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仙剑奇侠传1分集介绍(新少年包拯首播6集就成神剧?不吹不黑,毁掉1部经典只需2步)

仙剑奇侠传1分集介绍(新少年包拯首播6集就成神剧?不吹不黑,毁掉1部经典只需2步)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1-02 05:30:40

仙剑奇侠传1分集介绍(新少年包拯首播6集就成神剧?不吹不黑,毁掉1部经典只需2步)

仙剑奇侠传分集介绍文章列表:

仙剑奇侠传1分集介绍(新少年包拯首播6集就成神剧?不吹不黑,毁掉1部经典只需2步)

新少年包拯首播6集就成神剧?不吹不黑,毁掉1部经典只需2步

近几年的影视剧市场很少能见到比较出彩的剧本,剧方们就把目光对准了翻拍经典上,也不管口碑如何,先用情怀赚一波热度,以至于观众提到“翻拍”两个字就忍不住劝退。

就比如新版的《仙剑奇侠传》,赵灵儿和李逍遥简直与老版没法比,角色的灵气不是靠演员颜值就能弥补的,还有新版的《上错花轿嫁对郎》,在服化道方面还不如老版的好看,让人直呼“毁经典!”。

眼下连《少年包青天》都被翻拍了,还记得这部剧可是古装探案剧里的标杆之作,剧情全程烧脑,氛围悬疑又惊悚,周杰、李冰冰、任泉等一众大咖坐镇,无论是质感,还是剧情都堪称一绝。

而这部改编后的《新少年包拯》首播才6集,豆瓣差评都压不住了,一星、二星评价齐飞,大有走向“神剧”的势头,抱着试一试态度的我看完后发现,或许毁掉一部经典只需要2步。

剧情无脑,质感太差

《新少年包拯》讲述了少年时期的包拯(金世康饰)与公孙策(何与饰)、小展昭在进京赶考途中经历了不少离奇的案件,揭开了血魂林、魄灵镇、幽怨谷等地不为人知的隐秘故事。

从整体故事梗概来看,该剧依旧主打探案悬疑题材,像这样的剧作必须要在开篇就用剧情留住观众的目光,而该剧把镜头对准了赶考途中休息的“铁三角”,包拯在炉灶里靠着烧饼,其他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平平无奇的开场也就算了,光看这烧饼就让人瞬间出戏,确定是用火能烤出来的古代烧饼?可别欺负我没买过烧饼啊,武大郎看到都得说一声“6”吧。

没想到这还只是剧情第一个无脑之处,为了展现包拯的智商,剧中出现了一对贼母女,装成母亲教训孩子的模样在主角团身边晃来晃去,顺便把他们的玉佩、浮票偷走。

别说包拯看得出来不对劲,这么明显连观众也是一眼就知道有猫腻,而且小展昭的战斗力居然被削弱了,没打三两下就把这对母女放走了,留下公孙策抱着背包着急。

之后几人找到贼母女的老巢,公孙策与南天竹就好像来专门谈恋爱一样,没事就斗斗嘴,玛丽苏味浓郁,至于包拯的探案过程太可笑了,看着窗户上的开关和窗台上的泥土,自信地断定“此人定是跃窗而出”。

那还用你说?总不能正大光明从门走出去的吧,小儿科的程度不亚于张翰在某部剧说的那句“这门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而且像什么剧毒的迷迭香也经不起推敲,强行给主角破案增加难度。

无极客栈里的布景崭新干净,没半点中式恐怖悬疑的感觉,不说对比今年爆火的几部古装探案剧,就连2000年上线的老版《少年包青天》都不如。

老版在道具、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依旧能用运镜和音效来营造氛围感,可这部剧新剧就跟拍摄玩一样,相当敷衍,剧情和质感无疑是第一个硬伤。

演员演技拉垮,经典无法超越

毁掉经典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演员拉垮,《新少年包拯》里的几位年轻主演不光形象与角色差距大,演技更让人一言难尽。

老版里的包拯由周杰扮演,尽管不算帅气,但是身姿挺拔,举手投足都带着属于天才包拯的傲然正气,该逗比的时候也能逗比,人物塑造得格外鲜明。

再看金世康饰演的包拯,当女主拿走他们的贵重物品,包拯依旧双目无神,张着嘴巴看人,配合上他没涂匀的黑粉底,怎么看怎么呆呆傻傻,人物该有的正直之气完全没演绎出来,体态也是又矬又颓。

而任泉饰演的老版公孙策也是不少女观众心里的“古装男神”了吧,风度翩翩,气质儒雅,一看就是颇有学识的书生公子,他冲动要强的性格也被任泉演出了反差感,与包拯斗智斗勇、互不相让也给外有看点。

然而新剧中何与饰演的公孙策就只剩下了装样,勒紧地头套让他的脸型缺点暴露无遗,颜值跟任泉没得比,全程都端着架子,姿态僵硬。

说起台词来也没什么情绪起伏,看着跟包拯、小展昭完全不熟,角色之间关联感不强,角色仿佛没有灵魂,让人感到失望。

至于展昭也是故事里最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人气不亚于两位男主,老版里释小龙所为武打童星出身,身段和气质就不同于普通的孩子,端着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格外有喜感,小光头也是标志性的形象了。

不过,在新版里同样是童星出身的肖添仁饰演的小展昭就差了很多意思,不仅把头发留长了,而且看着就是那种风一吹就能倒的瘦弱小男孩,他的打戏部分基本都用快镜头一闪而过,也没演出来展昭的单纯可爱,果然不是哪个童星都能成为释小龙的。

另外,女主也是一部剧的灵魂所在,老版的电视剧里凌楚楚这个角色由李冰冰饰演,年轻时期的她长相清纯脱俗,没有美颜滤镜的加持依旧明艳动人。而且李冰冰也把人物的善良和单纯都塑造得恰到好处,不媚俗不做作。

至于新版的女主刘馨棋就缺少了辨识度,古装显得她的五官格外寡淡,劣质的服化道也没有气质可言,就算滤镜把皮肤磨得光滑白皙,也给人“一眼假”的感觉,她扮演的南天竹是个新设定角色,擅长用装纯来伪装自己的心机,像这样复杂的形象没点演技拿捏不住,刘馨棋就演得不咸不淡。

总而言之,《新少年包拯》用无脑的剧情、拉垮的演员两点就把经典毁得彻底,打碎了观众的童年滤镜,求求各大导演和演员,没点真功夫就别触碰经典了,不光蹭不着热度,还把路人缘败坏得不行。那么你觉得这部剧符合你的预期吗?

专访|无心法师制片人蔡艺侬:我讨厌狗血剧,怕吵架

《无心法师2》剧照

相隔两年,《无心法师》第二部播出了。虽然女主角月牙和人气角色张显宗都在第一部结尾领了盒饭,但岳绮罗(陈瑶 饰)像模像样的女扮男装,和没变的男主角无心(韩东君 饰),让续集没有辜负老粉丝的期待,从目前播出部分来看,评价不比第一部低。

《无心法师2》豆瓣评分7.8分。

2015年夏天,《无心法师》在搜狐作为纯网剧播出,在当时网络剧还普遍流行过度夸张的剧情,暗黑大尺度,或者单元小短剧时,这部主打民国降妖除魔剧情,还暗含爱情、军阀、破案等元素的网剧,迅速得到口碑上的成功。

如果看剧中的服设、道具和恐怖氛围,不太能和唐人影视联系起来,毕竟众所周知蔡艺侬一手创办的唐人偏爱唯美,信仰爱情,是古装偶像剧一把好手。就算你过了看《青丘狐传说》的年纪,肯定还是逃不掉《仙剑奇侠传》和《步步惊心》这两部算是开宗立派级别的剧了。

蔡艺侬 资料图

如今视频网站开价不断走高,国产剧竞争开始白热化,曾经唯美古偶时期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在玄幻电视剧和博出位网剧的两面夹击下,古装偶像剧的市场显然大不如前了。

