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如何手机qq2013(奇瑞QQ复活!融合K-Car理念打造,形象定位不再廉价)

如何手机qq2013(奇瑞QQ复活!融合K-Car理念打造,形象定位不再廉价)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4-04 11:22:58

如何手机qq2013(奇瑞QQ复活!融合K-Car理念打造,形象定位不再廉价)

如何手机qq2013文章列表:

如何手机qq2013(奇瑞QQ复活!融合K-Car理念打造,形象定位不再廉价)

奇瑞QQ复活!融合K-Car理念打造,形象定位不再廉价

时隔6年,奇瑞QQ高调宣布再度回归。首款新车将命名为QQ冰淇淋”,定位于纯电精品小车,计划在年内完成上市。

回看十多年前,奇瑞QQ凭借着时尚的设计和不到4万元的起售价,成为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大红人,力克在多家工厂投产的铃木奥拓,保有量超过100万辆。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我的初中学校有好几位老师就是开奇瑞QQ上下班代步的。

在那个时候,奇瑞汽车因为QQ车型一炮而红,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累计销量破百万的汽车品牌。抛开山寨雪佛兰乐驰的嫌疑不说,奇瑞QQ绝对是让小轿车走进家庭的大功臣之一,称其为“人民的代步车”也不为过。如今选择重出江湖,奇瑞QQ究竟是再一次书写神话,还是消费情怀呢?

瞄准宏光MINI EV?

与十多年前不同,当前的奇瑞QQ已经从单一车型拓展为一个序列,是iCar生态旗下的首个产品序列。在奇瑞汽车的理解之下,全新的奇瑞QQ是“Z世代”消费者的“快乐大玩具”,基于国内道路拥堵、停车难、排放高等用车难问题而诞生。

在功能性层面上,奇瑞QQ冰淇淋融合了“K-Car”品类小车轻便、低碳、实用、好玩等特点。并且针对“Z世代”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喜欢表达态度的共性,奇瑞QQ冰淇淋还提供了数款十分年轻的车漆,诸如桃花粉、湖水蓝、薄荷绿、柠檬黄、香芋紫、莲藕黄、椰子白(非官方命名),从而契合“冰淇淋”的命名。

也就是说,全新奇瑞QQ的产品定位已经不是往日的廉价小车,而是融合了日本K-Car和时尚精品的理念,是更加有追求的代步小车。

但是,问题来了,这不就是五菱宏光MINI EV正在做的事情吗?两款车就连命名方式都如此雷同,五菱宏光MINI EV 马卡龙?奇瑞QQ冰淇淋,都是精品代步车,都用上了甜品的后缀……

十多年前,奇瑞QQ模仿雪佛兰乐驰。十多年后,奇瑞QQ又的产品思路又与五菱宏光MINI EV雷同,这样真的是巧合吗?好歹奇瑞汽车也曾风光无两。

新能源版块逆势下滑

说起电动车,奇瑞汽车在2010年就成立了奇瑞新能源品牌,算是国内最早一批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奇瑞QQ早在2013就进行了电动化,只不过基于当年的技术条件和低廉的售价,导致奇瑞QQ3 EV只能是一款应付式产物。

几年之后,旗下的小蚂蚁虽然喝了A00级电动车的头啖汤,一度是A00级电动车细分领域的销冠。但是好景不长,当时间来到2019年,设计卡哇伊且价格实惠的欧拉R1横空来袭,毫不客气地抢夺了销冠的位置。而到了2020年下半年,五菱宏光MINI EV以月销3万辆战绩夺得销冠之余,还将与第二名的差距拉开到了2万辆。

近两年的A00级电动车市场,重磅产品可以说是接踵而来,在这些重磅产品面前,小蚂蚁这个“前销冠”已经变得黯然失色。与此同时,小蚂蚁作为奇瑞新能源目前的主力产品,其衰落的迹象也直接牵连到了奇瑞新能源整个板块的增长趋势。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奇瑞新能源累计销量仅有4.3万辆,与2019年4.66万辆的数据相比,同比出现了约为7%的下滑幅度。与行业同比增长10.9%的数据相比,奇瑞新能源可谓是逆势下滑。

可见,起步早并没有给奇瑞带来可持续的领先优势,如今慢半拍地推出与五菱宏光MINI EV神似的产品,更像是一款病急乱投医的作品。奇瑞汽车“技术宅”的标签,也正在慢慢淡化。

起步早,发展慢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奇瑞汽车未来十年的电动化战略姗姗来迟。在车展会场上,奇瑞汽车发布了4.0时代全域动力架构,该架构包含了燃油、混动、纯电和氢动力多种能源模式。根据官方的解释,这个架构能够覆盖未来至少30年内的汽车动力技术路线。

具体来看,在未来10年,4.0时代全域动力架构的重心是鲲鹏燃油动力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目前已经落地的产品只有瑞虎8 PLUS PHEV,集成前双电机 后单电机的四驱混动,是行业目前唯一一款搭载双电机的混动车型。数据方面,瑞虎8 PLUS PHEV百公里加速时间小于5s,百公里综合油耗低于1L。

至于的纯电动和氢能源板块,奇瑞汽车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也许因为奇瑞汽车觉得电动化改革是漫长的,认为混合动力才是当下最“理性”的选择,所以现阶段将重心放在混动板块上,又或者是连饼都画不出来。

彼时,拥有高性能的极氪001惊艳了所有人;长城欧拉的走势持续向好,“零热失控”的大禹电池将于2022年全面应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已然量产上市,DMi车型更是在前段时间卖断货。

而没有先进的技术,也没有讲故事能力的奇瑞汽车,大浪淘沙之后还能留下多少块真金?情况并不乐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文:卢伟嘉

从Foxmail到微信,张小龙的22年

张小龙49岁,如今知天命否?

2000.3 自由职业中

如果你打开百度,搜索“张小龙”,那么你能搜到的最早的相关信息应该是《人民日报》的一篇名为《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的时评,刊载在《人民日报》2000年3月26日第4版上,署名魏然。

这篇报道,讲了一个名为“张小龙”的青年,开发了一款免费软件,现在没有工作。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青年,最终会深刻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你唯一能知道的只有以下信息:张小龙,男,30岁,待业,免费软件开发者。如果稍微有一点传奇色彩的,就是张小龙开发的免费软件当时在中国免费邮箱领域拥有着最多的用户数量。

软件的名称叫Foxmail。

在后来的坊间传闻中,时任金山总经理的雷军,曾对Foxmail感兴趣,并开价15万购买,最终因某些原因而作罢。但往事已矣,从1997年1月到2000年4月,也就是开发并维护Foxmail的3年间,他颗粒无收。现实留给青年张小龙的,只有对未来的彷徨和踌躇。

按现在观点的理解,张小龙完全可以对Foxmail进行收费,即使每个用户只交一块钱,张小龙每个月至少也有上百万的收入。但张小龙没有。

为什么没有?

