神动画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还是留到以后再去评价吧。

课后总结:

转眼两年过去,《原神》经历了许多的风浪,被认可也被诟病,有强项也有短板,但站在一个老玩家的角度,《原神》真的是在变得越来越好,涌入的新玩家也越来越多,不管几十年后这款游戏会被如何评价,但它为当下玩家带来的快乐是最真实也是最重要的。

希望在玩或者准备去玩的玩家都能在提瓦特大陆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真心地对《原神》说一句,“2周岁快乐”。

我的世界塔不在高有大神则灵!这4座塔的主人人均身价百亿

塔算是《我的世界》一种没有定性的设计题材了,甚至很多作品已经脱离了塔本身的一些定义。不过这个现象倒不是说有多糟糕,反而我们能看到大神们更多不可思议的创意,并且也算丰富了我们对这个题材的理解。并且游戏里的塔有时候还真的一眼看不出它是什么,猜出它的主题也是大神们留给我们的乐趣。

斯塔克塔

作者:RevenJoakimMc

这个算是被“楼化”的塔了,不过这个造型不管是楼还是塔都是很少见的那种类型,算比较新奇的了。

不过它也不算光占了造型的便宜,细节方面的设计还是有考量的,虽然不复杂但是也不会有太过潦草的感觉。

空中里程

作者:Ryer

这个作品跟刚才的感觉差不多,都有点楼的影子。但是这个塔的外形非常纤细,更偏向塔一些。

再加上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一片海域就它突出,所以有什么特殊意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吧。

蜻蜓塔

作者:Defroi shipbuilder

这个塔的身形看上去非常的大,并且它还是个扁形设计,这样的造型也是很稀有的。

根据作者赋予它蜻蜓的主题,相关的设计元素还是被安置的很到位的,花纹做的非常漂亮。

伊斯基利亚

作者:_Iskillia_

这个塔真的太让人惊艳了吧?周围的建筑已经非常精细了,但是在它的对比下就逊色了一些。

塔的结构非常复杂,线条运用也是相当用心。随便一个弧形的柱子也有点缀,这是什么神仙居住的地方啊~

这些塔的颜值真的是非常能打,尤其是最后一个,这个复杂度画都不一定能画出来,更别说做出来了。综合来说塔这个题材果然是不按套路出牌的题材,你遇见过什么有趣的塔?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内留言分享~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晏殊:从宰相到词人,我不过是多了个身份

作者:黛珂

晏殊的身份很多。他少年名列“神童”,中年位居宰辅,晚年封公得爵,五日一朝。除了是北宋一流名士的“老师”,还是一位超级有钱、又超级低调的富贵散人。

他总喜欢于茶余饭后喜欢写词,每逢酒宴则必定有作品问世。虽然他的诗作不佳,只有那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处处风”可堪一读。但是他的词却成了“词史”上永恒的代表。情思深婉,自成一派,与第八子晏几道合称为“大小晏”。

晏殊得誉“词宗”,虽然并不为过。但其实说到底,他只是将写词作为一个打发时间的娱乐方式。并未以此谋生。

这和柳永不同,和韩愈不同,和现在的作家比起来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成功是所有学子梦寐以求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有他那样的才气与运气?!

光凭着一腔热血去东奔西跑、南征北战,结果被撞得头破血流还依然痴心不改。这样的结局可谓令人悲慨。所以即便在没有科举制的今天,我们仍然热爱文学,仍然向往着如晏殊那般——通过文学迎来人生的华丽转机!

这,也许就是再读晏殊时的感想了吧。

01

淳化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这个叫晏殊的小朋友出生了。

而整个家族,说厉害其实也不厉害。但是作为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人,每个人都喜欢吹嘘自己的家世。一般也就是说个什么大诗人、大文豪。而晏殊不简单,直接对外宣称:我们是一代名相晏子的后代!

晏子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虽然其人相貌丑陋,但是却得到了仲尼和司马史公两位大贤的“双膝”,后世粉丝更是多得数不清。晏殊认晏子为先祖,虽然有点扯,但是没办法,人家后来确实够格。

这个故事就像现在,突然有个姓孔的同学跳出来说自己是孔子的后人一样。最开始大家不由放声大笑,骂他太过无耻;紧接着,他将四书五经流利地背了一遍,开始有人投来了赞许的目光;等到数年的交往后,发现这个人生活处处奉行仁德,并非只是挂在嘴边。日常中又以君子为信条,以学术为己任,以改变身边风气为理想。这时凡是认识的人,都在无形中承认他的身份了。这样的人确实存在,而且迄今我只见过一位。然而却是他让我相信了圣人真的存在过。

晏殊搬出晏子,还算有点谦虚,等到他儿子晏几道时就变得肆无忌惮了。不过人们那时已经相信,晏殊一族当真是“千古名相”晏婴的后代!