现在的蔡艺侬依然喜欢浪漫,对《东京爱情故事》热情不减,在播的《无心法师2》和筹备中的《三国机密》仍旧顺遂了她的心意,称不上唯美,却也不狗血。

《三国机密》剧照

除了做剧,这两年蔡艺侬也送走旧人,迎来新人。刘诗诗已为人妻,和平离开唐人,曾霸屏影视圈的几位,目前只剩下胡歌。

胡歌对她来讲,已经是老朋友,公司刚搬好,胡歌就来认过了所有办公区,甚至在选《无心法师2》的女主角新人时,蔡艺侬也把李兰迪的面试视频发给了胡歌把关,并说胡歌也很认可这个小姑娘的演技。

在压力巨大的国产剧市场里作为女性老板独当一面,看得出蔡艺侬五分之四的纯粹热爱和五分之一的思考疲惫。

只有聊到《权力的游戏》,蔡艺侬才真的冒出单纯的眼神,兴奋无比,朋友圈都知道她对这部剧的狂热。更新当天要看两遍不说,还把周边所有能看的剧透花絮都收集个遍。

“不觉得看完之后压力更大吗?国产剧市场做不出这样的剧。”记者问。

“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觉得,不可能超越了,我就做个单纯的铁杆粉丝,特别幸福。”蔡艺侬松了一口气。

【对话】

澎湃新闻:《无心法师》第二部有压力吗?续集魔咒很可怕,很难拍。

蔡艺侬:其实没什么压力,因为当时第一部时已经有了四季的想法,不是因为第一部好了才做。

《无心法师》第一部没怎么赚钱,第二部也没有怎么赚钱,都是想做IP,口碑,自己IP的运营,我们是寄望于它的电影。

澎湃新闻:《无心法师》电影的剧情和电视剧有关吗?

蔡艺侬:有一点,但是可以独立看,因为不可能只给看过剧的观众看。第一稿已经写完了,演员不会换。

《无心法师2》剧照,左为李兰迪

澎湃新闻:演苏桃的李兰迪是怎么发现的?通过宣传上说的网络海选吗?

蔡艺侬:也不算吧,海选也是噱头。是副导演带她来公司面试的。在她之前,我们见过很多人了,要么本人跟照片差距很远,要么漂亮不会演戏,我都绝望了。他们跟我说,礼拜六下午有个女孩还要来,我当时在外面开会,就说拍个视频给我看。我一看就傻眼了,演得太好了。

跟她对戏的是个副导演,连对白都念不好的。我当时还把他们对戏视频发给胡歌看,胡歌还说,找这么一个副导演跟她对戏是对演员的不尊重,还批评我呢!我想就这么个人跟她对戏,她还能投入,这个小孩很有前途。

我当时很兴奋,赶紧约她妈妈,我记得我后来出差几天,礼拜三一下飞机就见她和她妈妈了,我就一直劝他们签约。她其实是个很有灵气,很直爽,很善良,又有点个性的人。

澎湃新闻:打动你的是什么气质?

蔡艺侬:真诚。她是天生的演员,戏真的太好。平时相处里面,她真的很美好,就是个高中生。希望她的单纯能在我们保护下继续下去。

其实这次很多人还是对她有攻击,我觉得不太好。大家觉得无心就要跟月牙在一起,不接受他们俩的配对。

韩东君和李兰迪

澎湃新闻:你自己觉得她和韩东君有CP感吗?

蔡艺侬:我们没有刻意要做CP,只是他们都很符合角色。就是一个小妹妹。

澎湃新闻:为什么没考虑用成熟的演员?

蔡艺侬:不一样的,16岁就是16岁,就是单纯,演都演不出来的。

《无心法师2》剧照,陈瑶扮男妆

澎湃新闻:另外陈瑶的角色要彻底设置成一个男生角色,用了男生的声音?

蔡艺侬:香港以前有个演员叫任剑辉,是个粤剧演员,她一生里面只有一次演过女生,其他都是演真正的男人。我一直跟陈瑶说,要那个感觉。

我觉得那种自欺欺人的女扮男装其实就(不太有意思),陈瑶的妆也很简单,就是打了个底。小丁猫这个角色太出色,陈瑶真的很幸运,好多女演员真的一辈子都遇不到这样的角色。

澎湃新闻:为什么下一部戏会是《三国机密》?

蔡艺侬:六年前我看了这个小说,当时就很喜欢,很想拍这个题材,但当时觉得审查难以过关吧。后来也一直没有放弃,沟通下来感觉各方面合适了,想开始启动改编。

我们熟悉的三国是传统的,但《三国机密》的主角是边边角角的,比方说男主角是刘平,刘勰的弟弟,他要面对曹操,还有郭嘉、满宠、杨修,两个女主角福寿、唐瑛,这个就是魅力,而且又很紧凑,非常年轻,少年三国,还有点武侠的味道,一看到我就很喜欢,想改编。

这一两年才动是因为觉得视频网站有足够体量能去承载。

《三国机密》剧照

澎湃新闻:跟《军师联盟》的播出有关吗?

蔡艺侬:没有没有,启动的时候不知道这个戏。

澎湃新闻:你是女性老板,对最近很火的《我的前半生》这样现实主义一点的女性题材有兴趣吗?

蔡艺侬:(《我的前半生》)出轨,抢闺蜜的男朋友,小三抢老公,还成功了,搬进了人家家里,把人家儿子赶走,让自己儿子住进去,这个剧情在我们内部自己就会先毙掉了吧。

有时候遇到好的题材想做,但因为担心审查不过,经常在立项就卡了。

澎湃新闻:会导致你在选剧本和题材时畏手畏脚不舒服吗?

蔡艺侬:也不会,因为我也没想做出轨,小三。我没有因为想博话题去做个项目,我通常还是看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故事。

我喜欢的故事,以前是《东京爱情故事》,《仙剑》题材现在不要了,太多玄幻了,我就停一停吧。

小时候喜欢日漫,不过不想改编,日本有他们的民情。日本是个独特的民族,像我很喜欢《入殓师》,改就很难,我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可能就不同。

以前我们考虑买点犯罪的悬疑的版权,又发现有点灰暗,我又不想做人性太阴暗的东西。

其实今天早上起床时,我还在想这个问题。现在话题性确实对一部剧确实有很大影响。我就想到十年前有个被我砍掉的项目,当时剧本已经写好了,但是我觉得太狗血了,不是唐人的气质,就停掉了。现在想是不是可以拿来修改一下,这个不是我个人喜欢的项目,可能就是商业决策的项目了。

澎湃新闻:所以到现在为止,取决于商业决策的项目多吗?

蔡艺侬:好像没有几部,不过我个人就很商业啊。

首先第一,我不会拍鬼怪。第二,我很讨厌狗血,因为我怕吵架。如果我妈在看一整集都在吵来吵去的电视剧,我就躲到房间里面。我连听都不想听到。

《无心法师2》剧照

澎湃新闻:你对题材的考量大概的要点是怎么排序的?

蔡艺侬:我觉得我还是挺理智的,我不是纯创作者,我还要负责公司的KPI,是有责任的。

我都是先做商业考量,第二就是对社会的责任。然后就是我自己做这个事情意义是什么?给观众带来什么?最后才是个人喜好。不过这个不是太重要。

我越来越觉得,我对自己的喜好,就看就好了,做个《冰与火之歌》的超级粉,就很幸福。

澎湃新闻:你怎么保持这种热情的?现在看剧的频率高吗?

蔡艺侬:我也服了自己,我已经工作了20几年,可能是我做每件事都过于投入,置身其中。通常一部剧我至少看两集,比如说《无心法师2》暑期要上,我会想竞争对手是谁?《黄皮子坟》我看了9集,《河神》我看了3集。看完之后,我就去扒分集大纲了。这是个职业需要,能让我真的有观众心态的电视剧,是真的很少很少。

澎湃新闻:唐人的剧,口碑不好,但收视和点击还不错时,你怎么想?