这背后当然有时代的原因,在当时的互联网世界,免费是一项基本法则。软件一旦付费,就得做好用户流失的准备。

但除此之外,更多的还是张小龙本身的坚持。

时任《电脑爱好者》的记者李月鹏曾经问过张小龙,为什么FoxMail不收费?

张小龙说,他一直没有勇气将Foxmail转为商业运作,而如果Foxmail没有自己的市场人员、开发队伍和技术支持队伍,对用户收费是不负责任的。

但团队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于一个独行侠来说。对1994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的张小龙来说,他的商业属性被激发出来,至少还要等到10年以后。

当时,自己创业是张小龙从未尝试的方向。他想的办法是找到已经成型的公司,与他们达成合作或直接将Foxmail收购。但几经周折,都以失败告终。

“风险投资商要求合作,但不是一起想要和我把Foxmail做好,他们看重的是我的用户数量,而不是这个产品。另外一种人是有钱的人,他们就只是想卖Foxmail这个软件。”

对一个乔布斯的信徒来说,商业本身是要让位于产品本身的艺术性的。Foxmail是张小龙一行行敲出来的,他宁肯在物质条件上艰辛,也不容得它成为一件庸俗品。

但正如无数个狗血的故事一样,理想最终会让位给现实。何况,现实本身也许没有那么糟糕。

2000.4 Foxmail被博大收购

2000年4月18日,张小龙宣布加入博大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兼副总裁,其开发的邮箱软件Foxmail将以1200万人民币的价格售卖给博大。

博大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主营业务为基于电子邮件的软件产品和服务方案。尽管这家公司早已消失在互联网流变的时光中,但它至今仍被人从历史遗迹中挖掘出来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它与张小龙的这段曾经的交集。

博大收购Foxmail的第二天,张小龙写下了一段话:

我说:“我把Foxmail‘卖’了。” 说完这句话,我突然有一种很深的失落感,好象那一刻才意识到,Foxmail 是真的要离我而去了。一个与我朝夕相处了四年的伴侣,一件四年来我精刻细雕的作品,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得出它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对它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关爱,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我写了十年程序,第一次,我为我对自己的一个作品的不再拥有有如此强大的失落。失去才知道宝贵。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原来是这么地重要。Foxmail的80%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完成的。我只想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品。”

有的人也许会说,以1200万的价格卖出一款软件,绝对是一笔天价。无论再多的不舍,在红色的人民币面前都应该转化成了喜悦。那就太小看张小龙了,如果他想要变现,早就可以在软件上投放广告,或者早早地‘卖身’,又何必坚持到现在呢?

在记者唐朝采访张小龙的报道中,张小龙给出了他加入博大的原因。在他刚开始编写Foxmail的时候,源于的是一腔激情。激情在早期的产品开发中是一种助推剂。可是当产品的结构完善,剩下的就是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功能改进,而后者是一项水磨功夫,单凭一个人是远远不能达到的。

实际上,在他加入博大前的两份工作中,他始终秉持的观念是,软件是一个团队的事,软件工程中最大的难题在于组织数万行的代码,一个人往往力有不逮。而加入博大,他可以拥有一个开发团队,来帮助他,一起完善Foxmail。

在博大,Foxmail仍然保持着免费状态,并且没有在其中加入广告。但这并不意味着Foxmail没有找到盈利的方向。在搜狐IT对张小龙的采访中,张小龙表示,博大推出了针对企业用户的Foxmail Server,带来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70%。

有时候,让步,也许能换来更大的空间。

此外,另一件趣事发生了。时隔不到4个月,《人民日报》就再度刊载了一篇关于张小龙的报道(转载自《中国青年报》),而这一回的文章标题,张小龙不再饿着肚子了,而是变成了《程序员张小龙的幸福生活》。

2000-2005 博大任职期间

坊间传言,张小龙收到博大打给他的资金后,买了辆越野车,然后自驾去了西藏。我们无从得知这一路上的风光,但也许,他会在车里放着《蓝莲花》。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从西藏回来以后,张小龙几乎和外界再也没有什么交集。一个天才的程序员成了公司高管,他的锋芒渐渐隐去。人们崇尚单枪匹马的英雄,却对卧坐高堂的富贵翁没有太多兴趣。

在博大的日子里,张小龙的主要工作也不是维护Foxmail,作为技术总监兼副总裁,他的大部分时间在管理项目和调控进度上。他在《中国青年报》中的采访称,自己已经写了10年的程序,现在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商业意识。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对Foxmail就此不管不顾,在博大的5年间,张小龙以一年一个版本的速度将Foxmail从最初的2.1更新至了5.0.800.0。这样的速度在现在的互联网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十几年前,却是一个不算慢的速度了。

博大之外,张小龙的风头渐隐,除了应《新潮电子》的邀约写了一篇如何写E-mail软件的文章外,就是在启明星辰曝光Foxmail5.0的漏洞时,他表示这是一种炒作行为。除此之外,几无他闻。

如果故事就这样发展下去,也许博大最终会上市,而张小龙也能像他希望的那样,随着公司一同成长。但也许那样,腾讯后来的QQ邮箱也许不会打败网易邮箱,张小龙也不会成为微信之父,甚至被誉为中国最牛的产品经理。

但命运的玄妙之处,就在于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正如张小龙也并不会料到,2005年春天,他的生命轨迹会发生再一次转变。

2005.3 腾讯收购Foxmail

2004年,腾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彼时QQ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

2005年3月16日,腾讯进行了上市后的第一次收购:收购Foxmail。此外,张小龙及20位Foxmail团队成员也将加入腾讯。

对腾讯来说,收购Foxmail是一次必不可少的补充。据《IT时代周刊》报道,马化腾认为未来的3、4年内是争取客户的关键时刻,而Foxmail则拥有着技术和客户。而当时,腾讯还面临着一个强大的敌手——MSN。

