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我本沉默飞扬传奇(励志晚安语录,句句经典走心,适合个性签名)

我本沉默飞扬传奇(励志晚安语录,句句经典走心,适合个性签名)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1-31 17:44:38

我本沉默飞扬传奇(励志晚安语录,句句经典走心,适合个性签名)

我本沉默飞扬传奇文章列表:

我本沉默飞扬传奇(励志晚安语录,句句经典走心,适合个性签名)

励志晚安语录,句句经典走心,适合个性签名

有一种久违的体验叫感动,有一种醉人的滋味叫感动,感动是无法预订,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轻轻触动心灵,铭记于心。

只要你的心宁静快乐,人间也有天堂,而且就在你眼前,就在你心里。心胸狭窄的人,是永远看不见天堂的。

如果有来世,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你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你能加宽生命的宽度;你不能控制天气,但你能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能掌握今天;你不能改变别人,但你能展现自己的笑容。

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生活,不会凭白无故给你些什么,想要就去努力争取。

那个时候,天海很蓝,海很很宽。那个时候,年少轻狂,狂傲不羁。那个年代,已经过去,唯有回忆。梦想不老,我们就永远年轻,我们是一份奇迹,我们翱翔在自由的天空里。

拖延时间,会延缓你的行动,逃避责任,会摧毁你的信念,寻找借口,会击垮你的信心,只有行动起来,兑现其承诺,承担起责任,才能够通向成功的道路!

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人生就像碰碰车:碰对了时运,顺利一辈子;碰对了爱好,充实一辈子;碰对了爱人,幸福一辈子;碰对了朋友,乐呵一辈子;愿你全都碰上,好运跟随你。

人生像狗尾巴花,低贱而卑微地生活着,但始终昂着倔强的头颅。生活容纳了我们,所以我们应该去拥抱生活。不要被世俗蒙蔽了双眼,只要心存高远,必有成.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山海情:把有血有肉的中国奇迹写进了年轻人的心

“你在看什么?”“看山。”“这山有啥不一样的?”“你要是见过这山原来的样子,就知道有啥不一样咧……”

昨晚,电视剧《山海情》收官。“山”指宁夏,“海”指福建。《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对口帮扶下,西海固群众移民搬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金沙滩”的故事。

23集播出了13天,观众跟着剧中人同悲共喜了近两周,见证的就是大结局里马得福所感慨的——山川焕颜、水土重生——一个在脱贫攻坚的时代旋律中、在“闽宁模式”背景下,“塞上江南”正在逐步实现的过程。踏踏实实拍出的好剧感动了观众,无数人成为一部脱贫攻坚题材剧的“自来水”,网友们为它打出罕见的9.4高分。《山海情》描绘的只是当代中国极其微小的一段,但在它诚恳、敦实、赤子、真挚的诠释里,人们会相信,小小“一粟”背后有浩瀚山海。

不怠慢细节,每一个角色都是乡土中国真实的人

《山海情》的剧情是大开大合的,23集跨越25年岁月。但它毫不怠慢细节,用日常的、细腻的、观众可感可知的普通人的故事,塑造出一群乡土中国真实的人。

这些普通人有真实的模样。被黄沙沾染得泛黄的头发和衣服,干燥气候下粗糙皲裂的皮肤、嘴角,他们一个个都是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人:扒过火车的张主任一脸煤灰,回到村里的马得福坐姿一看就是村里人,李大有耳后别根纸烟为显摆不为抽。这些普通人有中华民族共通的改变命运的信念、对故土的执念,也像任何地方的普通人群一样,有人愿意吃苦耐劳,有人就是“等靠要”的懒汉。

更重要的,他们还有着朴素的人的情感。年轻人为心上的女孩捎张油饼,“看你吃比我自己吃还香”;乡村老师被女儿误解时沉默了,但他还是在孩子远赴福建打工的前夜往行囊里偷偷塞几张纸币;福建工厂的联谊会上,已为人母的海吉女工悄悄藏起气球,打算回家乡时带给自己的孩子。亲情、友情、爱情,生而为人的情感藉由羞涩隐忍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像一颗颗绵密的情感露珠,晶莹剔透,瞬间在观众心里荡漾开。

制造这些细腻体验,离不开剧组“沉浸式”的创作。剧中人在戈壁荒滩里一寸一寸地开拓,建设新家园,剧外,创作团队在自然环境恶劣的西北大地上完成了同步突破。剧组在苍茫戈壁滩上挖地窝子、打夯土方,随着剧情推进,村民种蘑菇赚了钱,剧组又开始建砖垒房。每一件旧家具、物品,都是剧组从今天闽宁村村民手上买或租来的“时光见证者”。甚至剧中村民种的蘑菇都是美术团队在现场自己种下的。正因有了对细节的严格品控,宏大的国家叙事自然贯穿在了满是生活气息的画面里,将观众带入一段跨越山海和时间的真实奇迹。