蔡艺侬:我会觉得,好丢人哦。我是没办法自己不认同一件事还要吆喝的。就算收视可以,我自己觉得这个项目不好,我内心就喜悦不出来。我会努力配合宣传,这是我在这个职位该做,内心窃喜的感觉是没有的。就是一个很平静的状态。我到现在为止最兴奋的是《步步惊心》,当时遇到了太多困难。

澎湃新闻:如果是只能让你平静的剧,你会告诉员工吗?

蔡艺侬:全世界都知道……我很多员工相处了很多很多年,他们太知道我的想法,我的反应,我的情绪是什么意思了。

后浪有多猛,误解就有多深?中年人所不知道的二次元真相

May.

6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正视、尊重和理解,而非简单否定和排斥,才能走近青年,消除“次元”之间的壁垒。

来源 | 文化纵横

今年五四青年节有些不同寻常,已无新意的节日寄语不再吸引人,一个名为《后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却刷屏网络,引发两极化的争议:上一辈人的“羡慕”“赞美”“祝福”,似乎并未引起多数年轻人的情感共鸣,甚至还被诟病为“满屏的评审和说教”“不理解年轻人的真实现状”。如果真如一些评论所言,该演讲的意图只是向“前浪”解释作为“后浪”的年轻人为何值得关注和欣赏,那么,它又隐藏了哪些主流价值认同以外的青年文化真相?

本文作者认为,《后浪》显然是作为青年亚文化聚集地的某视频网站又一次“出圈”的努力,但这种“用情太深、用力过猛”的代际互动沟通,仍然没有打破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次元之壁”。

这种困境背后根深蒂固的代际矛盾值得反思:一方面,年轻人一直没有放弃对年长一辈的文化理解,另一方面,主流语境中的成人世界,对于网络时代中成长起来青年文化话语体系却长期欠缺了解的兴趣。二次元文化,看似是年轻人对主导地位文化进行公然抵抗的舞台,但它更多地是一种温和的吐槽与调侃、善意的戏谑与反讽,表现为对成人文化或主导文化的颠覆性重构和再阐释,从而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这种年轻一代寻求解压、张扬个性和建构身份认同的网络文化,却往往被长辈视为为洪水猛兽加以排斥,后者意识不到,空洞陈旧的说教面对年轻一代丰富多元的网络新文化早已黯然失色。

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二次元文化已经不可阻挡地分割了主流文化的部分空间,《后浪》只是近年来主流文化主动迎合和吸收青年亚文化的众多案例之一。如何回应青年文化的挑战,已经成为对主流文化的一种考验,但如若能理解年轻人,接受这种挑战,也可能将是对主流文化的一次丰富。

01 当代中国二次元文化的缘起与流变

一夜之间,某视频网站的《后浪》在朋友圈刷屏,联系到2020年初的跨年晚会,这一次可算作这个主打“二次元”文化、主要受众为青年群体的视频平台在五个月内的又一次“出圈”(即打破代际之间的文化隔阂)。

对于《后浪》,俨然已经出现了两个评价的极端。如果我们把年初的该站晚会邀请《亮剑》中饰演楚云飞的张光北和军星爱乐合唱团的退伍老兵共唱该剧主题曲《中国军魂》,瞬间点燃满屏弹幕,视为两代人共享同一部经典、产生强烈共鸣抑或青年一代对年长一代致以的“二次元”敬意的话;那么,这一次也许可以视为长者们的一次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当然,长辈对青年的情深意重,也不免会有用情太深、用力过猛之处,甚或成为脱离当事主体的某种自我感动与网络狂欢。这都不打紧,重要的是实现了某种良性互动。

“次元壁”之所以存在,主要是代际之间文化理解与沟通的欠缺,甚至连“破壁”意愿都没有。2019年年底,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行为问题研究报告》,引起媒体的热议。媒体的相关深度报道揭示了一个事实,不少围绕“饭圈”粉丝对明星的名誉权纠纷案庭审过程中,法官的大量时间是花在对一个特定“术语”或“黑话”涵义的确定上。也就是说,主流语境中的成人世界对于青年亚文化圈层中基于默会知识形成的话语体系欠缺了解,如果不是职务行为,很多成年人大概也没有兴趣去了解。

中肯地说,在这方面,年轻人做得其实比年长者要好。他们虽然嘴上说“自己玩自己的”“各自表述”“互不干扰”,看上去似乎也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文化圈层之中,但一直没有放弃对年长一辈的文化理解。实际上,他们一直在默默地“补课”,去重温过往的优秀作品。该站上有不少UP主制作了大量对《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亮剑》之类做分集精讲的系列视频,从弹幕的反馈来看,很受年轻用户的欢迎。其实,这些电视剧播出的时候,他们有的不过四五岁,甚至还未出生,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理解这些优秀作品。

“前浪”对“后浪”不吝溢美之词、大加褒赏,其实“后浪”何尝不艳羡“前浪”曾经的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恐怕很难得出一个“谁更值得羡慕”的简单答案。硬要给个结论,大约也只能是各美其美,和而不同了。惟愿我们身处物质繁盛的年代,回望筚路蓝缕的岁月,汲取思想解放的力量,跳脱“娱乐至死”的泥沼,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浪无分前后,不为物质奴役困惑,不与时代脱轨脱钩,团结奋斗,振兴中华。

02 问题的提出:如何理解当代青年

二次元文化是当下青年思想文化现象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与现时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面临的时代状况、遭逢的社会思潮变迁密切相关。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青年思想文化变迁展开了诸多有益探讨。笔者在2016年曾围绕“‘95后’全面占领大学”(即当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主要出生于1994年)这一节点,从1995年发生的“Windows95版推出”“《仙剑奇侠传》游戏发行”“《大话西游》上映”三件小事,总结了“95后”的三个特征:

一是开放性。其父辈大体为“65”“70初”一代,因此其成长阶段可被视为中国家庭对子女投入从“人多钱少”转入“人少钱多”的关键时期。由此,相当一部分在校大学生成长于家境殷实的家庭,享受改革开放丰硕结果,他们与“80后”一代显著不同,正如其父辈与“80后”的父辈“50后”显著不同。

二是互动性。他们既亲身见证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快速崛起,又通过互联网接触到过往历史与现实中的其他维度,两者的纠缠交织构成了他们在思想方面的基本底色。对他们来说,生活实践大于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大于网络影响,网络影响大于空洞说教。

三是解构性。传统教育结构中,本应处于消极被动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熏陶和教育的一方,如今却可轻而易举地反戈一击,对施教者及其宣教的知识、理念、信念展开间接的揶揄、反讽,或直接的恶搞乃至颠覆。这是后现代思潮潜移默化的时代影响。

对上述判断,陈立明、刘炳辉在2019年以“复兴一代”为核心概念和分析框架提出了商榷,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概括有失偏颇,“95后”整体上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应当承认,从2016年到2019年,国内外的确发生了诸多变化,特别是全球范围内的逆全球化、内卷化趋势和中美贸易冲突向思想文化等领域的渗透,都对陈立明和刘炳辉文章的判断提供了一定的事实支撑。

不过,正如陶庆梅以“新个人主义”对当下青年个体与民族国家之间新的张力及其背后文化模式和情感结构的解读,以及“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研究”课题组指出这一代青年身上“体现的对国家和现有秩序的支持,是其社会心态与主流价值观最为关键的耦合点”,“开放性、互动性、解构性”的特征与对这一代青年“可爱、可信、可为”的总体乐观判断之间并不矛盾。青年思想文化研究中的这种争鸣,恰恰更加说明当代青年思想文化结构的深层复杂性,也启示主流价值系统面对青年文化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姿态。

