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寂寞才说爱歌词(当全北京的文艺青年都来赶集:2022北京图书市集回顾)

寂寞才说爱歌词(当全北京的文艺青年都来赶集:2022北京图书市集回顾)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2-19 02:19:01

寂寞才说爱歌词(当全北京的文艺青年都来赶集:2022北京图书市集回顾)

寂寞才说爱歌词文章列表:

寂寞才说爱歌词(当全北京的文艺青年都来赶集:2022北京图书市集回顾)

当全北京的文艺青年都来赶集:2022北京图书市集回顾

9月18日,金秋北京最大的图书市集——由新京报书评周刊与首创郎园联合举办的2022北京图书市集落下帷幕。历经三次延期,最后还更换了地点,许多爱书的朋友最终还是舍不得退一年多前购买的门票。

三天的时间中,上万名读者与近200家出版社、书店与文化机构编辑线下“面基”,包括特色沙龙、公益沙龙、脱口秀在内的20余场活动如期开场,人们不再藉由屏幕去虚拟对视,而是以书籍之名,重新寻回了久违的面对面的真实触感。

下文多图预警,我们将与大家一同回顾这场图书市集的“盛况”。

书市回顾短视频。

印有书市标语“青年应当天真烂漫”的书市限定周边。

先来一段小视频,带大家一起看看各家摊主究竟是如何布置摊位的——

来看看我们的摊位!

来逛书市的新老朋友们有没有留意到我们的摊位呢?我们就在入口左侧的第一个帐篷下!

感谢来书市的朋友支持我们的周边!

这三天书评君见到了很多老朋友,还认识了很多新的小伙伴!

周日晚上收摊小剧场:

书市工作人员(路过,摇了摇头):每天上午10点一开市基本看不到你们的人!

书评君一行(面面相觑,心中一紧):啊?我们都有在认真“打工”,没有“擅离职守”啊……

书市工作人员(大喘气):你们的摊儿咋这么火?前面挤得全是人,想路过打个招呼都看不到你们!

有一说一,今年的书市阵仗确实很大。虽然延期,但内容可没有缩水。现场有近200家出版社、书店与文化机构到场参与,它们都带着新出版的图书和文化创意产品来到市集上展出。

除了今年的新书外,书评君还发现了一家古早书摊儿。可惜等到第三天再去看时,很多当年的小众杂志、图书已经所剩无几了……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有淘到哪些好书?

另外,不少摊位还搬来了各家库存的英文原版小说和绘本,以及一些签名本。

“谈钱不伤感情”……书评君逛了几圈发现,整体来看,本届书市的折扣力度并不小,许多摊位亮出了“五折区”招牌,还有些则采取“打包自选”的方式——59元三本带回家!听说到了书市第三天下午时,不少摊位上已经只剩下了样书。

不少读者带了帆布袋来逛书市,还有的甚至拉着小推车来“进货”。这几天的温度不低,书评君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不过,带书回家的朋友们记得趁着劲头,赶紧拆封,别让辛苦背回家的那些书只是“换个地方睡觉”呀……

现在,咱们浅浅地来看一下书市那几天的“人海”。

有朋友在微博里感慨:体验不错,就是感觉,人比书多……

小狗狗也来逛市集!

现场随处可见大家翻书的身影,阅读氛围拉满。这次书市上,各家出版社还派出了不少编辑,读者在选书时能和编辑们面对面交流,讨论书中的细节和阅读的感受。人们从聊书出发,也谈彼此的工作与生活。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更何况,这里不仅有人,还有书。

书评君注意到一家名为“阿果拉生活”的书店也来到了书市。横幅上醒目地写着“白天卖书,晚上卖菜”,有读者不信,摊主表示无奈:“我是真的卖菜……不信晚上可以来。”

偶尔有路人驻足打招呼,像是认识许久的远友又在书市偶遇。

“书卖得怎么样?”人群中传来声音。

“还行,倒是有不少人来跟我交朋友。”摊主笑称。

在这些摊位中,书评君还发现一家公益机构——“微澜图书馆”。它们地处城市边缘打工子弟学校,或者打工社区附近,专门面向流动儿童,在全国13座城市有60余个分馆,这次在它们书市摊位上的人也都是来自各地的志愿者,而这三天发生在这个摊位上的每一笔交易额都会通过腾讯公益捐赠,期待“微小的行动带来改变”。

来逛书市的读者朋友可能会留意到,距离入口不远处有家“手打柠檬水”摊位,倒不是被柠檬水吸引,吸引你的可能是他的招牌——“渣男手打柠檬水”。

和许多摊主相比,他是一个人在“练摊”。“一个人练摊很寂寞的,”重复着捣碎冰块的动作,他调侃说:“而且书市刚开市,(我)就碰到了初恋和另一个人手挽手来逛……”

“渣男?初恋?”

“怎么?‘渣男’不能有初恋吗?!”

9月17日的一场分享会上,一位读者朋友提问,离开家乡求学以及工作后,自己和家乡的连接似乎变得越来越远,所学的专业无法在家乡找到适合的工作。面对“回不去的故乡”,我们又该如何处理自我与故乡的关系?

当天的活动嘉宾、编剧史航回应说,他也曾有相似的困惑,但经年累月发现,我们与家乡的连接其实始终存在于肌肉记忆中。“当我下意识还是说qiǔ 快递时,我就知道那种连接还在,”史航说:“这就像是,藕断丝连。”

除了口述的故事,书市的角落里还隐藏有“陌生人故事扭蛋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用笔写下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往事,然后随机换到一个装有其他人故事的扭蛋。有位留下故事的读者告诉书评君,即便彼此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但总觉得自己的故事有人接收。“天涯海海,因为分享,记忆中的快乐会加倍,而那些不快乐,会因为有人分担而减轻一分重量。”

当然,也有读者挤进去看了眼,扭头就走:“快跑,这是在‘骗’故事。”(书评君才不会告诉大家,这位读者就是史航老师!)

在逛摊位之余,本届书市还开设了20余场线下的文化沙龙。一条小视频带你回顾现场那些精彩瞬间。

第一场是我们熟悉的“悬疑之疑”专栏作者陆烨华与推理小说作家、译者赵婧怡的对谈,推理迷们有去到现场打卡吗?

