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光荣使命ol进不去(明天行程码要下线了,大家赶紧截个图纪念一下吧)

光荣使命ol进不去(明天行程码要下线了,大家赶紧截个图纪念一下吧)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4-25 01:24:26

光荣使命ol进不去(明天行程码要下线了,大家赶紧截个图纪念一下吧)

光荣使命ol进不去文章列表:

光荣使命ol进不去(明天行程码要下线了,大家赶紧截个图纪念一下吧)

明天行程码要下线了,大家赶紧截个图纪念一下吧

据“通信行程卡”微信公众号消息,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通讯行程码是在2022年3月份推出的,2020年3月30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防疫健康码”整合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相关信息,可在健康码中显示用户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行程信息。

随后很多地方都在微信小程序以及支付宝小程序上上线了行程码,而且大家去很多地方都要出示行程码,行程码会显示过近14天(2022年7月8日起改为7天)大家曾经到过哪些城市,是否到过高风险地区。

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通讯行程码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能够让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大家的动向,及时掌握哪些人是否曾经到过高风险地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感染人群的传播。

行程码的出现,真正做到了精准防控,不仅能够有效隔离高风险地区人员的流动,同时也能够识别低风险地区的人群,只要没有到过高风险地区就可以正常流通,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流物流的影响。

所以在这我们要特别感谢行程码,感谢行程码过去两年多时间为大家树起了一道保护屏障,保护了绝大多数人的安全出行。

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调整,目前行程码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从2022年12月13日开始,它将暂时退出服务。

在行程码下线之后,这意味着从12月13日之后,大家去各种地方将不再查看行程码了,而且即便大家想查看也没有地方查看了,因为下线之后服务器也不再提供服务了,这将大大方便大家出行。

而且再结合之前疫情防控的一些调整政策来看,从12月13日之后,大家的出行很有可能会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新冠状病毒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之后,目前毒性已经越来越弱,尽管它的传播性越来越强了,但大多数感染者都以轻症以及无症状患者为主,绝大多数人其实都不需要去医院治疗,只需要居家隔离治疗就可以。

也正因为奥密克戎的破坏力已经大幅下降,所以国家才积极调整疫情防控措施,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已经先后调整了很多疫情防控政策。

一方面是取消各地方大规模核酸检测,出入大多数公共场所不再查看核酸阴性证明;

另一方面从12月7日之后,各地已经逐渐取消落地检,甚至有个别地方都不用扫场所码了。

除此之外,截至2022年12月11日,包括重庆,浙江,安徽,江西,河北等5个省份已经不再报告中高风险地区,这意味着即便有些地方出现感染者了,也只是当做普通的病情来看待,不再特别划分高风险地区,从这些地区去别的地方也不再显示高风险,也不用担心被采取各种隔离措施。

再结合12月13日之后取消行程码,这意味着未来大家的出行限制会越来越少,除了老人小孩集中的地区可能会重点防控之外,其他地方很有可能逐渐恢复到2019年时的状态。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行程码也完成了它伟大而光荣的使命,在这我们要特别再次感谢一下行程码,感谢它过去几年以来的一直陪伴和守护,在行程码下线之前,建议大家赶紧截个图纪念一下吧。

假如未来疫情结束了,大家再回首看一下这个行程码,大家会发现哪里有什么岁月安好,在艰难的日子里,只不过有广大基层公务人员,广大医护人员,以及行程码、绿码替我们负重前行,所以才能让我们最终迎等来了春暖花开。

飞天圆梦丨奋进在航天强国的金色航道上——记中国航天远望6号测量船

航天梦,中国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任务。在我们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征途上,远望号船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海上力量。而随着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断加快,越走越远的远望号船队,早已成为了航行大洋的“中国名片”。

航行中的远望6号船

远望6号船组织向祖国再见仪式

精测妙控的“太空千里眼”

“本次任务是二十大后,我们远望人的首次任务,绝对不容有失。”任务部署会上,远望6号船党委书记尹学宏掷地有声地说道。

2022年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点燃了国人激情的同时也绷紧了远望6号船科技人员的神经。

“胖五”带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一路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飞来。距离发射场万里之外,咸湿的太平洋季风裹挟着浪花拍打着等候在预定海域的远望6号航天测量船。

“我们是唯一的海上测控点,‘接力棒’绝不能在我们手中出现任何问题!”在任务开始前,远望6号船副船长刘童岭对科研人员做了最后动员。

对于一位参加过50多次海上测控任务的老远望人来说,他明白“唯一”二字不仅是组织赋予远望6号船这支海上测控王牌的“金字招牌”,更是上级对于远望6号船的高度信任和认可。

汗水在额头汇聚成珠,静静等待在大洋中的远望人终于盼来了那束期盼已久的“光”!

