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杭州渐变色健康码将上线(渐变色健康码没有上线计划,背后风险仍需要警惕)

杭州渐变色健康码将上线(渐变色健康码没有上线计划,背后风险仍需要警惕)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1-14 20:33:20

杭州渐变色健康码将上线(渐变色健康码没有上线计划,背后风险仍需要警惕)

杭州渐变色健康码将上线文章列表:

杭州渐变色健康码将上线(渐变色健康码没有上线计划,背后风险仍需要警惕)

渐变色健康码没有上线计划,背后风险仍需要警惕

作者:闵萧

5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卫健委对网友热议的“渐变色”健康码思路作出回应称,“渐变色”健康码仅为设计思路,目前没有上线计划。5月22日,杭州市卫健委提出健康码“一码知健”的思路,通过对个人病例、体检、生活方式的数据分析,区分个体和群体健康码不同颜色,同时针对运动步数、饮酒情况、吸烟情况、睡眠质量等数据,进行健康打分。不少网友质疑,这种做法是否涉及侵犯隐私。

“仅是设计思路,目前没有上线计划”——这个回应让不少人暂时松了一口气。因为按照此前的设想,渐变色健康码意味着每个人从饮酒吸烟到睡眠质量的行为习惯、健康数据都要被交出去,而且汇聚成一个分值,最终以颜色来区分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虽然从初衷上来讲,它可能确实是“好心”,但若该计划成行,却无异于“办坏事”,说一句细思恐极也并不为过。

这一设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程序上,公共部门是否有权采集公民的健康隐私数据?要知道,即便是个人病历信息,都是受到严格法律保护的。而疫情期间采集的个人健康信息,范围相对有限,且是配合应急需要,属于“例外”状态而非常态,这一点不容混淆。二是个人的健康大数据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等于可以依照大数据直接为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打分。因为健康本身是很难量化的,弹性空间非常大,在可操作性上存疑。三是个人的健康数据被大规模收集,一旦发生信息泄漏,或是渐变色健康码再被其他场景搭载应用,它对个人隐私带来的风险,绝非杞人忧天。因此,不管是在程序上,还是可操作性上,以及对应的可以预见的风险角度上,渐变色健康码都不应该付诸实施。

虽然目前当地宣布“没有上线计划”,但由公共部门发出的这种试探,还是值得严肃对待。它提示了当前个人信息保护需要高度警惕和予以妥善处理的多种情形。

比如,公民在疫情期间配合疫情防控所让渡的个人信息,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到底如何处置?今年两会期间,就有不少代表委员呼吁重视此问题。如有代表呼吁,疫情结束后有关部门应当对收集的个人信息进行封存、销毁。而渐变色健康码,实际就是对疫情期间所采集的个人信息的继续利用。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想法”和做法,对特殊时期所采集的个人信息到底如何处理,理应从制度上予以统一规范。

再比如,有代表提醒,防疫期间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不能没完没了地延续下去。当然,这里面不仅仅包括疫情期间对个人信息的采集,其他一些特殊举措,同样也要考虑善后。不管怎样,应急下的特殊做法和正常状况下的日常做法应该有明显界限,必须警惕不加审视地将应急做法扩大到日常生活状态中来的思想。

另外,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进入实质制定阶段,渐变色健康码“创意”引起争议也是一个提醒:保护个人隐私,不能忽视对公权力的规范。这一点,在立法中应该得到更多回应。让公共部门、公权力在面对个人隐私时保持克制,法律的有效规制必不可少。

就目前来看,渐变色健康码所惊起的舆论涟漪,可能只是虚惊一场。但是,不管是眼下疫情期间所采集的个人信息如何处置,还是未来个人信息保护如何抵御种种“理想目标”的诱惑,都是无比真实且需要直面的问题。(闵萧)

浙江持续加大核酸检测力度,建立入境来浙快捷通道促进复工复产

6月2日下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四十九场新闻发布会。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首先通报了全省最新疫情情况:6月1日,浙江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6月1日24时,全省已没有确诊病例;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29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4例。