03 何以生成:二次元文化的中国落地

“二次元”一词源于日本,最初是对“two dimensional”(二维的)一词的日语翻译。本意指“可以用 X 轴和 Y轴来定义的二维空间,漫画和动画描绘的是平面的二维空间,因此是二次元的”。狭义的“二次元”也就是这样一种象征和符号,指称由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所创造的虚拟人物构成的虚拟世界(简称“ACG”)。广义上的“二次元”,也泛指ACG爱好者所构成的亚文化社群及相关产业所形成的文化产业链条,特别是将这种虚拟世界中虚拟人物的“人设”“三观”与行为模式放大、映射到现实世界中,甚至形成某种“入戏”过深的代入感或幻象。

“二次元”概念虽然是我国近些年才出现的专业术语,但其事实的发生要早得多。“80后”可能是国内最早的二次元文化受众,且其孩童时代的“角色扮演”(role play)经历了一个本土化到逐渐去本土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大致是从《大闹天宫》《神笔马良》《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舒克和贝塔》等中国国产动画片,先过渡到美式的《猫和老鼠》《星球大战》《变形金刚》,再过渡到日本的动漫文化。20世纪80年代,在尚属宽松的监管体系和比较和谐的中日关系背景下,国内电视台引进《圣斗士星矢》《七龙珠》《灌篮高手》等动漫作品,这些更具人间烟火气的虚拟人物,既不同于完全针对低龄化幼稚阶段小孩子、毫不掩饰教育意图的国产水墨动画片,也不同于“傻大黑粗”、把生活场域完全投射到久远未来外太空某个角落的美式动漫,成为课余饭后在校园内外嬉笑打闹时乐于模仿和扮演的二次元角色。

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全面扩散阶段。从中央级的电视台到地方台的黄金时段,基本都有日本动画片的转播;而彼时中小学生热衷光顾的专营租书的书店或书社,日式漫画书也几乎和真真假假的金庸作品平分秋色。1998年后,国家出台针对引进海外动画片的一系列限制政策,使二次元文化在主流媒体遭到全面封杀达十年之久。但与此同时,国内各大高校BBS开始出现ACG的专门板块,供用户进行相关作品的资讯分享与交流,以互联网媒介为基础的二次元文化在这一时期逐渐成形。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PC端主机游戏、网络游戏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普通二次元用户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二次元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也更加便捷。

分别创建于2007年和2009年的视频网站AcFun(A站)和Bilibili(B站),效仿日本的Niconico网站,推出弹幕功能。这种线上即时品评臧否、互动吐槽的视频传播方式深受用户喜爱,成为今日二次元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当下的二次元文化正在从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拓展延伸。二次元爱好者模仿自己喜爱的虚拟角色,装扮成他们的样子,即所谓“cosplay”(角色扮演);将喜欢的剧情或创作的同人台本搬上舞台,搞真人舞台秀;动漫同好聚集一堂,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上互动交流。

04 身份召唤:二次元文化的青年基础

当代青年群体所处的社会背景与二次元文化早期传入时相比,已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两方面。

从生活方式上看,间接经验高度发达,直接经验相对欠缺。他们熟悉并擅长运用现代科技工具,高效快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行为方式也更趋便捷化、智能化。基于亲缘、地缘、业缘等传统的交际网络虽然仍在发挥影响,但借助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新媒体社交,才是他们典型的交往方式。互联网让他们可以突破现实人际圈,也巧妙地隐藏了交往对象之间在社会地位、职业、年龄等方面的差异。

他们一方面是个体化程度空前的一代人,另一方面也是虚拟世界社会交往程度空前的一代人,各种问答社区、兴趣群组、地方性网络组织都备受他们的青睐。他们本着“怎么都行”的心态与外界互动,追求生活的多样性和新鲜感,有明显的叛逆心理和行动表现。也正因如此,二次元文化几乎是十分开放包容地看待诸如宅男、腐女等各类亚文化群体及小众议题。同时,由于他们实际处于社会话语权相对弱势的地位,因而也在借助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确立身份认同,为自身“壮胆”,为承认而斗争。

从表达方式上说,倾向于另起炉灶,建构自成一派的话语系统。首先是情绪表达的碎片化。快节奏的生活使他们难有大把的精神消遣和情感宣泄的时间。因而一些热门的短视频APP,如抖音、快手等,正适应了他们的这种“快闪”式的特点。这种小块的情绪碎片也为二次元文化群体的二次创作和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是文化表达的符号化。他们擅于以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方式,对现有的文化质料加工、组合、改写、重建,最终呈现为新的符号体系。以“表情包”创作为例,在一些大众熟知的图像基础上,对图片进行改造或配上简洁的文字,或是调侃,或是嘲讽,或是批判,以这种拼贴重塑的方式赋予其新的内涵。“姚明笑”“葛优躺”等,莫不如此。

最后是社交表达的圈层化。网络社交在青年群体的社会交往中举足轻重,由网络交友逐渐形成网络文化圈,继而形成小规模的社交群体。以不同的爱好或风格为标准划分“圈子”:“御宅”有“御宅”的文化,“饭圈”(粉丝群体)有“饭圈”的规矩。一个青年人可能同时身处多个“圈子”之中,但圈外人往往对圈内的语言一头雾水。如“CP”(Coupling,人物配对或同人配对)、“KY”(指做出煞风景、不解氛围、不合时宜的言论或行为)、“发糖”(喜欢的配对人物出现了新的甜蜜剧情的动态)、“寄刀片”(编剧设定的剧情不合理或让观众无法接受时,观众就可扬言给编剧寄刀片)等“圈内行话”或“黑话”,都是青年群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圈层化表达的产物。

05 并非奇葩:二次元文化的特征解读

作为一种不容忽视的青年文化现象,二次元文化自身的一些特征,也与当代青年的前述特点相契合。

(一)创造性反抗

一方面,在方式上,青年人借助于新媒体、新平台和新技术来传播和表现二次元文化。这种传播和表现的方式是创造性的,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终端进入二次元世界。在线上的小说、漫画、动画、短视频、电影、电视剧和线下的衍生周边、cosplay、社团、展演等丰富而集中的呈现中,营造一种集体狂欢的盛大图景。

另一方面,在内容上,青年人在独特空间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观念和精神世界。我们在询问二次元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时,受访者比较集中地提到如下一些方面: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刺激爽快的感官冲击、青春热血的理想信念、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艺术想象就是为一个旧的内容发现一种新的形式”。这种“旧瓶装新酒”的二次创作,也使二次元文化天然地具有一定的反抗性。

更准确地说,这种反抗更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温和的吐槽与调侃、善意的戏谑与反讽。中国的二次元文化,还不是对主导地位文化公然抵抗,它更多表现为对成人文化或主导文化的颠覆性重构和再阐释。

2015年底,互联网上突然出现一阵对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进行“再创作”的风潮,诸如“我就是喜欢你看不惯我,却又不得不同我一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样子”“如果说我们还有丝毫的联系,那大概就是我们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吧”“你追我,如果你追到我,我就和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语言逻辑跳跃又充满戏谑意味的语句,配上经典社会主义风格的图片,呈现一种微妙的亚文化特点。

我们并不倾向于认为这种颠覆和恶搞有什么更深的内涵或幕后的黑手。恰恰相反,他们并不想与主流文化或父辈的教谕公开冲突,而只是用另辟蹊径的文化解读方式,进行一种稍显叛逆的自我表达、自我宣泄与自我满足。他们面对成长的烦恼,把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借壳上市”“指桑骂槐”“顾左右而言他”,作为情绪的出口与“弱者的武器”,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求关注”“搏出位”,以及争取身份认同的方式?