作为微软旗下的社交产品,在很多人的印象里,MSN才是社交产品的鼻祖。而MSN,除了本身的即时通讯功能外,还背靠Outlook的邮箱系统。作为国内少数能与Outlook抗衡的Foxmail,自然成了腾讯狙击强敌的重要法宝。

不过生意的准则向来需要交易双方达成一致性。腾讯想买,博大又为什么肯卖呢?理由也很简单,缺钱。

实际上,早在博大收购Foxmail那年,就有消息称,由于英豪科教控股公司停止向其子公司博大注资,后者已经快要倒闭了。博大CEO在同年9月1日召开员工大会,称目前账面上的资金只有180万元人民币,从这个月开始,所有员工的工资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则消息也侧面证明了另一则传闻,据博大的内部人士透露,当年承诺给张小龙的1200万元,实际上只到账了一小部分。

在“苟延残喘”了4年以后,由于受到母公司上市失败的冲击,博大的账面再度冒红。为了及时止损,博大只能选择抛售Foxmail,以换取现金支持。

至于张小龙,由于与腾讯签了保密协议,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是开心?还是失落?抑或是平静?似乎一切又回到了2000年的原点,差别在于,他又比从前老了5岁。

Software is a business,这是他在第二家公司中悟到的道理。而 life is still a business。即将迎来的第4份职业生涯,又是怎样的道路呢?

没有人知道。

2005-2010 进击的邮箱

如果你打开QQ邮箱,停在登录页,看左边的画,退出,进入,再退出,再进入。你会发现,画会不停地切换。

如果你看到的是那一句:“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 也许就到了会心一笑的时候。因为在玛雅人预言的末日年的前一年,这句话同样出现在了微信3.0的开机页面上。

常识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联系。同样的一句话,出现在两个不同的产品上。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它们出自同一个团队。

2002年,腾讯推出第一款邮箱软件——QQMail,并将邮箱入口放在了QQ上,想要依凭后者强大的用户量为前者铺平道路。但结果却出人意料,QQMail非但没有招来用户,反而导致大量用户吐槽,称其使QQ变得更臃肿了。

无可奈何,QQ邮箱团队急忙调转方向,在04年做了QQ邮箱的web版。然而web版的邮箱功能简陋,既无亮点,也无高超的运营手段,跟同时期的网易邮箱相比,无异于天壤之别。

而邮箱是腾讯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无法轻易放弃。既然内部无法成事,那就从外部招徕人才,也因此,有了腾讯收购Foxmail的举动。

坊间传言,腾讯收购Foxmail时,张小龙因为不愿意去深圳上班,马化腾只好在广州成立研发中心。传言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也略有根据。一来广研成立的时间在05年3月,刚好是Foxmail被腾讯收购的当月;二来张小龙自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广州生活,说他不愿意去深圳也是有理由的。

当然,我们总是想见证天才让资本折腰的奇迹,但在商业的世界里,天真者是不会有入场券的。

张小龙加入腾讯后,首先要接手的工作就是QQ邮箱这个“烂摊子”。

有人说,既然张小龙一个人都开发出了Foxmail,处理QQ邮箱岂不是小菜一碟?

但现实告诉我们,成功往往是不可复制的。Foxmail的成功,不单依赖技术,也依赖于免费的属性和因先发优势建立起来的认知壁垒。

3.0版本的QQ邮箱,采用了当时业界最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最好的UI设计,并且耗费了团队大半年精力。然而上线之后,QQ邮箱仍然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比上,比不上;比下,毕竟投入了那么多成本,不好意思。据微信团队的成员啃饼回忆,当时的艾瑞邮箱排名,QQ邮箱一直在6、7名徘徊,流量连163邮箱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都不到。

当时的3.0版本,用户吐槽最多的就是——慢。除了电信的用户外,其他用户基本上都卡在了登录界面。再好的功能,速度跟不上,只能是白搭。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有了那起著名的“七星级邮箱”事件。无论是在内部人员的回忆中,还是QQ邮箱团队录制的,用来作为腾讯内部培训的视频中,参与者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它。

“小龙在一次会议上讲述了沙漠中七星级酒店的故事。当时他说,我们的团队是3星级,就只能做3星级的产品。所以我们要提升我们的团队到5星级、7星级,才能做出5星级、7星级的产品。”

《龙珠》里,凑齐七颗龙珠可以召唤神龙,并向其许一个愿望。而张小龙和他的团队,也许只是想要证明自己。

就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了。首先是QQ邮箱的技术内核全部推倒重写,其次深圳总部派来了更为资深的运营负责人。张小龙还要求广研的内部邮件系统,全部替换为QQ邮箱,让自己变成自己的用户。而团队中的每一位产品经理,每个月都要去论坛看1000个用户反馈并回复,关注100个用户博客,做10个用户调查。

互联网中有一句话,所有的产品都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但即使是今天,也少有人做到。反馈丢给客服,捧着《乌合之众》,就以为看穿事物的全部面貌,倘若这群人知道1000/100/10法则,这世上也许会少了许多糟糕的用户体验。

06年冬天,QQ邮箱简易版推出,开始迅速扩充市场。从07年初的100万用户,到年中的1000万用户,仅用了半年时间。接着,换肤、POP文件夹、邮件订阅、文件中转站,,,一系列新功能的上线,使QQ邮箱迅速俘获了用户的心,以更快地速度前进着。

到2009年,QQ邮箱的用户数已经突破了5000万,而当10年推出“漂流瓶”的时候,用户数已经突破了1亿。而在那一年,QQ的同时在线人数也刚好突破1亿。

现在,让我们再次来回顾出现在邮箱登录页面的那句话:“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 如果你是迈克尔.杰克逊的粉丝,应该知道它其实出自迈克尔在08年发行的专辑《流行之王》。

这张专辑里有两首歌,歌名作为本段的结尾,再合适不过:

第一首歌叫做《They Don’t Care About Us》;

第二首歌叫做《Remember The Time》。

2010-2011 在饭否的日子

如果你是在夜里看到这篇文章,也许会有点饿,说不定会打开美团点一份外卖。感谢你,正是有你的贡献,美团创始人王兴才能用这笔收入在服务器上保存着他早期创业产品——饭否的用户数据,而我们,才能看到微信之父的另一面。

2010年,正是QQ邮箱最鼎盛的一年。可是由于国内市场的限制,邮箱本身的前景并不乐观。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张小龙以及他背后的QQ邮箱团队来说,这样的未来是不可接受的。他们必须寻找到新的方向。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微信的诞生才有了萌芽。我们无法得知,在微信最开始的两年,张小龙和他的团队们经历了什么样的磨难,有过哪些斗争。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他已是一个40岁的中年人了。

你想象中的中年是什么样子?大腹便便,油腻满脸,手捧保温杯,杯中蕴枸杞?