陈广胜还就近期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作简要通报。

01

持续加大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力度

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要求,浙江有序扩大相关检测范围。自4月8日至6月1日,累计有217万人接受政府组织的重点地区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其中,宁波41.1万人、杭州40.1万人、温州31.2万人,检测数量据全省前三位。

鉴于医院最容易被交叉感染,浙江全面加强院内新冠肺炎检测。4月24日率先作出规定,对医疗机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对所有发热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住院前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迄今为止,医疗机构76.7万名工作人员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按近7天计算,平均每天接受检测的发热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约6.1万人,检测结果也全部为阴性。同时,对所有住院陪护人员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5月26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1例,充分表明对疫情防控绝不能有半点松懈,任何麻痹都可能导致严重疏漏。

为切实降低人员大范围流动的潜在风险,浙江自离汉通道解除管控以来,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变化,先后对来自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广东、吉林等省区风险等级较高的城市人员或重点人群,凡未持有近期健康检测报告的,第一时间组织核酸检测,累计发现省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12例、确诊病例复阳者1例,及时解除了疫情传播的隐患。

02

建立入境来浙“快捷通道”促进复工复产

为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浙江在认真排摸和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组织重要科研、技术、经贸人员入境来浙返岗工作。对纳入“快捷通道”人员,原则上仍实行入境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少数确有必要并经用人单位申请、地方政府或疫情防控办同意,可在前期集中隔离并经核酸和抗体检测阴性后,转为居家隔离。居家隔离期间,允许在加强防护的前提下边观察、边工作。

建立入境来浙“快捷通道”,目的是为了更深入推进浙江复工复产,尤其是在重要商务、物流、生产和技术服务等领域打通堵点,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该项措施是从企业、科研机构等工作需要出发,是针对特定岗位急需性质所实行的一项公共政策。各用人单位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加强有效管理,负责做好相关人员健康监测,并落实应急管理措施。

03

抓好复学复课和校园精密智控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现有序复课,110所高校已全部开学。截至6月1日17时,返校学生807.7万人,返校率为92.58%。其中,高校、中小学、幼儿园返校率分别为92.7%、97.42%和7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对学生是否按开学时间返校,浙江采取包容态度,允许推迟到校的学生请假,特别是允许家长将幼儿居家照护,因时制宜给予选择权。对未返校学生,要求各校加强跟踪辅导,尽可能减少疫情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浙江建立校园管控、身体异常学生处置、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排查、常态化教学管理、疫情分析研判、教育重大舆情应对、防疫应急保障、组织领导和督查问责等九项机制。针对夏季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多发高发特点,对校园饮食卫生和安全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切实完善饮食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04

建立“一图一表一指数”赛马机制

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浙江实施“争先创优”行动,并从机制上强化激励与约束。

“一图”是按月绘制经济运行综合评价五色图,分别赋绿、蓝、黄、橙、红五色,对应不同评价等级;

“一表”是月评比表,将对内公布各市、县(市、区)工业、投资、出口、消费等报表;

“一指数”是经济运行月度综合评价指数,反映各地经济目标实现度、经济发展协调度和经济工作推进力度。

通过赛马机制凝聚和动员全省力量,以变应变、化危为机,全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两手硬、两战赢”。

随着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指导意见,浙江省宗教活动场所将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自6月2日开始有序恢复开放。

鉴于不同宗教活动场所情况各有差异,具体时间不一刀切,将按照“属地管理、受控有序、责任到点”的原则予以把握,确保安全平稳开放。

陈广胜就健康码的后续开发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大家对健康码的后续开发问题比较关注,包括杭州设想提出的渐变色健康码,引发在涉疫情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较多讨论,请问浙江对此有何考虑?

