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微信电脑客户端聊天记录存在哪里(坐拥5亿用户,仅次于QQ,曾经的飞信去哪儿了?)

微信电脑客户端聊天记录存在哪里(坐拥5亿用户,仅次于QQ,曾经的飞信去哪儿了?)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2-23 23:32:25

微信电脑客户端聊天记录存在哪里(坐拥5亿用户,仅次于QQ,曾经的飞信去哪儿了?)

飞信电脑客户端文章列表:

微信电脑客户端聊天记录存在哪里(坐拥5亿用户,仅次于QQ,曾经的飞信去哪儿了?)

坐拥5亿用户,仅次于QQ,曾经的飞信去哪儿了?

突然想起盛极一时的飞信,你用过吗?

那个时候,微信还没有出生,QQ风头正盛。手机还是诺基亚的天下,乔布斯还没有死,苹果才刚出第一代。飞信横空出世,无缝连接了移动网和互联网,最多时有5亿用户,学校、企业、组织都在用飞信发通知。然而10年过去了,很多人已不知飞信为何物。

2007年,移动革自己的命,推出飞信代替短信,颇有壮士断腕的狠劲。人们可以在电脑或手机客户端给任意手机号免费发短信,对方若不在线,便会以短信的方式收到。2010年是飞信的巅峰时期,活跃用户高达9000万。

然而飞信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以至于给后来的微信有机可乘。移动为了打击联通和电信,直接屏蔽其他运营商,只有移动手机号之间才可以互通飞信,搞得很多联通电信用户收不到组织的飞信通知,不得已换成移动号。移动自以为策略高明,却不知道已经危机四伏,最终给微信有机可乘。

当时,即时通讯工具唯QQ一家独大,飞信推出后扬言要抢走腾讯20%的用户,搞得腾讯怕怕的。在加上后来iPhone4风行,让大家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厉害,所以腾讯迫不得己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再新干一个软件。与其等着被别人干死,不如自己干死自己。于是乎,就有了后来的微信。

微信是2011年推出的,主打语音聊天,这个新鲜梗让微信一举成名。再加上QQ庞大的用户倒流,不到两年时间,微信在2013年就基本普及,达到3.55亿用户。后来,微信增加公众号功能,虐杀手机报;加入“摇一摇”“漂流瓶”接入陌生人社交。 经历一次次的版本更新后,如今的微信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教体,从通讯、媒介、钱包再到工具小程序,微信已经成为9亿用户不可或缺的网络入口。

自从有微信后,飞信就每况愈下,直到今年6月30日,中国移动宣布短信转飞信业务下线,这基本意味着飞信死了,除非双方都飞信在线才能聊天。然后,还有几个人手机上装有飞信呢?

飞信的崛起和没落见证着一个时代,网络从2G、3G、4G到无线wifi,越来越快;手机从功能、半智能机到全智能,越来越先进。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生活工作的很多事都跟网络挂钩,就连买个菜都要用微信支付宝付款。生活是方便了,但我们感受生活的时间却月愈来愈少了。吃饭走路都在看手机,完全不能体会生活本身的每一个细节美。

后顾往昔,时间荏苒,感慨万千。通讯科技飞速发展的这十年,也是80尾巴和90前奏过渡成长的十年,从青葱岁月到三十而立,从碎花姑娘到OA女郎,从白T学长到吊儿郎当,如今已被生活征服的你,是否还会想念简单的过去。

当房价、买车、结婚生娃成主旋律时,我却突然很怀念那张800块就能住一年的高低床。当信息、新闻、免费推送满天飞时,我却忽然想翻看那条三年没删的短信息,可惜手机已经换了N个,怎么也找不到了。你呢?怀念吗?

飞信部分功能关停 是外界误解还是真的全线溃败?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的一则公告,再一次将这个几乎淡出公众视野的移动飞信再次拉回公众视野。也许85后90以前的用户,还能从记忆深处回想起,在微信没有大行其道时,还有过一个中国移动的飞信,为这些曾经的学生省了不少的通讯资费。

5月16日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发布一则公告,称“由于业务调整,短信转飞信业务将于2016年6月30日下线,届时终止提供服务。自2016年7月起,不再收取月功能费。”

也正是这个公告,引发了外界众多的解读。“飞信之死”开始流传,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移动的紧急辟谣。