你再猜一猜中年的张小龙是什么样子?如果你猜不到,不妨去听一听罗大佑《你的样子》,兴许能找到灵感。

好了,不扯淡了,揭晓答案。

40岁的张小龙,看《1Q84》:

“到哪里买1Q84 3?不要竖排的。”

40岁的张小龙,开季度会时用电影说事:

“以前我还给大家开季度会,每次的ppt都是通过几部电影来说事。后来看到@和菜头 的猜电影,我就再也不开季度会了。”

40岁的张小龙,1天至少要diss微博3次:

“微博还真是个把事情越搞越复杂的地方,尤其是女人多的时候。”

“微博也是个很危险的地方,因为你说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只怕有心人啊。”

“新浪微博那么个不算大的用户级别,竟然也会崩溃,这叫TXer怎么想啊。”

40岁的张小龙,吐槽车震:

“每天那么多的车在震,这些震力本来可以用来发电的。太浪费了。计划研制一款车震充电器。iPhone专用。”

40岁的张小龙,讲冷笑话:

“为什么同事们座位上的姓名铭牌都贴在左边?因为放右边就是座右铭了。”

当然,40岁的张小龙,还逛东莞:

“东莞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在普世的印象中,20岁的人,是嫩滑;30岁的人,是圆滑;而40岁的人,是老奸巨猾。张小龙的40岁,却仿佛刚从聊天室时代走出来的原始人,不单不滑,简直如乱蓬蓬的野草。不过野草也好,总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好过春天时绿油油一片却整齐划一的稻田。

40岁的张小龙,QQ签名还停留在多年前洪晃那句“无目的的美好生活”,还在关心着那些只能靠上网感受生存,身体不能动弹的病人。他思考基因,比较微博、饭否、米聊、Kik,崇尚无印良品的极简美学。

那个时候,他认为优秀的产品可以免费,哪怕做别的产品养它。他把微信认作是一款小众产品,把手机当做人的躯体的延伸。他渴望成功,却也认为成功的产品是不能被人预见的,而一个被人预见成功的产品,必然会是个失败的产品。

1969年出生的互联网大佬,耳熟能详的有4个:雷军、王峰、陈一舟、张小龙。而在微信成为如今的微信前,雷军已经是金山(07年港交所上市)的董事长,并且创办了小米;王峰创办了蓝港在线(14年港交所上市);陈一舟的人人于11年在纽交所上市,旗下还有猫扑这样的知名网站。

而张小龙,除了10年前的Foxmail和如今的QQ邮箱,再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成就。照目前的情况预估,也许他再也追不上前面3人。

张小龙本人也许是佛系的,然而我们这些旁观者看来,不禁要感叹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而更恰当的表述,或许是:张小龙老矣,尚能饭否?

2011-2013 微信长成中

毫无疑问,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模仿了Kik,后者是世界上第一款依靠手机通讯录导入社交关系的产品,换句话说,它是一款基于真实人际关系的熟人社交产品。

此前,如MSN,Facebook,内部的社交网是基于邮箱的弱社交关系。正是凭借着与前者的差异化,Kik迅速风行,并引起国内创业者的关注。

Kik在国内的第一模仿者不是微信。2010年末,小米公司在参考了iOS的视频通话软件和Kik之后,由当时的产品经理黄江吉带队,不到2个月的时候就推出了中国第一款即时通讯工具——米聊。

米聊推出后,凭借着先发优势,迅速占领市场,风头无量。

而张小龙,在看到Kik,也迅速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于是写信给马化腾,表明要做一款类似的产品。就这样,张小龙主管的广州研究院迅速抽掉人手,组成了10人的微信团队,并在iOS、Android和塞班三个平台同时展开。

米聊推出一个月后,微信发布了。

发布之初的微信,并没有收到太多来自腾讯的帮助。腾讯内部流行赛马机制,除了微信之外,还有两个团队,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

当时,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直属于集团副总裁刘成敏,而张小龙只是广州研究院的总经理,两者在职级上差了一大截,而前者更拥有着千人级别的团队力量。

但底子好不代表做的产品就一定成功,大也有大的掣肘。一开始,微信、手机QQ和Q信团队处于同一起跑线,数据都不太好。但微信的体验强于手Q和Q信,并且后两者由于身处无线部门,要顾虑运营商的感受,毕竟该部门的一大块收入是由电信增值服务带来的,而做即时通信就是在革运营商的命。

《博客天下》后来采访刘成敏时,刘成敏说:

“我们有运营商方面的压力,微信可以抢运营商的地盘,我们不行。”

微信是轻装上阵,赤脚不怕穿鞋的;手Q和Q信则是负重前行,难以施展全力。于是来往之间,微信的对手就只剩下米聊。

2011年1月,香港出现了一款语音即时通讯应用——Talkbox,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进行语音通话。米聊和微信迅速跟进,先后在3月份和5月份时各自增加了语音对讲功能。

凭借着新功能,米聊和微信的用户数开始激增,而Talkbox,却从最开始的4、500万跌落到100万。我们无法判断这中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也许我们已经明白:弱肉强食,依然是这个世界不变的法则。

就在米聊和微信一路你争我赶时,小米的服务器撑不住了。一天宕机5次、用户集体掉线、传图卡顿、语音卡顿…问题层出不穷。相反,微信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体验,流畅、简洁,省流。凭借着在细节方面的优越性,微信的用户量最终超过了米聊。但两者之间仍然相差不大。

真正决定胜负手的是微信于2011年8月发布的“查看附近的人”,这个基于LBS的陌生人交友功能,迅速俘获了都市男女的心;而在10月1日,随着“摇一摇”和漂流瓶的发布,微信彻底引爆了市场。

如果说一开始微信凭借的是模仿获得了入场券,那么现在,它则依靠创新占领市场。

而这时,米聊已经完全不是对手了。根据IT之家的消息,雷军早在米聊立项的时候就坦言:米聊和腾讯赌的是时间差,如果腾讯在米聊一年后做同类产品,米聊胜率50%,如果两三个月内就有反应,米聊100%死掉。