02

任何在长大后颇有名望的人,关于童年都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传说。这些传说多是后来人附加的,没有什么可信度。试想:每一个名垂青史的人小时皆是神童,那么世上也便没有“大器晚成”四个字了。晏殊小时候水平怎样暂且不说,但倒算得上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孩子。

《晏氏宗谱》里记载有他写的一首小诗,据说也是他人生的第一首诗。诗云:

白塔青松古道栖,塔高松矮不能齐。

时人莫讶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

也许是因为出口成诗、过目成诵,晏殊小朋友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声名远播。当地的知县一听,这还得了?必须得上报朝廷,为他求个“神童”的称号。

没过多久,刚好屯田员外郎、后来的岳父李虚己来洪州了。李虚己也是一个诗人,一听自己老家出了个神童,连忙叫来“考察”一番。结果发现这个孩子当真是天赋异禀、羡煞旁人。当下决定,不仅要将其上报朝廷、告诉皇上,还要亲自教他诗文技巧。更重要的,因为小晏殊长相清秀,眉目间攒留着一股英气,而李虚己膝下又有一年方豆蔻的小女儿,于是立马想到:这不是上天给我女儿送来的如意郎君吗?

故事到了这儿,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理想。小晏殊因为才华卓越,不仅拥有良师教导,名气越来越大,而且还不出钱就得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儿。

娶了娇妻后,晏殊在老岳父“托关系、走后门”一番操作后,参加了景德二年(1005年)的童子举。宋真宗看了试卷后特别高兴,当下赐进士出身。这时那些五六十岁的老考生心里什么滋味儿,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没办法,这就是皇帝宠爱的结果。之后就是授官。晏殊被任命为国家图书馆管理员,并由一代大儒陈彭年做他的老师。宋真宗的意思很明白——这是在为下一代皇帝培养宰相!

从此,晏殊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路上升,直至宰相。这当中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一方面是深受皇帝宠爱,另一方面则缘于他的性格。

对于晏殊性格。后世的评价基本一致,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谨慎圆滑而又真诚朴实、富贵至极不忘低调清廉、气节虽有却多委曲求全、老谋深算外加患得患失。这样的人很真实。他喜欢做官,但绝不会有什么大政绩,一直做官,便会越行越远。

03

与晏殊比起来,学生范仲淹的政绩就大得多了。当然,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

天圣五年(1027年),三十七岁的晏殊在“公开打人”事件后,被罢枢密副使,以刑部侍郎出知应天府。这时老范还是做些芝麻县令的官儿。之所以称其为“老范”,是因为他比晏殊还要大两岁。晏殊早就听闻范仲淹的大名,忙请他来做首席教师。

老范虽然出身贫苦,但自律甚高,少年时曾靠着野菜团和白开水在寺庙中日夜苦读,那些隐居松林的高僧们见了皆自叹不如。这样的老师,能传递给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此外,老范教书的方式也很有趣味儿。每次布置作文前,总要自己先写一篇,以此判断题目的难易程度及立意角度,看是否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随着名声在外,学生也越来越多。等于说,晏殊虽是书院的兴办者,但实际上让它走向辉煌的,还是范仲淹。

晏殊待了一年多,又重回朝堂。虽然只是一个短暂转身。但是范仲淹的人生却从此迎来了大改变。他很快被晏殊推荐,担任秘阁校理,为后来庆历改革奠定了基础。

而说到老范的性格,不如从一些小事来看。这天皇太后刘娥的生日快到了,有人提议由皇帝率文武百官在大殿朝拜。范仲淹听了之后勃然大怒,拍手喊到:“如果是拜自己的母亲,那在屋里没人的时候自然可以;但你现在领着群臣来拜,天子还要不要尊严了?”

晏殊没想到自己提拔的老范竟然公然带头反对,呵斥道:“老范,做了几天官儿?你也太狂妄了!”老范真诚地说:“您如果不后悔当初推荐了我,就请别拦着我;您如果后悔当初推荐了我,就请朝廷治我的罪吧!”晏殊一听,你小子有点脾气!好,我也有脾气!于是,老范被贬往河中了。

04

如果说范仲淹这一单是看错人了,那么欧阳修呢?又是两个性情不合师生间的惨案。

天圣八年(1030年),晏殊知贡举。而欧阳修同学也就在这一年,名登进士榜。说起欧阳修,可谓相当励志。每晚挑灯夜战,最终连中三元。在发榜的前段时间,他自信要高中状元,于是做了身新袍子。拿回客栈后,自己还没来得及穿,就被一个叫王拱辰的同学抢去了。他穿上新袍得意道:“看我有没有点状元样子?”众人笑说有那么一点儿。欧阳修却不高兴了。谁知发榜后,被点为状元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这个王拱辰。欧阳修有些不快,也只能勉为接受了。按照规矩,他得向晏殊执门生礼。