5月18日晚上,飞信官方微博上辟谣回应称“近日有媒体发布飞信下线的相关报道,内容失实较为严重。文中提到的‘短信转飞信’为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独立业务,其下线与飞信无关”。同时还表示“飞信定位于满足用户通信 社交的需求,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终端接收,永不离线的社交体验,是中国移动重要的战略业务,未来将利用融合通信技术为飞信业务注入新的活力,为用户提供通信升级新体验。”

《商学院》杂志记者致电中国移动品牌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是外界的误解,公告中所提到的停止服务是北京移动分公司的一个小功能,与整体飞信业务没有任何关系,飞信全国服务整体运行良好。然而,他并没有透露北京分公司为何停止这个功能。

一个功能的停止服务,为什么会引起关注?一切还需弄清飞信与北京移动所说的短信转飞信业务具体是指什么。

所谓“飞信”,是中国移动的综合通信服务,是融合语音(IVR)、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覆盖三种不同形态(完全实时的语音服务、准实时的文字和小数据量通信服务、非实时的通信服务)的客户通信需求,实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

短信转飞信,北京分公司的公告中显示,是短信转飞信可将客户手机接收到的短信转发到飞信PC客户端上,同时原短信正常发送到客户手机上。使用此业务的客户可以方便的使用飞信PC客户端在线接收、回复他人发来的短信。

同时北京移动分公司的公告也指出“本业务与飞信无关,飞信的原有功能和服务均不受影响。”

这也印证了中国移动品牌负责人的 “北京分公司所停止的只是飞信的一个小功能”之说。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讲,飞信已经成为回忆,活在用户的记忆里中。

记者也算是一个飞信的见证者,从飞信的诞生,发展,鼎盛再到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的确有其特殊性。

2007年以前的通讯市场,人们主要有两种即时通讯方式,电话、短信,再高级一点是QQ,毕竟那个年代,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QQ的消息并不能即时收到。电话通讯费用,移动、联通资费为0.4 元/分钟,短信则是网内0.1元/条、网外0.15元/条。这在当时的通讯市场,无论是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是一笔昂贵的资费。

就在这个时间节点,移动推出的飞信业务,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正好解了燃眉之急。虽说当时的飞信业务,功能并不强大,但是仍然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1、定位移动用户。那时的飞信业务,还仅限于移动客户,网内往外不能互通。于是,为了能够节省通讯资费,众多学子抛弃联通,进入移动的怀抱,在校园里,俨然成了移动的天下, 偶尔遇到用联通号码或者其他网段的同学,会遭到集体唾弃。也正是这种封闭性,为当时的移动网络了大量校园用户。

2、通讯不稳定。不知道是当时的通讯本身信号问题,还是手机不够智能,无法适应飞信的功能。在PC尚未大面积普及的时候,学生还是以功能手机为主,但是用飞信发送的消息并不能及时发送到用户手中,有时发送成功对方却接收不到。

3、收费混乱。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候,在手机安装客户端的用户可以使用流量,而没有安装客户端的用户则使用短信回复。在这一来一往的过程中,流量与短信费用同时扣除。这一现象,在智能手机在2010年大面积普及之后得到解决。

虽然飞信问题众多,却还是为广大学子节省了不少通讯资费。对于飞信而言,定位校园学生这一群体,是中国移动一个正确的战略部署。据数据统计,在鼎盛时期的飞信,飞信的注册用户接近5亿,活跃用户数也有9000万。

然而,飞信并没有抓住这一机遇。在竞争对手出现之前,飞信依然守着封闭状态,不与其他运营商互通。在北京,从2010年~2011年的苹果手机的大举进攻,智能手机的普及,将QQ拉到即时通讯的主战场,飞信开始谋变,终于打开三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互通的大门。然而,一切似乎为时已晚。

从2012年以后,随着互联网微信等新兴聊天工具的出现,飞信渐渐没落。2015年4月,曾有数据显示,手机飞信人均业务量从2014年12月的42条下降至29条,零消息量用户从55%增长至83%。

飞信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市场严重萎缩的飞信,在这次的公告事件中再次回归公众视线,得到关注。然而,仅仅是关注和怀念。在飞信诞生、发展过程中,记者这代人作为见证人始终参与其中,对飞信有着更多的情怀。当飞信下线这一公告出现时,记者询问了身边的朋友,无一例外得到的答复是早已卸载。

腾讯科技曾报道,中国移动正在考虑“废掉”飞信,将其并入到融合通信业务中(简称RCS),不过由于旗下互联网公司迟迟未能开展工作被一直搁置至今并不意外。有媒体报道称飞信接下来将升级为“和飞信”,以新的面貌涅槃重生。但未来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扫一扫]《商学院》订阅号

获取商界新鲜资讯、聆听大佬领导“心经”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学院校

这是一座开在你身边的《商学院》

《商学院》已经入驻以下平台

飞信升级和飞信欲再战微信 但中移动是否空欢喜一场?