健康码对浙江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还比较繁重的情况下,健康码的功能还有待深化,相关管理机制仍需坚持和完善。尤其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健康码还大有用武之地。

将健康码迭代升级为相关服务码,是一些地方正着手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健康码在疫情防控期间已陆陆续续拓展了不少场景应用,对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功不可没。但需要看到,健康码的应用也有合理边界,须把握“三个前提”:一是紧扣疫情防控的需要,主要应着眼于精准识别和管控风险;二是切实保护个人隐私,防止涉疫情数据泄露和滥用;三是相关服务性功能的拓展,应遵循依法、自愿原则。

健康码原本是应急管理的产物,在全省范围大力推行,起初是有疫情防控的特定场景预设;当越出维护公共安全的边界,就需综合评估、审慎对待。同时,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发展,都可能突破原点。对有的地方围绕健康码延伸应用,假如允许公众自主选择,而不是基于强制,相信是能兼顾好各种关切。

总之,健康码也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并善于在“有所不为”中将“有所为”做精做透。对健康码的迭代升级,既从管理者的角度不断完善,又站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尤其是把握好社会治理与数据安全的关系。这可谓健康码的立身之本、信用之基,也是浙江精密智控机制一直坚持的大逻辑。

全省宗教活动场所将在今天有序恢复开放,同时强调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浙江在1月23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就在全国率先暂时关闭了所有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这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现实需要。此后的4个多月来,全省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积极配合防疫工作,暂停开放宗教活动场所,暂停一切集体宗教活动,有效防止宗教领域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宗教界还主动向信教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多方组织捐款捐物,在全省筹集上亿元慈善资金支持防疫工作。可以说,浙江宗教界为抗击疫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鉴于全省已较长时间都是疫情低风险地区,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指导意见,浙江宗教活动场所于6月2日开始有序恢复开放。像普陀山三大禅寺、杭州灵隐寺等都已在今天开放。但不同寺院的开放时间不求一律,事先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具体由宗教活动场所提出申请,报所在乡镇(街道)核实,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才可恢复开放。风险评估是严格细化的,如杭州市明确了23项具体内容,必须逐项落实到位。

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后,为避免人员过度聚集,将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实行“健康码 测体温”准入管理,并要求大家戴口罩。基督教、天主教教堂和伊斯兰清真寺,应实行隔座(位)礼拜。需要说明的是,对大型宗教活动和跨地区宗教活动将继续暂停审批。因为疫情还没有过去,我们在心理上绝不可麻痹松懈。由于宗教活动场所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更要切实防止各种隐患,必须预备临时隔离室,并落实疫情防控物资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卫生工作,无论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的每个环节都要抓细抓实。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也将参照宗教活动场所,实行有序恢复开放。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丹就浙江企业码使用情况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最近,不少企业通过运用企业码享受到了便捷的办事服务。目前全省企业码总体使用情况如何?企业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具体实惠?

上周四全省企业码推广应用视频会议以后,各地积极响应,将企业码建设作为争先创优、服务企业、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重点。截至今天上午9点,全省已累计38.9万家企业领码,其中,台州、金华、温州企业领码数居全省前三位。台州、衢州、舟山的企业领码率全省前三位,分别达到44.7%、43.7%、34.4%。同时,企业码访问量累计超过135.4万次。

目前,根据企业高频应用的需要,企业码已开发上线了扫码进码、码上名片、码上政策、码上直办、码上诉求、码上融资、码上合作、码上信用等方面功能,实现了“三服务”的全流程在线、透明化办理、多场景融合。同时,还根据各地实际需要,建立地方特色化服务专区。企业不但可以获得全省共性服务,还能享受到各地特色服务。就当前开发和使用情况看,企业主要能得到以下服务:

企业诉求及时办理。依托协同工作机制,“码上诉求”得到快速响应。5月10日以来,企业码联动12345、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小管家”,累计受理企业诉求问题16626件,已答复或办结15183件,办结率达91%。其中,企业码直接受理企业诉求问题552件,办结率达87.3%。