(二)趣缘性排他

趣缘是指人与人之间因相同的兴趣、志趣而结成的一种社会交往关系。二次元文化爱好者之间非常容易因相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而聚集成为一个趣缘群体,并获得归属感。喜欢同一本小说的人、喜欢同一部动漫的人、喜欢同一对CP的人之间,都可以组成这种以趣缘性关系为基础的二次元内的小群体。二次元文化在这个意义上说,其实就是一种青年群体出于对相关文化作品的喜爱,通过互联网媒介寻找同好进行的趣缘性实践活动。

这种趣缘性的文化实践活动也可以从网络平台延伸至现实世界。二次元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趣缘群体之间“滑动”,一个人可以同时喜欢cosplay、Lolita(洛丽塔装扮)、Vocaloid(人声歌曲合成软件),并同时加入他们的同好社群。但这些同好社群之间又是相互独立、无法相互替代的。以各自的趣缘关系为基础建立的不同趣缘群体之间,会表现出相互排斥的倾向。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不同CP粉(某组配对人物的粉丝)之间的“掐架”。

按照布迪厄的观点,场域是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集中的符号竞争和个人策略的场所,每个场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二次元”群体就是以趣缘关系为基础聚集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场域”。二次元文化就是青年群体自我创建的区别于现实世界和成人文化的精神空间。

(三)虚拟性实现

根据卢扬的调查,我国二次元用户以独生子女为主,有兄弟姐妹的二次元核心用户是极其罕见的。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比较孤单,二次元作品可以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抚慰,弥补情感上的缺失,实现感情上的满足。比如,将二次元作品中喜爱的角色当作自己的朋友或兄弟姐妹,得到情感上的共鸣与陪伴,“在二次元的世界中才能找到共鸣/治愈/爱”。

核心二次元用户在二次元文化体系中无疑是最大的贡献者,其中有一部分人还会进行二次元作品的创作或者再创作。这些核心二次元用户自我价值的实现,大部分来自其原创作品得到其他二次元用户的喜爱以及群体的认可。优秀的“UGC用户”(原创作者)还会被网络平台邀请签约,进一步实现商业价值的创造。二次元文化的虚拟性,是与其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传播形式密切相关的。在这个与现实相区隔的二次元世界中,青年们得到了情绪的释放、情感的寄托甚至自我价值的实现。

06 正反两说:二次元文化的思想影响

从主流文化视角来看,二次元文化无疑对青年人的思想偏好和价值倾向有很强的影响。结合对青年的调研访谈,我们似可大致梳理出二次元文化的若干影响。

一是以志趣为核心构建的自主社交空间;而这样的自主社交空间,也容易产生群体排他性,导致社交疏离。

二次元平台创造了一个自由选择的广阔社交空间。这里不再以地缘、业缘、亲缘论亲疏,完全以青年自身的兴趣爱好为主轴,撑起一面网,建构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这里形成了一套“默会知识”系统—诸如“大清药丸”“火钳刘明”等从二次元作品中生成的“行话”,只有共同接触过这些作品的人,才能“get”其中准确含义。而从老“梗”中又会不断衍生新“梗”,话语体系随之逐渐扩张。

在完全自发的二次元社交空间中,部分群体还会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产生有组织性、有纪律性的团队合作活动,以此互利互惠。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这个自发的社交空间最基本而单纯的作用,是自由结交同好带来的快乐,以及从中找到一种新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但对主流文化而言,趣缘性排他固然能带来一种“去政治化”的效果,但它的另外一个面向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封闭内卷甚至社交恐惧。

二次元文化与一次元文化(以文字为基本媒介的文化形式)、三次元文化(由拍摄真实的人、事、物构成的三维的电影、电视剧等文化形式)相区别,而二次元文化与作为现实世界的三次元之间横亘着的壁垒被他们称为“次元之壁”。这种在他们看来难以跨越的代际鸿沟和文化观念差异造成的壁垒,使二次元爱好者在面对三次元时,容易先入为主地产生接受障碍、表现出排斥心理,更希望退避于自己的二次元世界之中,以不被三次元文化所同化。

面对强势的成人社会群体的不解和误解,二次元用户群往往无力辩驳。而当父辈以“叛逆者”“崇洋媚外”甚至“汉奸”等标签加诸二次元文化群体之时,这些外部压力进一步压缩了双方的交流空间。最终多是采取“二次元不需要被三次元理解”的态度,放弃沟通的意愿。

这道难以逾越的“次元之壁”,使得二次元文化爱好者更倾向于划分界限,以结队来维护内部圈层的“纯粹与美好”。这种内卷倾向在特定情况下会表现出某种一致对外的网络集体行动,如各类“守护”“出征”。“青年群体以独有的风格和个性凸显群际差异,区分内群和外群,在排斥外群的积极表现中获得群内认同,这种认同往往是一种‘拒斥性认同’,力图通过与外部的对抗来支撑内部的共同‘战壕’。”

可以谨慎乐观的是,绝大多数二次元用户认识到他们与现实社交相疏离的问题,并且有积极打破“次元之壁”的尝试。在我们的访谈中,一位“00后”本科生表示:“我们可以在二次元的天地获得快乐,同时也会在三次元过好自己的生活。”

二是二次元文化追求异质表达,青年群体借此发挥想象,也是在创造新的文化与精神表达方式。

青年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之下,很难或不愿在人前表露真情实感。但在二次元空间里,他们却可以摆脱现实束缚、放飞自我。现实世界是等级森严、律令严苛的现代性的国度,二次元的理想世界中人们却大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呈现为一种精神的狂欢,这表现在二次元文化利用解构、拼贴、重塑、转译等手法创造新的文化符号,并拥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其塑造的文化空间不仅在二次元世界中,也成了当代青年日常生活的存在,甚至也会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

这种精神狂欢的典型表现形式即“鬼畜”。

在弹幕视频网Bilibili流行这样一个说法:B站只有两个分区,一个是鬼畜区,另一个是鬼畜素材区。所谓鬼畜,即使用素材在音频、画面上做一定处理,达到与BGM一定的同步感。2018年2月,一个名为《赵本山:我就是念诗之王【改革春风吹满地】》的鬼畜视频爆红网络。截至2020年1月,仅B站平台就获得5007.9万播放量和36.6万弹幕。事实上,“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这句“宏大叙事”,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几乎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尽皆知的一个“梗”。这一句“大词”,先是在1999年的央视春晚中经由赵本山之口进行了解构式创作,时隔近二十年后又被二次元文化重新“发掘出土”、二次创作。视频作者表示,其创作初衷只是想表达自己对儿时春晚记忆的一种怀念。

这种极具后现代风格的精神狂欢,既提醒人们关注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诉求,同时它本身也正是精神压力的一种纾解方式。

三是二次元文化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模糊存在,容易导致青年人的角色错位,也容易带来行为失范。

二次元虚拟世界景观之丰富、情节之跌宕,会诱发一种近乎真实的代入感。三观仍在定型过程中的青年群体,也容易将其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无助、追求的理想投射其中,将希望寄托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所谓“二次元嫁”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即把二次元世界中的角色作为自己理想的婚恋对象——这些“男神女神”们不会老,不会死,永远“冻龄”,没有丑闻,绝对完美。这使得他们以一种极为严苛的姿态去审视现实世界中交往的对象,而越接触,却越发现距离自己的理想类型相去甚远,从而拒绝进一步的交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罔顾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走向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自我认同矛盾与混乱也就很难调和。

此外,对中国来说,二次元文化本质上是外来文化,时至今日,国内二次元文化仍然是以日本动漫占据主导地位,其次为欧美作品,因此存在如何与本土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相融合的问题。有些二次元文化作品中夹带美化战争、歌颂军国主义、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私货”,值得警惕。二次元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具有传播优势,但如不加辨析地全盘接受其中夹带的价值观念,难免会对尚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年群体产生误导,甚至导致行为的重大差错。

2018年,两名青年男子在南京紫金山邵家山抗战碉堡遗址前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的照片被网友曝光。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是对那一时期类似行为的明确回应。这类现象值得引起人们对二次元文化的深刻反思。“精日”“两面人”等言行的背后,未尝不是价值观念的紊乱,而偏离主流价值观的二次元作品能够在青年群体中产生影响,也间接说明了本土二次元文化的脆弱和创作发展的缓慢。

07 破壁之道:二次元文化的代际和解

我们该如何面对二次元文化?