雷军这句话,既对也不对。因为米聊确实败了,而打败它的,不是手握重兵的腾讯本部,而是张小龙和他的微信团队。

2011年底,微信用户数突破5000万;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过亿;2012年4月,朋友圈功能上线;2012年8月,微信公众账号上线;2012年9月,微信用户数破2亿;2013年1月,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成为国内下载量和用户量最多的熟人通信软件。

此时,距离微信第1版推出还不满2年。而最初微信和米聊借鉴的Kik,要到13年的年底,注册用户量才会突破1亿。

2013 火了以后

11年的时候,和菜头在知乎上写了一篇关于“腾讯的张小龙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回答。流传到“后世”,只剩下了那句“他是广州深夜里最大的Kent消费者”。这句话在产品经理的圈子里,简直像科比在篮球圈那句“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一样有名。

12年的时候,李黎在一篇回答里把张小龙称作中国第一产品经理,评论里都觉得这是软文。

到了13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出了一篇文章,排出了当今互联网江湖的10位大佬,前9位分别是李彦宏、马化腾、马云、丁磊、雷军、陈天桥、周鸿祎、张朝阳。而最后1位,则是张小龙。特殊的地方在于,除了张小龙,前9位皆为上市公司创始人。

从顶尖的程序员,到顶尖的产品经理;从小圈子里的偶像,到主流媒体承认的成功人士;张小龙已功成名就。

一个人一旦成名了,就会立马处在旋涡之中,数不清的人要跟你攀关系。这一年,外界对张小龙的邀约采访不断,但除了极客公园好运地获得了一次专访外,多数媒体都折戟沉沙。

但媒体总是有办法的,既然采访不到本尊,采访亲友也是可以的。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日报》在2013年7月8日刊载了一篇关于张小龙同学和老师的访谈。

张小龙的室友:

“他人很聪明,一进学校就拿了奖学金。” “他踢足球很厉害的。”

张小龙的研究生导师:

“专注,不爱说话,喜欢捣鼓电脑。”

“他上一次回武汉,是在2011年的国庆节,到过我家里,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会过来。”

于是,我们在更遥远的未来,还可以看到,《邵阳日报》采访张小龙邵东老家,展现张氏家族的祖屋祖坟。

在外界探寻张小龙的成长轨迹,为他排定座次,比较名气的时候,张小龙越来越多地把自己沉入进产品的世界中。

2011年时他在华中科技大学演讲时,强调上瘾,强调刺激,强调性暗示。

而13年在《腾讯月刊》刊出的文章中,他则更多地提到简单、反思和人文。他开始更多地关注市场、关注需求,从文化层面、产业层面去看待产品本身。

而对于微信,他对《时代周报》记者的回复是:

“微信,外界炒得过热了。”

他认为,微信本身是一个消息系统,核心是人和信息,他们在系统里流转。任何的外在因素都不能破坏这样的循环,因此,微信排斥过分的营销和人为干预。

“一个系统它真的有生命力的话,肯定会有草和树木长起来,不需要我们去推动。”

如今,怀抱这种理念的互联网从业者,要么去龙泉寺出家了,要么去终南山修道了。总而言之,已经绝迹江湖了。

一根烟遇上火会如何?会点燃。点燃之后呢?会烟雾缭绕。再然后呢?会安安静静。

2014-2019 在路上

2014年5月,微信事业群成立,张小龙出任微信事业群总裁。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张小龙说:

“继续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思辨胜于执行。”

什么是思辨呢?

也许是时刻对于思考的敏感。

微信总部的每栋楼里都有一根刷了可擦漆的柱子。腾讯高级公关总监张军在《彭博商业周刊》的采访中说:

“很多时候创意不需要在办公室或会议室迸发出来,大家就是在一起聊聊天,突然撞出一个好点子,正好你站起来,拉着周围几个伙伴说,我们有个什么东西,可以直接用笔在柱子上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14年以后,张小龙几乎不再接受外界的采访。他与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只剩下一个——微信公开课。

张小龙的微信公开课、得到的开年大课、吴晓波的年终秀,还有谷歌、微软和Apple的发布会,都是互联网人必追的公开演讲。对产品经理和微信生态下的从业者而言,微信公开课则毫无疑问地排在首位。

2014年,第1次微信公开课,张小龙说:

“要鼓励有价值的服务,打击诱导式的营销。”

这也是微信中的文章或链接,转发超过一定量级,就要被封锁的原因。而那些诱导式的分享链接,诸如打卡返利,也经常被严查。微信,是交流和服务的场所,而不是适合裂变的土壤。

此外,他还表示,微信要成为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自己建造一座宫殿,里面的所有元素都亲力亲为。系统是会自己生长的,它是孕育动植物的环境,有了系统,一切会自发地涌流出来。

成为生态系统的愿景自然不是说说而已,从订阅号到服务号再到小程序,微信已然实现了人-信息-服务的三重交换。

从14年开始,张小龙和微信的思辨步伐就没有停下来过。2016年、2018年、2019年,每一年的公开课演讲,都会带来新的观点,传达新的思考。而微信的用户量,也从3亿变成4亿,再到5亿,再到18年的10亿。

8年过去了。

张小龙今年49岁了。距离他开发第一版的Foxmail已过去了22年。

一个还差1岁就要知天命的人,当他回首往事,回忆起刚开发Foxmail的日子,会不会感动?他会不会觉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黑夜和代码为伴,是一种享受?他会不会记得在QQ邮箱团队接受采访时,自己穿的红色毛衣?他又会不会记得微信拍摄宣传视频时,他如建筑工人般的打扮和身上的浅蓝色外套?

一个人,再如何被神化,都无法摆脱人的束缚。而如今,他却与上亿人相连。这究竟是一种幸福,还是一种不幸?也许都不是,在这流变的时代里,所有的忠诚都不再忠诚,而信仰也都不再信仰。唯一能把握的,只有信息交换的那一瞬间。此刻,你我而已。

2019年的公开课,据采铜事后的词频统计。张小龙没有讲“思维模型”,没有讲“底层逻辑”,没有讲“商业模式”,没有讲“认知升级”,没有讲“流量池”,没有讲“黑天鹅”,没有讲“干货”、“策略”和“复盘”,相反,他提到了114次“用户”,105次“朋友”,43次“时间”,37次“希望”,18次“真实”,12次“善良”,9次“美”和6次“勇敢”。

他不再是那个在饭否上抱怨“还是你们用户爽,哪里爽到哪里,苦的是做互联网的,要整天分析你们的阴暗心理好让你们更爽,还不能明说” 的 “吐槽者”,那是他刚做微信时的样子。他已更加宽容,用更平和的视角看待产品和用户。

当然,更加值得庆幸的是,他从未变成一个喜欢创造概念的人。

16年的时候,张小龙在公开课提到过亚马逊CEO贝索斯的文章《善良比聪明重要》。这篇文章是10年贝索斯在普林斯顿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文章的最后一节摘录如下:

明天,非常现实地说,你们从零塑造自己人生的时代即将开启。

你们会如何运用自己的天赋?你们又会作出怎样的抉择?