惠企政策直通企业。通过“码上政策”“码上直办”,积极推动了各地、各部门惠企政策从“一网可查”向“一网可办”、“一键直通”转变。5月8日企业码开展新一轮惠企政策梳理以来,新集成发布省市县三级惠企政策5451条,可办理2231条。截至目前,企业码和企业服务综合平台,累计集成发布12497条,可办理5750条,可办率达46.0%。近段时间以来,企业码向企业精准推送惠企政策2080万余次。

金融资源直达企业。通过大数据驱动,优化企业评估和信贷流程。依托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地方专区,企业码已接入各类金融机构229家,联通6000多个线下网点,提供银行产品413款。网商银行企业用户实现秒级贷款服务。

产业合作实现对接。为提升“码上合作”效能,集成54个省级部门、542项企业公共信息数据,为产业合作对接提供信息共享支持。开通产业链供求对接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产业链供求对接。同时,接入阿里巴巴1688平台等产业合作载体,助力产业链供求双向精准匹配。

特色服务助力企业。各地根据地方个性需求,开通地方专区。截至6月1日,全省已开通市级专区2个,县市区专区1个。金华通过“金码名片 服务赋能”,为40多家优秀企业提供数字化“金名片”、免费智能化改造问诊等6项专属服务,并接入金华“亲清帮”。德清通过“码上融资”,实现企业“秒级”授信、3天内上门放贷,已有33家企业获取贷款2.12亿元;通过“码上诉求”,为30家企业开展公益培训;通过“码上直办”,80个服务事项、15类县级项目申报事项全程线上办理,为75家企业审核发放技改项目补助资金6000多万元,时间缩短近30天。

企业码已经逐步被社会各界认识并重视,浙江下一步将怎样用好企业码?是否有具体的目标和规划?

企业码建设刚刚起步,还有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下一步,省经信厅将围绕企业服务重点,以争先创优为导向,坚持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加快扩大领码覆盖面,用好用活企业码,重点是抓好4件事:

坚持把政策直兑作为企业码应用的重中之重。加快建设全省统一入口的惠企政策兑现系统,开发一批覆盖全省的政策兑现事项。在省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和企业码接入各地已有的惠企政策兑现系统,并逐条联通惠企政策兑现事项。推动没有开发惠企政策兑现系统的地区在平台和企业码上实现政策兑现,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

坚持企业主体进一步完善企业码功能。以扫码进码、码上名片、码上政策、码上直办、码上诉求、码上融资、码上合作等企业高频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企业码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扩展数据来源,加大涉企数据共享力度,丰富企业多维数据画像,加强数据驱动应用能力;集聚服务资源,基于数据驱动,加快开发和整合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一批高频急需的公共服务事项;创新用码模式,在政企互动、银企互动、企业间互动、消费者和企业互动等领域,打造一批亮码扫码应用场景,真正让企业码“活起来”。

坚持以“地方专区”建设为牵引创新地方应用场景。省级层面的重点是管统筹规划、管底层架构、管审核备案、管数据安全。各地的重点是通过“地方专区”建设,管应用场景创新、管联动推广,服务企业应用。指导和推动各地结合实际,排摸梳理企业需求清单,加快专区建设,并上架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高频服务事项,创造一批线下应用新场景。

以服务企业赛马机制加快企业码推广应用。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突出保市场主体,突出服务企业,把企业码和省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作为构建“三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载体。省工业专班将每月晾晒各地、各县市区企业领码用码、惠企政策兑现、企业诉求办结等服务企业情况。通过赛马竞逐,形成服务企业闭环管理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跨地区、跨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今年总的目标是,要努力实现6月底前全省至少一半以上企业领码,到10月底前在宣传自愿的前提下企业全部领码。同时,牢牢守住企业码建设和推广应用的“安全线”,制定企业码安全使用规则,落实管理流程控制,加强数据等级安全管理,建设企业码安全保障体系。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孙黎明就全省医院院感防控工作情况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医院作为流动性大、聚集性高的开放式重点场所,院感防控尤为重要,浙江是如何加强院感防控工作的?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全省各项医疗服务工作也基本恢复正常,但从前段时间浙江发现的个别无症状感染者来看,疫情防控风险仍然存在,防控工作千万不能有丝毫麻痹、松懈和疏漏。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院感防控工作,将院感防控作为常态化防控的重要内容,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主要有两方面重点举措:

守好三道防线

一是守好医院大门防线,继续做好查码、测温、戴口罩工作。

二是守好门诊防线。大力推动预检分诊、预约诊疗,尤其是分时段预约、减少人员聚集,并强化发热门诊流程管理,做好筛查工作。

三是守好住院防线。坚持先核酸检测后住院制度,确保住院病人能够得到安全筛查。


管好三类人员

一是病人管理,对所有发热门诊患者、住院患者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抗体检测,外科手术患者原则上加作肺部CT检查,做到应检尽检、日检日清。加强预检分诊和门诊筛查,对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病毒核酸、抗体检测和肺部CT等进行诊断。对非急诊住院患者,原则上应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出具后才可收住入院。对急诊住院患者应安排过渡病房。

二是陪护人员数量、陪护时间、病房门禁管理。原则上非必需不陪护,确需陪护的安排1名固定陪护人员,并加强陪护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减少医院内人员流动。

三是医院工作人员管理。不仅包括医务人员,还有安保人员、保洁人员、实习进修人员等。要落实院感防护监督制度,按照闭环管理的要求,在前期“两员两监督一巡查”的基础上,增强院感防护监督力量,加大巡查力度,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标准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浙江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救治措施有何变化?另外,目前浙江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情况如何?

目前,浙江各项医疗服务工作基本恢复正常。我们要求全省各级医疗机构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在保持定点医院隔离病区、救治团队完整建制基础上,根据功能定位,科学调整。其中——

县级定点医院主要做好留观病人筛查工作,保留一定数量的隔离留观床位。

市级定点医院主要做好确诊病人及重症病人收治,保留独立建制的隔离病区。

省级定点医院主要做好危重症病人就治,浙医一院和温附一院保留独立建制重症救治单元。

同时,各级医院还要全面恢复其他感染性疾病和夏季传染病收治工作。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医疗机构核酸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加强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效率是落实“四早”措施的关键。全省共有258家医疗卫生机构具备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疫情发生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核酸标本检测485万份,其中4月份以来完成检测427万份,目前全省每天实际检测核酸标本6.1万份左右,最高日检测能力已达26万。按照6月底前,所有开设发热门诊的二级以上医院具备检测能力这一既定目标,实行销号管理方式,推动各地抓紧推进实验室能力建设,满足常态化管理目标要求,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同时,要求各地向社会公告具备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名单。

人们让渡隐私是为了防疫,不是为了被吃瓜

子兮/文最近,上海浦东出现疫情之后,上海总体表现可圈可点。首先,上升为中风险地区的仅有浦东新区祝桥镇营前村,堪称精准防疫。然后,城市方方面面运转照常,做到了内紧外松。本人亲身经验,火车站、地铁都没有加码防控。对比其他地方,这份淡定还是很难得的。

但令人遗憾的是,出现了疑似密切接触者隐私被泄漏的插曲。一份名为《关于浦东一例新冠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xxx调查情况简介》的文档,突然传遍了互联网。这份报告中出现了大量个人隐私,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工作单位、住址,每日行程,身高、体重、BMI,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

文档从何而来,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从内容的详细程度、专业程度来看,不像是好事网友杜撰的,而更像是从有关部门违规流出的。

这份文档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毫不夸张地说,我看到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感到恐惧。新冠病毒真是碰不得,这还只是一名密切接触者,都要遭受这种程度的“示众”。难怪有人感慨这是“社会性死亡”。然而,能够换位思考的似乎是少数。一大批人竟然津津有味磕起CP。

磕CP本是粉丝圈的黑话,出现在疫情防控领域实在荒唐。原来有人发现,“男主”每天坐二十几站地铁陪“女主”吃饭,他们从中看到了“绝美爱情”。可是稍有同理心和隐私观念的人,都是笑不出来的。