一些年长者视二次元文化为洪水猛兽,坚持采取绝对拒斥的态度,每每对一些无伤大雅的“调侃”“反讽”上纲上线,动辄深挖“幕后黑手”,收效却总不理想。事实上,对二次元文化“认真你就输了”。当主流文化举轻若重地调用各方面知识,对某个二次元文化现象进行一本正经地理论批判时,总会豁然发现,“敌军”已宵遁不知所踪。有一些人则采取“无所谓”的观望放任心态或掩耳盗铃的鸵鸟姿态,甚至用“以段子对抗段子”的自欺欺人的方式,自以为主动迎合与降尊纡贵就一定能够在“打入敌人内部”后成功实施“策反”,其实这更可能是对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不论承认与否、偏好如何,二次元文化的存在至少分割了主流文化的部分空间。如何回应这种挑战,既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考验,但也可能是对主流文化的一次丰富。主流文化必须吸收它,丰富主流文化本身的内涵,才能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保持自身的领导力。

近年来,党政部门越来越多地“征用”二次元文化语汇,“任性”“萌萌哒”“主要看气质”等网络话语开始登堂入室,“燃”“给力”“点赞”“硬核”等甚至被用于官方场合领导人讲话。主流文化主动对二次元文化符号吸纳和转码,“高大上”的官方机构到二次元文化平台上“开张营业”,具象化为互联网上的一个个IP并建构其“人设”,这种“真香”姿态本身就说明了二次元文化绝不可能简单地一拒了之。

对于主流文化而言,在大运动、大迂回、大包抄的过程中,赋予本土二次元文化更深内涵,是一条可行之路。近年来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法师》《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漫,以马克思为传主塑造的国产动漫《领风者》,均收获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主流文化需要直面和正视二次元文化对青年文化价值观正反两面的复杂影响。正视、尊重和理解,而非简单否定和排斥,才能走近青年,消除“次元”之间的壁垒。了解青年的生存境遇和精神文化需求,在存异求同的基础上开展对话,才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实现有效引导。

—THE END—

?本文选自文化纵横(ID:whzh_21bcr),原载于《文化纵横》2020年2月刊,原题为“当代中国二次元文化的缘起与流变”。作者:曹东勃 王平乐。灼见经授权发布。

??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驻英大使舌战BBC王牌主播,句句精彩!

??藏不住了!湖北这片宝藏花海太震撼,人间仙境不过如此了吧!

??自律和不自律之间,差的是整个人生

??一位27岁癌症患者的自白:我是如何把自己“作”出癌症的?

舆情报告丨不溺恋爱,打兄弟牌的轩辕剑之汉之云让玄幻剧再回大众视野

文 │ 谷雨

从今年8月8日开播,到11月7日网播平台爱奇艺VIP会员收官、12月15日东方卫视迎来大结局全剧正式收官。到目前,这部由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漾影视、台湾大宇资讯、爱奇艺联合出品,潘文杰、金沙、余蒨执导,张云龙、于朦胧、关晓彤、张佳宁、鞠婧祎、高伟光等众多影视明星联合出演的58集的《轩辕剑之汉之云》,网络累积播放量达到23亿。

近两年,古装玄幻题材剧层出不穷,但往往最终都不免沦于,男主忙着和多位女生的恋爱纠葛“杰克苏”,披着仙侠的名义,玩偶像剧的套路。因此审美疲劳后,观众对这类题材剧目的感情已不如当年,而《轩辕剑之汉之云》(以下简称《汉之云》)的出现已属冒险,再加上播放长达3个月之久,期间又因故停播两周,《汉之云》的播出一开始就不占天时、不占地利。

但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汉之云》却一反常态,自播出后就长踞微博话题榜单,成为了观众的心头好,播出成绩虽算不上大火但也实属不俗。据骨朵神器数据的统计观察,该剧自8月8日在东方卫视和爱奇艺播出后,48小时突破1亿播放量,热度登顶电视榜Top1、话题总榜Top2、电视剧榜Top5。#轩辕剑之汉之云#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2.9亿,1123万的讨论,同时该剧还引起了海外市场关注,包括韩国、越南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开始引进该剧的海外播出版权。

作为经典游戏改编而来,“国产三剑”又一影视化作品,《汉之云》的成功或许在于人和。

在剧情构架上,《汉之云》属于架空背景,当时天下尧汉、苍梧、骁月三足鼎力。追溯自黄帝战败群魔,战争中手中的轩辕剑被震为两截,化为两股剑气跌落凡间,化而为人。自战乱失散,成年后一人成为飞羽军勇士焉逢,一人成为铜雀军勇士暮云,二人各为其主互不知情;围绕着尧汉、苍梧、骁月三国之争、暮云焉逢兄弟二人情义发展,根据轩辕剑展开了一场惩恶扬善的热血画卷。

《汉之云》在演员的选择上除了张云龙、于朦胧、关晓彤、张佳宁、鞠婧祎、高伟光等粉丝号召力强、有演技的年轻演员外,还大胆启用大量新人,为玄幻剧注入新鲜血液,增加观众新鲜感,带来新体验。在内容上,《汉之云》自出生就带有“IP基因”,在影视化过程中,则将重点落脚于家国情义与侠义精神。无论是飞羽部队众人对于尧汉的无畏奉献;还是铜雀众人对于高伟光饰演的紫衣尊者的追随;亦或者,焉逢和暮云乱世之中的难两全的家国矛盾和兄弟情义。剧情发展前后铺垫,情感变化有理有据,始终坚守“情之本真”。

归根究底,《汉之云》的秘籍在于规避了目前被市场过热追捧的一种畸形发展模式——依靠流量明星拉高话题,故事主线不明、支线冗杂,陷于仙侠套路,溺于各种特效。它反而选择一个值得肯定的方向——正视古装玄幻仙侠剧的内核:家国大义先于儿女情长,歌颂惩恶扬善的武侠精神、肝胆相照的兄弟情义。同时在整个项目运作期,《汉之云》也以其亮眼的营销打法始终牢牢地抓住受众目光。

舆情概况

网络媒体声量

《汉之云》于2017年8月8日在爱奇艺和东方卫视播出,截止目前,累积播放量达23亿,可见弹幕量57万。

#轩辕剑之汉之云#阅读量22.9亿,讨论量1123万,粉丝数1.3万,相关微博话题阅读总数超亿万。《汉之云》百度官吧关注用户2.7万人,累积发帖132万篇。

注: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12月30日

分集视频播放趋势

《汉之云》总播放量达到23亿,最高单集播放量2.9亿,平均每集播放量达3949.2万。分集视频播放量峰值出现在第1集、第2~6集、26集、第51集。可以看出涉及剧中人物身世命运及情感发展的内容,都是观众较为关心的情节。

网络媒体声量——微博热度

《汉之云》比较注重媒体营销造势,其官方微博粉丝数达33万人,共计发微博数为2633条,其中发布1200多条视频内容,最高播放量达到1000万。在《汉之云》相关的微博话题数上,阅读量过亿的有 4个。其中#轩辕剑之汉之云#微博主话题阅读量累计达到22.9亿。

而从剧中演员来看,两位男主及人气女团成员鞠婧祎的微博话题热度较高。其中焉逢的扮演者张云龙,微博关联话题阅读量为1.2亿;亦正亦邪的暮云扮演着于朦胧,相关的微博话题阅读也达到了1.2亿。而剧中与暮云展开一段虐恋奇缘的兰茵扮演者鞠婧祎,她的关联电视剧的微博话题阅读量是1.1亿。