你知道现代物理学家们是怎样分析达·芬奇有没有在《救世主》中犯光学错误的吗?你知道创立了现代神经科学的诺奖得主拉蒙-卡哈尔还是一位热爱涂鸦的画家吗?你知道偏头痛的感觉如何被一位十九世纪的医生休伯特·艾里画成示意图的?你知道文学巨匠纳博科夫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发表过对一种蝴蝶迁徙演化的惊人预见吗?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员、果壳联合创始人小庄在书市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

9月17日晚,独立纪录片导演顾桃与编剧史航展开对谈,与读者分享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鄂温克族的生活与信仰。

“周末读诗”的作者三书也在书市期间与到场读者连线,诗人巴哑哑也来到现场,在快节奏的当下交流诗歌对于我们的意义。

中国的妖怪故事从何而来?多年来收集妖怪故事,为妖怪们“上户口”的作家张云也来到了本届书市,活动结束后现场为读者签售。

我们的“女性学者”系列也迎来了线下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围绕农村女性的生活与书写展开对谈,探讨她们是如何在讲述中重新找回了属于她们的名字。(这里做个小预告:我们的《开场:女性学者访谈第一辑》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今年书市最大的热点大概要属“集章”了。各家出版社几乎都带来了自己的原创印章,吸引到场读者打卡留念。

是的,你没有看错!各个摊位前集章的队伍大排长龙……

不少读者还会驻足挑选,一二三四五,哪一个图案都不放过。

热衷集章的可不只是“文艺青年”,许多小读者也沉迷其中。

主办方在入口处发放的集章册到后来已经到了“一册难求”的地步。

除了“集章”外,不少摊主还拿出了十八般武艺,有“态度”的文创产品引得到场读者的驻足。

各家摊位的设计也五花八门,装饰上也多以文字标语为主,强调互动感。比如这句,“与其____,我宁愿、读书”,文末留言来告诉书评君,你会怎么填?

这届书市还设有童书区,比如后浪就带来了自己所有的子品牌,其中包括以童书绘本为主的浪花朵朵,此外还有奇想国童书、接力出版社·少儿、活字文化旗下的小活字等列有摊位,多家童书品牌带来了不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优质童书。

书市现场也有许多父母带着孩子来逛,周末的朗园Station成了新的“遛娃宝地”。

不少摊位前都能看到孩子们翻书的身影,有的直接趴在摊位上看,有的则带几本靠着墙读,有家长告诉书评君:“孩子们有自己的阅读兴趣,来书市也是让他们能自己选择喜欢的书,而不是家长硬塞给他们。”

在电子书盛行的年代,纸质书还有吸引力吗?线下见面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或许无需多作回答,人们已经用手和脚投出了票。在分享活动现场,很多读者都在用笔记录着要点。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重启,今年的书市突出了一种“互动性”。图为本次书市的合作伙伴小红书发起的“诗歌交换机”现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写下一句诗,放入红色的信封,然后拿走一张陌生人写下的诗句。

书评君随手拿起一张,上面写着:我们有锋芒,但我们藏而不露;我们有表达,但我们曲径通幽。

佳作书局带来了1000余本外版艺术书籍特展,展位前的读者在和同行的朋友聊天。

夜幕时分,书市的脱口秀舞台人气高涨。国内脱口秀教父级厂牌“幽默小区”加持,还增设了开放麦环节,不少出版社编辑轮番上台,吐槽业内趣事。

这场书市虽然落幕,但书评君希望我们能一道从书籍出发,找回自己、找回附近,也找回生活中那份久违的连接感。

记者 申璐

编辑 朱天元 罗东

校对 柳宝庆

黄山守松人胡晓春:没有感情投入,就守护不好迎客松

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今年国庆黄金周,胡晓春依旧在黄山上度过,这对他来说却早已习以为常。直到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他才迎来了自己的两天假期。登上前往西南方向的中巴,他回到了自己位于黟县宏村的家中与妻女团聚。他的十二年守松生涯里,每个月只有四天是可以和家人一起度过的。

1980年7月,胡晓春出生于黄山脚下的谭家桥镇中墩村。

可直到1998年,他才第一次亲眼见到迎客松。

他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的场景。海拔一千多米的绝壁间,迎客松破石而出,高大、雄伟,枝干遒劲,郁郁葱葱。当时的胡晓春怎么也想不到,多年之后自己将成为这棵千年古松的守护人。

胡晓春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 提供

再见迎客松,已经是八年之后。2006年,从部队退伍回来的胡晓春,脱下军装,穿上护林服,在黄山风景区当起了一名防火员。29岁那年,他从师傅徐东明手中接过望远镜和放大镜,正式“接棒”成为这棵世界上唯一配有“警卫”松树的第19任守松人。

守松人本是一份清苦、孤独的工作。但在胡晓春的努力和坚持下,他在这一平凡岗位上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等无数荣誉。他坚守黄山之巅,用心守护迎客松的故事也有机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国庆假期里,有不少外地游客专门跑到迎客松下邀请胡晓春一块合影留念。

10月8日,迎客松将迎来又一轮全面体检,相关工作将持续到本月底。但这并不意味着胡晓春能够休息了。他告诉澎湃新闻,这期间自己将协同迎客松保护团队的专家分析这棵千年古松的健康状况。他期待这次的专家“会诊”,能为千年迎客松开出延年益寿的“处方”。而已经与迎客松朝夕相伴十二年的他,也将继续站好守护岗,像守护亲人一样守护好这一“国宝”古树。

【对话胡晓春】

澎湃新闻:您能给没去过黄山的朋友简要介绍一下迎客松的情况吗?

胡晓春:迎客松生长在海拔1680米的黄山玉屏景区。作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黄山迎客松家喻户晓,名扬天下,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迎客松也象征着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它现在的树高是10.08米,胸围是2.16米,倒一枝(手臂枝)长9.42米,寿逾千年。

迎客松有一个特点,就是景区从来不会对它进行修剪,它是通过自然界的力量进行自我“塑造”。迎客松是有朝阳性的,喜好向着阳光的一面去生长,我们也会尊重这样的规律。迎客松生长千年,且都保持着同一个姿势,是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的,我们不能让人为力量去破坏了,今天我们对迎客松的保护就是要减少外界对它的干扰。

迎客松的美不在于一眼,而在于它的精髓。特别是在一些顶风冒雪的时候,在黄山云霞奇观出现的时候,再去看迎客松呈现出的美丽,感悟它的胸怀,会有别样的体会。

澎湃新闻:刚刚您提到了一连串和迎客松有关的数字,您能也用数字和我们描述一下守松人的日常工作内容吗?