不要以为对“社会性死亡”的恐惧会促使人们加强个人防护,间接起到促进防疫的功能,因为当事人更有可能出于不信任心理对相关信息有所隐瞒,这是不利于防疫的。

众所周知,人们为了配合疫情防控,让渡了不少个人隐私。健康码实时记录着我们的行动轨迹,一旦“中招”,不管是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还是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都要配合有关部门的溯源工作。公众的自愿配合,与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高效的社会管理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威力,共同构成了我们社会的防疫战线。事实已经清楚地表明,我们的防疫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但是永远不要忘了,公众的隐私让渡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当事人提供如此详细的个人行踪,身份信息,社会关系,是为了抗疫大局,配合的默认前提是相信有关部门能够把信息保护好。这些隐私信息绝不能够用于抗疫之外的领域,当然更不是用来“吃瓜”“磕CP”的。

前段时间,苏州在健康码的基础上出台所谓“文明码”,引起舆论强烈反感,最终不了了之。杭州曾试图扩展健康码的适用范围,推出渐变健康码,同样遭到了舆论的抵制。这些都是不尊重公众隐私权、突破正当性边界的负面例子。与之相比,上海这名密切接触者隐私被泄漏属于偶发个案,但是这一个案反映出的信息保管漏洞值得重视。

信息是怎么流出来的,责任人都有谁,应该追究何种责任,下一步该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发生,这些问题都要放在阳光下回应和解答。公众信任是一种宝贵而稀缺的资源,必须得到善待,而不能被辜负。

进而言之,在防疫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要如何保护、如何使用、如何善后处理,需要在更高层面立下规矩。隐私让渡应该是有限的、有规则的、有保障的,而不应该是无限的、无序的、放任不管的。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4L9SFEJ5】获取授权信息。

江诗丹顿今年新表,终于可以一次看个够

|喜欢八卦兔的读者,怕漏过新文,欢迎“设为星标”

前阵子有读者和我感慨,买表最快乐的体验是在店铺久坐,把喜欢的一一上手,最后欢天喜地买回家,而不是因为缺货总无缘试戴。

“毕竟一次性看到实物,便于快速做选择。”他说,“哪怕之后要等,至少心里踏实啊。”

其实这最好的机会,马上就来了。

进入9月,杭州第一场可以“大试身手”的巡展就来自江诗丹顿——作为“解构之美”全国巡展的首站,今年的重点新表,都会来到现场。

那么,捂好钱包,跟着兔子好好逛逛。

年初,我曾和大家推荐过江诗丹顿历史名作系列222腕表,可惜一表难求,撩拨了太多人求而不得的心。

大热门再露个脸

但实际上江诗丹顿新表涵盖几大系列,从基础款到复杂功能,值得为此全面梳理。

不过看表前,我们先一探巡展的惊喜——“解构之美”是江诗丹顿今年的年度主题,无论表款还是展厅细节,都会直击重点。

正方形的展厅中央顶部,有品牌标识马耳他十字,如果你恰好站在杭州万象城二楼以上,俯瞰展厅,就能一览全貌

展厅中央区域是江诗丹顿首次打造的创意艺术装置,四面造型灵感来自制表师的寸镜。

从主入口一侧进入装置中心,还有互动环拍空间。此外还有3个“寸镜”造型的主题艺术视窗

丰富的表款陈列,以及制表大师工作区这些细节就有待大家亲自发掘了。

接下来,我们从两枚正装女表开启欣赏之旅。

首先是Patrimony传承系列自动上链腕表,大三针设计,36.5毫米直径,共有4款。

分别是18K白金配深蓝色表盘和18K 5N粉红金配胭脂粉色表盘,表圈有72颗圆钻,搭配“珠粒式”分钟刻度圈

诞生于2004年的Patrimony传承系列是江诗丹顿的经典正装表,是品牌从1957年推出的历史款中获得灵感而开发的。它超薄圆形的外观,风格精致,运用在女表上非常优雅。