宝元元年(1038年),元昊称帝。之后宋在对西夏的斗争中频频失利。晏殊虽然是执掌军事的官员,对此却只能作无可奈何之叹。

这年春节期间,雪花漫天。晏殊叫来一群朋友到府上聚会。菜馔佳肴,各尽其样,美酒清茶,热气腾腾。吃得人心里也热气腾腾。这时主人说:“大家不如写点诗助兴吧!”众嘉宾开始铺纸磨墨,施展绝技,都是些“春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之类的句子。这时一旁的欧阳修似乎别有立意,提笔就是一首《晏太尉西园贺雪歌》。歌是好歌,但词不是“好词”。前几句说得还“可以”,“阴阳乖错乱五行,穷冬山谷暖不冰”、“神哉陛下至仁圣,忧勤悬祷通精诚。”写道后面,味道就变了。“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什么?这才是你的意思!晏殊懵了。“欧阳修这个家伙,平时‘骂骂咧咧’没什么。今天众文友都在,你给我唱这出?”晏殊心里对欧阳修的憎恶不必用言语来形容。之后两人经常互相攻诘。晏殊说:“欧阳修这个人文章写得可以,但人品太劣!”欧阳修听了说:“晏老师小令写得好,诗次之,文差,为人做事最差!”

庆历三年,欧阳修知谏院,不断地弹劾吕夷简,以及那些反对改革之人。晏殊与吕夷简向来交好,为此曾与他女婿富弼开骂。他讨厌欧阳修这个人太耿直刚正,作为学生却屡次对老师不敬,于是将其外放到河北。这样一来,他曾经的门生孙甫、蔡襄都相继站起来弹劾他。晏殊最终被赶出了朝廷,此后多年一直在地方任职。

05

皇佑三年(1051年),晏殊已经外放了七八年。这天,在朋友的宴会上,偶遇一位来自陕西的歌女。听她唱罢一曲《念奴娇》后,掩面遮泪,众人问其缘故,不觉有年华蹉跎、岁月无常之感。作为词坛的先锋代表,晏殊提笔写道: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晏殊的自述。未必他真的见到过这样一位歌女。试想,赌博艺随身。“以艺随身”这是谁呢?不就说的是自己嘛。如果不是少有大才,深得圣眷,如何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一步步攀居高位?

至于“蜀锦缠头无数”,那也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一角而已。晏殊曾说:“‘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也。”此处虽言富贵,却也无妨,因为他的重点落在了技艺上。接着说,残杯冷炙、来往数年、知音无人、而又不辞阳春,这明显是对自我处境的宣泄。

说到底,晏殊这个人太心急,急于想回归安逸的生活。对于这种能进行磨砺自我的环境嗤之以鼻。这也是他和苏轼不同的地方了。东坡先生会笑着回复:“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晏殊写那些富贵清丽的词自不待言,但若论人生境界,比东坡还是差一些。

06

晏殊的词,中年最好,之后便越写越差。窃以为最好的应是那首《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破阵子》这个词调出自唐代教坊曲,原本属于军乐。发展到后来,词牌与内容已经基本上没什么联系。然而一读到词牌,我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辛稼轩,想到他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想到他的“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真的是荡气回肠,激动人心!晏殊这阙词没有那般豪情万丈,却另是一番滋味儿。

作者描绘春天的风情可谓别出心裁。燕子、黄鹂、青苔、柳絮这些随手就能拈出一大把好句的意象就不必说了。单单下半阙的一个小场景,就让人美不胜收。“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逢迎……”不用说我们便能猜到:这是美女之间的嬉戏了。

“巧笑”一词来自《诗经》。是卫庄公对妻子庄姜的评价: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而东邻呢,是所有男子心目中的那个邻家妹妹。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道:“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看来,宋玉长得帅,与他邻家的那位姑娘不无关系啊。因为沾染了至美,所以自己也变得玉树临风!

07

而说到晏殊的代表作,不得不提两首。一为《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另一阕便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两首词在后世享誉极高。词云: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说:晏殊去杭州,经过维扬,夜晚住在大明寺。让侍从读墙上的诗句。侍从读出了一首王琪的诗,晏殊大为赞赏,忙叫他来一起吃饭。饭后,两人又开始联句。晏殊说:“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经常是写下一句,很久之后才能对出下一句。直到今天有一句还是没能对上。”王琪便问大人:“是哪一句啊?”晏殊感慨道:“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对也。”王琪思忖片刻,应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你看,王琪这小子是不是挺会拉家常?这意思大概在说:“大人啊,我们虽然没见过面,但仿佛就是似曾相识啊!今日权当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若是再夸张一点儿,恐怕他日曹公会愤慨地调侃一句:“笔给你,你来写!”

