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网站你懂我意思吧最新(恒洁首档直播综艺这空间很中国,以中国式空间解密理想卫浴生活)

网站你懂我意思吧最新(恒洁首档直播综艺这空间很中国,以中国式空间解密理想卫浴生活)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3-20 16:36:34

网站你懂我意思吧最新(恒洁首档直播综艺这空间很中国,以中国式空间解密理想卫浴生活)

网站你懂我意思吧最新文章列表:

网站你懂我意思吧最新(恒洁首档直播综艺这空间很中国,以中国式空间解密理想卫浴生活)

恒洁首档直播综艺这空间很中国,以中国式空间解密理想卫浴生活

近期,卫浴新国货品牌恒洁成功打造了首档综艺直播「这空间很中国」,知名辩手陈铭,脱口秀演员张骏、科普博主安森垚、知名科技博主Eva、家居达人鬼马真等高人气嘉宾强势助阵空降直播间,畅聊“中国式空间”,以跨界思维解密理想卫浴生活新场景。

此次直播在圈内圈外引起了极大关注,不仅霸屏微博热搜,也吸引各大家居门户媒体纷纷打call报道。当然这已经不是恒洁第一次火出圈,从前几年登陆国际时装周到今年综艺直播首秀,恒洁始终是行业中最懂得如何消费者沟通的品牌。「这空间很中国」直播,不仅是对理想空间的探讨,也是恒洁对圈层消费者的调研,面对当下追求高品质的消费者,恒洁正在选择和消费者做朋友,探寻中国式理想空间差异中的共性与联结。

恒洁首档综艺直播 大咖嘉宾畅聊中国式理想空间

「这空间很中国」直播的一大看点,就是强大的跨界嘉宾阵容,辩手、脱口秀演员,还有科普、科技、家居博主……他们是在各自专业领域中拥有众多年轻拥趸的KOL,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他们是中国年轻人的“嘴替”,价值观、审美、偏好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和影响着所处兴趣圈层的消费者。

这些嘉宾站在舞台上时是自带光环的名人,在生活中同样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通消费者。尤其是当下,追求统一审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现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看法、体验,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途径都各有不同。那么这些拥有圈层话语权的KOL,他们又会被什么样的中国式空间所打动,而产生共鸣的呢?

家居达人鬼马真表示重视舒适感受,她对高品质、贴心设计细节以及健康安全的产品更有好感;脱口秀演员张骏则更偏爱“治愈”空间,他喜欢在空间中找到和大自然的连接;科技博主Eva的理想空间与其人设高度一致,她描述的理想空间是带着「科技范儿」的,她希望科技创新能带来智能、人性化、可持续性的生活体验;科普博主安森垚欣赏中国文化与空间设计的结合,国潮文化与设计美感在他理想空间中缺一不可;担任节目主持人的辩手陈铭,也通过嘉宾们的不同表述,快速找到了国民空间的共性:温度、人文关怀、平等。

事实上,陈铭提出的关键词既是日常生活中高频词,也是构建国民理想空间的必备条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品质空间向往中存在着共性,尽管每个人对空间风格、形式、大小、格局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拥有中国式的共同记忆、文化内涵、审美取向……无一不在影响着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当下国潮文化的崛起,除了感官体验,国人还一直在寻找在精神共鸣的品质空间,“中国”二字正是打开“共鸣”的重要开关。

何谓“中国式空间”,其含义在于真正满足国人需求,适合中国现代生活方式,也在于挖掘中国式生活空间的精神内核,而非仅仅把抽象文化变成具象空间。作为新国货品牌,恒洁对“中国式空间”同样有自己的认知和实践。

中国式空间 以人为本引发消费者共鸣

“中国式空间”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命题,故宫、敦煌文化这类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地标空间和年轻人喜欢的露营、徒步等个性现代的生活空间,都是中国式空间的典型代表之一。

那么恒洁带来的「这空间很中国」首站改造升级项目又是如何?2022年,恒洁卫浴联合人民日报新媒体、新华书店共同发起「这空间很中国」公共空间改造升级项目,以空间作为中国文化与精神载体,在重庆、北京等新华书店公共卫生空间中,提供中国式高品质解决方案。这个项目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中设施、环境、人性化服务上的改造,为国民带来生活体验再升级,以积极实践的方式引导中国生活方式构建,为国人带来更多关于“中国式空间”的启示。

目前,首站新华书店-重庆书城改造升级项目已完成,并对公众开放使用。这个空间由国内知名设计师赖旭东操刀设计,设计以“环保可持续”为概念,用原木色、绿植、树叶投影还原了一个自然亲切的卫浴空间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该空间的所有产品均来自恒洁卫浴,其中更有恒洁近期上新的主打产品——恒洁全新Q9X智能马桶,它的强劲冲力、人性化设计,对全年龄层的消费者都非常友好。如果仔细观察,在空间还会发现更多细节,考虑到卫生空间易潮湿的环境,定制柜选用了恒洁创新研发防水多层实木板,洗手台龙头则选用恒洁全新水净技术产品,为公共卫生空间的健康、安全、舒适提供技术支持与产品保障,用科技完成对“环保可持续”空间的实践。

此外,恒洁与设计师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进行人文关怀,特地增设了“第三卫生间”,设置母婴、儿童友好及助残设备。

当家居达人鬼马真专门进行实地探访之后,她感受到的是真正的自然与惬意,以及在书店这个精神世界中寻觅到更隐秘的心灵栖息地。而嘉宾们在直播中描述的中国式理想生活:智能、科技范儿、人性化、可持续性、高品质、贴心细节、健康安全……在这个空间中也一一找到对应。

这是一个典型的适合现代消费者的“中国式空间”,兼容并蓄、人文关怀,从单一到多元,从整体到细节的全场景空间构建与升级。对恒洁而言,在新华书店这个精神场域中,用设计传递思考,用产品带来关怀,用空间帮助国人改变原有生活轨迹,正是这次改造的意义所在。

近些年,针对公共卫浴空间的研究与改造并不少见,从前几年全国范围内大刀阔斧的厕所革命到如今更聚焦城市局部空间微改。无论舆论与社会关注度如何,像恒洁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直坚定以强大的研发创新优势,帮助国人搭建更舒适的生活方式,推动公共空间品质升级。

从「这空间很中国」的改造升级项目中,不仅可以窥见中国式生活方式的转变,还更直观地看到新国货卫浴品牌恒洁对国人生活的精准洞察,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恒洁凭借高品质卫浴产品、行业领先的原创技术以及整体卫浴空间解决方案的持续输出,打造出更多具有人文关怀、科技创新、精神共鸣,并符合新时代中国消费者品质需求的卫浴空间样本,为国人打造属于自己的理想卫浴生活空间。

来源:日照新闻网

普遍认为缺乏耐心的当下,如何才能重建和保持耐心?