表盘采用渐变色,6点位的日期视窗与表盘同色

除了钻圈款外,还有两块光圈版本,但江诗丹顿特意在金质镶贴时标间点缀了48颗圆钻。

在分钟刻度圈略微拱起的表面镶嵌宝石,工艺极为复杂,但它就是深耕细节的用心啊。

它们搭载品牌自制的2450 Q6/3机芯,40小时动力储存。表背可欣赏马耳他十字造型的22K金质镂空摆陀。

来看看我的佩戴上手图吧,兔子一如既往,先选钻圈款!

随后,该消费升级了——Traditionnelle传袭系列超薄万年历腕表来了。

直径36.5毫米,厚度8.43毫米,有18K白金表款和18K 5N粉红金表款

都说女人看表最爱颜值,但随着消费经历的丰富,我们终究会不满足——而且,越是复杂功能越考验审美和制表技艺,毕竟盘面布局是最直观的颜值。

万年历以四年为周期显示星期、日期及月份,并带有闰年指示,6点位是月相视窗

作为江诗丹顿的第一块万年历女表,灵感来源于品牌20世纪上半叶的经典时计作品,也延续了Traditionnelle传袭系列的风格,保留很多标志性设计元素——阶梯式表耳和表壳、太妃针、轨道式分钟刻度圈和棒状时标等。

为了给表盘留出更多空间布局,它的表圈更纤细,方便清晰显示和读时。

粉红金款搭配白色珍珠贝母表盘

它搭载品牌自制1120 QP机芯,厚度只有4.05毫米,包含276个零件(1950年以来,江诗丹顿创下多项纤薄纪录)。从表背我们能看到装饰打磨细节,包括马耳他十字造型的22K金质镂空摆陀,以日内瓦波纹装饰。

这也是Traditionnelle传袭系列第一块可快速替换表带设计的腕表

快速更换表带对女生来说,绝对是一大乐事!

看看兔子的上手效果。

蓝灰色珍珠贝母表盘很特别,表圈和表耳镶嵌76颗圆钻。对女表而言,好看又轻薄已胜出大半

女生对复杂功能的需求,起初依然来源于对颜值的渴望,但最终总会被工艺打动。

今天重点介绍的两块男表,都是高复杂功能。

首先是盘面色彩独特的Traditionnelle传袭系列万年历计时腕表。它将会每年限量制作,只在江诗丹顿专卖店发售。

铂金表壳搭配鲑鱼色表盘,是标志性设计的新演绎

太妃针、轨道式分钟刻度圈、阶梯式表壳和凹槽底盖,都是熟悉的设计元素。

白金指针和时标显示时间,蓝钢指针指示计时功能和日期显示功能,布局依然清晰。

3点位是30分钟计时盘,对应9点位小秒盘,6点位则是铂金月相盘

此外,江诗丹顿不放过一丝炫技的机会——主表盘外缘是测速仪刻度,可读取以1000米为单位距离的平均速度。

不管这功能用不用得到,看着厉害就够了。

“细节控”绝不会忽略任何部位,比如中央区域有蜗形纹装饰等。不过最吸引我的,是交替呈现微笑和忧郁的月亮脸,只因多看了一眼,就挪不开眼。

星星点缀在雾面背景上

这块表搭载具备万年历功能的1142 QP手动上链计时机芯,它衍生自一款1940年代的经典机芯——作为它的万年历版本,有324个零件,动力储存约48小时。

哪怕男表,兔子也要认真搭配!