而说道“无可奈何”的好处,应看意象。花落本是自然现象,又何须惆怅伤感。因为稍待之后便有燕子归来。所以晏殊这两句虽言季节更替,实则在说自己的成长蜕变、人生命运。人生本来就是有来有去,到了只有剩下独自一人在园中徘徊。这看似孤单,实则也是心灵的成熟。

再看那首亿人推崇的《蝶恋花》。词云: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整首词还是以清婉为主。单看起句,并非一般文人学得来。上片写景烘托。到了下阙,直接抒情。说到底还是一个“独”字。登楼是独,望尽是独,“知何处”仍是独。晏殊这个最不喜孤独的人,却不得不正视孤独。这便是孤独人独有视角。

等到王国维列“人生三境界”时,分别截取了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和辛弃疾的《青玉案》。要说三首作品难易程度,客观上讲:辛弃疾的更大一些。

晏殊和柳永都是出了名的婉约派词人,只是程度大小不同。他为官做宰后,还想过提携柳永,无奈柳七狷狂惯了,对此不屑一顾。最终只能不了了之。而八子晏几道的词,就和柳永有些逼仄了。晏小山虽说是效仿李璟、冯延巳以及老爹等人,但同样身处富贵之中,写出的却是歌舞升平,没了晏殊那份朴素。

08

至和元年(1054),晏殊回到了京城。宋仁宗任其为迩英阁侍讲,五日一上朝。等到十二月,又以观文殿大学生身份提举万寿观。这时他与欧阳修等人的师生关系已经恢复。晏殊历经十多年的磨练,对昔日的那些政见分歧已经看淡。如今只想着安度晚年。

一天,他梦到自己骑白马走在大桥上。忽然前方桥断,马将他摔下,独自一人奔向天上去了。晏殊此梦不知有何预兆。但接下来便旧疾发作。仁宗听闻后,每日派太医前往诊治,耐心询问。过完年不到一月,晏殊病逝。对于这位昔日的老师,仁宗皇帝深感哀痛,他追封晏殊为司空兼侍中,辍朝两日,谥号“元献”。

欧阳修一连写了三首挽诗。第三首说: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一时闻望朝廷重,馀事文章海外传。

旧馆池台闲水石,悲笳风日惨山川。

解官制服门生礼,惭负君恩隔九泉。

虽然这两位师生间曾闹过一些矛盾,但是得承认,最了解晏殊的还是欧阳修。欧阳修用了“明哲保身”四个字,可谓一锤定音,盖棺定论。

晏殊说:“我只是把写词当作公事之余的消遣罢了。”然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绝非政绩,也非金钱,而是奖掖人才、词章传世。所以,别再把诗词当成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没准千年以后,那是你留存于世的唯一名片。

-作者-

黛珂,原名孔尧。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在公路上漂流的人

澎湃新闻记者 朱莹 实习生 赵婧然 常泽昱 沈樱芝

44岁的农学辉在卡车上度过了15年,这个5平米左右的驾驶室成了他的“家”,装着馒头、饽饽、咸菜、方便面、小煤气罐和烟。

和全国超过3000万的卡车司机一样,在路上,他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光,随后步入一个带有损伤的胃和腰的中年。

日复一日,运输路途上少有停歇,但他必须打起精神来,油耗子、路政部门的罚款、催促的货主、糟糕的天气和意外,哪一个都不好对付。

卡车司机们时刻算着一笔账,零首付购车的政策出台后,大多数司机贷款养车,除此之外,过路费、油费、修理费,都要算进成本,和常年不稳定、下滑的运费抗衡。更多年轻人入行,车多货少,货车帮、运满满平台对车货匹配市场的把持,这些都加剧了司机之间的竞争。“每一个卡友都是在负重前行”,农学辉说。

只要挣到的钱能安全到家。落脚几天,他们马上又要上路了。根据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路运输承载了全国接近74%的货运量,卡车司机把建材、煤炭、蔬菜、药物……送往全国各地的城市,却留下一张张沉默、模糊的面孔。

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了4位卡车司机,他们向我们讲述了卡车司机的真实生活。

衣学辉 男 44岁 山东烟台货车司机 驾龄15年

“收入不够还贷款,我继续待在家心有不安”

“卡车就是家,家反而成了旅馆”

我是二十六七岁开始跑长途的,在那之前,我从没出过远门,觉得真好,可以看看外边的世界了,很兴奋。

到现在开卡车跑长途有15年了,主要跑山东到广州的路线,也常跑云南。最初帮老板开车,一个月领工资一千五。后来攒了钱和别人合伙买车,一个月收入六七千。

越来越多司机选择自己养车,毛利润更高。我2017年养的第一辆卡车是二手车,第二、第三辆都是贷款买的新车。今年刚换的新车首付27万,贷款45万,每个月还贷13900。

养车的人变多后,竞争增大,货找车变成了车找货。这样算下来,攒钱并不容易。我每个月还完贷款,挣的钱维持家庭基本开销后就没剩多少了。

开第二辆车时,我有过一次还不上贷款的经历。那时候只要一停车,就在“货车帮”平台找货,天天打电话问。五月份以后是淡季,电话都打不进去。五天没有拉到货,晚上睡不着,饭都吃不进去。假如两三个月还不上贷款,就失信了,银行会把车收回去。最后,我问亲戚借了钱交的贷款。