不回避道阻且长,每一步向前都凝结着真实汗水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山海情》要弘扬的主题很清晰:西海固人民把根扎在更辽阔地方的勇气,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扶贫干部的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福建对口帮扶干部、专家、企业家的无私奉献……但珍贵的是,剧中不回避道阻且长,所有的问题、艰苦、苍凉、贫穷、愚昧都明明白白地展现出来。

一开始,缺水、少电、山高路远、风沙漫天、村民有认知局限,扶贫的难,是自然环境、基础建设、人文观念的多重恶劣。一部分吊庄户移民到了金滩村后,难题依然在。仅以种蘑菇为例,专家在西北土地上种出菌草蘑菇,需要迈科技关;说服村民出资2000元建大棚种蘑菇,需要迈勇气关;种蘑菇的人多了后,供大于求,蘑菇滞销,又需要迈过拓市场一关。再看教育问题,没有移民时,孩子们上学难难在路途遥远;金滩村建起西戈壁小学后,难的是操场尘土飞扬,难的是缺少固定教师;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十五六岁的孩子到底是外出打工还是继续上学,也成了横亘在白校长和村民间的一道认知难题。还有马得福不惜折损“仕途”都要替菇民求助的戏剧点,也是直白地把一部分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呈现出来。

《山海情》里关关都难。但剧中不开金手指,也没有天降福星。几年时间,当初种下的小树苗依然是护不了村庄和村民的小苗苗。世界级的农业专家,种蘑菇在行,走市场却是外行,遇上不讲理的贩子,教授急了也打架,遇上自己预估错误,拿不出有效办法的科学家也只有自掏腰包垫付款项这条下策。所有这些难过的关,会让人知道,路途虽遥远,可就是有人一直不放弃,就是有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事情做成了。

不渲染苦情,每一处困境中都看得见真实梦想发光的样子

没有人怀疑,涌泉村的日子苦,金滩村的依然很苦。但丧吗?一点儿都不丧。

前两集里,孩子们想要跑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动因是为了脱离穷苦。但画面里,一众人奔向火车的镜头拍得极美,年轻人在山间的跳跃、奔跑一样壮丽得直戳人心,这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得热烈又灿烂。

水花拖着身体残疾的丈夫、年幼的孩子、所有家什,一副平板车上路,在风沙尘土里走了七天七夜,这一路艰难苦极了。可导演不拍路途之艰难,而是把特写给了黄沙散开、水花脸上满是希望的笑。这样的女性,是苦水里长出来的花儿,可她无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只要看见希望,就能笑得美,四百公里路再远再难,在她眼里,终点就是新的家园。

戈壁滩小学的孩子们没有平整的操场,缺少来了就不走的老师,教具都是靠捐助的。但导演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留给“春天”。白校长带着学生参加自治区的合唱比赛,不选拔、全员参与,当孩子们坐了几小时大巴、穿着干净整齐的校服终于站在礼堂里,他们用最洪亮声音放声歌唱的,就是带着蓬勃生命力的《春天在哪里》。在艰难困苦的现实主义基因里,创作者为土地和人民的故事注入饱含希望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手笔,用绝望之中有希望告诉观众,政策科学、干部作为、帮扶人真心、群众努力淳朴,这样凝心聚力同向而行,是真的可以遇水架桥、逢山开路。

当初追着撵着逼村民走出大山的张树成与金滩村暂别,又与闽宁村永别;初来乍到时着西装、流鼻血、连做梦都在找水喝的陈金山,任职期满要回福建那天没有惊动任何人,只对着建设中的闽宁村头望了又望;凌教授在西海固教会村民种蘑菇致富,他要接着赶往下一站新疆,所有人捧着自己种的枣、抓的鸡赶来送行……《山海情》里,一次次道别都让人落泪,不靠刻意煽情,而是交代一个事实——有人来有人走,有人接续奋斗,中国的脱贫攻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是真真正正几代人凭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精神,走到山长水阔。

收官时,许多观众问,《山海情》有没有第二季。剧集本身已终结。而征途漫漫,中国大地上还有讲述不完的有血有肉的真实奇迹。

专啃骨头案的执行法官——马瑜

当事人送来锦旗。

看望、慰问困难当事人。

送达法律文书。

第一次见到马瑜法官时,他身上的机油还没干,这是马瑜帮申请人执行对方的一台挖掘机时留下的。风趣幽默、质朴干练,心中有大义是记者对马瑜的第一印象。2000年,马瑜从景洪市法院执行局调至官渡区法院执行局。

32年的法官生涯,马瑜大多数时间和执行工作分不开,虽已年过五旬,他平均每年仍受理执行案件300余件,并创下了执结案件数年全院第一的好成绩。辛勤的汗水和执着的信念换来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誉,凭着对工作的热情,马瑜多次荣获省、市、区级“办案能手”“先进工作者”“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说起这些年的执行生涯,马瑜一番话感动了记者: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判决书的尊严!如果执行不到位,老百姓打官司有什么意义?