格局难改?

飞信换装归来,它还能东山再起吗?

最近,中国移动“和飞信”的广告大量出现在北京各大小区的电梯广告中。这款由飞信升级而来的即时通讯软件本月初发布,号称将打造成“基于移动认证的政企工作台”和“具有运营商特色的个人社交平台”。简而言之,微信和钉钉功能通吃,还有运营商的认证加持。

移动互联网尚未成熟的十年前,飞信凭借免费电话和免费短信火爆一时,成为中国移动在互联网领域罕见的成功产品,也帮助背后的实际运营方神州泰岳成为第一牛股。火爆没持续多久,随着微信兴起,飞信逐渐被遗忘,数次传出“死讯”。

升级之后的和飞信,工作办公和个人社交场景兼顾,既面对政企客户又面对个人普通用户。从目前宣传和产品功能看,在个人端的基本功能上,较十年前变化不大,新增视频通话功能已是社交App的标配,广告中依旧在强调“免费”。

今非昔比,即时通讯个人场景下微信独霸多年,办公领域钉钉一枝独秀。他们背后的腾讯和阿里,如今已经比中国移动还有财大气粗,中国移动作为运营商的优势仍旧停留在十年前,和飞信的命运,几乎注定。

新版飞信

2018年12月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和飞信正式官方亮相。

这样大会上的介绍中,和飞信号称主打“融合通信”,野心满满。政企服务上,建立和飞信App与IT应用的新连接,为政企用户提供解决方案;通信升级方面,推出多方电话、智能短信、必达消息、防骚扰电话等;客户运营方面,和飞信将实现家庭短号网、校园短号网、政企短号网等传统圈子的线上化。

微信和钉钉的功能都要有,还要把运营商原有带社交性质的产品全部线上化。这比飞信原有功能丰富的多,称得上一次改头换面的新版本。但这并非和飞信的首次亮相,此前在飞信死讯、中国移动和神州泰岳公告,以及媒体的报道中,飞信将升级为和飞信的消息已经坐实。

2016年5月,因“短信转飞信功能下线”,飞信被传死讯,飞信官微出来辟谣。彼时即有媒体报道,飞信未来将变成“和飞信”,“是融合通信业务与飞信业务融合升级改造形成的新品牌”,报道还给出了中国移动没有正式公布的官网地址和下载链接。

据当时的报道,中国移动计划中的新版飞信包括两个版本:native版和App版。前者包含了和飞信的通信功能,会直接替代手机上的短信应用,但名称还是短信。移动已经在跟多家手机厂商谈判在手机上预装该版本,“主流大厂都将支持”。后者即和飞信移动客户端。

媒体报道亦透露移动很快将会对和飞信展开大规模营销推广,“包括广告以及送流量之类的活动,其预算可能达到数十亿人民币之巨”。时候来看,消息传出近两年后才出现大规模的推广,要么效率太低,要么巨额预算审批不易。

2017年11月,中国移动近日发布的招标公告,称将投资近亿元招标重启飞信的客户端研发和市场运营。飞信的运营方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公告称,其子公司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新媒传信)中标。中标公告中,飞信新版客户端的即明确为“和飞信”。

神州泰岳是飞信的长期外包开发和运营方,此前飞信的产品开发和运营均有神州泰岳旗下公司负责。

改头换面

飞信诞生于2007年,在手机话费高昂的十年前,中国移动压倒性优势的用户量加上免费短信的大招,飞信注册用户最高时达到了5亿,高峰时拥有高达9000万的活跃用户。

但彼时飞信的功能远不如现在的即时通讯软件,即使与当时的QQ相比,用户体验也不再同一层次。在运营层面,飞信亦非常谨慎,一个简单的表现是,飞信长期不允许其他运营商号码注册。这个自我封堵的举措直到2012年才取消。

移动互联网兴起的2011年,中国移动在飞信的基础上推出了“飞聊”,功能与米聊、微信一致。2013年改版加码上线了模仿微信的公众平台,但这些动作在微信独霸熟人社交的背景下,均未见起色。