“货车帮”以前是免费的,现在要交80元的信息费。为了节省这80块,我看到货主的信息,就给对方打电话私下联系,口头讲好运费成交。

但有时会遇到耍赖的货主。有一次我从山东运一车设备到东莞,说好运费1万2,我按时送达,卸完货拍照发给他,他却一直拖着没付钱,最后直接消失了。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吃哑巴亏。

养车后,运费虽然全归自己,但过路费、油费不是一笔小数目。

今年2月我从山东石岛出发,一路从重庆、昆明、赣州、龙口、河口、西安到黄岛,运费总共53300元。但减去15543元的过路费、27115元的油费后,净收入10642元。整整20天,收入还不够还贷款。我继续待在家也心有不安,所以待了一晚就装货重新出发了。

衣学辉每次跑长途都会认真记录运费、过路费、油费等各项收支。 受访者供图

在路上跑,被交警罚的情况太多了。有一次拉香蕉从云南去烟台,高速上有一个服务区,我把车停下,上了趟厕所,回来时交警要罚款200元、扣分。他跟我说,这里不是服务区,停在这里必须加油。我感觉很冤,我又没停在高速上。

仅仅罚个200算是幸运的,如果一年扣满12分就惨了。驾驶证降级,我没法再开挂车上路赚钱,贷款却还得照交不误,这就等于断了活路。

为了降低成本,许多卡友都选择在私人地方加油。私人的油提炼得不够干净,对发电机会有损耗,但加满一车的价格能便宜两千。

在路上的开销我也是能省则省。我一般一天只吃一顿饭,从家里带馒头、饽饽、咸菜、方便面。我车上有个小煤气罐,有时也煮大米吃。

农学辉卡车里的床铺、电饭煲。 受访者供图

如果在某个地方停上三天,我会睡旅馆洗个澡。住的都是当地最便宜的,能住30的就不住100的。更多时候,我直接在服务区用冷水冲一把头就当洗澡了。我每个月最大的开销是烟钱,七八块一盒,一个月三条。

别提再请个司机了。现在养一个司机,每月最低要给人家15000,还要另外管吃管烟。所以现在基本都是一个司机开卡车。

过去两个人开,累了能换着休息,所以疲劳驾驶没这么严重。一个人开车,运货期限还是那点时间,如果不是没办法,谁会冒险疲劳驾驶呢?

我有好几次困到不行,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发现怎么到森林里去了,我下意识地踩刹车,一边降速一边自言自语:“要降速要降速,睡觉睡觉,赶快睡觉”,还往自己脸上呼巴掌。

就拿我这次从昆明到赣州来说,我晚上9点装货,第三天早上6点多到,一天两夜,除了要求的每四小时休息一会儿,我几乎没怎么睡觉。这才在规定时间内交了货。

去年3月,农学辉装车香蕉回家。在抖音上配文:“一路狂奔!嗨!一个字挣钱难!”受访者供图

路上小偷多也让我很难睡踏实,偷油、偷钱、偷货都有。有一次在国道上,前面出了交通事故,我把车停路边休息。哪怕交警就在前面,油耗子都能把油给盗了,后挂油罐里的油也一滴不剩。我没办法,最后打了辆摩的,去加油站搞了桶油,灌进车里再开去加油站,才重新上的路。

现在,卡车就是家,家反而成了旅馆。我老婆说,最不敢听见深夜电话铃响,怕是我出了什么意外。

我没有其他盼头,就希望快点把新车的贷款还光。这辆车坚持得久一些,就能开始赚钱。我老家的房子至今还是结婚时那样,我想翻新一下,再买一辆小轿车。等年纪再大些,我就不开大车了。

刘坤荣(化名) 男 38岁 天津货车司机 驾龄15年

“信号断掉的20个小时里,我媳妇给我所有朋友打了电话”

“车回不去,人也必须得回去,完好无缺地回去”

我是2007年开始开大车跑运输,那时还是个20出头的小伙儿,给车队、老板开车,往内蒙古、陕西、新疆拉煤。2008年,和同村村友合伙贷款买了一辆车,2010年,我们开始跑长途。最近几年,我最常跑的线路是拉萨、武汉、长沙,有什么拉什么。

这些年,钱也是越来越难赚了。2008年那会儿要是同意拉货主的货,他还要请我们吃饭,最好的时候不出一周就能拿一万多运费,一个月的车贷足足够了。每年秋天还是货运量的高峰期,因为丰收季,运输农副产品,还有许多地方要囤煤过冬。

但2010年开始,车多了、运费也降了,“高峰”也不明显了。加上基本所有卡车司机都在“货车帮”、“运满满”的平台上找货源(2017年,“货车帮”、“运满满”合并为满帮集团),APP虽然能省去司机找货源的麻烦,但是它会给中介和货主自动推荐、匹配回程车,因为回程车的价钱会低很多,哪怕给他保本的钱,都能跑。