“会说谎”的马法官

2014年9月的一天下午,马瑜接到个电话,是申请执行人的代理人打来的,称发现了被执行人李月光的几台挖掘机停在了宾川县城附近的山上。

挂上电话,马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个案子他已经跟了好几年,案件判决后,法官发现被执行人李月光名下没有可被执行财产,其本人也失踪了,几年查找下来,仍然是一点线索都没有。

当晚,马瑜就立即和3名同事赶到了宾川县,当得知被执行人李月光在一家餐馆后,马瑜和法官文永、李海坤等人商量:如果以法官身份出现,李月光会有警觉,可能将挖掘机转移。于是,马瑜急中生智,决定临时扮演挖机修理工,和李月光周旋,其他人则悄悄开车尾随。

这时,女儿打来电话,马瑜才突然想起明天是女儿入学的日子,自己之前答应了女儿会去学校为她更换已经使用了三个学期的桌椅木床。但因有执行任务,只能再次食言,只得愧疚地答应女儿说择日一定会帮其更换。电话里,女儿沉默了一会儿,就传来了哽咽……”随后挂断了电话。马瑜心如刀绞,却又无可奈何。这些年来,自己亏欠孩子的太多了!

在离宾川县城30多公里的半山腰上,李月光携同马瑜等人找到了那台坏掉的挖掘机。此时,尾随其后的文永等人出现,亮明身份要求查封该挖掘机,李月光恍然大悟,开始耍起狠来,言语威胁之后又打电话叫来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

马瑜意识到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他首先站了出来,将李月光拉到一边,给李月光做思想工作。同时,其他法官联系了一辆货车来拉挖掘机。

当他们把挖掘机装载好准备下山时,下山的唯一道路被李月光的人堵了。而李月光则趁着酒劲一把抓住马瑜的衣领,扬言不可能放他们离开。

夜越来越深,马瑜一行人和李月光他们就这样一直僵持着。凌晨2点,山上的气温已经从白天的20℃下降到了不到10℃。马瑜等人只穿了短袖,虽然冷得瑟瑟发抖,但是始终没有放弃,不停地给围堵他们的人释法说理,并且表态:“今天挖掘机我们是一定要依法扣押的,否则我们不会离开!”因为几个小时以来思想工作的疏导,加之马瑜等人的坚持,以及半夜寒冷的天气,围堵的人群渐渐散去。李月光无奈之下,才让马瑜等人将挖掘机运走。

那场婚礼上的执行

2015年的一天,一场婚礼正在高原明珠大酒店举行,马瑜和几名法官出现在了婚礼现场。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是去参加婚礼的,而是接到申请执行人电话到婚礼现场抓“老赖”的。

事情得从20年前说起。当时,作为朋友的原告借给了被告8万元钱,但是,到还款日期后,被告却迟迟不见动静,多次催款无果后,本是朋友的他们闹到了法庭。法院判令被告还钱后,被告却失踪了。

“那些年,技术手段欠缺,一个人如果换了地址、电话,法院只能等待有人举报线索之后才能查找,但找到的可能性很小。”马瑜说。20年了,当时承办该案的法官已经退休,卷宗都已发黄,接手该案的法官多次查找被告名下的财产都落了空。

这天晚上,马瑜刚下班回到家,就接到了官渡法院执行局局长的电话,称该被告终于出现了,举报线索的正是原告,原被告在共同的朋友的孩子婚礼上撞见了。

马瑜执行团队迅速集结在酒店门口。考虑到这是婚礼,不能大张旗鼓地抓人,但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可能会放虎归山。马瑜等人设法将被告约到了酒店大堂,在亮明身份后,被执行人极不配合,被马瑜等人当场制伏。戴上手铐的那一刻,被执行人还佯装法官抓错了人。

回到法院已经是晚上10点多,被执行人多次表示自己没有钱,这些年来生活无依,过得相当凄苦,演得十分逼真。但是,一包“大重九”香烟让马瑜将其识破,“过得如此凄惨怎么还抽那么贵的烟?”马瑜和被执行人斗智斗勇,当马瑜表示法官有权拘留他时,被执行人掏出了10多张银行卡,当场表示凑钱还账。而此时的8万元经过20多年的时间,连本带息共22万余元。夜里12点,钱转到了法官指定的账户上,这桩20年的陈年旧案在短短5个小时做了一个了结。

“会骂人”的马老头

文永,是马瑜十多年的老搭档,执行案件都是他们相互配合。说起马瑜,文永对其赞不绝口,除了业务能力强、顾全大局,很有大哥风范之外,“很会骂人”成了文永印象最深的性格特点。