胡晓春:我每天早上6点半左右起床巡检,每隔2小时巡护巡查迎客松一次,测量枝叶长度、枝干倾斜度,查看树皮健康程度、土壤干湿情况及支撑杆的支撑情况,记录各项数据。如遇到恶劣天气,我就会每隔半个小时进行一次巡护。

到了晚上10点左右,等玉屏广场游客都散去后,我就会回屋休息。因为到了晚上会启动红外线防侵入报警系统,如果迎客松保护区内发生异常,我的手机会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

每天7次的巡护结束后,我会写一篇《迎客松日记》,每篇不少于300字。从我担任守松人到现在已经写了70 多本、超过140万字的《迎客松日记》。

在巡护工作之余,我也会给游客提供一些旅游服务和咨询,也会对迎客松的情况进行一些讲解。黄山旅游自古以来就是以服务游客为主的,我们所有的景区工作人员也会尽力提供一些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温暖。

澎湃新闻:在您的印象中,迎客松遇到的最紧急的一次情况是什么时候?

胡晓春:最紧急的一次是2012年的8月份,当时强台风海葵登陆,黄山遭遇大风和强降雨。记得当时的平均风力达到7到8级,阵风达到11到12级,人走路都很困难。那一次,迎客松的枝条摆幅很大。

为了守护千年古松的安全,我和同事在腰上捆上了安全绳,为迎客松做紧急加固处理。我们迎客松保护先锋队的成员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顶着强风雨成功为迎客松拉上钢丝纤绳。做完这一切之后,我也没敢松懈,不时去检查迎客松的安全情况。那一次直到台风过境,我三天两夜没有睡觉。

澎湃新闻:从您师傅和历任守松人身上,您感觉自己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胡晓春:我最钦佩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过去守松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很艰苦,但他们依然在那种环境下坚持了下来。

作为一位守松人,如果把迎客松简单当成一棵树,就没有那么多的感情投入,也就无法倾注全力去守护好它。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一年有300多天都在山上,和迎客松在一起的时间远比陪家人的时间要多。

这些年景区给迎客松安装了科技监控装备,虽然我每天会实地查看好几次,但在宿舍休息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通过手机APP查看它的最新情况。我开始逐渐意识到,迎客松在我心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了,对我来说,迎客松不再只是一棵树,它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胡晓春在观察树干。

当我和历任守松人谈论守松工作时,他们会自然地流露出对迎客松的一种深深眷恋和不舍,这种精神在历任守松人中其实也传承了下来。在守护的日常工作中,守松人自身也学习到了迎客松那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顶风傲雪的精神。

这些年的经历,让我真正认识到守松人这份职业,不单单是一项工作,而是一种传承。我体会到守松人更多要去承担孤独和寂寞。黄山景区白天人山人海,夜晚夜深人静,反差很大,我要努力适应这种环境的改变。

澎湃新闻:是什么原因让您成为迎客松十九任守松人中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位?

胡晓春:我觉得除了自己的坚持、组织上的信任,还有就是我对家乡的不舍。2005年我退伍以后,其实很多战友都到外地打拼了,有不少人凭借自己的努力现在生活得非常不错了。而我作为一名黄山人,出于对家乡的思念退伍后选择回家乡工作。我想在为家乡做出自己贡献的同时,也能兼顾家庭。

五年的军旅生涯,其实我只回了一趟家。万家灯火的时候谁不思念家乡和亲人,但那时为了保卫国家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到了守松人的岗位上后,我每个月都能有机会见到家人,这让我感到很满足。

至于为什么能坚持这么多年,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没有经过大城市的洗礼,不喜欢过于喧闹的环境,内心还是向往安静的生活。来到景区工作后,也就慢慢适应了这种工作环境。

澎湃新闻:从事这份需要承受巨大孤独的工作,您在业余时间如何来调节自己的身心?

胡晓春:其实调节的方式有很多种。因为我是退伍军人,很喜欢看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会把一些经典的片子反复看很多遍。现在山上的条件比以前好很多,有宽带网络和电脑,手机信号也很稳定,上网很方便。

此外,这些年我已经养成了每天和家人打三次视频通话的习惯。每天早上、下午和晚上我都会和妻子、女儿视频通话交流。妻子和女儿一直在鼓励着我,每次视频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注意安全”和“注意保暖”。虽然话语很简单,但让我觉得很温暖,我感觉自己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后盾,工作更有干劲。

除了家人,我和过去的战友也保持着联系,我们经常在网上聊天。山上也有一个小篮球场,不忙的时候我也会去打一会儿篮球,通过运动释放自我,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工作。

人不可能总是一条线走到底,情绪肯定会有波动起伏,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去掌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你的平常心,做你的本分事,活在当下”,这是我经常和自己说的一句话。不要过高或者过低地要求自己,要把心态放平,慢慢去寻找人生定位,才能有助于自己的发展。

胡晓春在巡查迎客松。

澎湃新闻:每年陪伴迎客松要远多于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您会有遗憾吗?

胡晓春:在我成为守松人的第二个月,我的女儿出生了,她现在上五年级了。她给我取了一个外号叫“山大王”。我女儿总体来说对我还是比较认可的,每次打电话她都会说“爸爸你要注意安全”。但作为父亲,我还是觉得很愧疚于她,很多时间对她成长陪伴的缺失是一种遗憾,包括到现在没有去开过一次家长会,没有陪伴她写作业。很多时间都是通过电话和视频交流。这方面我是过意不去的,只能通过物质的方式去弥补她。

因为我工作的关系,在我们家就形成了我妻子挑大梁的局面,我其实是一个辅衬的作用。像去年父亲得癌症,包括他今年年初的离世,都是我妻子在默默操持。

古话说忠孝不能两全,对我来讲在我心中是有愧于我父亲的。但是我知道父亲是以我为傲的,他生前经常会和别人说起自己的儿子是迎客松的守松人,提及我获得的一些荣誉,从这些细节我看出了他对我的肯定。

澎湃新闻:十二年如一日,作为“干一行、爱一行”的典型,您对现在的年轻人的择业和工作有什么建议?