时间财经下载和飞信App试用发现,使用中国移动手机号可以直接验证登录。App主页有消息、通话、工作台、通讯录等5项,其中,聊天窗口可发送文字、语音、图片等消息类型。新建消息发送时可以选择直接发送与免费短信两种方式,直接发送给尚未注册和飞信的好友,消息自动转为短信发送。

据其用户手册,同为中国移动用户短信免费,非同一运营商用户则0.01元/条,这比0.1元/媒体的普通短信便宜不少。时间财经测试发现,好友收到通过和飞信发送的短信消息时,号码来源会直接显示个人电话,而非飞信时代的一长串数字。但在个人通讯之间,微信已经取代短信的时代,这一点价格和体验上的优势,几乎已经称不上优势。

雷锋网2016年的报道称,和飞信移动端的产品技术开发外包给了多家公司,“SDK则是菊风,server、消息和VoIP通信的部分是中兴承担”,PC端的开发和部分功能由新媒传信负责。

神州泰岳的中标公告与此说法不同。公告称,新媒传信负责为中移互联网公司提供2017-2018 年和飞信客户端技术实施与支撑,“从技术实现层面划分实现无线端、有线端、核心协议栈等融合通信相关功能”。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时间财经,神州泰岳此前负责飞信的技术团队,独立创业做了一家名为融云的新公司,提供即时通讯解决方案,“但和飞信并未使用融云的SDK,具体的运营听说也不是新媒负责”。时间财经留意到,飞信、“和飞信”的官方微博均在运营,前者多为转发后者消息。认证信息上,飞信的认证身份为新媒传信,和飞信为“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

金主还是同一位,换一拨人马,和飞信成功的几率能增加几成?(时间财经 李拜天)

中国移动飞信欲借融合通信技术翻盘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一则《短信转飞信业务下线》的公告,“意外”地将飞信再次推到了公众视野面前,并在业界引发了对飞信运营前景的质疑。


尽管中国移动否认了“飞信将停止服务”的说法,但活跃用户数量和市场规模的快速下滑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5月24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中国移动子公司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了解情况,一位飞信项目经理回应称,将对飞信品牌再次塑造,产品也将升级。“借融合通信契机做一次大翻盘”。

不过,飞信此番转型能否获得预期效果还很难预料。

用户急速流失拖累转型


“由于业务调整,短信转飞信业务将于2016年6月30日下线,届时终止提供服务。”近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一则《关于短信转飞信业务下线的公告》再次将中国移动飞信推上了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


据了解,短信转飞信功能是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独立业务,可将客户手机接收到的短信转发到飞信PC客户端上,同时原短信正常发送到客户手机上。

尽管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在公告中强调“本业务与飞信无关,飞信的原有功能和服务均不受影响”,但是依然引发了媒体对飞信发展前景的质疑。

“飞信定位于满足用户通信 社交的需求,是中国移动重要的战略业务,未来将利用融合通信技术为飞信业务注入新的活力,为用户提供通信升级新体验。”中国移动飞信在辟谣的同时表示。

飞信是中国移动于2007年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应用软件。有数据统计,在鼎盛期飞信的注册用户接近3亿,活跃用户数接近1亿。不过,随着微信等新兴聊天工具的出现,飞信将逐渐淡出中国移动核心业务。

除了外部的竞争压力之外,运营商的保守固有体制决定了其做互联网产品的局限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飞信日均覆盖人数354万人,网民到达率1.0%,在活跃用户数量和市场规模方面与鼎盛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去年媒体披露一份中国移动内部文件显示,受到腾讯旗下微信等OTT软件的冲击,飞信人均业务量由2014年12月的42条降至29条,零消息量用户由55%增至83%。2014年飞信平台收入9亿元人民币,年跌26%。

飞信业务近年来收入水平有较大程度的下滑,从侧面证实了飞信一步步走向没落的事实。记者梳理发现,在近两年时间里,中国移动并没有对外公开披露最新的飞信运营数据。不过,从飞信合作方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州泰岳”)年报中可见一斑。根据神州泰岳2015年年报,全年收入/净利润为人民币27.73 亿元/3.51 亿元,分别同比上升9%/下降44%。

高华证券分析师金俊表示,飞信因受限于电信运营商的因素而销售下滑,成为神州泰岳营业收入增速明显下滑、净利润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飞信由盛转衰的原因,资深电信分析师马继华分析认为,飞信是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思维的仅存硕果,但飞信的急速繁荣假象,严重误导了中国移动的转型操作。“飞信曾经的成功给中国移动甚至整个电信运营商圈子形成了一种错觉,以为依靠KPI和优势业务资源补贴就可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作为。但完全违背互联网发展规律的策略,成为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转型失利的原因之一。”

融合通信能否救飞信?