《内生动力:从想到到做到的成事法则》,[美]艾利特·菲什巴赫 著,冯晓霞 译,中信出版社2022年11月版。

早期的耐心可以预测未来生活的积极结果

俗话说,好东西会留给能等的人,但等待并不好玩。无论是等待烤奶酪三明治达到完美温度还是等待投资的成熟时机,等待都很艰难。英语单词“patient”(意思是耐心或病人)指的是能够等待的人或者需要治疗的人。这个单词有这样的双重含义并非偶然,因为它们都源于“受苦的人”,说明等待本身很痛苦。

等待之所以如此困难的原因之一是,等待往往要求你放弃一些更小、更早能马上做的事,以此换来更大、之后能做的事。这需要你保持冷静,在暂时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时要保持平静。这些要求可能会让你想起自我控制,因为耐心常依赖于自控,所以动机科学家有时会把耐心和锻炼自我控制画等号。研究自我控制的一个经典范例“棉花糖实验”,实际上就是在评估耐心。

这一著名实验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当时在研究儿童是如何延迟满足的。这一实验是让孩子们在两种食物奖励中做出选择。在最早的研究中,孩子们被带进一个房间,坐在一张桌子旁,每个人桌前有一颗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可以等一会儿再吃棉花糖(通常等待时间是10~20分钟,但孩子们不知道要等多久),就可以得到两颗棉花糖。然后研究人员离开房间,观察孩子们和糖果单独待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在等待中的任意时间,孩子们都可以改变主意,选择立即吃掉棉花糖。他们等待坚持的分钟数就是他们最终得到的耐心分数。

你现在也可以想象一些很吸引你的东西,例如一杯葡萄酒、一块刚烤好的巧克力蛋糕或者刷社交软件。想象自己坐在诱惑面前,除了等待什么也做不了而且不知道要等多久。但你相信,这段时间过后你就可以得到更好的:一杯更贵的葡萄酒或者可以刷更长时间的社交软件。

通过棉花糖实验,研究人员初步确定了孩子们用来帮助自己等待的策略。那些能够分散自己注意力的孩子(有些孩子在唱歌,有些孩子想出用手或脚玩的游戏,还有些孩子甚至让自己入睡),或者把棉花糖想象成让人没食欲的物品(他们把棉花糖想象成一朵白云)的孩子可以等更长时间。大约10年后,当米歇尔和同事回到这些孩子(已经是青少年)身边继续观察他们的表现时,得到了更有趣的发现。那些当初在诱人的棉花糖前能耐心等待的学龄前儿童,在青春期时在认知和社交方面表现得更好,学习成绩更好,朋友也更多。

电影《海蒂和爷爷》(2015)剧照。

棉花糖实验的数据之后被多次分析过,虽然在一次实验中运用耐心的能力绝不可能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但早年延时满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人生的一些重要结果。棉花糖实验类研究告诉我们,早期的耐心可以预测未来生活的积极结果。但研究没告诉我们原因。耐心是怎么让人成功的呢?是因为有耐心的人意志力更强、更聪明?有耐心的孩子是因为相信耐心等待就真的会有好事发生,所以在完成作业后才出去玩吗?动机科学似乎显示,这些因素的组合再加上其他因素就是原因。

等待的时间越长,

赋予产品的价值就越大

敏锐的观察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像苹果这样成功的科技公司很善于利用我们缺乏耐心的弱点。每次有升级版的新苹果手机要上市时,苹果公司就会在正式发布手机之前早早地发出声明,但声明里除了说手机正在开发,你得不到任何关于这款手机的更多信息,比如它是什么样或者有些什么功能。2000年,阿诺德·金博士利用该策略造成的急切情绪,创立了苹果传闻(MacRumors)网站。该网站上可以发布有关苹果新产品的所有非官方信息,一篇篇关于苹果最新手机或平板电脑功能的帖子满足了那些迫不及待的科技爱好者的好奇心。金博士的网站大获成功,于是他决定放弃医疗行业,投身于苹果泄密这项利润丰厚的事业。

苹果和苹果传闻的成功告诉我们,人们等的时间越长,他们赋予产品的价值就越大。但等待对我们来说总是很难。一般来说,如果愿意等你就可能会得到更多,也会觉得你得到的更特别。毕竟等上几个月才能买到新手机,你就会觉得它更珍贵。等待虽难,但会让你珍惜一直在等的东西,那又是什么具体原因让人们没耐心等呢?

屈从于诱惑时我们常会责备自己缺乏意志力。所以,缺乏意志力即自控力时,缺乏耐心的程度便会增加,这一点不难理解。安杰拉·达克沃斯、伊莱·冢山和泰里·柯比分析了棉花糖实验的数据,发现父母和老师所说的这些孩子的意志力水平与他们等待棉花糖奖励的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意志力更强的孩子似乎也更有耐心。这些研究还发现,孩子的认知能力也可以预测他们等待的时间,所以意志力并不是全部。同时拥有聪明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力,才会做出等待的决定。聪明很重要,因为只有真正懂得等待能带来更多好处的孩子才会更有耐心。同样,聪明地选择去追求延迟满足的好处对成年人也很有用。

在沃尔特·米歇尔去世后,他的同事近期发表的一份新的数据分析报告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一个人在17~37岁时的意志力可以预测他在46岁时能挣多少钱。在这项分析中,虽然学龄前儿童棉花糖实验的一次分数不能预测他们中年的经济表现,但父母对孩子意志力的评价,以及之后参与者对自己意志力的评价是可以预测的。