网络媒体声量—营销造势

《汉之云》宣发营销上可圈可点,以线上营销为主,线下为辅。在线上,以微博为主阵地,策划宣传热点事件,同时利用剧中主演明星的强号召力,与粉丝近距离接触、花式营销互动,使《汉之云》的形象深入人心;而观众也自主生产用户UGC内容,如Q版漫画、表情包、人物视频Cut等衍生内容泛滥。其次利用网易、凤凰网、新浪等新闻门户网站和行业媒体铺开剧目宣传,持续为剧增进热度。同时又别出心裁的与合作品牌联手发起活动,增加话题量。

线上宣传——主演与新宣传方式的完美结合

微博日常互动

剧中演员于朦胧自该剧播出期间,利用个人微博共发布11条微博,每条转发均过万。关晓彤、张云龙、鞠婧祎等一众主演也通过微博,以漫画、短视频等多种形式为该剧持续造势,每条微博评论区互动高,转发数据也不俗。

直播连线互动

除微博互动之外,直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明星选择与粉丝拉近距离、增加人气的方法。《汉之云》自开始就瞄准了直播,通过“一直播”“红豆Live““爱奇艺泡泡”等渠道持续为该剧造势传播,增加影响力。比如,该剧开播初期就让明星主演们通过红豆live发起“轩辕英雄见面会”直播与粉丝互动。其中仅关晓彤一人的直播,参与人数就达到1900多万,影响力可见一斑。

张云龙直播,到目前参与人数达到1135.7万

而在爱奇艺VIP大结局收官当晚,剧中暮云的扮演者于朦胧空降直播间,与粉丝一起观看大结局,不仅如此还现场连线张云龙,两人互动不断,与粉丝一起聊剧情。当晚观看直播人数突破70万人次,增加了剧情的二次传播效果。

线上宣传——用户UGC内容强势助攻

主创给力宣传之外,剧中人物情感走向及CP也成为大家关注重点,据此产生的用户UGC也堪称亮眼。据官方统计,《汉之云》粉丝自制视频超过900个,单条播放量超过16万。B站相关视频更是多达43页。而《汉之云》的B站官方账号发布视频近100个,播放量破50万。擅长借此“卖安利”的核心粉丝群体很大程度上助攻了剧集,这场自来水的狂欢在传播力方面不容小觑。

线上宣传——多种品牌合作怒刷存在感

从与品牌的合作上来看,《汉之云》依旧将焦点放在了“年轻人”身上。比如“美图秀秀轩辕剑专属边框”、轩辕剑面膜订制礼盒、“白熊阅读结局我不服“、“蟹谢你跨界”活动等,多种趣味活动怒刷存在感。

在爱奇艺VIP会员收官之时,剧方发布了一组张云龙、于朦胧、关晓彤、张佳宁、鞠婧祎、高伟光六人的“轩辕剑谢谢你追我追了那么久”海报,之后明星团队发布海报微博,通过转发评论抽取幸运观众,送“蟹卡”和爱奇艺VIP会员以此答谢观众。同时,又联合淘宝、阿里娱乐联盟,通过“主角给你打电话”的视频来电形式,宣传此次活动。

其中在该剧收官长达一个月时间里,官方微博联合白熊阅读发起“熊阅读结局我不服”活动,将故事结局走向交由观众决定,一时间引发大批关注,收获近1000个全新结局,共计超过20万字的文学创作。

其次微博、爱奇艺等多个软件开屏、热门推荐位等都是该剧的重点推荐方式,力求在播出期间为《汉之云》引流。

线下宣传——线下网红墙带动线上话题热度

线上宣传之外,《汉之云》也展开了多场线下活动,如《汉之云》一剑凌云发布会上邀请网红艾克里里后台大揭秘、趣味十足的“戏精派对”发布会;在9月17日恰逢主演关晓彤20岁生日,剧方策划了当时红极一时的“798网红墙”项目。在北京798艺术园区绘制了一双金色3D翅膀(剧中耶亚希也拥有这双翅膀),关晓彤本人现身,并PO出美照,该墙也捎带着《汉之云》话题迅速走红,引发大量关注。

用户画像

城市关注度

《汉之云》将故事背景放置与远古三个战国,剧情为绕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对峙纠葛展开,家国大义,兄弟情义,战友之谊是重中之重。因此《汉之云》在情节的处理上,重视人物之间的成长关系,在情感处理上克制隐忍。如哥哥焉逢得知自己身世,对弟弟暮云陷入两难地步。而弟弟暮云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发展之后,也逐渐打开心扉,褪去冰冷接纳善意。二人被家国命运裹挟行走,逐渐走出儿女情长,开始心系黎民百姓,主动扛起家国大义,成长为有担当的英雄人物。这种复杂的心路变化历程和为国为民的热血情义也牵扯着观众,始终追踪剧情。

而从城市关注度来看,北京、上海、重庆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杭州、广州等城市。从区域来看,华东以及华北地区观众关注度较高。从图中可以看出《轩辕剑之汉之云》主要关注人群聚集在一二线城市。

用户年龄层

《轩辕剑之汉之云》的播放平台是东方卫视及爱奇艺,实行网台联播。因此囊括了不同播出渠道的不同年龄层受众,但是还是可以看出以19-35岁的青少年观众人群占比更多,其中18岁以下人群占比17.2%,19-25岁人群占比27.3%,26-35岁人群占比38.4%。从用户性别来看,女性占比最重为60%,男性占比为40%。

受众反馈

从弹幕评论来看,观众对剧中张佳宁饰演的横艾一角讨论热度最高,其次对于剧中人物情感发展也较为关注。同时《轩辕剑之汉之云》还带动了人们对“仙剑一哥”胡歌的回忆,可见,作为与“仙剑”“古剑”齐名的“国产三剑”之一,该剧观剧人群与同系列的游戏改编剧集《仙剑奇侠传》系列高度重合。

从制作上来看,观众对剧中人物造型的满意度最高,正向评价达到41.1%,其次是音效、特效、剪辑。

张云龙

剧中两大男主之一,张云龙饰演的是焉逢一角。对外是骁勇善战的将士,对国家赴汤蹈火,对内于恋人包容爱护,对兄弟有情有义。张云龙的正向评价为45.9%,负向评价仅为8.6%,对他的演技也较为认可,正向评价达到69.4%。

于朦胧

剧中于朦胧饰演的亦正亦邪的暮云一角,因剑气接连让母亲和恋人受到伤害甚至消失,他对自己从内心深处始终厌恶和否定,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正因此也颇受观众关注。从观众反馈来看,于朦胧正向评价24%,负向评价10.2%。演技正向评价46.6%。

关晓彤

剧中,关晓彤饰演的女主苍梧国长公主之养女,阳光天真。她与焉逢从前期两看生厌,到后期慢慢理解焉逢,并帮助焉逢化解困难。但从观众反馈来看,关晓彤饰演的角色反响平平,整体评价中,关晓彤正向评价22.1%,负向评价31.2%。

张佳宁

饰演堕入凡尘仙女横艾的张佳宁,与和妹妹磬儿同奉天女之命,下凡寻找轩辕剑。在下凡途中,遭逢变故,丧失记忆。她与妹妹磬儿之间的姐妹情谊让人唏嘘感叹。张佳宁演技正向评价48.8%,整体正向评价37%,负向评价仅为9.4%。

鞠婧祎

与于朦胧在剧中上演一段虐恋情深的感情故事,人气女团成员鞠婧祎的表现也备受关注。其中整体正向评价19.9%,负向评价13.3%。

高伟光

饰演剧中反派人物的高伟光,是骁月帝的皇兄,掌虎符的重臣。有野心和谋略,喜欢玩弄人心和情感。观众对高伟光演技的正向评价为50%,总体正向评价45%,负向评价35%。

总结

《汉之云》是一部网台联动的周播剧,它在播放周期上并不占优势。而作为一部经典游戏改编的影视化作品,原作粉丝群体庞大,期待值极高,IP对《汉之云》来说是两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所幸《汉之云》虽然面临来自排播和原著党的双重压力,但其在世界观构建和剧情走向上充满诚意,不落于俗套,不耽溺于“古装玄幻杰克苏”而是将家国情义与兄弟情义置于前,在动不动就“恋爱大过天”逃不脱套路情节的玄幻剧市场里,《汉之云》让玄幻剧看到了曙光。同时,瞄准年轻受众,以其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宣发手段与观众产生强互动、强关联,持续接收大众目光,热度不减,这点值得借鉴。