而现在货运市场被它垄断了,没有其他人能与它抗衡。

跑西藏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全国其他地方都没有这么高的运费,大车司机被车贷逼得都跑西藏,也不在乎价钱是不是合理,这就形成恶性竞争。我之前拉一趟货,一个司机拿的钱比我少2000,这他都干。

跑偏远的地方,高原反应、天气冷、路况差;另一方面,地广人稀,距离医院远,医疗条件也不好,万一受伤了,很难得到及时的医治。

去年12月,刘坤荣因天气原因堵在路上,类似的堵车是常事。 受访者供图

我自己有一次从新疆回程,遇上山洪,眼前全是水,根本不知道路在哪里,我在那困了小半天。后来仗着会游泳,咬牙下车勘察路况。冬天的水凉得刺骨。

我走出去20米,发现地面是实心的,没有塌陷,心想车可算是能跑了。我立马上车换了衣服、加了棉袄,我最害怕的是感冒,要是发展成脑水肿、肺水肿,就只能等死。最后我铆足劲儿,虽然一把过了,但车前面的大灯、雾灯、保险杠,全部都磕坏了。

又跑了挺长时间,终于有信号了,我赶紧打电话给媳妇。平时我每天都跟她报告路线和位置,报个平安,但当时信号连续断了20多小时,我才知道,她给所有她知道的我的朋友都打了电话,跟谁打都哭鼻子。

今年3月,刘坤荣行至唐古拉山时,路遇大雪。 受访者供图

常年一个人在外,要是有个三差二错的,也没人照应。

我的半挂驾驶室有三级台阶,2018年我在湖南卸完货上车,登第二级台阶时,因为雨天路滑,当时就摔休克了。幸好有货主在旁边打了120。

但我没坐救护车,哪里舍得那钱呢?我迷迷糊糊醒来,吃了止疼药,强忍着痛把车开跑了。后来去医院照X光,才发现尾骨断了。回家修养了几天,就又重新出车,疼就吃点芬必得。

去年7月,刘坤荣在途中碰到事故现场。 受访者供图

遇到事故,就会说到北斗系统,它特别精准。我有一次在青海,因为车辆故障,把车停在了路边,被一辆车追尾了。万幸没有重大伤亡,但事故责任还得判定一下。

规定是在国道边停车8分钟以内,可以不打应急灯、不摆安全警示。当时处理事故的交警就是从北斗上查出我停车的时间只有4分钟,是后面追尾的车负全责。

但这个系统它不够人性化,还有能完善的地方。我就赶上了一次,差点被罚了。

那次我从家往长沙跑,出门时就有点雾气,但能见度还行,能继续跑。我就开车一直上高速,不想一路雾越来越大,到天津快进河北的时候,交通管制,就堵车了。

这时候我开车也快满4个小时了,北斗就警示我说该休息了。其实我距离服务区就1公里多,本来应该进那休息的,但当时堵着车,服务区车满为患,我只能继续在高速上等着。

一直到雾散了,路通了,我跑到山东跟河北交界的地方,有一个高速交警检查点,我的北斗打出票以后,交警说我疲劳驾驶了。

那天是天气原因,我真是没有办法。我就向交警求情,解释之前的情况。

我是个性情中人,说话声比较大,但那天我声音特别小。

也是我运气好,碰见一位特别通情达理的小伙子,他查了以后发现我说的都是真的,就让我走了,临了还嘱咐我说,千万别疲劳驾驶,该休息就休息。

开车的累,是方方面面的,现在我胃不好,腰椎间盘也突出,这都是大车司机的职业病。

路上的疲劳和孤独就更不用说了。我第一次一个人跑长途,往回走的时候,我姨给我打了个电话,我当时没控制住,“哇”的一声就哭了,一般人真理解不了。

一年12个月,我回家的次数也就8、9次吧。

刘坤荣和朋友在开车途中吃生日面。 受访者供图

我有两个小孩,大的6周岁,小的快4岁。老大两周岁时,回家他都不认识我,见我就躲,当时心里是真难受啊,但我也不能表现出来,就可劲儿逗他。

后来他长大了,也记住了(我)。我经常跟他打视频,他爱玩奥特曼卡,我们就在视频里用奥特曼卡给彼此出算术题。他也在视频里教我下棋,其实视频里我根本看不见他的棋步,但他说:“没事儿爸爸,你告诉我你要走几步,我帮你下。”

其实我觉得对家里人挺亏欠的。

家里开销很大,天津物价高,一年下来,孩子上学、日常水电、吃饭花销将近8万。我家两个小乖乖还生病,老二左眼的泪腺泪道不通,还是先天性心脏病,好在已经治好了;老大去年又查出左眼弱视,视力还是出生水平,配眼镜、做视力矫正,花了将近3万。我老父亲去年脑梗,也花了几万块钱。