缺乏耐心的主要原因是

不相信等待会有回报

“我应该等多长时间再选择放弃?”等待时你会在心里问自己这个问题。把自己想象成坐在棉花糖前的孩子,在等着大人回来告诉你可以吃了。你应该等多久才会断定实验人员不会回来了?或者想象一下在半夜等公交车,你应该等多久才会断定公交车已经停运了,然后开始步行回家?请注意,我问的是你应该等多久,不是问你愿意等多久。你当然不会一直等下去。在某个时间点,你不会再相信实验人员或公交车还会来。你会得出结论:晚点会得到更大好处不是真正可以选的选项,你决定选即刻就能做出的选择,少吃糖果或者步行回家。你失去耐心,是因为看不到继续等的意义。

人们缺乏耐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相信等待会有回报。他们可能不相信他人会履行承诺或者认为等的时间实在太长了。通常我们等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容易相信别人。如果公交车过了30分钟(你以为只需要等5分钟)还没到,那很可能今天晚上就不会再来车了。所以耐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电影《奋斗的乔伊》(2015)剧照。

棉花糖实验中也有证据显示出信任的作用,例如来自稳定家庭环境的孩子往往等待的时间更长。如果你在一个可预测的环境中长大,你相信成年人会兑现承诺,你甚至可能决定先去读研,晚几年再上班挣钱,因为你相信这样做会有回报。相比之下,来自不稳定家庭环境的孩子对生活中的成年人更加怀疑,因为成年人的承诺有时能兑现,有时是空话。家境一般的孩子会成为没耐心的成年人,往往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这个世界不值得信任。如果你从小就学会了怀疑成年人,你可能不会去读研,也不会有存钱的习惯,因为愿意等就会有好事与你的个人生活经历并不相符。

对棉花糖的喜爱怎么会让一些孩子愿意等着拿两块棉花糖而不是现在只拿一块棉花糖?对咖啡的热爱又怎么会让咖啡迷一直坚持走到精品咖啡店,而不是在他看到的第一家咖啡店里买咖啡?答案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越是在乎某样东西,你就越愿意等待有机会拿到更多或更好的版本。毕竟,爱就是耐心等待。

当你喜欢某样东西时,不管是棉花糖、咖啡,还是在储蓄账户里有一大笔钱,这些东西的好坏有着天壤之别。技术爱好者认为,现在的手机和明年秋天要发布的手机区别很大。既然差别那么大,等待就是心甘情愿。但如果你和我想法一样,觉得咖啡就是咖啡,手机也只是手机,为什么要专门等一个新型号,也只是比现在能买到的稍微好一点而已?因为我对机器没什么热情,所以我是个缺乏耐心的科技消费者。

人们喜欢尽早结清是因为

不喜欢悬而未决的目标

最近我给了一个同事20美元,但实际上我欠了她15美元。她提醒我欠她钱时,我抓起钱包发现里面只有20美元的钞票。我拿出一张给她,她摇头拒绝,坚持说不想多拿。我也同样坚持,宁愿现在付20美元也不想以后再付15美元。为什么我急着还钱,哪怕要多还5美元?

我们常认为缺乏耐心是想尽快拿到钱或其他东西,但其实人们也急于还清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急着把钱给出去。我们在做调查时,大多数人说会像我那样做,因为现在多付一点还清小额债务比等到有确切数额时再还更好,而且大多数人也说宁愿少拿回一点也不愿一直被欠债。例如,大多数人宁愿现在给20美元,而不是等到他们能支付18美元时;大多数人也宁愿现在就收回18美元,而不是等到欠债的人能还20美元时。

这些决定显示出人们缺乏耐心。他们宁愿赔钱也要尽快还清或结清债务。不管是欠钱还是被欠钱,人们喜欢尽早结清是因为不喜欢悬而未决的目标,他们希望这一目标能收尾。例如,在现在做更多的工作和以后做更少的工作之间做选择。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于在一周后转录更少的密码,人们宁愿现在转录更多的数字密码(例如3atAmynZ5P)。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做完后他们就可以在清单上划掉这件事了。同样的原因,有的人会在信用卡账单一出来就还钱,而不会等到期时再还。在另一项研究中,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人称如果需要接种疫苗,他们宁愿今天忍痛被打一针,也不想等一周后吃一颗无痛药丸。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2006)剧照。

越接近目标的最终状态时,我们就越渴望完成目标,因而也就越没耐心。回想一下目标梯度效应,想象一下某一次你准备去度假,在最终坐上飞机、火车或汽车去度假前,专注于工作、家务或其他事是不是很难?无论等了多久,在车管所的队伍快要排到你时,你是不是会格外焦虑?等待期快结束的感觉会让人焦躁不安,你会发现继续等下去越来越难,恨不能马上就结束等待。

我们不耐烦的原因有:意志力薄弱、缺乏信任、不太在意或急于完成。在解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想提醒你要先记住:有时候缺乏耐心并不是问题,它可以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但人们也不应该总是在等待,例如,如果感觉饿了或累了,即时的小满足能让你继续努力下去。不管是吃点下午茶还是打个小盹,小小的满足感能让你更好地去工作。即时满足而不是等待更好的解决方案,可能也是对的。如果你总在等待未来会发生更好的事,可能你就永远享受不了当下,也就无法享受幸福的生活。

怎么建立和保持耐心呢?

在生活中耐心很重要。有耐心的人更有可能从大学毕业,因为这需要放弃一份当下就有但可能不太有趣的工作,而选择一份以后才能做但可能更满意的工作。有耐心的人也往往能存更多钱,因为他们愿意把钱存起来以备将来之用,而不是现在就花掉。有耐心的人在堵车或者在咖啡店排队时更能保持平静。他们也不太会在晚餐前吃太多零食,到吃饭时反而没了胃口。但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耐心可能会变化无常。我们都会有一些耐心,但有时我们也都会没耐心,那么当你需要耐心时又该怎么建立和保持耐心呢?