信号第一次跳动,主操作手胡金辉就稳稳地“抓”住了它。后续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展开。一组组数据、信息、画面在不停处理、交换。精细的指标参数化作电波,穿越茫茫大洋向着祖国的方向汇聚。

“长江6号发现目标。”在普通人看来只是一句简单的口令,但对于远望人而言,却是在操作台上数以万次的反复演练。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主操作手胡金辉,为了将中国星抓的更牢,在台下的苦练何止十年。”谈起自己的爱将,刘童岭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主操作手的表现直接关系任务成败。左手控制“方位”,右手控制“俯仰”,两者结合相当于一手画圈、一手画方,为控制天线精准捕捉目标,操作手们需要两手极度娴熟而紧密的配合,枯燥且极具考验的练习时常让人双臂发酸、两眼发花,但为了练成“左右互搏”的绝技,操作手需要对自己进行“魔鬼特训”,十多年的练习已经让胡金辉的双手布满老茧。

想要牢牢抓住飞翔的“星”就要最大限度的熟悉设备,十多年如一日,爬高下低从最底层的驱动机房到最高处的天线,七八层楼的高度胡金辉每日往来多次,平均一年要走坏两双工作靴。

在刘童岭深情的叙述中,记者耳边传来了“长江6号跟踪结束。”的调度口令,远望6号船以无可挑剔的表现完成了此次海上测控任务。任务成功了,但参试人员并没有放松心中紧绷的那根弦。大家明白,上了远望号,就只有两种状态——执行任务和准备任务。

时刻准备着,是远望人向祖国许下的承诺,而百分之百的任务成功率,则是远望儿郎向祖国交回的胜利答卷。自远望号船队首征太平洋以来,远望人已经圆满执行了254次海上测控任务,数十年来远望人坚守初心使命,勠力创新超越,实现了从0到1,从1到254的一次次历史突破和重大跨越。

远望6号船积极做好各项任务准备

科技人员任务前参加演练

勇攀高峰的“海上科学城”

1980年5月18日,我国首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准确落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远望号船及时捕获目标,进行全弧段跟踪测量,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远望号从此为世人所熟知。

在远望号船的建造过程中,科技人员把航天测控、航海气象、船舶动力、远洋通信等领域的最新技术集于一身,因此远望号船也被国人亲切的称为“海上科学城”。

曾经“海上科学城”的称呼是远望人引以为傲的光环,但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进入科技井喷时代,“海上科学城”的光环却一度成为了新船员们的压力和负担。如何让“海上科学城”的光环更加闪亮,是时代赋予远望人的新使命。

“你愿意坐冷板凳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相信没有人会回答愿意。

但这个问题就像我国在研制“两弹一星”时,组织问邓稼先是否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一样。远望人像航天老前辈一样,坚定地回答了“愿意!”

“UXB”是远望6号船上的一座天线雷达,从设备安装完毕到第一次执行测控任务,这期间整整度过了6年。漫长的6年与其说是一段等待的时光,倒不如说是一个“磨剑”的过程。

UXB作为深空探测设备,其特点是频率高,探测距离远,但相应的波束就变得特别窄,为了提高捕捉效率,就对科技人员的各项能力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快掌握设备,科研人员们加班加点,而研原理,进厂房,问专家,已经成为了必修课。设备应用日趋成熟,但等待的时光却分外难熬。是金子终会等来闪光时刻,远望6号船UXB雷达岗位上的科技人员等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2020年7月23日,全球目光聚焦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序幕拉开。远望6号船就是此次海上测控最为关键的一环。

当长征五号火箭托举着中国人“望”得更远的梦想起飞,远望6号船作为陆海接力测控的第一棒及时发现并精准捕获目标,用满分表现完成了测控任务。

“众多雷达天线中,UXB雷达就像是一把狙击枪,让我们精准地命中了10环。”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年,但作为任务的参与者测控部门工程师魏连魁至今记忆犹新。

只有平时铸剑砺器,方能用时一剑封喉。科研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想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耐心,恒心,有时甚至要坐“冷板凳”,但为了让“海上科学城”的招牌更闪亮,远望人义无反顾地说了“我愿意”。