尽管用户规模已无法和鼎盛时期相比,但中国移动并未放弃飞信重生的希望。根据中国移动对外披露的最新内容,将对飞信品牌再次塑造,产品也将升级。“借融合通信契机做一次大翻盘”。

不过,针对飞信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为其业务注入新活力的疑问,记者致函中国移动旗下子公司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但未获明确回复。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负责全网互联网业务集中运营,其前身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为中国移动打造了MM、飞信、139邮箱等面向个人和企业的互联网产品。

据了解,中国移动正将融合通信业务与飞信业务进行融合升级改造,形成“和飞信”产品品牌,以满足用户多元化通信需求。这项工作将由神州泰岳全资子公司——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媒传信”)负责具体实施。

根据双方签订的融合通信与飞信融合合同,新媒传信负责为中移互联网公司提供2016年中国移动个人融合通信与飞信融合北方节点和PC客户端定制软件项目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中国移动融合通信北方OTT节点、群管理与群列表、PCAS以及扩展业务平台融合改造等的建设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基于融合通信与飞信业务而生的“和飞信”新品牌将提供“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业务,新的“和飞信”客户端目前正处于试商用期间,仅限受邀用户使用。其中,“新通话”可进行一对一音视频通话,多方群通话;“新消息”将实现用流量发短信,传送图片、语音、视频、位置、文件、流量红包;“新联系”可以实现通讯录社交,最多6人组建群聊。

事实上,为应对互联网公司 OTT业务造成的冲击,中国移动早在2013年就已布局融合通信技术。而2014年,中国移动就已推出搭载“新通话”“新消息”“新通讯录”三大核心功能的“三新·和”手机,彼时被认作是中国移动反攻 OTT 领域、尤其是微信等社交产品的重要战略举措。不过,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移动很快将会对“和飞信”展开大规模营销推广,包括广告以及送流量之类的活动,其预算或达数十亿人民币,目标就是将“和飞信”打造成下一个微信,成为一个大的入口。

不过,飞信此番转型能否获得预期效果还很难预料。马继华表示,从“综合通信服务”到“融合通信服务”,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活下去,中国移动必须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发展互联网业务。


致青春版手机QQ产品体验报告:现在我用QQ做什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推出产品经理培训课程,让BAT产品总监手把手带你学产品吧!

一、回忆篇

作为一个80后的尾巴,我上大学那会儿正是QQ如日中天的时候。

初到大学班级,第一件事就是注册一个QQ号,加入班长建好的班级群,然后加各位新认识的同学好友。那时的我还没有电脑,那时的手机还是诺基亚,那时还是5M的流量就能用一个月的2G时代。但是这一切都阻挡不了我们当时对网上交流的热衷:使用当时也处于商业巅峰的诺基亚有事没事挂QQ,盼望等级从星星到月亮,从月亮到太阳的过程。天天晚上熄灯后用键盘噼里啪啦的和班级、学校、远方的各位同学聊得不亦乐乎,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当初用手机键盘能那么飞快地码字真是神奇。

QQ空间对于当时的我们更是一个展示自我、窥探他人的存在。上课看、下课看、饭后看、睡前看,评论回复回复再回复。也会将自己的生活絮絮叨叨一番,或者绞尽脑汁发一条搞笑的文艺的吐槽的状态或者日志,然后坐等同学评论回复回复再回复。实在无聊就看同学的空间,看朋友的空间,看朋友的朋友的空间,还在他们留言板写下各种“我来过”,“踩踩踩”之类的留言,甚至不厌其烦地帮好友刷n多条留言。