数学家约翰·埃德蒙·克里奇在他最著名的实验中,将一枚硬币抛了10000次。一开始正面和反面的总比例变化很大,但渐渐地二者开始接近50∶50,这为大数定律提供了证据。虽然后来这一实验被证明是个重要发现,但克里奇做实验时仅仅是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20世纪40年代他被纳粹囚禁,只能用扔硬币的方式来打发等待二战结束这段漫长的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获自由,他只好耐心地找点事做来打发时间,哪怕是非常单调的事。在最早的棉花糖实验中,孩子们也使用了这个策略。在忙着编歌或编故事中他们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就不用总想着摆在眼前的那颗棉花糖了。克里奇和棉花糖实验人员揭示的是,不去想自己是在等待,你就可以有效地增加耐心。找点别的事做,试着忘记你在等待。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没觉得自己是在等待,等待就会更容易一些。

6个月后给你120美元,或现在就给你100美元,你会选择哪一个?一年半后我给你120美元或一年后给你100美元,你又会选择哪一个呢?第一种情况下很多人会选100美元,但第二种情况下很多人则会选120美元。这两种情况都是多给20美元,请你多等6个月,为什么人们在等了至少一年时更愿意为钱而等待呢?答案是距离会增加耐心。如果选择是近期的,我们会选早一些、小一些的奖励,但如果两个选择有一段时间距离时,我们会选晚一些、大一些的奖励。

以上例子展示了一种增加耐心的策略:提早做等待的决定。根据“提早决定”这一技术,当两个选择都是在遥远的未来时,如果你需要提早在“早一些、小一些”和“晚一些、大一些”的选择中做决定,你会更有耐心等待。为了更好的产品或价格,明年再多等一个月比现在等一个月更容易做到。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非线性的,在我们的大脑中,现在和下个月的差别似乎比一年和13个月之间的差别更大。

电影《海蒂和爷爷》(2015)剧照。

人们选择不同答案的另一个原因是动机研究人员所说的“双曲线折现”。人们一开始会很快地折现未来的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未来结果的折现会变慢。所以在你眼里,如果你在6个月后才会拿到一笔钱,这笔钱的价值就会低得多,但如果你是在距离现在的一年半后而不是一年后拿到这笔钱,那么两个时间相比这笔钱的价值不会低多少。

不只是人类,鸽子也会选择从提早决定中受益。提早做选择时,鸽子就会选择晚一点得到更大的奖励。在一项研究中,霍华德·拉克林和伦纳德·格林让鸽子在小的即时奖励(啄某个键,马上就有2份谷粒)和一个大的延迟奖励(啄键后有4份谷粒,但要延迟4秒)中做选择。鸽子不喜欢等待,它们会选择小的即时奖励。但是当研究人员加上10秒的固定延迟时间,使即时奖励在10秒后出现而延迟奖励在14秒后出现时,鸽子反而会去啄提供延迟奖励的键。所以,如果让它们回答:“你愿意再等4秒而得到更多谷粒吗?”这要看它们的决定是不是提早做出的,如果是,它们就有耐心等待;如果不是,现在就可以拿到即时奖励,它们是不会有耐心等待的。

我们可以用这一原则来增加耐心,只需要在“早一些、小一些”的选项可供选择之前加点时间。举个例子,如果你知道今年夏天只能有一次旅行,你最好提前做计划。如果现在让你选是这个周末去旅行还是下个月去旅行一周,你可能很想选这个周末就去旅行。但如果让你在三个月后的周末旅行和四个月后的一周旅行中做选择呢?无论有多渴望这次度假旅行,你可能都会为更长的旅行再多等一个月,因为反正都要等嘛。同理,如果只是把送货时间从10天缩短到5天,而不是从5天缩短到第二天,你多半会选择省下这笔所谓的加急快递费。

增加耐心的技巧可以解决不耐烦的原因

托马斯·杰斐逊曾说:“生气时,先数到10再说话。如果特别生气,就数到100。”由这句话可见,他赞同另一种增加耐心的策略,即“等等再选”的技术,先推迟做如何回应的决定,等听到所有选择并经过一段时间考虑后,再看自己要选的是现在还是以后对你有利的选项。等等再选的技术给你增加了一段认真考虑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比较各种选择,也能看到多等一会儿就能得到更好选择的好处,最终你会变得更有耐心。

在一项研究中,戴宪池和我给了参与者两个选择(但他们不用当场决定选择哪一个),一个是15天后拿到一台品质一般的数字音频播放器,另一个是40天后拿到一台优质播放器。一些人马上做了选择,而另一些人没有马上做出选择,有人甚至在做选择前足足等了13天。与那些马上做了选择的人相比,等了一段时间才做决定的参与者更多地会选择等更久,最终拿到更好的播放器。等一等再做选择时,人们会希望得到更好的音频播放器,因此也更愿意为此多等一阵儿。

增加耐心的技巧,也可以直接解决我们前面提到的不耐烦的原因。如果不耐烦是因为缺乏意志力,我们可以提高自我控制力,例如提醒自己未来总有一天会成为现在。我们也可以增加与未来自我的联结,心理联结是增加耐心的一种已验证有效的技术。让大学生用虚拟现实生成70岁时自己的形象,会提升他们为退休储蓄的意愿,这就像让他们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会提升他们锻炼身体的倾向一样。

如果你因为未来不确定而没有耐心,增加对未来结果的信心会让等待变得更有价值。例如,你可以现在设定信用卡自动还款,就不会到时候忘了按时还信用卡,你也可以要求把一笔付款留存在第三方保管,直到你有资格使用。这种做法在房地产行业很常见。房产买家会先向第三方,例如产权公司付款,卖家也完全接受等待付款最终到账。如果不耐烦是因为对更大的奖赏没那么喜欢,你可以提醒自己奖赏的特别之处,以及你起初为什么会在意。在你使用“等等再选”的技术时,这种心理可能会自发产生。在等待时,你可能会更珍视那些需要等的选择。在排队等候时,你会越发喜欢需要你等待的产品,也是这一心理在起作用。在某样东西上投入时间后,你就会学着去欣赏它。

如果是不太重要的事,你可能会想快速完成目标就不用再想着它。这种情况有技术手段可以帮到你。例如,你可以在日历上设一个后续跟进提醒,或者安排邮件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发送。你不用担心自己会忘记使用优惠券,其实很多人也一样会忘记优惠券和礼品卡。如果你没耐心等着使用礼品卡或优惠券,担心自己可能会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那么设个日历提醒自己,到时候再使用折扣也很方便。

最后,如果能让其他人也加入等待,你可能会更有耐心。有人和你一起等时,等待会更容易。如果你的利益取决于我能否等待,这可能会有效地增加我的耐心。设立共同储蓄目标的夫妇,可能会比没有共同目标或社会支持的个人更容易实现储蓄目标。以一项使用改良版棉花糖实验的研究为例(这次发的是曲奇饼干)。在研究中,丽贝卡·库门、塞巴斯蒂安·格吕奈森和埃丝特·赫尔曼把孩子们分成两人一组。只有组里两个孩子都各自做出等待的决定时,这两个孩子才能得到更大的奖励。当孩子们想到太早吃掉饼干不仅会让自己付出代价,也会让同伴没机会吃第二块饼干时,他们会更有耐心。下次你在等三明治、投资或别的什么时可以试试这些策略,你会变得更有耐心。