胡晓春:我觉得现在年轻人,首先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说把每件事做到极致,但首先要把自己的心定下来,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大浪淘沙,只有经过岁月和风雨的考验,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我希望现在的90后、00后们能努力让自己成为被时光淘洗出来的金子。

我也经常对自己的女儿说,学习就像搭金字塔一样的,是一层一层堆,只有耐心地累积才能到达你的人生顶端。如果你跳过了某一层,没有坚强的地基,是不稳固的。

我觉得年轻的朋友要把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当作人生的第一次去对待,这样事情才能做好。此外,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工作不顺心的情况下不能立马就想着去换其他的,因为可能下一份工作未必比现在更合适。

澎湃新闻:您有想过自己在守松人这个岗位上还要干多久吗?

胡骁春:我想只要我的身体允许,只要黄山还需要我,我还是一直努力地干下去。因为对我来讲守松人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我想把这份工作干好。

守护这棵象征中国礼仪文化的千年古松也是让我倍感骄傲和自豪的。特别是今年8月13日,我和同事李培生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这对我和黄山所有的一线工作者而言是莫大的肯定,也是鼓舞和激励。我想在未来,我一定会把自然界赐予黄山的迎客松守护好,为保护绿水青山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本期编辑 周鑫

国产成人爱情片,近20年没人超过它

今年,网剧的口碑在连续崩塌N个月后,终于迎来了一部靠谱的!

由《白夜追凶》编剧、《大明王朝1566》导演联合出马拍摄的《庭外·盲区》。

咱就说,这阵容,说是内娱天花板也不过分吧。

此外,题材还是带感、刺激的犯罪刑侦。

全剧节奏快,逻辑在线,每一集、每一帧画面都包含巨大的信息量,让不少观众都挠头,觉得脑细胞不够用。

而在感慨剧本牛逼之余,该剧让人惊喜的,还有担任主演的夏雨。

传说,夏雨是“最不正经”的影帝。

因为他把拍戏当副业,平均一年最多拍两部戏,其余时间里,不是玩诗词歌赋,就是去滑雪、漂流,搞极限运动。

当真是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让厂长这个打工人是狠狠的羡慕了。

当然了,人家再怎么“不务正业”,业务能力甩同期的男演员好几条街。

他出道即巅峰。

16岁就凭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名声大噪,17岁拿下金马、威尼斯双影帝,27岁又斩获金鸡最佳男演员。

即便作品不多,但他的每次出演,都自然到像是在演自己,让人看一遍就刻在脑子里。

往近了说,有机智敏捷,对正义执着到底的法官鲁南;

往远了说,有在一方小天地横行霸道,但也畏惧大人的少年马小军。

尽管上述电影是公认的经典,但在厂长看来,更打动我的是他另一部被遗忘的片子——

《独自等待》

本片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皆是讲述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生活与梦想,溢出屏的荷尔蒙。

它虽不如姜文的片子名气大,但在上映时,也着实轰动了一番。

因为阵容太豪华了!

影帝夏雨,是绝对的主演。

片中,他一人“独享”两位女神——

一个是略显青涩,嫩得掐出水的李冰冰;

一个是大气爽朗,气质不俗的龚蓓苾。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主角,里面的配角才是一个比一个惊喜。

有人设是“恋爱专家”,外号叫“孙子”的涂松岩。

有事业有成,有钱又有美人在怀的“夏东海”高亚麟。

上一秒,夏雨对着门口,嘴里念叨着“难道下个进门的就是我未来的对象吗?”

下一秒,带着甜美笑容的袁泉就走了进来。

在影片的大结局,我们还能看到英俊帅气的发哥,问夏雨“听说这里有卖我的内裤啊?”

话说,看本片是在开盲盒吧。

你永远无法预想到,下一镜头还会有哪个“熟人”出现。

如此多的大佬助阵,本片到底拍了些啥?

不少网友将它称作是近20年最好,成人真正该看的国产爱情片。

它既没有三角恋、堕胎、叛逆逃课等烂梗,也不玩低俗,打擦边球那一套,而是拍最贴近现实的青春。

夏雨饰演的陈文,一出场,就让人回想起马小东那个叛逆少年。

在酒吧,他叼着一根烟,俨然是个憨了吧唧,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小子。

他正值年轻气盛,或是出于男人的自尊心,或是被荷尔蒙支配,他急切想脱单,想泡个妞儿。

但,陈文是个讲究人,很讲眼缘,追求一见钟情的沦陷感觉。

这不,他自从见了刘荣(李冰冰饰),便认定她就是他的女人,暗自下决心,势必要把她追到手。

怎么追?

陈文出手倒是挺硬核。

他运用北京人的嘴皮子,刚搭上话就顺着要号码。

号码拿到手,陈文遵守全球通用泡妞准则,先冷落着对方,中间等了两天再联系刘荣。

诶嘿,这招还挺管用。

陈文没说两句话,就成功把刘荣约了出来。

之后,陈文又铆足劲儿。

请吃高级西餐,送糖果戒指,扛着收音机站在刘荣的楼下苦等,可谓是既砸钱,又花了心思。

陈文的哥们也挺给力,为了他的终身幸福,各种出谋划策。

有冷落战术。

混电影圈的三儿说,对女生不能太主动,不能惯着。

有霸王硬上弓型的。

玩乐队的杜海涛说,谈感情那些都是浮云,只有睡了,才是自己的女人。

也有人间清醒的。

和陈文合伙开古董店的李亮说,不表明态度的,要么是不喜欢,要么是还没找到更好的,把他当备胎。

大家各说各话,但甭管是好话还是坏话,此时的陈文,通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听不进去。

他一门心思栽进了刘荣的魅力里。

他怎么也想不到,刘荣真如李亮所说,压根不拿他当根菜。

正所谓,玫瑰带刺,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摘的。

刘荣远没有她外表看上去的那般人畜无害,她绵里藏针,内心深似海,别说陈文这个憨憨了,就连各位也不一定能做到旁观者清。

刘荣面对陈文的热烈追求,每一次应对的方法都是:

微笑。

然后说,谢谢,今天跟你玩得很开心。

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该接受“糖衣炮弹”接受。

暧昧的时刻到来,她也不扭捏,不拒绝。

她唯一不做的是,永远不直面承认陈文是她男友,对他的爱意,不表明态度,也没有抗拒。

艾玛,这不就是个白莲花嘛?!