还会从阅读里淘一些免费的电子书看,想想当初一张网页需要缓冲好久,但依旧锲而不舍地看了那么多的电子书,不禁佩服当时的耐心。

偶尔到学校机房用电脑,还会特意装扮装扮个人空间,改一改QQ秀,玩一玩QQ游戏。

朋友网出现后,也会到朋友圈里找找一些只知道名字的校园红人。

腾讯微博出现的时候会到里面看看多了的一个粉丝是谁。

以至于回忆中,当初的网络生活几乎大半都属于QQ。

二、现状篇

到了研究生阶段,微信已然发展为一个新势力。但是刚入学的时候,大约由于微信的势力还没有扩展到每个人,学校的联系方式依旧是建一个QQ群,然后在群里发通知。从这时起,以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为由,教研室里每人都会配备一台电脑,我周围大多是每天16小时对着电脑的人。与此同时,手机也随着4G时代的到来换成了大屏智能触控。

也许是由于惯性,也许是由于班级事务依旧在QQ群里交流,每天一开电脑就让QQ自动上线,手机QQ也整体在手机端后台运行。然而却不会经常响起嘀嘀嘀的消息声。消息栏中最前排的是腾讯新闻、京东广告、QQ邮箱、QQ附近、QQ音乐、吃喝玩乐、QQ充值等信息推送。版本不断升级,对有些新功能仅限于安装时瞟一眼,对新增加的太阳等级全然无感。频率最高的事件大约就是老妈发来的视频请求。

平时使用的关键路径就是:打开手机QQ——查看新消息——查看好友动态,我的设备——电脑手机文件互传,面对面快传——和好友传递文件,我的邮箱——收发邮件。

QQ空间的好友状态更新频率也逐步变缓,除了广告、星座、转发之外朋友发的有内容的说说一天只有五条左右。

至于空间装扮、QQ秀更是许久不跟新。朋友网已然不在客户端页面上,腾讯微博也已经长草。游戏再也没有时间玩耍。

仿佛,现在的QQ对于我已经成为鸡肋,习惯性地每天挂着,却无所事事。

我开始探究:现在,我还用QQ做什么?因而写下了这份体验报告。

体验环境

体验产品:QQ手机版(Android)

产品版本:V5.8.0.2505,

设备型号:ZET V5Max,

操作系统:Android4.4.4

体验者姓名:小猴

产品定位:

QQ手机版是腾讯公司专门为手机用户打造的一款手机即时通讯软件,与PC、平板等多种平台版QQ互联,是由腾讯公司打造的移动互联网领航级手机应用。2015年手机QQ因兴趣部落及视频聊天等功能而更受欢迎,同时受益于与各个垂直行业领域合作伙伴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如电子商务及O2O服务)的整合。

用户分析:

用户数量:根据《腾讯2015Q2财报》数据显示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43亿,QQ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于季度末同比增长20%至6.27亿,QQ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同比增长13%至2.33亿。

用户画像:根据企鹅智酷数据分析,QQ中95后用户占比44.36%,95前用户占比45.34%。用户群体中38岁以下用户居多,多为学生和年轻职场人士。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用户对社交和娱乐的兴趣更高,热衷于讨论八卦,关注生活学习,渴望接受新生事物。

功能构架:

图注:手机QQ功能架构图

功能分析:

从以上功能构架可以看到手机QQ丰富的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即时通讯、兴趣娱乐、生活服务三个方面。

1.手机QQ的核心业务:最重要的即时通讯功能。

(1)手机QQ的沟通圈子是一个熟人圈 陌生人圈的综合沟通渠道。熟人圈可以由手机通讯录、添加朋友、群组成员、可能认识的人组成,陌生人圈则通过附近的人、附近的群、兴趣部落发展出来。

现阶段无法实现的功能:实名制校园和职场。用户场景:只知道某个同学、同事的名字,在QQ中搜索不出来。新生代除了熟人交际也渴望与陌生人交流,如果设置学校或者公司社区,对自己所属学校和公司范围内的人公开名字(可自由选择),结识更多的人尤其是学校名人的需求就可能会得到满足,同时促进不同年龄段的校友或同事间的沟通。

(2)消息分为消息栏和电话栏两栏,在信息栏中,公众号、群组和个人消息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

现阶段未实现的功能:公众号、群组、好友的消息分类阅读。用户场景:在信息栏,公众号、群组消息往往排位靠前,置顶的功能需要依次操作,找最近联系好友时需要从电话栏与消息栏两个页面分别查看。电话栏中的多数好友同时也是信息联系较多的好友,除了电话栏无公众号,分两栏的作用并不显著,用户与好友的交流受阻不够便捷。设置对信息分类的按钮,让用户对消息栏的消息有自我调控的条理感。

(3)手机QQ的沟通方式丰富多彩,包括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红包、文件、远程演示等不一而足。