本文选自《内生动力:从想到到做到的成事法则》,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美]艾利特·菲什巴赫

摘编/何安安

编辑/王青

导语校对/赵琳

17岁高中生艾滋阳性:用生命换来的关系,哪怕一次也足以毁掉你

近日,贵州省公布了7月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死亡68例,其中艾滋病死亡66例,占比超95%。

全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现存的艾滋病感染者超过114万例,其中50岁以上人群约占44%,15~25岁的青年学生人群约占36%,艾滋疫情呈现“年龄两极分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听听小杰的故事。

一、高三男孩自述:一次后悔的经历,让我染上艾滋病

小杰(化名)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一次好奇和冲动让他染上艾滋病。小杰说,他分享自己的经历不是博取同情,而是为了给同龄人敲响警钟,保护好自己。

01、一次冲动,我染上艾滋病

高二暑假,17岁的小杰想到自己即将步入高三,学业繁重,就想放松一下。出于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小杰同意跟网友见面。网友比小杰大四岁,打扮很酷,讲话很成熟,让小杰产生了莫名的崇拜之情。就这样,小杰和网友走进酒店,发生了高危行为。

后来,小杰回想起那晚的举动,肠子都悔青了。

很快,高三开学了,小杰把这段经历埋在心底,不打算跟任何人说。但在国庆假期,他的身体出现异样症状,先是持续低烧,然后拉肚子,浑身没劲。

小杰隐隐感到不对劲,他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自己的症状和艾滋病很像,于是买了试纸做检测,测了两次,最终显示两条杠——阳性。复杂的情绪顿时涌上心头,小杰重新联系那位网友,没想到对方矢口否认。

小杰颤抖着挂掉电话,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害怕和无助……

02、隐瞒父母,终于考上一本

由于担心事情曝光后上不了大学,小杰甚至不敢对父母坦白病情。思考了很久,他决定先好好学习,一切等高考后再说。

很快,高考成绩出来了,小杰成功考上一本线,全家人都很高兴,小杰却很想哭,天知道这半年他是怎么过来的。看着家人喜悦的样子,他心里的愧疚减轻了一点,但自己犯下的错,总归是要自己承担的。

03、开始服药,病友给了我安慰

高考后,小杰向相关机构寻求帮助,开始服用免费药。

虽然免费药的副作用比较大,但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小杰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慢慢地,小杰认识了几个病友,对艾滋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小杰的情况后,病友也暖心安慰,机构人员给他科普了很多相关知识。

有了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小杰又看到生活的希望。他想在大学好好学习,读研读博,争取以后能吃上更好的药物,同时帮助跟自己一样的人。

二、为何校园成艾滋病“重灾区”?

你可能很好奇,青年学生为什么会被艾滋病青睐?其实,校园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我国的青少年学生普遍缺乏性教育,出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性教育都是讳莫如深,导致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生理已经发育,但心理跟不上,不懂得自我保护,不知道高危性行为的风险,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艾滋病会传染。

另一方面,不少高校虽然开设了健康教育课,但学生的参与度低,课程的实用性不足,仅仅是浮于表面的性教育,无法给学生传授真正的性知识,甚至可能将“防艾教育”发展成“恐艾教育”。

此外,手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让青少年学生更容易接触陌生的网友,如果没有正规的引导,在荷尔蒙的驱使下,他们可能无法做好安全措施,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三、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

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家长应该负起主要的责任。那么,为了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小九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不要缺席孩子的性教育

在孩子的性教育问题上,不要点到即止,羞于表达,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基本的科普,帮助孩子保护自己,减少艾滋病传播风险。

告诉孩子预防方法

让孩子知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并且教会他们预防方法。比如,不轻易与他人发生关系,如果发生性关系,应做好防护措施,正确使用避孕套;远离毒品,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发生危险行为后,及时自救,积极检测

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发生高危行为后,一定要学会自救。

一是,去当地疾控中心或大型医院购买阻断药,并在72小时内服用,服药越早,效果越好,连续服用28天不能中断。二是,窗口期(一般是6周)过后,要去正规的机构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或者购买艾滋病检测试纸自我初筛,及时发现异常。

延伸:未来几年,艾滋病可能被治愈吗?

一直以来,艾滋病都是无法治愈的疾病,需要终身服药,以至于有些人在感染后万念俱灰,产生轻生的念头。不过,现在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在未来几年,艾滋病有可能被治愈吗?

实根据现有的研究,未来几年治愈艾滋病的可能性很小,但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几例被治愈的案例,医学上称为“HIV功能性治愈”,意思是进行一段时间的抗病毒治疗后,即使停止用药,体内的病毒也不会死灰复燃。

艾滋病发展得快慢,主要与治疗时机有关,疾病发现越早,治疗越早,病情也能控制得越好。不管将来是否能治愈艾滋病,大家都要学会预防。对于感染者来说,只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健康生活,也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其实我知道自己在高三就已经感染,但直到高考后才敢去面对.安徽青卫. 2022-07-23

[2]艾滋病功能性治愈距离我们还有多远[J]. 健康向导, 2021.

[3]毛翔, 李斌. 莫让艾滋病"入侵"校园[J]. 大众医学, 2019(6):1.