有时候我想,幸好我是个开大车的,多跑跑还能多赚点,要是我在工厂,一个月拿点死工资,真的维持不了。去年我净赚十几万,一分钱没存下。过年的时候我喝了点酒,跟我丈母娘哭,我说,“妈,人活着真不容易啊。”我老丈母娘说,“你看看你这俩小子,他们都是你挣来的,你不挣钱他俩都得饿死了。”我觉得豁然开朗,家人就是我开车最大的动力。

年轻的时候,我眼皮子浅,最先看到的还是钱,结婚头两年,经常跟我媳妇说:“我人有保险,车有保险,就算人回不去,钱也一定能回去。”但是现在我不再这么想了,我现在觉得,车回不去,人也必须得回去,完好无缺地回去。

韩红梅 女 40岁 山东临沂货车司机 驾龄20年

“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背后都是风餐露宿”

“一跟他们聊到卡车的事儿,我都忘了我自己的性别了”

一满18周岁,我就去考了驾照。

初中毕业,家里出了变故,我没办法继续读书,我们家有三姐弟,我是老大,学车就是想给我爸分担一些家庭责任。

那时候,整个驾校也就三五个女学员,全是男人。我想,学车和别的事情一样,只要用心一点,哪有办不成的?

韩红梅在山路上开车。 韩红梅快手@卡车梅子姐截图

一开始学会之后,我跟叔叔家的卡车。一直到2003年,我21岁,经介绍认识我老公,他人挺老实靠谱的,开车还是我把他教会的。

当时我们刚刚踏入社会,也做小生意,白天去乡下下地干活,收菜,夜里到批发市场去卖。冬天的时候没货,我就跑短途。2005年,亲戚朋友帮忙凑钱,我们买了一辆二手卡车,才开始正儿八经跑运输。我开过的车多了,从一开始3米8的,到7米2,再到8米7,然后到9米6的“前四后八”(前转向轮为两轴四轮,后驱动轮为两轴每组双轮共八轮,属重型车种),现在开上了半挂。

我们家的是冷藏车,现在拉快递和“绿通”(鲜活农产品),只要货源合适,云贵川、东三省、两广、海南,没有不去的。

有人觉得卡车司机很风光,全国到处旅游,赚了钱开着车回家。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背后都是风餐露宿。我化妆打扮很少,哪有那时间?快手上看着挺光鲜亮丽的,肯定是刚刚出门去装货的时候,到地方的时候都造得不像样。

韩红梅凌晨两点到达服务区。 韩红梅快手@卡车梅子姐截图

最尴尬的是堵车的时候想上厕所。男人一个瓶子就解决了,我只能跑到离车老远的地方解决。玩笑说,“只要不抬头,遍地是茅楼”,但咱也不能真这么干啊!

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临近年关,安徽下了一场大雪,我们被困在高速上一天一夜。当时交警开车过来,给堵在路上的卡车司机送吃的,我觉得特别暖心。

我现在已经习惯在卡车上生活了,车里我天天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很温馨。

车上带着洗漱用的水罐,也有空调、冰箱、锅碗瓢盆。我们山东人最爱吃大煎饼,装货时间长了,也会到附近的菜场买点菜,炒个土豆丝儿、辣椒炒个鸡蛋,用煎饼一卷,配一瓶老干妈,也能吃得很开心。

韩红梅在卡车上包煎饼。 韩红梅快手@卡车梅子姐截图

在外面跑只要能吃饱,就想着这省下来的钱,回家买点好吃的。我们家还有两个儿子,老大读高中,老二读初中。

老二刚出生四十天,我就带他去跑车了。农村的孩子皮实,断奶以后,在车上也不哭不闹,就自己在那儿坐着。

我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他们有一段叛逆期。我就跟他们沟通,我说,妈妈也可以是你的朋友,你在学校遇到啥事你感觉挺烦、挺困难的,跟我们说,咱们一起商量怎么解决。他们现在也都转变过来了。

开车的时候,其他司机看我是女司机,会竖个大拇指。但我在网络上发视频记录卡车生活,倒是有人说我是马路杀手、技术不行。开始可想怼他们几句了,但我只能走我自己的路。我在2019年的节油大赛(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主办的车联网节油大赛)拿了一个全国冠军,有十万块奖金,也算是证明了我的实力。

节油大赛总决赛中,韩红梅以百公里油耗29.83L的成绩摘得外卡组冠军。 韩红梅快手@卡车梅子姐截图

跟一些卡车司机聊天,他们认为我一个女的,头发长见识短,但是我只要一跟他们聊到卡车的事儿,我都忘了我自己的性别了。车多大马力、油耗多少,你从哪装什么货、要到哪去、运费多少,哪一段不走高速能省过路费,哪个地方加油比较便宜,我都能说上话。