有人在“冷板凳”上做出了大成绩,也有人在无奈中扔掉了“拐杖”。

船舶出海的传统是带上动力“保驾师傅”,可“保驾师傅”不仅要额外支出工资,最为关键的是,船员们每天打交道的设备,只会用不会修,真到了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厂所师傅,远望人又该靠谁?而除此外,会用不会修的尴尬也让“海上科学城”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因此早在十余年前,远望6号船就开始了“零保驾”改革,并且取得了成功。

十多年过去了,青丝变白发,当年主动扔掉“拐杖”的中青年骨干也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如何再次扔掉老师傅这根“拐杖”成为了现任轮机长胡存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的氛围很重要,老船员愿意教,新船员愿意学。新船员在老船员的帮带下成长迅速。”在船上此前举行的轮机业务竞赛中,多名95后科研人员攻下了老师傅的“山头”一举夺魁后,轮机长胡存已经逐渐打消了不能第二次扔掉“拐杖”的疑虑。

赢老师傅,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本事!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新船员王恒就和数万米的管道较上了劲。

为了摸清每一条管线的走向,王恒走遍了船上所有的舱室。而出海以后通信中断,遇到技术难题,除了翻书咨询,就只剩下拨打越洋电话“求救”。因为时差原因,为了不打扰已经退休的老船员,王恒只能选择“船时”的深夜拨打电话。短短的半年时间,王恒的业务笔记就已经记了两大本。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以他为代表的95后远望人,已经逐渐担起了部门技术的大任。

赢,兴奋的不只是年轻人。对于老水手们来说,在自己即将离开之际,看到岗位后继有人,这样的心情又岂是兴奋可以形容的。对于远望6号船的船员来说,大家都无比重视“海上科学城”的含金量,为了让这张名片能够继续在海天之间闪耀,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已经担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新一代“海上科学城”正在激荡的春风中,扬帆起航。

远望6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

远望6号船船照。

科研人员释放探空气球。

扎根大洋的“深蓝守望者”

碧波万里,星辰大海。美轮美奂的海上美景让人陶醉,群星闪耀的璀璨夜空令人向往,但在蓝色疆场之上虽然看不见刀光剑影却也却时刻暗藏风险。

好望角,位于位于非洲大陆的南端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这里常年涛声如雷、巨浪排空,有的航海家甚至称此处为“风暴角”、“死亡角”。

2020年下半年,远望6号船为执行某重大航天测控任务,就两次经过好望角,而在此期间远望6号船还担负着为远望号船队开辟新航路的光荣使命。

“还晕吗?”

时任远望6号船航海长的赵虹一向爽朗,此刻严肃的向航海员涂超提出问题。

面色惨白的涂超,倔强的把“不晕”两字还未说完,就已经吐在了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此刻,边吐边工作已经成为部分船员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因为,现在整条船都在“刀尖上跳舞”,没有任何人敢有丝毫大意。

时间回到几天前,因为不断有低压生成,海况将变得极其恶劣,原本科研人员研究决定在两次气旋之间绕行好望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气旋不断生成,远望号船将直面狂风巨浪,避无可避。

任务不等人,时间不等人,为了在规定时间内赶到预定海域,艺高人胆大的远望航海人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沿岸航行。

危机四伏的好望角海面上,远望6号船缓慢的破浪前行。虽然离岸较近风浪会稍小,但海底礁石情况也会因海面变浅而变得极为复杂。对于初次在此航道上航行的远望6号船驾驶员来说,任何一个细微的错误都有可能带来触礁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远望6号船承受不起,中国航天承受不起!

“30多个小时的航行,真的是每一秒都高度紧张。不过付出也是值得的,我们为自己,为兄弟船攒下了经验。那次航程结束,好几条船的航海长都要请我吃饭,说是要让我分享经验。”虽然现在赵虹看起来云淡风轻,但据同事们回忆,30多个小时的高压工作后,他足足瘦了近5斤。而那个倔强说“不晕”的航海员涂超在30多个小时的工作结束后,嘴唇也已然是不见一丝血色。

大西洋的处女航即遭遇罕见大风浪,95后的涂超并没有选择退缩,狂暴的风浪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坚守大海的理想。

“危险总要有人去面对,那这个人为什么不是我?我的梦想就是在大海中,守望着祖国的星空。”面对记者,涂超的回答愈发坚定。

大海是勇者的疆场,塑造了远望人坚毅的性格,但在坚强背后,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