片中,观众对刘荣的恨意有多深,对另一位女主李静的爱意就有多深。

她自小和陈文就是哥们,两人同吃同玩,亲密无间。

但,所有人都能看出,李静对陈文有男女方面的情感,只有陈文傻乎乎,什么都不知道。

对此,李静从没想过戳破这层窗户纸,相反,她助攻陈文追求刘荣。

明明是她为陈文精心准备的生日惊喜,愣是被她安排在刘荣家里举办,不为别的,只为陈文开心。

有一说一,一男两女,她爱他,他不爱她,他爱她的设定,早就被国产片拍烂了,属实不新鲜。

但,就这么个题材,经过导演伍仕贤的手,便变得接地气,有幽默,有浪漫。

影片台词风趣,把爱情最初的状态,拍得无比细腻。

从古至今,感情的事,谁对谁错,都难以理得清楚,谁都有自己的立场,都有各自的盘算。

陈文计较输赢,计较得失。

他认为付出就该有回报,他喜欢刘荣,对她好,她也就一定该喜欢自己。

可以说,他脑补和刘荣的未来,不能认同刘荣的“背叛”,是某种程度上的自我感动。

至于刘荣,更是方方面面写着自私二字。

她享受身边时刻有人陪着、伴着、宠着、爱着,因此在感情中飘忽不定,希望同时与几个人保持暧昧不明的关系。

好像随时回头就可以看到有人在身边,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她或许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又或许只是想让自己过得快乐。

对比看来,为爱默默付出的李静,就讨喜多了。

她或许不是梦中情人般的存在,但却是在陈文落寞时,在背后支持他的人。

她的爱没有胜负,没有虚荣,不计较得失。

但可惜,唯独缺了一点儿勇敢。

是啊,正如后来陈文所感慨的,为什么我们两个就没想过在一起呢?

提前给你剧透一点,陈文和李静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归于平淡,生活继续,追爱之旅继续。

是的,这正是本片珍贵的地方。

它贴近生活,注重细节,真诚不做作,拍的人和事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爱情两个字,不足以概括本片。

片中,我们能看到了年轻人暂时的窘境,追求理想的热血,努力生活的热情。

除了陈文在开店之余,一如既往坚持写小说,他的狐朋狗友们,也皆在各自的跑道前进。

陈文“失恋”的日子里,他们或是去广州发展,或是依然在剧组做着打杂的活儿。

有挣扎,寂寞,失落,也有执着,善良,坚持。

是的,电影里的ta,就是现实中的你我。

援引一位网友说的——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看着它,审视着自己,然后意味深长地回想生活。

同时,在寂寞与无奈中等待着,等待着爱情、梦想,以及那美好的乌托邦。

那些明心见性的句子和原创诗,直戳人心

一诗一文 每一天的原创诗歌和梦想,不要再和我 擦肩而过

我看到你被扔进长歌短句,

我看到你身上满是酸楚与泥泞,

我看到了你。

——云兮

▍《风从窗外吹过》

文/阎世才(甘肃)

有雨濯洗过的风

往往很重

走路的姿势好不到哪去

时常扶着树,树旁的路

-

偶尔经过我的窗前

会听到呜咽,伤感的那种

但我很多都不去理会

-

因为,我的身体轻得

装不下风

况且,还是心事很重的那种

这宽广的世界都与你有关,世局动荡、时代变迁,你可以把自己关在小圈圈内,却不可能永远阻止他们进来。 ——《魔戒》

▍《蝉鸣》(外一首)

文/张占云

空杯的寂寞

被夜色

挂在柳树上

像一首

跳动在琴弦上的古曲

-

那些紧巴巴的日子

轻轻的

飘在

老牛反刍的岁月里

随波逐流之人的典型特征:很少提问。 提出问题不是为了向别人寻求答案。你关注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

我们会老去,我们会生病,我们会在一个特定环境里手足无措甚至走投无路,我们没有谁是永远强大的,生命都渴望被温柔以待。 ——《草堂闲人》

▍《远方》

文/张占云

单车轮上的远方

是口哨声里

飞扬在

原野的青春

-

一袋干粮

一壶水

像雪青色的马兰花

摇曳在

黄昏的地平线上

如意金箍棒打不开人生枷锁; 七十二变赶不上世事无常; 筋斗云翻不出情感恩怨; 火眼金睛看不穿人心恶善!

▍《佛 堂》

文/六公里

南京玄 奘寺里,有人为鬼“解冤释结”后

我不敢轻易再朝寺庙的钟声跪拜

不敢轻易对着某座佛龛

念出:“阿 弥 陀 佛”——

我怕昂贵的一炷香

为鬼招了魂

-

我本红尘来

拜 佛皆为度红尘

但今天后请原谅我

不能再用体内最虔诚的仪式来跪拜

我怕佛不在

-

又跪进了红尘

2022.07.25

为漫漫长夜中唯一的光芒,等到夜尽天明,天光破晓。

▍《彗星 我的火种》

文/冯悦

什么时候学会熬夜了

在等什么呢

彗星不会再划过了

今夜无眠也不能许愿

-

什么时候有个归宿呢

还是做粒普通的尘埃吧

宇宙有星星无数

哪一颗都会为你祝福

-

月点燃的远山的萤火

我站在雨里 燃烧

这雨会不会将我熄灭

我只知道这火种

是彗星归来前最后的希望

-

归来吧 我的星辰

我要向你许愿

今夜人类命运坎坷

你是这火最后的薪材

什么才是历史

那不是过去

而是我们将要踏足的未来

——《真相》文/寂叶

习惯是如此之轻,以至于无法察觉。又是如此之重,以至于无法挣脱。 ——沃伦·巴菲特

▍《在雨中》

文/草晖

出门没带伞,雨又下了

街灯在风雨中飘摇

鞋底踩出水的回声

-

夜雨淋漓,心神恍惚

雨点敲出物体的声响

像一场浩大的音乐会

-

我注定不是乐手

而是一个淋雨的观众

-

雨越下越大,我想起

那支有破绽的伞

想起漏洞百出的人生

-

我在雨中行走

千万条雨丝,淅淅沥沥

它能为我缝补好

那么多漏洞吗

人是在挫败中成长起来的。以前固执坚守的东西和理想,要经过几次打击才能看清本质。现成的道理没用,要亲身经历才能明白。未来的五年十年,能活成什么样根本不知道。 这是人生中无趣的地方,也是有趣的地方。无趣在,似乎有些不想经历的东西必须去经历。有趣在,不知道还有什么未知在等待自己。