你们是被惯性所引导,还是追随自己内心的热情?

你们会墨守陈规,还是勇于创新?

你们会选择安逸的生活,还是选择一个奉献与冒险的人生?

你们会屈从于批评,还是会坚守信念?

你们会掩饰错误,还是会坦诚道歉?

你们会因害怕拒绝而掩饰内心,还是会在面对爱情时勇往直前?

你们想要波澜不惊,还是想要搏击风浪?

你们会在严峻的现实之下选择放弃,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前行?

你们要做愤世嫉俗者,还是踏实的建设者?

你们要不计一切代价地展示聪明,还是选择善良?

11月13日,双十一后两天,腾讯公布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账户数达11.51亿,小程序日活达3亿。微信的故事还远没有完结,张小龙也没有。

而我们呢?

或许答案不在风中,而在我们内心深处。

参考资料较多,整理在石墨文档中。链接:https://shimo.im/docs/whkrJWcykkTwYDKW

#专栏作家#

善宝橘,微信公众号:善宝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崇尚终身学习的互联网斜杠青年,擅长学界理论与业界实践结合,专注新媒体、游戏领域的运营策划。当然,偶尔会写点互联网时事评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8年了,我们终于可以在微信上直接打开淘宝

9月17日,微信官方发布了一则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调整的声明,内容指出微信将落实“以安全为底线”的互联互通,开放外链的访问,当然了,新的外链管理措施是分步骤实施且有明确细则,具体如下。

微信发表外链访问管理的调整声明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此前工信部召开的“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就明确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9月17日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内各平台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

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将告别8年之久的需要在微信聊天上用复制乱码似的口令之类的去访问像淘宝,抖音等阿里系,字节系的产品外链的糟糕体验。

我试了下,目前在微信上直接发送淘宝,天猫,抖音等其它此前被屏蔽的产品外链是可以直接打开了,但是并不是直接点击就像普通打开网页一样打开,微信会提示你注意内容的安全性,点击下方的“继续访问”才可以跳转。手机QQ限制就没有那么大,可以直接打开。估计腾讯是从移动端上微信的体量比手Q大得多这一点上来考量。

另外,目前外链只允许在微信单聊的情况打开,群聊目前还是打不开的。这种情况其实微信在公告中也有指出,一个是防止出现过度获取用户隐私、危害网络信息安全与数据安全的行为;另外一个便是防止出现过度营销、诱导分享等有损用户利益的行为。大家也知道,微信群一直是过度营销的重灾区,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对微信这个巨大的流量池如狼似虎,恨不得能从里面多“咬”出几块肉出来引流到自家电商平台。从这个角度也好理解目前微信群还不开放外链的举措,如果一下子放开,恐怕微信群很快就变成各种电商营销的垃圾场了,甚至会出现一些没有底线的平台为了获取用户目标恶意手机微信用户的信息等情况。

工信部要求的互联网平台间的互通互联是要以安全为前提,分步骤、分阶段进行解决。所以后续看看在各平台间的互相访问规则完善后,外链的访问体验是否会更加友好。

无论如何,腾讯是先迈出了一大步了,尽管阿里和字节这两家对监管部门要求的互联网平台间互通互联也进行了积极的回应,表示将对自家旗下平台进行整改,开放,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网络空间。但是否用户呼声很高的抖音内允许放置微信号、发送其它电商平台的链接;阿里系的电商平台允许支持微信支付等互通互联方式也来明确表示一下呢?

说到这,不少人以为是微信先开始屏蔽阿里系的链接。其实不是,在2013年,阿里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为理由,关闭微信访问淘宝商品的链接,用户点击链接是跳转手机淘宝的安装而不是直接访问。微信很快察觉,直接以同样的理由彻底屏蔽了淘宝的链接,后来的剧情大家也知道,发展到腾讯系和阿里系两边的产品互相关闭了大门。再后来字节系的抖音等短视频产品发展起来了,也是在各自产品间的屏蔽,封禁互相扯皮了多年。这种情况也给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制造了极大的阻碍,大厂是活得舒服了,但是那些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初创团队,就算有绝佳的想法,想要发展也太难了,没流量啊!

8年了,早就难以理清里面的是是非非。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利益。

流量的尽头就是电商。而腾讯作为国内社交的绝对巨头,没有之一,旗下微信已经发展到12亿以上的月活,堪称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天花板。无论是做电商起家的阿里还是后来做文娱起家的字节,都想从微信这个天量流量池中吸引用户进入自家平台,转化为购物等交易行为的变现。所以从这点来看,互联网平台的互通开放,短期内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利空,因为阿里系的电商平台可以在微信中传播,吸引更多购物用户;字节系的抖音链接可以直接转给微信好友观看,这对于投入了大量资源的微信视频号来说,更是加大了短视频领域的挑战。当然腾讯也不是完全就没有好处,至少很可能后续可以在阿里系的平台中使用微信支付。

不过,对于国内整个互联网环境来说,长期是绝对的利好。不但改善了用户在各平台间互相访问的体验,而且最重要的是会给互联网带来新的活力,很多初创团队的优质产品可以借助这些成熟大平台的流量快速成长了,很可能会出现更多改变我们生活的互联网产品。

毕竟,如果互联网只有腾讯阿里字节跳动,那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拆掉互联网各平台筑起的高墙,互联互通,才有活力,从而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嘛!