现阶段不够完善的功能包括:语音与视频的进度控制。用户场景:没听清楚的地方需要把整段都听一遍,造成冗杂的用户体验。如果能从技术角度实现对语音和视频的进度条控制,可以节省用户时间。

(4)一声问候的服务号提醒用户维系好友关系、促进用户与好友沟通频率。

现阶段功能的不够完善之处:无针对亲密度较高的好友沟通提醒。用户场景:好友越不联系亲密度越低。新生代使用工具较多,对工具的依懒性较大,主动沟通较少的情况下,更需要社交工具中添加与好友的沟通提醒设置,设置亲密度较高的好友在一段时间未联系之后出现提醒沟通机制(可自由选择)能保持好友关系。

2.手机QQ新版对兴趣部落等内容产业的重视让基于兴趣娱乐的业务收到不少的成效。

(1)先从个人展示体验,包括个人装扮以及个人动态等。个人装扮中的不少增值业务的开发促进了手机QQ的盈利,并且带给用户猎奇的体验。个人动态是用户原创或认同内容展示平台。

功能缺陷:个人展示所得到的回馈力度不够,阅读量较低。用户场景:个人动态只呈现在个人的社交闭圈中,浏览量较低。希望得到关注度的年轻一代,有重发表轻互动的用户属性,阅读量低会打击用户积极性,如果个人原创内容可以在庞大的用户群体中展示(可自由选择),使用户原创如写小说、写音乐、聊动漫、画漫画、摄影、科技控等内容得以在高流量的平台呈现,为用户提供积极的反馈价值,是提高用户粘性的一个良好手段,同时可以通过对好友动态添加动态列表分类管理,精炼原创内容等途径鼓励用户发表原创内容。

(2)其次体验公众号、附近、游戏、阅读、动漫、音乐以及兴趣部落等个人爱好方面。

现阶段不够完善的功能包括:用户和身边好友无法进行关于兴趣方面的交流讨论。用户场景:在公众号、附近、游戏、阅读、动漫、音乐、兴趣部分无法与已有好友交流。新生代接触资源较广,对新鲜事物的专注探究多出自于好友的不断互动,设置好友交流区域,通过好友间的相互交流更能促成口碑效应。

3.手机QQ同时也定位为连接器,覆盖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积极打造腾讯式城市生活、QQ钱包等。

(1)开通多个入口如QQ钱包、网上营业厅、公众号推广消息、公众号入口、腾讯新闻公众号、附近的群、吃喝玩乐、同城服务、健康等。

存在问题:手机QQ的用户年龄段偏低,支付能力不足,流量的商业价值需要继续开发。用户场景:98后处于K12教育阶段,父母不允许子女上学期间使用手机或者不给学生配备智能手机;98前更习惯使用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手机QQ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用户习惯,例如:通过游戏、红包、会员、Q币等业务让用户习惯支付路径,针对98后借用父母手机、98前频繁更换手机等客户端聊天记录无法长期保存现象开展聊天记录低价存于云平台等既宣传产品又练习消费路径的推广活动等。

(2)发展校园职场学习生活模式如腾讯课堂、直播间、云功能等。

现阶段不够完善的功能:课程资源不够丰富;无法在视频上及时标记课堂笔记;使用户产生课程太长的烦躁感;实时授课形式单一不能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腾讯课堂开始时间相对网易公开课短很多,因而学习资源需要更多的积累与筛选以及课程规划,同时由于手机端使用时间碎片化严重,随时随地短视频学习更适合移动端。

友好的体验:

1.快捷功能:

面对面快传,面对面添加。

手机电脑文件互传。

远程演示。

服务动态管理,消息置顶,消除未读消息提示。

消息定时提醒。

硬件接入,健康中心。

电话黄页。

转账红包IC卡接入。

视频设备切换、视频窗口最小化。

收藏分类、收藏再编辑。

2.热点功能:

热聊、巧遇、漫游、约会、个性化、多人通话视频、视频短片、闪照、关联账号、等级加速

使用细节中不够完美的交互:

好友动态在左上角,单手点击时较吃力。

访客热区较小,经常按到背景商城中。

对用户不喜欢被人看到的个别评论不能设置公开不可见。

从联系人页面进入好友卡片后无视频选项。

消息栏长按和左滑功能重复。

软件缺点:

手机QQ是极度消耗内存的一个进程,内存占用较大。

解决方式:客户动态管理模块增多,聊天记录存放在云端等。

当然新技术的开发,加上5G时代的来临,无线的发展,以及云计算的普及,或许过些年不再需要手机端下载APP,QQ变成一个书签式的登录端口,或者QQ直接就成为硬件终端,更不需要考虑存放聊天记录以及各种文件的问题云云。

宣传方式:

用户拓展方式:

网络推广:应用市场、手机论坛、社交网站进行推广合作、流量交换等;

媒介推广:户外、杂志、报纸、广播等广告推广;

地面推广:举办各类活动、发放纪念品、用户互动体验等;

硬件推广:手机预装、自产硬件等;

自有平台推广:腾讯网、腾讯微博等;

国际运营推广:产品的国际化等。

新功能宣传方式:

多次界面引导培养使用习惯、好友口碑效应、优秀软文宣传、热门新闻或者名人效应、地推等

盈利模式:

增值服务:游戏

游戏方面的收入占比较大,约55%左右,手机端游戏由于其便携易用而用户黏性极高,随着移动端设备以及配套网络环境的提高,手机端游戏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现阶段手游收益多来自于学历年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人群,因而提高游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有扩大市场的潜力。

社交

社交方面的收入占比约23%,提高产品的趣味性有助于拓展多数低龄用户的消费市场,提高产品的工具性有助于拓展职场用户的消费市场。

广告及其他

广告方面的收入占比约17%,主要来自于视频产生广告和移动端社交网络广告,有效设置广告形式,寻找广告盈利以及用户体验的平衡点是重中之重。

竞品分析:

在社交产品中,国内的手机QQ、微信、微博、陌陌、百度贴吧、人人、飞信、YY、旺信,国外的Twitter、Chaton、hangouts、whatsapp、Facebook均在用户中占一席之地。其中国外软件由于翻墙等安全操作,使用多有不方便之处。微博名人效应明显、贴吧核心业务是社交平台,其即时通讯能力较弱。陌陌由陌生人向熟人市场转化、人人向教育和分期方向转化,由于其业务转换导致用户减少。由于语音视频业务的发展飞信业务用户量骤减,YY主攻语音直播方向,旺信用户体验较差。既有即时通讯又有社交平台功能的就是同属腾讯旗下的手机QQ和微信。现将二者的对比和手机QQ的优劣势分析如下。

手机QQ VS微信

用户群:手机QQ用户偏年轻化,以二三线城市学生为主;微信用户偏职业化,以一二线城市高校学生年轻白领为主。二者用户人数都在增长,覆盖人群出现重叠。

功能:手机QQ与多平台综合运行,内容丰富;微信以手机端为主,快捷简洁。手机QQ有QQ空间,微信有朋友圈,二者均有各自的及时通讯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

内容:手机QQ偏年轻化沟通娱乐生活为主,重视个人装扮、兴趣爱好;微信以职业化沟通娱乐生活为主,注重移动订阅、游戏购物。二者在电商支付生活服务方面均有布局。

优势:手机QQ与其他平台联合运行,功能较为综合全面,用户庞大且年轻,与其他平台产品的连接性,对新技术不断追求。

劣势:手机QQ内容太多易产生冗杂感,年轻用户的稳定性不高,对市场发展定位较难,一旦抓不准创新热点就会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淘汰,年轻用户消费力不够高,国外社交产品向年轻用户渗透。

机会:移动端的盛行,用户对即时通讯的需求,腾讯式城市生活的发展,与其他平台的合作连接,技术创新,海外市场的拓展。

威胁:微信的简洁与移动属性,国外社交产品的对年轻用户的渗透,移动社交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他产品对新技术的不断开发。

三、未来篇

移动互联网产业变迁,一不留神也有被创新者打开局面、借势而起颠覆格局的可能性。随着未来的新生代可用移动端科技产品更加丰富,已有的用户即将迈入大学、迈入职场,网络用户世界化程度加深,我相信手机QQ会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按需求的优先级逐步改进自己。在未来无线业务的发展,5G时代的来临,云计算的普及之下,在移动场景中,手机QQ会逐渐模糊在线状态发展成为即时通讯、通过沟通方式创新和完善内容平台增加使用频率、通过QQ WiFi等减少使用成本、采用最契合移动场景的交互体验提高服务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增加用户自主选择权利、全面融入生活与其他平台合作共赢。

本文由 @xiaohoouzih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