[4]低流行水平 我国报告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14万例,央视新闻,2021-12-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港乐新人林家谦:故事未完

阿水

今年上半年《声生不息》热播的时候没有看。其实也有,零星看到片段,节目用心地介绍港乐历史,请两地唱将演绎港乐精粹。品质很好,既顾到老乐迷的感情,也收获了一些新乐迷。我们楼有个通风井,某天傍晚楼上的小女孩母女洗澡,循环播放杨千嬅的《野孩子》,还跟着一起唱。

喜欢港乐。只是当一种文化需要致敬从前的辉煌,虽然呈现出夕阳无限好,瘦死的骆驼仍然很大的情形,还是难免伤感。新上映的香港电影《七人乐队》也是如此。七位在香港影史上分量沉甸甸的影人,一人拍一个香港故事,品质良莠不齐,但是总体真诚。镜中有很多过去的影子,太多了,有点不忍卒视。这时就想,有新的就好了。

林家谦算是新出道的香港男歌手。说新也不新,出道前他是幕后创作者,已经帮陈奕迅、杨千嬅、容祖儿、彭佳慧、薛凯琪等好多人写过歌,会编曲兼制作,深受业内人士好评。2020年采访陈奕迅,正值新歌《是但求其爱》的宣传期。他提到作曲的林家谦,青涩时代给他寄demo然而他听也没听就塞进抽屉的往事。陈奕迅在公开场合经常提到林家谦,从各个角度赞他,甚至是林不被人看好的嗓音条件和唱歌技巧,还带他上自己的线上演唱会。提携后辈的传统如果在港乐界还存在,至少说明希望犹在。

林家谦成名很快。他正式出道是2019年,到2021年中国香港地区Spotify公布最受欢迎大热歌曲前十首,有五首是林家谦的。虽然今时不同往日,他还不算正式地红过罗湖,但毕竟是红了。他的歌,在国内各大流媒体平台的单曲留言数量、质量也漂亮。那就来写一写这位港乐新人林家谦。

2021年1月,中国香港,林家谦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林家谦的音乐和比莉·艾利什(Billie Eillish)蛮像的。他们的歌声量不大,都要心静时才能听进去。几年前刚知道林家谦的时候听过他的歌,就没听进去。当时觉得他像标准以上的产物,虽然处处精巧,但是缺乏明显的个性。林家谦不是专业歌手出身。他会写歌会制作,各个重要的环节都精通,只是唱的方面有欠缺。他嗓音普通,没有专业歌手听声识人的声音特色。林家谦的外貌和声音是一个体系,隶属时髦斯文挂的香港男生。这样的外表最有隐蔽性,因为同一副样貌的下面,藏着千差万别的个性。

今年他的几首单曲发布以后再听,感觉就不一样了。大概是心境变了,辨识出“普通”的声音底下,其实蕴藏着独特的语气和情绪。他对旋律和断句吐字有独到之处。这原本就是粤语歌的特色,粤语的九声六调天然的丰富,语言和旋律互相指路,彼此依托。就算句末最后一个字淡得快要消失,不着痕迹地又能演变成一个音符。这个音符既微妙又意想不到,宛如叹息。为它插上翅膀,变成绕梁三圈的丰饶尾音,是林家谦的拿手好戏。他尤其擅长捉住空气中不可见的波动,以旋律为它赋形,让人生出“原来你在这里”的赞叹。

林家谦是一个很关注内心感受的歌手。他的歌打个比方,就像用兽皮裁成流苏做装饰的印第安人,跳跃奔跑时衣饰丝丝缕缕轻盈飘逸,穿衣的人却并不孱弱,是天地之间强壮的生灵。

林家谦延续港乐的传统,主要唱爱情。他的歌属于张爱玲、王家卫这一派的爱情,讲究一瞬间的心念一动。人物内心长久以来积聚的情感,被缓缓流动的时间冲刷成矿石结晶,折射出彩光。以密集跳跃的音符表现光线的闪动,独特的断句往往有跌宕感,因此语气越是平静安稳,细细一把嗓,其中蕴藏的感情和顿悟就越强烈。好似梁朝伟的眼神。

今年的新歌《某种老朋友》是三部曲的第三首。爱出三部曲,也是港乐的好传统。用三首歌而不是一首写心路的变化,处处留下前作的痕迹,可以在十分钟之内营造时间流转的景象。就像走在路上,过一段时间就看见同样的路标,但风景已经发生变化,你也不再是路过上一个路标时的自己。

三部曲的第一首《下一位前度》,主角是个恋爱狂,drama queen。富有戏剧性的人生,往往发生在追求戏剧性的人身上。“我”愿意一次次恋爱,“给火花灼伤到极致”“将琐事当天大事”,源自内心深处对衰老、麻木、纯熟的恐惧。恋爱的对象不重要,金句是:“若觉得第一位最愉快,为何上一位不释怀。”爱情仿佛成了保持激素水平和活着感觉的良药,主角也明白,“爱情是和我自己的竞赛”。话已说到这里,明白了这一点的又何止是他。持此观点的最著名人士普鲁斯特著洋洋洒洒五卷书,告诉我们繁华的世界、走马灯的爱人,只是内心世界的折射。主宰你体会到多少情感,听见几多音符的,只有你的内心。

这首歌,林家谦的声音略喑哑,编曲很传统,惴惴不安地害怕没有下一次恋爱。虽然只讲恋爱,从恋爱可以观人生。似乎除了恋情,主角的生活中鲜有其他期待。副歌苦苦薄薄,提琴添几笔亮色也于事无补,很快记住的旋律也很快意兴阑珊地退去。

第二首歌,“我”开始睁开睡眼。绵密的钢琴像石缝里流出的清水,距离略宽的断句像美人稍大的眼间距,黑暗中的珠贝,提示一场魔术的开始。先是疑窦丛生:如果够豁达,为何不专心著书?“拼命爱下个,但为何伤口不退淤?”原来还是不够豁达,因为“我”仍旧很在意“我”在你眼中是否够善良、努力和有尊严。副歌在音阶的爬升和下落中来来回回,歌手的音色明显比上一首清澈无忧。

知道自己不豁达,于是放下一些负担,开始思考实在放不下的究竟是什么。放不下的是“彷似心脏中拳内伤”的感受。DJ remix版的最后一段做得很贴切,用断续的音效吞掉几句话,只用四个字“时日无多”便概括心事曲折。原版的完整一句话是:“只好倒数剩余回忆时日无多。”主角从“我在意我在你眼中的印象”,被打磨到更简洁的心境。回忆都所剩无几了,为什么还要在意那么多?人最终要面对的,还是自己的本心。保有痛苦,至少能够“证实相恋过”。

第二首歌到此为止。情歌要表达的退无可退,一般也就讲到这里为止。但是还有第三首,《某种老朋友》。

它有很多种解读,一首好歌往往如此,能给人宽广的想象和共情空间。它发表于今年二月,歌里的季节却已是秋天。前奏的钢琴是林间一汪沉满落叶的秋水,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已经走到尽头,不想再挽留,也不值得挽留。