嫦娥任务期间,科技人员李玉龙的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摔伤,妻子一人带着孩子辗转两个城市治疗。面对妻子的哭泣,李玉龙只能选择坚强。

94天的航程,让这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白了鬓角,瘦了整整一大圈。当他再次回到家时,坚强的他抱着孩子,泪水布满了眼眶。

面对如此情景,总是不断有人质疑,认为是苦情。但殊不知,任何的伟大都是在平凡中孕育。

当海上枯燥的生活把美和浪漫吞噬时,每天脚踏实地的人们或许感受不到远望人对祖国的眷恋,以及远望亲属对于航天事业的支持。

仅以远望6号船为例,在过去的2021年,他们就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大洋中度过,而靠港以后船员们还要面临疫情考验。测量船是集体生活,如果一人失防,那就可能面临全船失守。为确保出海人员绝对健康,数百名船员只能与家人隔栏相望、隔空告别,船员们以惊人的毅力做到了“回国不回家、靠港不下船、亲人不见面”。而远望家属们也以最大的宽容给了远望人最深情的支持。

汽笛声响起,远望人再次告别故乡,浩瀚的大洋,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疾风骤雨,始终都有一双属于中国人的“火眼金睛”在凝视着苍穹。在国家利益面前,远望人就是祖国最远的目光。

茫茫大洋,一代代远望人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波峰浪谷之间,在追寻星辰大海的航道上,新一代的远望人正在谱写新时代的奋进之歌。(吴斯伟 亓创 马正)

(稿件由新华网和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共同策划)

来源: 新华网

习近平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新华社利雅得12月9日电

继往开来,携手奋进共同开创中海关系美好未来

——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2022年12月9日,利雅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各位同事,

纳伊夫秘书长:

大家好!

首先,我谨对沙特阿拉伯王国为举办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作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很高兴同大家齐聚一堂,共商中海关系发展大计。

中国同海合会国家有近两千年友好交往历史。双方人民秉持重和平、尚和谐、求真知的“东方智慧”,沿着古丝绸之路往来不绝。1981年海合会一成立,中国即同海合会建立联系。40余年来,双方谱写了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灿烂篇章。

中海关系之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归根于深厚互信,中国和海合会国家始终相互支持彼此主权独立,尊重各自发展道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归根于高度互补,中国拥有广阔消费市场,工业体系完备;海方能源资源丰富,经济多元化发展方兴未艾,双方是天然合作伙伴。归根于民心相通,中海同属东方文明,文化价值相近,人民相知相亲。归根于患难与共,面对国际和地区风云变幻以及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挑战,双方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各位同事!

面对百年变局,海合会国家团结自强,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经济增长,积极推动地区热点难点问题政治解决,推动海合会成为中东海湾最具活力的地区组织,中方对此高度赞赏。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要赓续中海友好传统,以建立中海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充实中海关系战略内涵。

——做共促团结的伙伴。我们要不断夯实政治互信,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共同维护不干涉内政原则,携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做共谋发展的伙伴。我们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发挥互补优势,培育发展动能。中方期待同各方一道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地区发展繁荣。

——做共筑安全的伙伴。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海合会国家维护自身安全,支持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构建海湾集体安全架构。欢迎海合会国家参与全球安全倡议,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做共兴文明的伙伴。我们要增进民心相通,丰富人文交流,借鉴彼此优秀文化成果,弘扬东方文明深厚精髓,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各位同事!

未来3到5年,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在以下重点合作领域作出努力:

第一,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中国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持续大量进口原油,扩大进口液化天然气,加强油气上游开发、工程服务、储运炼化合作。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加强氢能、储能、风电光伏、智能电网等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合作和新能源设备本地化生产合作。设立中海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共建中海核安保示范中心,为海合会国家培养300名和平利用核能与核技术人才。

第二,推动金融投资合作新进展。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开展金融监管合作,便利海合会国家企业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同海方成立共同投资联合会,支持双方主权财富基金以多种方式开展合作。研究举办中海产业和投资合作论坛。加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等领域投资合作,建立双边投资和经济合作工作机制。开展本币互换合作,深化数字货币合作,推进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第三,拓展创新科技合作新领域。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共建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加强5G和6G技术合作,共建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器,围绕跨境电商合作和通信网络建设等领域实施10个数字经济项目。建立中海气象科技合作机制,举办中海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

第四,实现航天太空合作新突破。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在遥感和通信卫星、空间应用、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开展航天员选拔训练合作,欢迎海合会国家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同中国航天员联合飞行并进行空间科学实验。欢迎海方参与中国嫦娥和天问等航天任务的搭载合作,研究成立中海联合月球和深空探测中心。

第五,打造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中国将同300所海合会国家大中小学合作开展中文教育,同海合会国家合作设立300个中文智慧教室,提供3000个“汉语桥”夏(冬)令营名额,建立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和网络中文课堂。举办中海语言文化论坛,共建中海人文交流和互鉴双语文库。

各位同事!