▍《雨季之后》

文/草晖

夏天应该像夏天的样子

连绵阴雨,该停歇了

让热气回升,蝉鸣烈日

让低垂的花朵仰起委屈的头颅

-

我们何尝不是草木

在无数风雨漩涡里折腾

还要经受多少磨砺

才能云开雾散,花开满枝

-

还好,当雷声隐没

淫雨已住,山峰托起晴日

草木整装出发,河水拥抱倒影

蝉声,拉长了视野

也拉高了攀援的道路

-

天晴了,草木抬起头颅

烈日下我们继续攀爬

像蚂蚁,也像壁虎

我依然爱这徒峭的生活

爱这山高水长的人生

有攀爬之苦,也有奔流之乐

别试图拯救困在池中的月,当他易破易碎的时候,十个酒瓶也不会装下。

更别提那还在四处逃窜的流光。

——戚默

▍《自圆其说》

文/草晖

窗外,飘忽的萤火

在寻找什么,难以捉摸

室内灯光编织的网罗里

谁在画饼充饥,自圆其说

-

夜空,浮云如怪兽

吞食了闪烁的星朵

谁守在电脑屏幕前

敲击夜色,试图从怪兽嘴里

抠出满天星朵,人间灯火

-

今夜,我梦游于世

指尖敲出一队队蚂蚁

在光影明暗间爬行

说那是最幸福的动物

-

今夜,一位写诗的人

在灯光编织的网罗里

对着一队队行进的蚂蚁

自圆其说

2022.7.28

把窗紧闭

沾在手上的是夜的悲凉

我隐约听到它们唱着哀歌

把情绪卷进风里

佐味苦涩

-

这一晚

流云没有托住星星的泪

就这么不值钱地陨落

落下给大地上色

浓墨的深邃

潮湿的黑暗

——知寒.

▍《伊甸园》

文/初逢山雨晴

我在黄昏时遇见你。

残酒将尽而篝火不熄。

是夜色欲明未明时

月影抛出一个难解的谜。

千杯竞俟,潦卧不齐

三巡已过,醉眼如一

深夜里完成诗人最后的诗集,

天亮后任由它被大火毁去。

-

谁夺下我的笔,

谁撕碎我的回忆。

谁搬起一座冰川,

狠狠砸进我梦里。

求云获云,祈雨则雨。

期相遇则得相遇。

天亮后谁丢下一颗心,

暮风踩灭诗稿的灰烬在人间降临。

-

从北方走来一位痛苦的诗人,

撕心裂肺地描述一个痛苦的黄昏

用泥土抹掉伊甸园的油画,

失落与孤独纠缠不清,不得自拔。

于是人们用目光烧死了他。

于壬寅年丙午月

陆月初捌

2022.07.06

看一个人中晚年的嗜好,大约可知他(她)青少年时代在哪方面压抑,以及是否还保有些许童心。

普通人会面临很多结构性的困境,单靠努力其实很难突破。大部分人的问题其实不是知道得不够多,而是不知道哪个重要。 这是人的信息处理结构决定的,即思维方式、商业意识、个人能力决定的。信息差有两层含义: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 我知道的信息你也知道,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应该更重视哪个。

▍《度尽万千风尘》

文/以人为本

在止不住的

喧嚣里

一袭有缘的

风雨

洗尽铅华

在万千尘世里

相外无我

虚空浩荡苍茫

皓皓光明下

五蕴和合

始起般若空慧

风息

心自静

度己

度世

度闲云

度尽万千风尘

在网上还是得谨言慎行,不要无意中留下黑料。 普通人不可能一辈子言论没一点疏漏,这很正常。 如果有一天你的敌人收集这些黑料对付你,那你可能中招。 这种事一旦发生,你百口莫辩的概率很高。 以前网络只是网络,大家知道网络和现实不一样。 但时代变了,现在网络就是现实的一部分。

▍《拥抱世界》

文/戚默

灰白的天空

出现一条缝

漏出

通往希望的城

铺满花种,然后

——盛开

-

想拥抱世界

整个世界,每个人

被生活困住的人

-

可惜没有翅膀

鲜花和掌声

我清楚的知道

不属于我的

只能错过,然后

——微笑

世界上有一个很可爱的人,这个人正在看着这篇文章,真羡慕这些文字,千山万水,代我见你。转发一下有糖吃?

投稿作者 |原创句子| 云兮/寂叶/戚默/知寒。 原创诗歌 |阎世才(甘肃)/张占云/六公里/冯悦/草晖/初逢山雨晴/以人为本/戚默(文中除诗歌外◎引用句子部分句子来源于署名及未名出处侵删 感谢美文佳作)

图 | 晴耕雨读(一诗一文授权原创手写)(非手写图来源网络 侵删 感恩美图 )

本文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抄袭必究╭?~谢谢你的阅读,爱你们。比心╭?~你每点下一个赞,我的心上就多开出一朵花

不爱炒作,不拍戏就消失,这7位明星,真的活出了演员的风骨

北京人艺,作为国内话剧界最顶级的艺术殿堂,可谓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

成立至今70年,人艺一共就办过9期学员班,却走出大半个演艺圈的老戏骨。

比如,1975年第4期的杨立新,1981年第5期的梁冠华、宋丹丹,

1985年第6期的冯远征、吴刚,1987年第7期的陈小艺、何冰等等。

然而,想要在人艺成为台柱子,意味着需要放弃部分自由和机会,这份寂寞不是谁都能耐得住。

光是工资这一项就能劝退一大波人,2013年杨澜曾经问过濮存昕:人艺头牌的演员,演一场戏多少钱?