用鲸鱼的阴影突然出现,比喻过去时光似有独立意志,被触发便不随人意志地铺天盖地袭来,也很普鲁斯特。此时时过境迁,瘀伤早已痊愈,老友也早就分道扬镳。钢琴的溪流尾随至此,潜入地下河,发出隐约的水流声。泽日生繁复质密的曲调掀起蝴蝶效应,心事快速变化。林家谦在“断气长句”后语气变得单纯,“此际笑一笑天凉就过秋”。

流媒体和豆瓣等平台有好多人说,这样一首歌应该拿给陈奕迅唱,效果会更好。Eason擅唱泽日生的长句有目共睹,能够气息不乱,兼顾语气,仍然感情饱满,最后一个字还能拖几秒尾音。声线单薄,听上去气息不足的林家谦也唱下来了。他的优势,大概就在那最后几个字的纯真感。“叶有枯荣轮流,命像悼念长寿”,要有阅历和丰富的内心,才能体会深意的歌词,很难唱。主角来到三部曲的终章时,已经懂得感情像“细水爱长流”涓滴不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算两个人不再“共享一叶舟”,它也始终存在。

懂得这一点,才算真的洒脱。旧情谊不会不存在,活过的日子不会被擦去。那就这样吧,世上有那么多荒谬事,相亲相爱为什么不能是其中的一项。洪流里,总有人无法和自己共享一叶舟。

《某种老朋友》

三部曲说完了,再讲林家谦的其他歌。

今夏的新歌《夏之风物诗》《doodoodoo》,早前的《特伦斯梦游仙境》《神奇的糊涂魔药》《一人之境》《听风》等主要由林家谦捉笔的歌是另一番风味。它们悲戚少少,欢快洒脱,万物有灵,能类比任何夏日的美好风物。

这些歌都有一种,不管世界怎么样,总有我和我的快乐容身之处的乐观。遗憾、困惑和缺失都留在身后,人总要蹦跳着向前,“期待每步也是祭典”(《夏之风物诗》)。寻常巷陌、闹市街头,皆可以是游乐场。港乐很喜欢唱的世事变迁,在林家谦的歌里一掠而过。“明白世事正在变迁,期望尽全力留下纪念”。他就像踩着滑板车飞驰过遗迹和遗绪的年轻人,不是没心没肺,是选择用另一种方式来面对。

《doodoodoo》也是一首吉他歌,塞满奇崛、怪趣的意象。有句歌词很有意思,“叫几多可爱避过活埋”,意思是世上虽然有好多结界,变卦和百怪更多(能冲破结界)。只要心有慧眼,处处得见奇迹,童心便不会被埋没。

熟悉日本动画的人,眼前马上会浮现妖怪大游行的画面。总是有两个世界同时存在,一个是平凡无奇的人类世界,一个是由妖怪统治的怪奇世界。它们偶尔交错时,景象既恐怖又欢脱。“可爱”和“活埋”两个词,一个亲切,一个恐怖,当它们手拉手一起出现,就降下召唤术,令妖怪游行的画面扑面而来。“不要将感觉幻想活埋”,林家谦的歌安慰到很多人。有个粤语区的投资人就经常在友圈提到林家谦,说明不是小朋友才需要幻想。越忙碌的人,越需要喝口汽水喘口气的安慰。

《特伦斯梦游仙境》用电音歌颂万物有灵,提供无需药物的迷幻体验。这里林家谦换一种唱法,全程假声吊在仙境,可以随乐跳舞,也会有几句话掉进耳朵:“我最爱 处处去 惹尘埃,我信怪诞世间 始终可爱”。只有最后一句歌的最后两个字,“如此自由 再不想说然后”的“然后”切换成真声,听感犹如乘坐水上乐园的滑道,爽快滑落到最末,飞入水中那一秒钟的感觉。

陈奕迅有首老歌《然后怎样》,这里的“然后”似是那首歌的未来回响。《然后怎样》唱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我的快乐时代已经唱烂”,有过冒险和努力,却不知道为何动力消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问自己:“不敢满足 不敢停站 然后怎样?”

每次觉得进入这种温吞水心境的时候,这首歌的旋律就会冒出来,好像安慰到自己,又好像没有,只是由歌手唱出了心声。对此,《特伦斯梦游仙境》给出一种超然的回答。它鼓励人直接从交困的结界中飞出,在麻酥酥的音乐电流里沉醉,也是一种答案。

林家谦唱出今日青年人的普遍心态。经济面临衰退,上一辈烈火烹油地分过了蛋糕。他们遵守秩序,努力上进,“忙着为明日打算”。这一代的青年,只好生出“不想要三幅被 只想要随便的 随心的结尾”的念头(《神奇的糊涂魔药》)。手表的比喻和陈奕迅的《陀飞轮》异曲同工,都讲人被工作主宰,又有微妙的区别。《陀飞轮》里的主角,尚可以凭卖力工作“多买一支表”。而这里,好像也只能“忙着看看表 竟不知分秒停转”。

但仔细想,它仍然在香港精神的光谱内。“狮子山下”的精神有一体两面,一个是拼搏努力,一个是求同存异、同舟共济。撑起这两种精神的,是强韧的草根生命力,乐观向上的小市民精神。《糊涂魔药》唱的“糊涂地闯天地”“当一个幸福的 傻更更的你”,就很草根。虽然对未来没有那么高的期望,也要不问结果地闯一闯,淳朴、宽容兼友好。

林家谦《MAJOR IN MINOR》

《难道喜欢处女座》《时光倒流一句话》是更贴近林家谦和他这一代年轻人的情歌(虽然词作者是黄伟文)。这一挂的歌和三部曲的风味截然不同,不顿悟,无禅机,胜在清醒。

《处女座》准确地画了一幅人物肖像。总结三个字,就是想太多。想太多,所以分不到幸福。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朋友,不管处于单身、恋爱或婚姻状态,始终浑身不自在。找你倾诉,话说了一卡车,铜管呼吸过几轮空气,还是一团迷雾。恋爱贬损成挑剔和被挑剔的过程,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

《时光倒流一句话》里的遐想联翩,一定在每个人的脑子里浮现过。如果回到一百年前,如果回到疫情席卷前,做了这些,会怎样?通篇都在妄想,其实是为了避免触及真实发生过的那一刻:“我只想忘掉你听到的表情像很荒谬。”