制作两年,协调播出一年,电子竞技在中国背后的故事

以下文章来源于竞核 ,作者kareC

电竞与央视“再续前缘”了。

2003年,非典时期创办的《电子竞技世界》栏目是中国电竞人的时代记忆,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期间,CCTV发现之旅频道又推出了一部系列纪录片——《电子竞技在中国》。

此前电竞行业的视频内容,或是俱乐部自制,以记录和宣传为目的,或是厂商主导,展现游戏和赛事的影响力,而从国家高度来梳理电子竞技的发展,并在国家级媒体播出,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

“这个片子从17年3月初开始策划,5月19号开始了第一次拍摄。”CCTV发现之旅频道节目总监、《电子竞技在中国》制片人、总编导杨定坤透露。

主体内容于2018年9月份拍完,总历时457天,过程中走访了中国28个城市和洛杉矶、波士顿等地。

纪录片拍摄与制作总耗时约2年,2019年3月份基本完成,但实际播出却要等到2020年。

“真正的困难,是协调播出。”杨定坤说。

电子竞技,不只有高手和高光

《电子竞技在中国》共6集,目前播出了前两集。

第一集《不只是游戏》,主要讲电子竞技的载体电竞游戏的发展历程和制作过程,以及在这样的历程中,电竞相关从业人员对技术和艺术的探索,对社会的贡献。

第二期《新世纪擂台》,从Ti7、S7的现场氛围、内容服务讲起,涉及到电竞赛事观看形式、比赛场地的进化,以及新生项目的巡回赛、高校为单位的高校联赛、富士康进行的企业杯等不同的赛事业态。

对许多粉丝来说,电竞热血激昂、理想主义的色彩很浓,因此纪录片前2集没有对亚运夺金进行渲染的设置引起了一些讨论。

杨定坤解释:“(中国电竞)最高光应该就是亚运会的夺金时刻了,很多从业人员和粉丝也会对这个时刻津津乐道。但这个时刻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理所当然的,是有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纪录片6集正片之外,还推出过亚运会特辑,“但即使是亚运特辑,也没有完全讲完背后的故事。所以这高光时刻的背后,在正片的前四集里,也作为一条暗线,每集都有相关的展示。”杨定坤说。

不同于对电竞高光时刻纯粹的情感宣泄,《电子竞技在中国》更多着墨于电竞产业总体现状和发展,从更加理性的角度讨论电竞对现在的中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这也是〈电子竞技在中国〉这个总题目的由来,而不是叫〈电竞高手〉或是〈电竞高光〉这样题目的原因。”

纪录片希望从更大的格局来叙事,游戏编辑脸总说:“游戏称得上是艺术。”

美术、音乐、传说,甚至谈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这与以往电竞题材的视频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

与此同时,游戏本地化团队、游戏编辑、英雄策划、电竞裁判、摄影师……它又传达了个体作为一颗螺丝钉,在中国电竞发展中的声音。

“我为什么选择电竞这个题材?”

“从个人感情来说自己挺喜欢,从职业判断来说挺有价值,所以就决定了拍这样的题材。”杨定坤是重庆人,而重庆又是一个与电竞渊源颇深的城市。

《英雄联盟》老牌战队Snake曾在重庆沐浴着“蛇队雄起!”的欢呼,《王者荣耀》冬冠队伍QGhappy也将落地山城。

LPL、WESG等高水平赛事的举办,电竞“城市化”建设的逐步落地,也让重庆成为当下中国电竞发展的排头兵。

对杨定坤个人来说,游戏和电竞对自己的成长、生活、娱乐有不少影响。

“我从小经历了雅达利、红白机、世嘉、SFC、3DO、土星、PS等几乎所有的主机时代,也经历了大富翁、仙剑、红警以及星际、魔兽、CS、DOTA、LOL、王者荣耀、PUBG几乎所有的电脑和电竞时代。”他回忆。

当游戏爱好者成长为一位纪录片从业者,两者的结合就显得自然顺畅。

“我认为纪录片最大的价值在于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而电竞正是处于一个正在发生的、而且是高速发展的阶段。”

通过《电子竞技在中国》的拍摄和制作,杨定坤和他的团队也对今天的中国电竞有了更多切身的体验和理解。

整个片子令他印象深刻的镜头有3个,第三名是iG夺冠后王思聪鼓掌,第二名是S7 RNG被淘汰后,众将恋恋不舍回看赛场。

“这个镜头对每个分集编导来说都很有触动。我们在现场感受到了那种热情,还有与胜利擦肩而过的遗憾。”

当遗憾被胜利冲淡,亚运会上因电竞升起的国旗,唱起的国歌,就成了杨定坤心中《电子竞技在中国》最值得记忆的镜头。

“这是真正代表国家的荣光。无需多言。”他说。

“没有采到王思聪是非常大的遗憾”

中国玩家是中国电竞发展的亲历者,他们对电竞的理解与感情是独家的,而《电子竞技在中国》的角度又与众不同,由此而来的吐槽和鞭策,使目前纪录片的口碑出现了两极分化。

根据前两集内容,观众的质疑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光选手与幕后故事份量太少,二是特定游戏份量较多,让人怀疑对厂商有倾向性。

其实,这种理解角度上的差异是正常的,但从现实角度来看,作为一部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必然要对内容作出取舍。

“电竞高手”或者“电竞高光”的确可以让“在现场”的玩家重温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但对认为“电竞不就是玩游戏?”的人来说,如同隔靴搔痒,而他们恰恰是央视的主要受众。

《电子竞技在中国》需要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去讲一个他们不熟悉的故事。

而作为联合出品方,腾讯在《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制作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在策划拍摄之初,我们和腾讯谈好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腾讯不干预任何拍摄制作内容。”杨定坤透露。

在他看来,无论从比重还是态度来说,片子都没有偏向腾讯,对腾讯甚至“大大咧咧”。

比如用“一家中国厂商收购拳头股份”这样的解说词来弱化腾讯,而其他厂商的相关采访者则明确标注了头衔。

如果单纯以时间长度来分,第一集网易系的时长比重应该是腾讯系的1.5倍。“所以如果只说比重,说腾讯在片中占最大比重是不准确的。”

但他也承认,纪录片制作过程中仍然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是拍摄对象的对接困难。杨定坤印象最深刻的镜头之一,王思聪在S8现场鼓掌的画面,其实是拳头赛事方提供的。

“如果要说起中国电竞的发展,王思聪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但由于我们实在没有渠道能联系到王校长拍摄,也有一些其他原因。就放弃了他作为一个主要角色的呈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二是重点拍摄对象的拍摄困难。“像〈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纪录片的拍摄对象绝大多数是普通人,在拍摄的时候会给你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跟拍,配合度比较高。”杨定坤表示。

但重点选手或是战队有很重的工作任务,拍摄时也有很多媒体在同时采访,“对于我们来说,拍摄的时间和空间就比较有限,这也导致成片中会有一些遗憾的存在。”

不过杨定坤认为:“真正的困难,是协调播出。”他在2018年底就公开透露过片子已进入后期收尾阶段,“计划将于不久之后在央视播出。”

但一等就等了一年,“现在也算有了一个好结果。”

第二集播出后,不同种类游戏的份量有所增加,玩家们又集结在了一起,片子的好评也在增加。

也许对一些人来说,电竞题材纪录片在央视播出、GEF成立这些事件,看起来并没有亚运夺金、FPX夺冠那么刺激,但它们却证明了,中国电竞已经不再是被社会主流声音嗤之以鼻、闻之色变的存在了。

《电子竞技在中国》有它的不足,却也有它的意义,电竞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