银行卡不能想借就借,涉嫌违法恐担责

半天时间啥也不干就挣了7500元,这是赵某等人将6张银行卡“租借”给他人的报酬。

按照从网上看到的所谓“兼职消息”,家住河北省邢台市的赵某等4人将自己的银行卡及密码交与他人,几个小时后银行卡如约归还。正当4人感叹网上信息所言不虚时,公安机关找上门来,4人因涉嫌“帮信”犯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电信网络诈骗大都借助银行卡实现转账套现,为了蝇头小利,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极有可能被收购者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轻则影响本人征信,重则带来巨大法律风险,甚至需承担刑事责任。

即使出借的银行卡未用于从事违法犯罪,出借银行账户也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出借人为此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出租出售银行卡或涉嫌“帮信”

今年4月,邢台小伙赵某在网上看到一则能“赚快钱”的兼职消息,称只要将银行卡租借给他人,短时间内便可以获得高额报酬。赵某与信息发布者刘某取得联系后,组织郭某、张某、王某驱车赶到山东省,在双方约定地点将银行卡和密码告诉了刘某。四五个小时后,刘某将银行卡归还,并向赵某等人支付了报酬。

赵某等人共出借6张银行卡给刘某使用,从中获利7500元。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几个小时时间里,他们出借的银行卡被他人用来实施电信诈骗的金额流水达300余万元。赵某4人因涉嫌“帮信”犯罪被邢台市公安局任泽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帮信”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罪名,针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独立入罪。

任泽警方提醒,出售、出租、出借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支付账户,极有可能会帮助电信诈骗或网络赌博团伙隐匿身份,从而成为他们的“帮凶”,承担法律责任,广大群众切勿为小利去以身试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惩戒治理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严厉打击非法买卖“两卡”违法犯罪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对涉“两卡”违法犯罪人员实施惩戒。

河北省保定市某高校在校生王某等人在QQ群看到“招募大学生兼职办卡”字眼的广告,因贪图小便宜,他们使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理新手机卡、银行卡、注册微信号,之后将身份证复印件及以上3件套打包卖给收卡团伙。今年4月,保定市公安局将贩卖银行卡、微信号的王某等7名在校大学生抓获,7人因涉嫌“帮信”犯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河北省公安厅刑事警察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警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力度的不断加大,“帮信”已成为打击的重点之一。在公安机关展开的“断卡”行动中,一大批涉嫌“帮信”人员落网,其中很多人是不明真相的大学生、村民、农民工。

出借银行卡违反金融管理法规

为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早在2016年,央行就出台规定对买卖银行账户和假冒开户等行为进行严惩,明确银行和支付机构对经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含银行卡)或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组织购买、出租、出借、出售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5年内停止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3年内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

在惩戒期,手机银行转账、网上购物充值、微信收发红包、随意扫码支付等已深入生活的消费方式,涉案人员再也无法使用。这就意味着,如果非法开办贩卖、租借银行卡,被他人利用实施犯罪,开户人不仅牺牲了自己的信用,还会受到信用惩戒或法律惩处。

事实上,买卖银行卡是违法犯罪行为,出借银行账户也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明确,存款人不得有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的行为。同时,该办法第六十五条规定,非经营性的存款人有出租、出借银行账户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罚款;经营性的存款人有出租、出借银行账户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规定:“借用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银行账户的,出借单位和借用人为共同诉讼人。”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出借银行账户的当事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批复》指出:“出借银行账户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人民法院除应当依法收缴出借账户的非法所得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外,还应区别不同情况追究出借人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等日常经济活动中,出借银行卡的行为大量存在,由此引发的纠纷也逐渐增多。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往往会结合案件事实,区分出借银行账户的不同主体和账户性质,查明银行账户使用情况,作出合法合理的认定。但毋庸置疑,银行卡出借人很可能因此违法行为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银行卡出借人或承担刑事责任

今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6个惩治洗钱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涉及出借个人银行卡。

朱某为杭州某公司实际控制人,2013年至2018年6月,其未经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批准,用高额利息作为诱饵,以公司名义向1899名集资参与人非法集资14.49亿余元。截至案发,造成1279名集资参与人损失共计8.46亿余元。

雷某、李某是涉案公司的员工,且朱某让李某挂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雷某、李某应朱某要求,明知公司在进行非法集资,仍向朱某提供多张本人银行卡,接收朱某实际控制的多个账户转入的非法集资款。

其间,雷某、李某配合公司财务人员,通过银行大额取现、大额转账、同柜存取等方式,将转入的非法集资款转移给朱某,雷某转移资金共计6362万余元,李某共转移3281万余元。两人除工资收入外,因出借银行卡,自2017年6月起收取每月1万元的好处费。

案发后,公诉机关以集资诈骗罪对朱某提起公诉,以洗钱罪对雷某、李某提起公诉。法院认定朱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认定雷某、李某犯洗钱罪,分别判处雷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6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李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7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

出借银行卡有法律风险,出借人不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明知借用人从事违法犯罪行为、仍出借银行账户的,银行账户出借人将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上述案例中,公司员工将个人银行卡出借给老板,在非法集资犯罪持续期间帮助转移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为,构成洗钱罪。此外,如果明知借用人是失信被执行人,仍出借银行卡帮助其逃避法院执行,出借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如果明知借用人转移犯罪所得,仍出借甚至收取费用的,出借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等。

事实上,在谁都拥有银行卡、谁都能办银行卡的情况下,仍要借用他人银行卡接收、转移资金,如果金额巨大,通常就是为了逃避银行监管或法律责任。大家对此一定要提高法律意识,谨慎保管使用个人银行卡,避免出借给他人使用,更不要受利益驱使而出租、出售给他人,否则不仅可能面临承担民事责任,对征信产生负面影响,还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记者 周宵鹏)

来源:法治日报

亿元款项7年未追回 河北无极县角头村开发改造折戟背后

“我们村的房地产开发出了大问题,7年了仍有上亿元款项未追回。”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无极镇角头村部分村民向新京报记者反映称,2013年,该村集体所建的平安公园小区项目中土地开发出让出租程序不明、部分房产被低价转让等问题,导致至今尚有大笔资金未能追回,预估达到上亿元。

新京报记者采访中发现,早在2019年1月,无极县纪委曾就此事对角头村党支部原书记于某友作出处理决定——给予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同时建议由无极镇督促角头村村委会采取有效措施追缴上述欠款。

那么,此事的真实情况和处理进展究竟如何?11月13日,无极县委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回应称,“无极县角头村村民反映的事基本属实,该村在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占地、开发、商品房销售等方面的违规问题,现已由新成立的村两委班子和镇党委政府一起推动解决后续账款的追缴等问题,目前已经追回了一部分款项。”

报料:

村民称“开发项目被村两委会违规转让”