中国和海合会国家各自肩负民族发展振兴的光荣使命,中海关系既古老又年轻。让我们继往开来,携手奋进,共同开创中海关系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聚科教人才合力 筑国家强盛之基——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题:聚科教人才合力 筑国家强盛之基——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新华社记者

连日来,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以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领悟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和贯彻落实设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大家表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凝聚智慧和力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回望非凡十年,伟大成就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发展。

深秋微凉,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内热火朝天。带着C919大型客机获颁型号合格证的喜悦,项目团队正全力以赴冲锋首架机交付工作。

C919第一架机团队负责人严子焜说:“二十大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在作报告时又提到大飞机制造,我和团队成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创新之重大、使命之光荣。”

厚积薄发,展翅翱翔。十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从499亿元增加到1817亿元。

“研究条件越来越好,同学、老师成果越来越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赵路远的切身感受印证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亮出自己正在参与研究的机器化学家项目,她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很自豪!”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不断完善,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更加充分。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说:“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下,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老中青搭配、传帮带有序的‘医学国家队’,实现疑难疾病的诊治中心、医学高端人才的培养中心和医学新技术的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

日新月异的时代,青春动能在奔涌,创造思维在迸发。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0级博士生刘迪波心潮澎湃地回想起担任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难忘经历:“从首钢园背后的工业遗产涅槃重生到延庆场馆的生态保护,再到为外国宾客讲解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场冬奥之行,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过去十年是我们国家依托创新驱动发展的非凡十年,也更加笃定作为一名环境学子的责任:我们应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积蓄力量。”

创新驱动擘画未来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

“创新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系列原创观点、作出了许多创新部署,无论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探索,还是对科教领域的统筹部署,都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对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部署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印象深刻,“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三大战略愈发体现出我们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日臻成熟的全局视野与系统观念。”

11月1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常盛会议中心内座无虚席。党的二十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为师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创新的种子必须精心培养、用心浇灌,才能茁壮成长。”林占熺回忆起21世纪初,菌草技术走到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坚决支持在福建农林大学建设菌草科学实验室。该实验室迄今已培养181名菌草研究方向的硕博士毕业生,来自中国的小菌草变成了惠及全球的大产业。

厚植沃土,蓬勃而出。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刻思考和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影响深远。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近年来通过一系列课程改革,求解“钱学森之问”的时代课题。校长王莉萍说:“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呼唤创新人才的涌现。在基础教育阶段,要以教育改革为创新人才培养开路,注重实践、锻炼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格,加强全人格教育,让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力等得到全面发展。”

“新的部署是一项伟大工程。”三大战略的有序贯通令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教授谭久彬倍感振奋,“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要始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入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逻辑内涵,以学科交叉、技术融合为创新途径,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梦想感召砥砺奋进

磁子在反应瓶中高速旋转,通风橱传来阵阵嗡鸣……时至深夜,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一群身着白衣的科研人员还在加速攻关。

“科技创新没有终点。”实验室主任崔春明说,“当今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推出更多成果。”

广州市技师学院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内,几名学生正在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黄枫杰带领下进行操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我们普通工人也能成为国家栋梁、实现人生出彩。”这位曾代表中国首次出战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的全国青联委员说,“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培养和带动勤学苦练、深入钻研的技能人才,不断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贡献智慧力量。”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人才强国战略的表述,令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倍感鼓舞:“我们要继续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聚焦时代前沿,感知社会脉动,用丰富生动的艺术形式记录奔涌向前的时代、日新月异的创造,用昂扬自信的文化气象为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和广阔舞台。”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回响。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深感责任重大,“教育是科技、人才、创新的起点。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加快建设十二年一贯制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今天活跃在菁菁校园中的青年一代,正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关键一棒。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与使命。”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郭娟梅对未来信心满怀,“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更加认真地钻研科学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扎根西部、建功基层,让青春之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阔征程上绚丽绽放!”