濮存昕很坚定地回答:一场戏一千五,一千五顶头的。

这个问题在往前推4年,也有记者问过何冰,他的回答也是很肯定:一个大牌明星的月工资才一两千元。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演员丢掉了本心,成为综艺咖;也有些演员坚持“戏比天大”的信念,成为实力派。

下面要说的7位演艺圈“清流”,都曾在人艺的话剧舞台上磨练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演技,不炒作、没戏拍就“消失”说的正是他们:

1、濮存昕(69岁)

举止儒雅,演技卓越,台词功底深厚的濮存昕,在千禧年前后是著名的内地“师奶杀手”。

不仅如此,他在2002年还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很多公益组织的形象大使。

如果说在当今的演艺圈,谁能担得起“德艺双馨”这四个字,濮存昕必定是其中一位。

然而这些年来,观众却难以在荧幕上见到濮存昕的身影,他几乎是从大众视野里“消失”了。

除了因为热爱甘愿把精力都投入到话剧表演上,他的选择其实也很无奈。

之前,濮存昕接受采访时就坦言:我演的东西没人看,娱乐市场真的没有我的活儿。

对他来说,能留在话剧舞台已经很安心,不想被骚扰和捉弄。

濮存昕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苏民是北京人艺著名的话剧导演、演员。

受父亲的影响,濮存昕从小就对表演有浓厚的兴趣,长大后的他也走上了话剧表演的道路。

他先是考入空政话剧团,起初都是演一些群众角色,《周瑜拜帅》是他第一部男主角戏,也是这部话剧让他被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蓝天野相中。

1986年,在蓝天野的坚持下,濮存昕成功出演《秦皇父子》中的公子扶苏,之后被借调到北京人艺。

右为濮存昕

在北京人艺,濮存昕演过的话剧数不胜数,他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一系列奖项,比如梅花奖。

话剧舞台上风生水起,影视剧中的他同样引人注目。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参演了《三国演义》《英雄无悔》《光荣之旅》《最爱》等作品。

那些年,他的搭档都是袁立、许晴这样的顶级女演员,妈妈辈喜欢的男演员一定有他。

如今的濮存昕极少出现在荧幕上,平时除了演话剧和出席晚会之外,他的曝光度几乎为零。

上个月底,濮存昕、徐帆主演的话剧《林则徐》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跟观众见面,观看量达到170万人次。

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濮存昕的演技依旧了得,大段台词行云流水,表情、动作、情绪都拿捏得恰如其分。

2、杨立新(64岁)

1993年,一部《我爱我家》捧红了许多演员,其中就包括杨立新。

当时,36岁的杨立新已经在娱乐圈沉浮15年,终于迎来这个走红的机会。

凭借《我爱我家》一举成名之后,杨立新先后出演了《闲人马大姐》《唐山大地震》《正阳门下》等影视作品。

在近几年许多老戏骨重新走红的情况下,这位北京人艺的台柱子依旧低调,成为“消失”在大众视野的那一个。

1975年,18岁的杨立新考入北京话剧团,也就是后来的北京人艺,自此开启他的戏剧表演生涯。

一开始,杨立新只能演一些小角色,但是无论角色大小,有无台词,他都会尽力演好。

后来,他在众多话剧中挑起了大梁,《茶馆》里的秦二爷,《天下第一楼》的卢孟实,《雷雨》里的周朴园等皆是他饰演的重要角色。

除了出演话剧,杨立新也开始接演影视剧,直到1993年凭借《我爱我家》中的“贾志国”一角走红。

在《大江大河》中,他饰演的水书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深度刻画了一位改革浪潮下的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杨立新还为电影《霸王别姬》配过音,角色是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

演员杨玏是杨立新的儿子,和其他星二代不同,杨玏不仅不坑爹,演技还很受观众认可,尤其是前年的《清平乐》和《三十而已》。

杨立新也参演了《三十而已》这部剧,饰演顾佳的父亲顾景鸿。

出道多年的杨立新朴实低调,从不炒作私生活,是一位靠作品说话的演员。

之前,网上有消息称杨立新离婚了,然后和儿子年龄差不多的演员在一起。

后来,杨立新通过工作室澄清“二婚”谣言,表示只有一妻一儿,家庭幸福。

3、冯远征(59岁)

提到冯远征,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家暴男安嘉和。

这一角色给很多观众留下了心理阴影,因为太过形象,他在生活中吃了很多亏。

比如走在路上被人骂,自行车被人恶意扎过胎,吃饭时被人警告不要再打老婆。

虽然冯远征的生活因为出演反派受到牵连,但也从侧面证明他演技精湛,将角色的恶演绎得真实立体。

冯远征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上中学时就对跳伞感兴趣的他,最早的梦想是成为跳伞运动员。

为此,他曾放弃高考备战全国跳伞比赛,没成想因为体格偏瘦而落选了,无奈之下他去工厂打工,后来机缘巧合下参加了文艺培训班。

上了培训班后,冯远征有了目标:考进北京电影学院,然而因为“形象一般”,没被录取。

好在导演张暖昕看中他在考场上的表现,邀请他出演自己电影中的男主角。

第一次演戏的经历,让冯远征更加坚定了走演艺道路。一年后,他凭实力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毕业后还获得留学机会。

1991年冯远征回国,此时的他选择远离名利喧嚣,回归人艺舞台,踏实磨练演技。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2001年他凭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出圈,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

后来,冯远征又出演了很多口碑佳作,比如《美丽上海》《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等。

除了演技精湛之外,他在艺德上也是楷模。出道多年的他,不乱接广告,不参加综艺,一直零绯闻,和梁丹妮是圈内模范夫妻。

2015年,冯远征获得“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称号。2020年,他升职为北京人艺的副院长。

除此之外,他还是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对演艺圈的行业生态有着清醒认知。

4、吴刚(59岁)

提到“圈内大器晚成”的演员,吴刚算得上一个。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2017年那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

他饰演的市委书记李达康雷厉风行,个性耿直,深受剧迷喜爱,表情包层出不穷。

这部剧让全国观众认识了吴刚,不过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个一身是戏的演员,已经出道30多年了。