这些年来,文永和马瑜搭档啃下了很多硬骨头,也遇到了很多“难缠”的当事人,但是再怎么难缠,马瑜都有办法将其攻克,而马瑜对待这种“老赖”,惯用的“伎俩”就是“开骂”。

去年,他们共同执行一起劳务纠纷。被执行人昆明驰飞扬建筑劳务分包公司(以下简称“驰飞扬公司”)被判赔30余万元给郝天福。判决生效后,驰飞扬公司不仅换了办公场所,账户里也一分钱没有,好在该公司法人黄德胜的电话号码一直没变,于是,马瑜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黄德胜打电话“开骂”,对其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斥责,连续“骂了”两个星期,黄德胜终于“忍无可忍这个老头了”,到法院履行了赔偿义务。

法官开展执行工作,得不到被执行人的谅解算是正常,但是得不到申请执行人的理解也是常有的事。

多年前的一个案子判决生效后,马瑜和文永查询了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发现他真是太穷了,根本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是如果让被执行人通过打工赚钱,分期付款的话,15万余元的赔偿金额还有可能还清。于是,他们通知双方到法院来协商,但是当申请执行人听了这个方案后,第一句话就质问马瑜:“你到底吃了多少钱?赶紧吐出来。”

面对这样的质问,马瑜又“开骂”了。最终,在马瑜的坚持下,双方达成了还款协议。

其实,这样的威胁对于马瑜是家常便饭,“早已经习惯了,就不存在什么怕不怕了。法院的矛盾激化基本上是在执行阶段,因为很多老百姓法律意识不高,他们认为判决下来了就可以立马拿到钱,但实际上要拿到钱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有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有些人甚至打电话给法官要求法院给钱的。”每当面对这样的情况,马瑜除了细心普法以外,更多的是做耐心和细致的说服工作。“要做好执行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对工作的责任心,还有对当事人的责任心。”马瑜说。

“当事人拿到钱 我比自己拿钱还高兴”

这些年我国法治的进步,马瑜这样的老法官体会最深。回忆起这些年的执行工作,马瑜说,以前打电话通知被执行人来履行义务,打10个,有9个不接电话,要么就称不是本人,甚至还在电话里骂法官,我们到被执行人家门口去蹲守,但效率非常差。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执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打电话让被执行人来交钱,也会遇到称自己没钱的,但冻结了他的账户、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他们立马就主动来还款了。

为了更加周密地做好执行工作,马瑜每天上班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查询一遍银行给的回执。“被我们监控的账户里,一旦有款项进来,有时候几分钟就又被转移走了,如果发现不及时是追不回来的。”

前不久,马瑜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好在发现及时,原本已成“死案”的款项终于被追了回来。

当事人是个30岁刚刚出头的女子,叫王晶,这些年来,她辛苦打拼,将多年积攒下来的50万元借给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不久,王晶发现自己被骗了,这家公司的办公场所一夜之间就搬空了。意识到50万元打了水漂,王晶报警、起诉。但是几个月里,承办法官马瑜不断查询该公司的账户都再没有资金,渐渐地,王晶也已经死心。

可是,事件的转机出现在马瑜下班前的那一刻,他像平常一样,下班前检查银行的回执,突然发现该小额贷款公司的账户上出现了50万元,马瑜立刻打电话给银行,将这笔款项冻结。随后,他给王晶打了电话,一听到消息,王晶大哭起来,她怎么都没想到,这钱还能追回来!这完全依靠的是马瑜法官的责任心,如果马瑜没有及时发现并将款项冻结,5分钟后,该款就会通过网银迅速被转走。之后,王晶将一面锦旗和感谢信送到了官渡区法院。信中写道:“感谢贵院培养了像马瑜这样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让我们老百姓依赖和信任的优秀法官。”

马瑜说:“看到当事人拿到钱,真的比自己拿到钱还高兴。”

马瑜的老家在景洪,患有脑溢血的父亲已经85岁了,常年卧病在床,老人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经常回家看看。今年,老人的病情开始恶化,家人多次打电话让他回去见见父亲。然而,今年4月,全省法院开展了“迅雷”执行攻坚行动,马瑜和他的团队又忙碌了起来,新疆、内蒙、贵州……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最近的一次,他到勐海扣押车辆,但时间紧急,他没能回去看看重病的老父亲。马瑜总是说,忙完这两天就回去,硬是没有向组织上请过一天假。7月初,迅雷行动结束后,马瑜本打算利用7月15号星期六回老家一趟。然而,7月13号,噩耗传来,老父亲最终没能等到见他最后一面。

这个坚强的汉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躲到没人的地方,嚎啕大哭了一整天。他知道,这些年来,自己亏欠家人实在太多太多,他能感受得到,老父亲临终前最后的思念和遗憾……

马瑜就是这样,在执行岗位上坚守了32年,信念从未动摇。2016年,他荣获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荣誉天平奖章”。