《一人之境》的词曲都出自林家谦,讲一个人“拆开交结的网 独占天清气朗”。名字让人联想到陈奕迅(又是他)的《无人之境》。两首歌都唱孤独,《无人之境》是禁忌之恋的孤独,恋情必须隐秘再隐秘,路到尽头已无路可走,两人还想和对方乱缠,幻想着在桥上“把臂看着风景”。《一人之境》是一种更“现代”的孤独,已经和任何旁人都无关。独自住,独自吃,独自爬上山巅,拍了照或许根本不会传到社交媒体,也不会发给任何朋友共享。说起来,这是一种现代青年荷尔蒙衰退后的孤独症状,符合时代特性。他们愿意“独个观看世间变幻事情”,可以没有友伴伴随,“共鸣声是种心理回应”,很绝。

我若可以一个人兴高采烈,真好。如果能够不那么孤独,就更好了。中途留下被挑剔过/痛苦恋爱过的痕迹,“烧得皮肤如情 痕极又痒”(《春夏秋冬》——张国荣),也是纪念。

粤语歌多美,它不厌其烦描绘的心声,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美好的旋律像一片落叶“飘落背后”,但“世上没人能阻挡细水爱长流”(《某种老朋友》)。

希望像林家谦这样的新人后辈源源不绝。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刘威

南京小伙高考180多分,十年逆袭成双一流高校硕士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日期临近,南京小伙陈同学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求学经历激励了众多考研学子。过去10年里,他从一名高考成绩仅180多分的专科生逆袭成双一流高校硕士生。不久前,他又以优异成绩成功签约镇江市的一所中学,明年毕业后即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看了他的成长故事后,有考研学生留言:“感谢你让我变得自信,瞬间有了动力,一切都来得及。”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这位南京小伙,听他分享了求学背后的故事。

当过程序员干过保安 专科小伙为了当老师逆袭读研

11月27日,南京小伙陈同学在社交平台分享了《我的30岁:专科、保安、双一流硕士、苏南教师编》一文,讲述了自己过去10年的成长故事。高考时,陈同学只考了180多分(满分480分),仅到江苏省当年专科第二批次的分数线,不能报考自己喜欢的师范类专业,最终被南京一所专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专业录取。

尽管没有读到想学的专业,但陈同学并没有放弃当老师的梦想。专科毕业后,他当过程序员,干过保安,为了当教师,又选择考研。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凭借378分的优异成绩,被河南大学录取。近日,即将毕业的他又成功签约镇江市的一所中学,即将成为一名老师。

陈同学将自己的故事社交平台后,激励了众多埋头苦读的考研学生。有网友留言:“看到你的经历,我又有信心了,感谢陌生人!”

陈同学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在初中时有了当老师的想法,“当时的历史老师讲课特别有意思,每次上课,我就特别积极,所以历史成绩很好。”

说来也巧,他读大专时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国内名校的朋友。2012年暑假,他和这位朋友到云南大理支教,首次找到了当老师的感觉。陈同学说:“我原本是想去旅游,结果朋友给当地中学生补习功课,还鼓励我一起支教。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参与了支教,给孩子们讲解历史知识。”

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 “二战”考研圆梦双一流高校

“支教回来后,陈同学觉得当老师非常有意义。”2017年底,他辞掉程序员工作,在南京一家安保公司当保安。夜间值班的时候,一位保安大叔对他说:“你还年轻,当一辈子保安太可惜了,要趁着年轻多闯一闯。”这位大叔的话对陈同学触动很大,他又燃起了当老师的梦想,便有了再次辞职的意愿。

2019年9月,陈同学第一次考研,当时报考河南大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在身边的朋友看来,陈同学考研无异于异想天开。在大家的质疑声中,他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备考之路。

备考之初,考研英语成为陈同学面临的最大难题,“我的高考英语只有30多分,底子太差了。”一位朋友点醒了他,“从考研英语真题开始学,学习效果才会好一些。”陈同学开始每天做考研英语真题,强迫自己记住真题里的每一个单词,并挨个翻译,再串联成一句话。他把不认识的单词抄录下来,每天晚上背,还会花三四个小时背一篇文章。“第一次考研我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非常多,导致时间安排不合理,其他科目学习的时间很少。”初试成绩出来后,陈同学考了330多分,其中英语65分,虽然过了国家线,但最终还是没能进入学校复试线。

于是,陈同学在南京的一家儿童乐园找了份临时工作,干了大半年,每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2020年夏天,他再一次辞职,到河南大学附近租房子方便自己学习。他说:“我没有想过放弃,既然选择考研,一定要考上。我在学校附近学,每天看着学校,更加有动力。”

陈同学怕自己自控力差,就找了一位同学监督,“我每天早上7点到自习室,然后给他拍照片,证明我在学习。晚上11点回到出租屋,再给他拍照片,证明今天完成了学习。我如果没有做到,会向他交罚款,一次罚50元,用这种方式监督,保证不会偷懒。”

有了第一次的备考经验,陈同学变得更自信,按部就班地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在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中取得了378分的优异成绩,其中政治75分、英语70分,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录取。

即将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鼓励更多考研学生树立自信

得知考上的时候,陈同学的内心变得很平静,“我遇到的问题可能比很多人都多,中间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但还是熬过来了。出考场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次肯定能考上。我练习过很多次,考查的知识都做过,就像老朋友一样熟悉,我很有信心。”得知儿子的成绩后,陈同学的父母庆幸儿子当年的“一意孤行”,为他的坚持感到骄傲,同时也很心疼,“孩子备考太辛苦了!”

读研后,陈同学没有放松自己,而是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他不仅努力学好课堂上的基础知识,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和教学竞赛,“我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我自己的底子差,就一定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经过一年学习,他的成绩从入学时的班级倒数第三变成班级第一,还拿到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等。

今年11月,陈同学又参加了镇江市一所中学的校招,并顺利签约。陈同学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目前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等我完成论文后,我就去实习。这段时间里,我要多看一些教育学教学管理、历史教育方面的书籍,做好接下来的入职准备。”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日期临近,陈同学也有很多话想对今年备考的学生说,“作为普通人,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天道酬勤的信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备考的道路上自信一点,要坚信只要努力了,最终一定会圆梦。”

陈同学说,过去的10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所走的每一步都经过自己的慎重选择。他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如今,我有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希望自己的故事不会结束,我想成为一位知名的历史教师,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我想的很多,但我相信梦想都会慢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