退厂入园 向新而生 云煤能源安宁分公司3#、4#焦炉正式停炉

“同意,按停产方案执行!”12月10日上午9时,随着昆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存璘一声令下,云煤能源安宁分公司煤气鼓风机按下停止键,云煤能源公司分别服役了28年、20年的两座50孔6米焦炉——3#、4#“功勋焦炉”圆满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正式停炉、光荣退役。

这标志着云煤能源公司积极响应安宁市“退厂入园”工业发展战略,全力创建生态焦化、智慧焦化,迈上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道路。

五十三载?

一路芳华?

1969年4月1日

在螳螂川畔,云南省第一座大型焦化厂——昆钢焦化厂成立,这是云煤能源公司的前身。公司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从强到最,是一代代焦化人初心的坚守,文化的传承,匠心精神的赓续。

1994年6月30日

昆钢焦化厂50孔6米3#焦炉建成投产。

2002年4月1日

昆钢焦化厂4#焦炉建成投产。

自3#、4#焦炉投产以来,共累计生产焦炭约2450万吨,源源不断将优质焦炭供给客户,为客户的发展及云煤能源的高质发展蓄势赋能,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5年6月

昆钢焦化厂干熄焦建成投产,绿色低碳节能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2011年

8月,昆钢焦化厂重大资产重组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

10月,完成更名为云南煤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1月1日,股票简称变更为“云煤能源”,公司通过借壳“ST马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正式迈入资本市场。

2013年8月28日

云煤能源安宁分公司1#、2#焦炉退役仪式,运行44年的两座焦炉光荣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2017年4月14日

随着安宁市煤气公正计量站出口阀门的正式关闭,安宁分公司城市煤气供应圆满完成光荣使命,正式停止向昆明主城区供应煤气……

一代代焦化人在这里奋斗,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见证了企业的发展与辉煌,共同绘制了众志成城的时代奋进画卷。

退厂入园

向“绿”而行?

近年来,随着安宁城市的不断发展,云煤能源安宁分公司年产 100万吨焦化厂区与城区边缘距离已不足 1 公里。

为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和提升城市宜居环境,云煤能源公司积极响应建设“云南省美好生活示范城”总目标要求和安宁市“退厂入园”产业布局,实施并加快推进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 200万吨/年焦化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

该项目采用较为先进的工艺流程

取消露天煤场,采用国内先进的筒仓储煤技术,大大减少了原料扬尘。

选用炭化室高度≥7.6 米的大型顶装机焦炉为主体,配套干熄焦装置的工艺流程,符合产业政策《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的要求。

采用国内先进的智能化焦炉机械技术。

采用 2×180t/h 高温超高压煤气锅炉 2×55MW 高温超高压凝汽式汽轮机 2×60MW 汽轮发电机。

项目总装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

工艺设备大型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工艺流程绿色化、装备系统集成化。

采用以上先进工艺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公司在焦炭市场的竞争力。

项目按环保超低排放要求设计,采用多项先进实用技术,做到源头治理和末端处理相结合,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气“超低排”,以及工业废弃物的循环经济利用,安全、环保、消防等设备、设施选择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节能减排等技术的推广使用,从根本上促进了清洁生产,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提高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整行装

向“新”而生?

历时181天,2022年7月1日上午10时16分,中国第一座7.6米超大型顶装焦炉——云煤能源公司200万吨/年焦化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2#焦炉成功烘炉点火,标志着云煤能源公司200万吨/年焦化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全面进入投产前准备阶段,迈上绿色智能转型发展新征程。

项目严格按照精确到天、小时节点表,挂图作战,确保安全网格关,严把项目质量关,笃行建设进度条,不断挑战极限,突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最终确保焦炉烘炉节点目标顺利实现。

2022年10月27日,云煤能源公司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7.6米复热式顶装焦炉2#焦炉成功装煤出焦。

2022年12月10日上午9时,云煤能源安宁分公司100万吨/年6米焦炉及配套设施顺利永久性停产,标志着云煤能源公司“退厂入园”工作的胜利完成。

停下,是为了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历史和时代从来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而是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拼搏者,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云煤能源安宁分公司向“绿”而行,向“新”而生,谱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华丽篇章!

云煤能源安宁分公司“退厂入园”是安宁市近年来实施“退厂入园”产业布局的又一生动实践。

“十四五”期间,安宁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转变工业发展模式,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关口,引导支持企业实施升级改造,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坚持走出一条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产业富市惠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全媒记者:李艳梅(文)

图片、视频由云煤能源安宁分公司提供

美编:杨 鸿 审核:白 海

发布:安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