面对荣誉,马瑜从不自傲,他明白,荣誉背后是更多的责任。他坚信,作为法官,要用热情和责任托起法律尊严;要用正气和耐心呵护一方和谐安宁,这是自己的职责。

2015年至今,他收案近千件,结案近800件,执行到位金额超亿元,结案数、实际执行数位居官渡法院执行局之首。

32年,他默默地履行着一名执行法官的职责,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32年,他知难而上、讲究策略,在执行工作中攻克下一个又一个“堡垒”;32年,他执行中“多、快、好、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满意与称赞……(记者陈力报道 官渡法院供图)

孤独梧桐细雨

(本人原创《千古帝乡》正在全球寻找最优秀的出版商,有意者请您留言。)

孤独不等于没有诺言

做自己渴望世界的那颗树

一半沉默着飞扬

一半寻迹里沐浴阳光

直面孤独,习惯就好了

连呼吸都含着慈悲

爱上一个人时光的那一秒

已经完成了重逢与构建

生命太仓促,不要浪费

活着就是一条孤独线

看尽秋色后的寂寞

最狂风与海,终是自应对

人人皆寂寞,只是狠未懂

地狱般磨砺生出翅膀

世间绝唱均在焚烬之上

若不孤独,怎知对影三人?

世间万物,读孤才觉醒

独坐独白独知独芬华

良窗读月,才知生的荣光

若不孤,怎知登台转轮?

孤后,生命变得简单

吃饭、睡觉,心中有海洋

从此后,静静听、静静看

誓如铁,不怕流沙剪影

看影子,似有秋鸿传信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争取的

隐世界,知其曲折

山河滴答沉寂出独倚门

(点击‘了解更多’衔接中国作家网,感恩遇见。)

为世界杯球场搭筋骨

卡塔尔当地时间12月13日22时,卢塞尔体育场,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3比0战胜克罗地亚队,率先晋级卡塔尔世界杯决赛。4天之后,还是这块球场,将见证梅西能否拿到自己的第一座,也可能是最后一座大力神杯。

全世界的球迷聚焦卡塔尔时,远在浙江打工的陈进银,每天仍像往常一样来到工地。他掏出手机,世界杯的新闻铺天盖地地涌进来。他不懂也不爱看足球,但每次刷到在卢塞尔体育场的比赛都会暂停,下意识地盯着画面里这座陌生又熟悉的场馆。

这座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北20公里的体育场,外形轮廓像一只巨大的“碗”,能容纳92400名观众,历时5年建成,总耗资达7.67亿美元。

陈进银和李晓武是参与建设场馆的4600多名中外工人中的两位,他们一起在距场馆几百米的工人营地住了一年多。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但陈进银仍然一眼就能分辨出看台上的观众位于哪个方位。他能看到自己亲手摸过的一根根钢管被精心涂装上金色,在人声鼎沸的欢呼中,沉默地支撑着这座庞大的场馆。

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卢赛尔体育场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图/IC photo

印在钱币上的体育场

卢塞尔体育场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北20公里的卢塞尔,世界杯让这座沙漠中的小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球迷。

十几年前,卢塞尔还是介于沙漠与海洋之间的一座小城镇,遍地沙土。为了举办世界杯,卡塔尔政府投资上千亿美元,将其打造成一座崭新的绿色城市。现如今,这里有奢华的高尔夫球场,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以及数座五星级酒店。滨海大道两旁棕榈树摇曳,豪华游艇遍布水滨。卢塞尔体育场更是成了卡塔尔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卡塔尔旅游局官方称,体育场外形设计受阿拉伯人传统的椰枣碗和珐琅灯笼启发,整体外形呈马鞍状,外幕墙是铜色圆形玻璃,配上内部灯光,使得它在夜间格外璀璨,像极了沙漠中的一只“金碗”。

11月20日,四年一届的男足世界杯在卡塔尔开幕。根据赛事安排,共有64场比赛分别在散布于五个城市的八座体育馆中举办。其中,卢塞尔体育场将承办包含决赛在内的十场比赛,以及12月18日举行的闭幕仪式。

根据国际足联官网的数据统计,在已经进行过的多场比赛中,这座可以容纳超过八万观众的场馆几乎每场都座无虚席,上座率超过90%。

就是在这座球场,阿根廷、巴西等球队迎来了在本届世界杯的首次亮相。梅西、C罗、内马尔等,都曾在这座球场的草坪上挥汗如雨。数以万计的球迷在这座球场内欢呼庆祝,也让这座球场成了世界的焦点,为人们所熟知。

世界杯比赛期间,32支参赛球队的国旗被设计成三角形旗帜,在场馆前的空中依次悬挂。身披旗帜、脸上涂着油彩的人群络绎不绝,推着轮椅、拄着拐杖进场的球迷也并不少见。时不时还会有人在场馆外跟随着音乐即兴跳起舞,甚至有人把小型乐队搬到了这里。