吴刚是话剧演员出身,1985年他考上北京人艺,和冯远征、丁志诚、高冬平、王刚成为同班同学,人称“人艺五虎”。

进入人艺后的吴刚,先后出演《天下第一楼》《茶馆》《哗变》等多部经典话剧。

2007年,他凭借《哗变》中的精湛表演,拿到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

吴刚在人艺收获的不止演技和奖项,还有爱情,他和妻子岳秀清是北京人艺的同班同学。

两人结婚30年依然恩爱如初,曾被全国妇联宣传部盖章认证过是“2009年中国和乐家庭”。

相较于话剧事业的光彩照人,55岁以前的吴刚,一直是戏红人不红,从《潜伏》里的陆桥山,到斩获金鸡影帝的《铁人》的王进喜,再到《风声》里的六爷。

虽然每个角色都生动鲜活,但他还是从未体验红的感觉,直到出演《人民的名义》。

凭借李达康这一角色,走红后的吴刚很快成为“叔圈顶流”,各种优秀剧本接踵而至,比如《庆余年》《破冰行动》等等。

用吴刚自己的话说,他能有今天,离不开话剧舞台上多年的坚持。

正是他数十年在话剧舞台的千锤百炼,才能在演绎角色时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演技。

5、梁冠华(57岁)

“元芳,你怎么看?”每当这句经典台词被重新提起时,很多人都脑海都会浮现出那个胖胖的狄仁杰形象。

这个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角色,出自2004年开播的《神探狄仁杰》系列,由梁冠华饰演。

梁冠华将这个冷静沉稳的断案高手塑造得极为出彩,以至于后来有很多版本都难以超越他。

在“以貌取人”的演艺界,梁冠华可以说是不占什么优势,可他偏偏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成为大家公认的实力派。

梁冠华是话剧演员出身,70年代末北京人艺推出的话剧《丹心谱》《茶馆》,让他对话剧表演产生极大的兴趣。

1981年,梁冠华考进北京人艺学员班,和宋丹丹、王姬等人成为了同班同学。

虽然外形不起眼,但他肯付出别人十倍的努力,正所谓“厚积薄发”,他出演了《红白喜事》《鸟人》《茶馆》等话剧,还拿过梅花奖、金狮奖。

在话剧领域颇有建树的他,也在1998年迎来自己影视领域的高光时刻。

半个月减肥20斤的梁冠华,成功出演《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男主张大民,剧集的热播让他一炮而红。

那年,梁冠华34岁,走红之后的他很爱惜自己的羽毛,没有疯狂接戏,而是等待合适自己的剧本。

这份慢工出细活的态度,让梁冠华再度迎来事业高峰,他在神探狄仁杰系列的演技收到了一致好评。

2012年,在结束了和老搭档钱雁秋的狄仁杰系列合作后,他逐渐减少接戏频率,将重心放到话剧。

这也导致没有作品时,观众觉得梁冠华好像消失了。直到2019年的《大明风华》,久违荧幕的他又回到大众视野。

今年的梁冠华已经57岁,在适当接戏的同时,不紧不慢地深耕话剧。

在刚过去的北京人艺70周年纪念日,他还和濮存昕、杨立新等老戏骨合演话剧《茶馆》。

6、何冰(54岁)

和吴刚一样,何冰也大器晚成。凭借《大宋提刑官》这部剧走红时,他已经37岁。

1991年从中戏毕业的何冰,被分配到北京人艺。相貌不起眼的他在进入人艺的四年,基本是靠在剧场跑龙套为生。

期间,他也有拿着简历去跑各个剧组,但都石沉大海。虽然没戏拍,但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看话剧,去跟前辈学习。

后来,何冰得到去演话剧《鸟人》的机会,其表现并得到人艺前辈的赏识,此后他的话剧事业越来越好。

1999年,他凭借《雨过天晴》拿下中国戏剧梅花奖;2004年,又凭借《赵氏孤儿》获得梅花奖,金狮奖。

2005年,在话剧蛰伏多年的何冰,终于凭借《大宋提刑官》走红。

从那以后,何冰渐渐开始在影视剧中出演各种主角,他也依靠自己的实力晋升为演技派。

无论是《白鹿原》中的“鹿子霖”,还是《情满四合院》中的“傻柱”,都体现出何冰精湛的演技。

凭借这些作品,他也多次获得各种大奖,俨然成了中生代男演员里的代表人物。

在戏里体验了各种人生,何冰戏外的生活却十分低调,和妻子李海洋结婚24年,依然幸福。

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所有夸赞保持清醒认知,拒绝外界给的"老戏骨"和“艺术家”的标签。

在何冰看来,站在北京人艺舞台上的他只算得中生代,还没到老戏骨的份上。

如今54岁的何冰,依然话剧和剧组两头跑。既能游刃有余地在影视剧挑大梁,又能在话剧舞台上掷地有声。

7、龚丽君(56岁)

说到龚丽君,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若说到94版《三国演义》和新版《红楼梦》,相信不少人会有印象。

在94版《三国演义》中,龚丽君饰演了大乔,

还有就是新版《红楼梦》里的薛姨妈,导演李少红也指定龚丽君来饰演这一角色。

1987年,22岁的龚丽君考入中戏,和同班的徐帆、江珊、陈小艺合称为北京人艺87班“四小花旦”。

大二的时候,龚丽君就被北京人艺的导演选中,在话剧《雷雨》中饰演繁漪,从此成为了“天字第一号繁漪”。

接下来她的事业更是顺风顺水,相继在《田野、田野》、《海鸥》《李白》等剧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演完大乔的同一年,龚丽君不幸遭遇车祸。

等她再次回到人艺舞台时,已经过去了三年,此时的她已接近而立之年,同班同学一个接一个火了。

苦闷和失落是必然的,但龚丽君并没有沉浸太久,1996年重返话剧舞台的她,和梁冠华搭档,出演美国名剧《篱笆》。

这场演出得到观众不俗的评价,这给了龚丽君很大的自信心,之后她又在《头条委员会》《茶馆》《赵氏孤儿》等剧出演重要角色。

直到现在,龚丽君的重心仍放在话剧表演上,话剧作品明显要多于影视作品。

对此,她的解释是:我更喜欢话剧舞台上与观众交流与互动,你可以随时根据观众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表演状态。

2000年,龚丽君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表演奖;十年后,她又获得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纵观以上7位人艺话剧演员,不难看出优秀的演员,必然会竭力保留自己的风骨和对艺术的追求,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

在娱乐圈这样的名利场里,很少有人能一直保持初心。正因为如此,那些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演戏的艺人,才更值得被大家看到。

“想要演好戏,先要做好人”,这是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常会念叨的一句话,正如那句“从艺先从德,从艺先学人”。

青石电影 | 梅理卿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