无极县人民政府官网显示,下辖的无极镇角头村,占地面积963亩,共有690户,人口总数2454。据村民王岳(化名)介绍,角头村位于无极县城西南方,属于无极县的一处城中村。近十年来,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该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其中主要包括民居改造等项目,本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没想到随后却发生了一系列“变故”。

“之前我们也没在意,但在2017年的一天,有村民突然在微信群里报料称,村上的一些土地,都已经被当时的两委班子于某友等人违规出让给了当地的开发商,占村民土地开发的楼盘也被村两委班子成员低价转手,当时群里就‘炸锅’了。”王岳称。

“问题的焦点是在平安公园项目”,对于王岳所述的违规出让村集体土地、楼房等问题,角头村村民李岩(化名)向新京报记者进一步介绍称,“2013年,角头村两委班子将建设平安公园项目工程底价转让给当地承建商,此后又将建成的平安公园小区商品房低价转让给当地企业,还将村里的多块土地低价出售。除此之外,村里的土地出让金收支也未按照法律规定建账目,这些事所涉及的金额已经超过亿元。”

已经基本建成的平安公园小区。

当新京报记者问及上述房产和土地出让程序以及建设账目等问题时,李岩等村民告诉记者,“角头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操作上述事宜过程中,并未通知全体全民,更没有按照正规程序经法定人数村民的同意,就连向上级提供的村民签字按手印的表决材料都是伪造的,现在村里基本没有村民记得曾作过此类表决。”

据多位村民介绍,2017年12月份,该村很大一部分村民又作出了一份集体声明,证实未曾对上述项目转让等事宜按手印及签字。

探因:

县纪委认定“原村支书涉及多个违纪问题”

“为把开发账款追回来,我们一直关注此事,但至今未果。”角头村部分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2017年初发现上述问题后,很多村民向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与举报,目前了解到的仅有无极县纪委对角头村原村支书于某友作出过“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但款项追缴一事并未听说有进展。

新京报记者获取的一份由无极县纪委出具的“关于给予于某友同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处理决定书,对于原村支书于某友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具体说明,其中包括:违反《河北省招投标管理办法》,应招标未招标建设平安公园小区,未召开相关村民会议决定工程建设方;未召开相关村民会议,两委会擅自决定将平安公园小区楼房整体出售,巨大数额收房款至今尚未收回等。

无极县纪委对角头村党支部原书记作出的处分决定。

根据该处理决定书,该事件的焦点“平安花园项目开发”,其背后隐情也浮出水面。

其一,角头村未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且未进行招投标程序,仅两委班子会议决定,由苌某某承建平安公园小区工程。截至2018年4月,角头村委会已经支付工程款约5500余万元,欠工程款约2300余万元。

其二,角头村两委会擅自决定将平安公园小区楼房整体出售,于2013年8月与刘某某签订协议,将平安公园小区楼房以每平方米2680元的价格(地上部分)整体出售给刘某某,且转让协议并未约定违约处置条款,致使5500余万元售房款至今尚未收回。

其三,2013年9月,苌某某和角头村村干部商量在平安公园小区南楼加盖两层,村委会同意并和苌某某签订协议,由其以2680元/平方米的价格团购18、19层共18套房子。

其四,2016年4月,角头村借取河北某公司资金2965万元用以交纳平安公园小区的土地出让金,原村支书于某友经办后,收到拨款后未列入本村收益类科目,而是记入应付款科目,并在该科目用于偿还借款2965万元,差额违规用村委会款补齐。

事实上,除了违规出售平安公园小区楼房等情况外,上述处理决定书还列出了于某友为代表的村两委会违规出让土地等行为。比如,2017年9月至12月期间,角头村未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仅两次召开两委会便决定将原蛋白厂两块及周边4块土地共计55.1亩出售给个人,涉及金额约2184万元。

新京报记者根据处理决定书梳理发现,除18套房源未列明金额外,角头村开发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款项至少达到1.06亿元。

追款:

无极县:“工作开展中,已追回部分款项”

对于村民来说,与于某友的处理结果相比,其更关心的是开发账款什么时候能够收回,追款进展是他们最为关注的。

值得一提的是,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上述对于角头村村干部的处理决定之外,无极县纪委还作出了“针对角头村平安公园小区售楼款一事”处理建议,主要内容为:在处理角头村党支部原书记于某友违纪案时,发现该村将平安公园小区项目出售后售楼款未全部收回,给集体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建议由无极镇督促角头村村委会采取有效措施追缴上述欠款。

对于上述无极县纪委所作出的建议书的后续处理情况,11月11日,记者就此联系到了无极县纪委,该委信访室和案管室相关工作人员就此事回应记者称,“我们已经就此事进行了调查,对于原村支书于某友作出了处理决定,关于此事的后续处理方案以及进展暂不清楚。”

连日来,记者多次用电话、短信及微信方式与角头村党支部原书记于某友取得联系,但一直未获得回应。其间,记者又与角头村党支部原副书记朱某福、现任村支书朱某占、现任村委会主任李某坡等成员,以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政府办公室等部门取得联系,但均未获得进一步回应。

11月13日,无极镇党委寇书记回复记者时称:“村民反映问题基本属实,现在一些问题还在调查处理当中,欠款追缴问题已经交由角头村两委班子去处理。”

对此,当地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角头村虽小,但占据着无极县城重要位置,村干部级别虽然不算大,但是牵扯的人数不少,案件处理起来自然会出现一些障碍,相关当事人也是玩起‘躲猫猫’。从目前情况来看,此事后续处理进展甚慢。”

11月13日,无极县委负责人就此事回应新京报记者称,上述无极县角头村村民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该村在建设过程中的占地、开发、房地产商品房等方面确实存在违规违法问题,此事主要由县纪委去查办。

“目前来看,角头村原村干部于某友违纪问题确实给当地造成了损失。现在,该村已经成立了新两委班子,我们认为新官必须理旧账,所以,现在已经由新成立的村两委班子和镇党委政府一起正在推动解决后续账款的追缴等问题。据初步了解,角头村上述款项已经追回了一部分,其余工作还在进一步开展当中。”该县委负责人如是表示。不过,该负责人并未透露该村账款的具体金额及已追回款项的金额。

那么,角头村村民又该何去何从?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范辰律师建议,相关各方应该及时采取冻结、扣押等措施,以尽量挽回村集体及国家的损失。

新京报记者 张建 图片来源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李项玲

记者邮箱:7921958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