对于这座如今闻名全球的体育场,秦思危(化名)的记忆还停留在两年前离开卡塔尔的时刻。

为了承办世界杯比赛,卡塔尔政府投入70亿美元修建了八座体育场馆。秦思危所在的中国公司承包了其中两座新建体育馆的钢结构建造工作,其中一座就是卢塞尔体育场。

作为一名德国队球迷,在为今年世界杯德国队表现不佳惋惜的同时,秦思危总是会想到四年前的世界杯。那时,他在刚刚动工不久的卢塞尔体育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走进当地酒吧,与球迷一起欢呼,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今年的世界杯,他在电视上看到,卢塞尔这座沙漠小城已经大变样。看着电视上金碧辉煌的“大金碗”,光影交错间,他觉得自己并不只是一个观众。

公开信息显示,卢塞尔体育场由中国铁建与卡塔尔HBK公司负责联合建造,其中中方参建人员超过千人。在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110家大型企业、4600多名中外建设者共同协作下,体育场于2017年4月11日动工,耗时五年,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作为这座体育场的一线施工人员,李晓武和陈进银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完成施工的最终样貌。结束体育场的钢结构工程后,他们便离开卡塔尔回到了中国,投入了新的工程。两年半后,随着世界杯的开幕,这座体育场突然成了世界关注的中心。

尽管他们对足球都不是太热衷,也没有时间熬夜看比赛,但在老家的同学聚会时,大家围坐在一起会聊起,“世界杯那个最大的场馆,就是老李盖的。”李晓武突然想到在高温下为了确定材料安装顺序和“领导们”力争的自己,“还是觉得挺自豪的。”

如今,这座新的卡塔尔“地标”建筑,已经被印在当地2020年发行的面额为10里亚尔的新版纸币上。

施工中的卢赛尔体育场,看台已经基本安装完成。受访者供图

卢塞尔初印象

秦思危是在2017年7月抵达卢塞尔新城的。

那是他的第一次出国之旅,等待他的,是一块巨大空地上的脚手架。

秦思危记得,当地的同事开了一辆2006年产的二手凯迪拉克跑车来接他,这辆车是同事花一万多卡币淘的。回去的路上车的空调突然坏了,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让秦川连呼吸都有些困难。

根据卡塔尔当地法律规定,外国公司在当地进行经营活动,必须与卡塔尔当地“保人”合营,且保人最低占股不低于51%。秦思危的工作,就是在中国公司与卡塔尔方保人之间沟通交流,保证财务和行政工作的顺利完成。

高温只是秦思危遇到的第一重挑战。在此后四年的卡塔尔生活中,他多次因为不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惹上麻烦,比如递文件该用哪只手,与异性在公共场合如何交流,与当地人共同工作时的穿着,等等。

由于承担着中外双方沟通的重担,大大小小的事务秦思危都要参与。其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管理从中国来到5000公里外的卡塔尔施工的工人团队。

卢塞尔的海边,新修建的高楼几乎都在施工中。受访者供图

李晓武是众多中国施工团队中一支施工队的领班。这个施工队共有118个,陈进银是其中之一。

2019年9月,李晓武、陈进银和其他工友一起从河南老家来到卡塔尔。李晓武在行李里塞了几块月饼,准备在中秋节分给工地上的工友们。一下飞机,一股热浪一下子就扑了过来。

自2007年起,李晓武和陈进银不仅参与过鸟巢等国内大型体育馆的施工,还曾在刚果、阿尔及利亚等数个国家参与过多个海外体育馆的建造,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

在参与北京鸟巢体育场施工时,李晓武听说,当时唯一的一台800吨吊车,是从新加坡调来的,用完后就买了下来。而在10年之后的卡塔尔,他发现施工高峰期有三台吊车在同时运作,全部由中国制造,其中承重最高的一台,最高可吊1600吨的材料。

与秦思危初来时面对的沙漠相比,李晓武等人到达卢塞尔时,这里已经大相径庭。卢塞尔体育场已经初具规模,密密麻麻的座椅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中。在一片灰色看台中,红黄相间的塔吊正在不停地运转,中国工人之外,来自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等国的工人,也在热浪中埋头苦干。

除了远处的低矮建筑外,周边依然是大量未经开发的沙漠,初具雏形的卢塞尔体育场如同庞然大物般蜷伏着。

整个体育馆建设难度最大的部分是共计24段压环的搭建,在陈进银到达的前一个月,第一段压环刚刚被安装完毕,孤零零地被放置在70多米的高空处。

高温之下,工人们正在为体育场安装钢结构。受访者供图

40摄氏度的高温

李晓武和陈进银等工人们到达卡塔尔后,立刻住进了工人营地,投入施工。尽管此时已经过了气温最高的七八月份,但最高温依然超过了40摄氏度。

热带沙漠气候让卡塔尔的夏季漫长而炙热,从4月一直到10月,气温最高时可达50摄氏度。由于三面环海,空气湿度大,闷热更加重了高温带来的不适。高温作业成了施工团队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李晓武和他带领的施工团队负责体育场整体钢结构的搭建,就是用总重30000吨的钢板搭建起体育馆的形状和骨骼,是让卢塞尔体育场从设计图纸上“走下来”最重要的一步。