家是我跟老公两个人共同组成的。我和我老公性格互补,能相互理解,我老公也很体谅我,来例假的时候,我在车上坐不了多久,腰不行,我老公嘴上不说,行动上会尽量让我少开,自己多分担。

开卡车,每年总有一段时间会迷茫。但是我觉得不管干什么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在车上我最喜欢听田震的《铿锵玫瑰》,只要听到,立马充满了能量,有那种不服输的闯劲。

我们跑车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有对卡车的一种情怀。只要一说什么样的卡车,我就感觉可想上去看看。我愿意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在车上握住方向盘的时候,是我自我价值体现的时候。

陈益伟(化名) 男 48岁 天津货车司机 驾龄30年

“青藏铁路开通前,楚玛尔河上52米高的通讯塔就是我拉来的,挺骄傲”

“以前一个货一个车,现在一个货,十个车盯着”

前两天,我刚从唐山拉了趟钢材到杭州,连装带卸4天,每天早上五六点开到晚上八九点。

卸完货凌晨三点了,太累了,想歇会儿,钢材厂不让停车,只能开到外面找个宽敞地儿,睡到早上七点多,交警过来“哒哒哒”地敲门,说这地方不能停,只得开走。停车场不好找,最后找了另一个钢厂停了半天,第二天装货回唐山。

去年12月,陈益伟到达目的地卸完货,盒饭加了鸡腿。 陈益伟快手截图

进入这个圈子,人际关系这块得弄明白。原先我脾气暴,现在棱角都被磨平了,去哪儿都点头哈腰,客客气气,问个路都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今年是我开车的第三十个年头。

现在的车是年前新买的,从上一台车开始,就自带北斗定位仪,这六七年,载重12吨以上的货车都得安装,不装不给车检。

经常听到群里卡友说,“又逮着了”,因为北斗掉线被罚款2000元,这趟基本上白跑了。

北斗掉线了语音照常提醒,司机们怎么会知道呢?一般付费登录车旺大卡APP,或者在微信小程序上看有没有车辆行驶轨迹,查不到就说明掉线了。一般也不会主动去查,每天开车、装货、卸货都忙不过来。

陈益伟在开车。 陈益伟快手截图

我开车这些年,除了海南,全国基本跑遍了,拉设备、电缆、小百货。2003年非典和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最挣钱,那时候“三天(挣)一万”也是有的。

这四五年,我长期跑青藏线,拉水泥、钢筋、日用品。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前,楚玛尔河上52米高的通讯塔就是我拉来的,现在每回经过时看到通讯塔,都挺骄傲的。

青藏线从格尔木到拉萨全长1150公里,全程海拔4000多米,气候特别恶劣,经常下雪、堵车。

很多卡友倒在了青藏线上。两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小辉辉,和他媳妇晚上在青藏线五道梁停车休息,就是因为高寒缺氧去世了,留下10岁和2岁的孩子。

还有一个卡友,开车累了,停路边睡觉,醒来后油冻住了,在网上求助。我跟朋友晚上11点多从格尔木出发救援,凌晨3点还有20公里时,车轮陷到膝盖深的雪中,防滑链断了,叶子板也坏了。一直等到天亮,几个路过的卡友帮忙,才把车推出来。等上午10点找到那个卡友时,他两天没吃饭,光啃了点馒头,冻得受不了,觉也不敢睡,手机也快没电了,就靠喷灯的火取会儿暖。我们几个人轮流用喷灯烤油箱,到下午3点多才发动起来。

青藏线上这种情况很常见。车辆一出毛病,报警找救援公司,过来得几个小时,救援费也贵。卡友们就在微信、快手、卡友地带这些平台上发路况、求助信息,还有拖欠运费的情况,相互帮助。

去年9月,陈益伟在唐古拉山遇到需要救援的卡友。 陈益伟快手截图

以前一个人开车,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现在有抖音、快手、微信,可以发私信、录个小视频,直播、连麦,有人给我点赞,还挺好,有种被关注的感觉。

你问我在外面想不想家?说实话,现在都想着怎么赚钱养家,哪有时间想家啊。

我有七年没有在家过年。春节期间,运费比平时高几千甚至上万,就想趁机多挣点。

好几个春节是在云南瑞丽过的,缅甸的西瓜、香蕉很多从瑞丽销往国内。天南海北的卡友们,有的带着媳妇、孩子,车停在物流园,每天去物流公司问当天的运费,想等到最高的时候再走。

除夕夜,几个相熟的卡友就在停车场摆上小桌、凳子,一块包饺子,喝点小酒乐呵乐呵。

这两年疫情影响,货源少了,以前一个货一个车,现在一个货,十个车盯着。货运行业目前就这样,能咋办?

我没想过要换别的工作,到我这个年龄了,父母七十多了,儿子还没结婚,就想给孩子打打基础。

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这一行,我还想再干十年。

责任编辑:黄霁洁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