吊装、钢板拼接、组装焊缝、拼装……尽管工作内容看起来跟其他体育场馆的建设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李晓武觉得,这是他入行多年来最艰难的一次工作。

时隔三年,回忆起那种酷热,李晓武似乎还有所感觉。在工地上走上两百米,浑身就会湿透,汗水顺着脸颊和下巴往下淌。手刚一垂下,汗水就会顺着胳膊“啪嗒啪嗒”滴到地面。空气里海水的咸味和阳光照射的焦糊味混在一起,令人头晕脑胀。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和飞扬的尘土,在未成形的场馆骨架正上方,太阳毫无遮挡地焦烤着整片大地。李晓武觉得,自己的毛孔在扩张,不停地流出汗水,把黏在胳膊上的尘土都冲了下来,心跳越来越快。

为了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工地上还停着装有空调的大巴车。一旦工人有需要,可以上车休息。工地还建立了高温预警,一旦温度超过40摄氏度,就会在工地竖起红旗,要求工人立刻停工。

真皮围裙、厚重的工装、防护面罩、眼镜、橡胶手套……根据工地的要求,工作人员施工时需要穿戴规定的装备,有人随时检查,不可以随意穿脱。

李晓武明白,这是为了保护工人的安全。但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这些防护装置成了一种“阻碍”,让人呼吸不畅,头脑发晕,只能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手中能把人烫伤的钢管上。撑过十几分钟,等身体逐渐适应后,再咬牙坚持下去。

卡塔尔方面对建筑的要求标准极高。这一点秦思危最有感触,有时一份简单的文件需要七八个人签字,就连买一把尺子都要先通过多方核对。

为了既能赶工期又避开高温,工人们分成几个班次轮流工作。第一班从早上五六点到中午十一点,熬过最热的高温时间,第二班从下午三点工作到七点,晚班则是从晚上七点一直工作到凌晨四点。

陈进银在非洲好几个国家工作过,对他而言,高温作业也并不是第一次,但卡塔尔这样难熬的高温他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些国家里,卡塔尔是最热的。”

只要一走动,马上就会出一身汗,有些月份的最低温甚至比其他国家的最高温都要高。尽管工地上有给工人降温、休息的大巴车,但在高空作业或者工程紧迫时,休息的时间并不是十分宽裕。

因此,尽管并没有额外的酬劳,但陈进银更喜欢上夜班。傍晚七点后,气温会慢慢降下来,工作起来会更舒适,比起难耐的高温,他更愿意熬夜通宵工作。卡塔尔和中国有五小时时差,凌晨四点下班时,中国已经是早上九点,这让他觉得晚班的时间没有那么不可接受。

2019年12月7日,陈进银坐在塔吊的驾驶室里,在有节奏的敲打声中看着不远处的吊车缓缓将几百吨的压环拉起,这是第13段压环,代表工程即将过半。看着眼前蓝白相间的塔吊,他念叨着,“越来越快了,马上就要完工了。”

2020年10月1日晚,技术人员在体育场走道上查看施工进展。受访者供图

另一种生活

2019年的卢塞尔,还没有当下世界杯的热闹与繁华。

陈进银和李晓武记得,因为语言不通,当地习俗又与中国相差较大,工人们绝大多时间住在工人营地里,吃穿都由工地提供,开具出门条才能离开营地。

在他们看来,卡塔尔工人营地的居住条件几乎算得上是他们住过的最好的工地营地之一。尽管是临时修建的板房,但四人一间的房间,面积超过20平方米,储物柜、空调等一应俱全。清洁工随时打扫卫生,连楼道里都安装了空调。饭菜也足够丰盛,中国工人的三餐,甚至专门有中国厨师负责。

在有限的一些外出时间里,陈进银最常去的地方,是一家叫“黄河超市”的中国超市。尽管和中国比起来物价昂贵得多,但总算能买到一些更亲切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比如比当地水果更便宜的中国产苹果。

出门不便的时候,陈进银他们会列一个购物单,超市老板送货上门。工人们几乎所有自己购买的生活用品,都来自这家超市。

工人宿舍内部,一间房间四个人,用帘子隔开。受访者供图

晚上没有排班的时候,陈进银有时会和朋友们一起找家酒吧喝酒。在严格禁酒的卡塔尔,这是他们唯一能找到、可以合法喝酒的地方。酒吧靠近海边,工地以外,陈进银对卡塔尔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片海。

每当夜幕降临,为了躲避白天的高温,极少出门的当地人,会驾驶着豪车特意从多哈来到这片20多公里外的海边,拿出帐篷、烧烤架等露营装备,一家人在海边玩个通宵,直到凌晨四五点。看到过几次后,陈进银感叹,“看起来还挺舒服的。”

卢塞尔慢慢地建成了,越来越多的棕榈树被种植在城市里。陈进银听当地人说,一棵树的维护费用,每年需要至少三万元人民币。在卡塔尔看一个家庭有没有钱,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看看门口有没有种树。

建造卢塞尔体育场的工人除了中国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工人占了大多数。据李晓武观察,中国工人主要负责切割等工作,而其他国家的工人主要负责安全监护等。中国工人的薪水,一般是在国内工地施工的1.5倍左右,而这些国家工人的薪水相对低一些。

李晓武记得,每周会有一辆取款车来到工地,供工人们取款。中国工人基本都会取500里亚尔面额的纸币,而孟加拉国的工人几乎都只取50里亚尔或100里亚尔面额的纸币。

卡塔尔的物价水平远高于工人们的消费能力。李晓武说,蔬菜水果的售价折合人民币,一公斤要几十元。工人们去超市买水果时,大部分都是只买最便宜的苹果。而高额投资、摩天大楼、豪华游艇这些,离工人们更是遥远。

当地人常来游玩的奢华场所。受访者供图

离开时的“纪念品”

2020年4月起,伴随着新的夏天到来,新冠病毒开始在卡塔尔大肆传播。

原本就需要裹得严严实实的工人们,为了防止疫情感染,被要求在施工时必须佩戴口罩。这让他们更加呼吸不畅。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这条规定改为施工时身边如果没有其他人,可以暂时摘掉口罩。

但这并没能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播。到项目结束时,100多人的施工团队里,共有20多名工人被感染。幸运的是,他们都没有什么后遗症,身体恢复后就又回到工地,继续未完成的工作。

但疫情让工期又一次延长了。2020年10月,李晓武所在施工队伍的场馆建造工作终于结束了。最后也是最大的问题摆在了工人们面前,由于航班“熔断”政策,卡塔尔已经没有直飞中国的航班,他们无法买到回国的机票。

李晓武和工人们两次找到了中国驻卡塔尔大使馆,求助中国大使馆参赞。最终在各方协调下,工人们得到批准,可以先从卡塔尔前往巴基斯坦,再转机回中国。

经过了两个月的等待,从2020年12月开始,工人们开始分批踏上回乡之路。他们先在卡塔尔隔离20天,再前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隔离半个月,检测后满足登机要求,从巴基斯坦登上回国的飞机,在武汉降落,在武汉再隔离半个月后,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2020年9月8日,完成所有合拢工作后,工人们制作了体育场造型的蛋糕庆祝。受访者供图

2021年初,在完工四个月后,作为最后一批施工队伍中的一员,李晓武终于可以回国了。

就在那时,卡塔尔新发行的纸币,卢塞尔体育场作为标志性建筑,被印在了十元纸币上。工人们商量着,想办法拿到纸币,留作纪念。

陈晓武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拿到。就是他们在多哈机场准备登机回国前,有了意外之喜。他们想把手头最后的卡塔尔货币换成人民币时,竟然发现机场换汇处有新发行的纸币,上面印的,就是昨天还在眼前的卢塞尔体育馆。工人们赶快换了新纸币,留作最后的纪念。

陈晓武将纸币分了分,他自己拿到了两张。卡塔尔的20里亚尔折合人民币不到40元,在卡塔尔当地甚至买不了一公斤新鲜蔬菜。但陈晓武觉得,在带回来的行李中,它们最珍贵。

飞机在轰鸣声驶离跑道,卡塔尔的高楼大厦慢慢变成小方块,直到消失不见。在飞机上,李晓武想起一件遗憾的事,离开卡塔尔前他领到了一笔奖金,决定和朋友一起去逛商场。在一家奢侈品店里,他看中了一款手表,思来想去没舍得付款,“在国内就很难买到了,很多男人不是都想买块贵点的手表吗?我当然也喜欢。”

秦思危回国的时间更早一些,2020年9月,他从卡塔尔回国。他离开的时候,场馆已经接近完工。整个体育场像一座小型的钢铁森林般矗立着,周边也从沙漠变得高楼林立。他站在场馆前,还是能回忆起初到卡塔尔扑面而来的那股热浪,以及沙漠中地标一样的脚手架。他在心里默默地跟这座生活了三年的城市告别,“或许这辈子都不会再回到这里了,但我会永远记得这段难忘的岁月。”

他也带回了几张纸币留作纪念,心里还有些抱怨,“怎么才是10里亚尔的,应该印在500里亚尔的钱上,那是最大的面值。”

新京报记者 侯庆香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