看看43毫米正装男表在我手上的效果

最后压轴的,是Overseas纵横四海系列镂雕陀飞轮腕表,它有18K 5N粉红金款和五级钛金属款两种版本。

这也是纵横四海的首款镂雕陀飞轮腕表,直径42.5毫米

重点在于,江诗丹顿把自制2160机芯经过重新设计,采用整体镂雕,总重减少了20%,整体架构也焕然一新,且把机芯厚度减少到5.65毫米。

这么薄了,还要加一个陀飞轮框架,难度可想而知

它的突破点在于,江诗丹顿用了金质边缘式摆陀,可以留出空间展示其他零件——比如机芯基板及四个板桥上的装饰打磨细节非常清晰。

表面经NAC电镀处理呈煤灰色,风格更现代了

186个零件,一切尽在眼前的感觉。

陀飞轮每分钟旋转一圈,而框架上的一枚固定螺丝就承担起了作为小秒针的重任——粉红金款以灰色螺钉指示,钛金属款以蓝钢螺钉指示。

它就是钛金属表款

这也是江诗丹顿首款通体采用钛金属打造的表款。

表带可快速替换,并会额外赠送两条,其中钛金属款搭配蓝色小牛皮和橡胶表带,粉红金款搭配黑色表带

看看兔子上手粉红金款的效果吧。

其实所谓“解构之美”,必然要经得起细节的推敲,这点从来都是江诗丹顿所擅长的——无论盘面布局、零部件打磨、还是不显而易见却有深意的设计,都是一种常年习惯下的坚持。

种种细节的磨砺,最终组合成让我们深深触动的实物。

当然展览现场的表款会更丰富,兔子纯属抛砖引玉,为大家探路。

为“解构”传袭系列超薄万年历女表的表盘而设计,这面特别的艺术视窗呈现了一幅具有纵深感的碧蓝色多层次波纹,它的灵感来自青海省的察尔汗盐湖,中国最大的盐湖

展览时间为9月1日~9月5日,杭州万象城一楼中庭。我们也可以点击线上观展微信小程序,参加游戏互动。细节之美,从来都是越探索越痴迷。

八卦兔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转载请联系。

BIM技术、沉浸式体验...亚运会这些黑科技上新了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冬健 林婧

亚运会国球中心。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潘海松 摄

云上建设一座一模一样的场馆?足不出户即可在现场第一排观赛?为赛事全程打造一座网络防火线?

杭州亚运会就在眼前,近日记者走访多家亚运会场馆,观察到不管是场馆现场,还是赛事后方,科技都“上了新”。

且看杭州亚运会是如何发挥“数字之城”特色,让赛事插上前沿科技的翅膀。

云端空间的双生模型

时间回到一年前,在杭州亚运体育公园国球中心建设现场,除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还有一个虚拟的“云上中心”在同步进行。

“从‘一张白纸’到竣工结顶,我们使用BIM等数字化技术,给场馆在云端搭了一个‘孪生兄弟’。”国球中心建设负责人说,场馆与参数模型从一出生就已经生长在一起,可以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实时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它可以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所熟知的杭州嘉里中心、杭州南站等重要地标的建设,均有这项前沿技术的身影。

国球中心的外观呈现不规则的椭圆形,“鱼腹形”双曲面鱼鳞状金属幕墙与菱形玻璃鳞片幕墙交相辉映,就像一块放大版的玉琮,因此这里也被称为“玉琮馆”。

亚运会国球中心。

新颖独特的造型,带来的却是施工定位上的挑战。场馆建设负责人告诉记者,国球中心顶部网架空间异形狭小,专业系统交叉繁复,传统的二维图纸无法通过直观的可视化进行设计优化深化工作。

参数化设计使“琮”逐渐演变成一个鹅卵形形体。简单来说,随着手指在键盘敲击,输入设计逻辑、建立数理计算模块、设定几何约束等方法一项项完成,从而生成外形体及幕墙表皮,使表皮的肌理呈现复杂的关联性、动态性、非线性、渐变性等特征,勾勒出整个建筑的优美“丝滑”光顺感。

另一方面,乒乓球馆屋面网架存在大量专业需要进行集成设计,包括钢结构网架、金属屋面二次钢结构、周圈钢结构连接,屋面工程专业交叉多。BIM的协同工作模式是将众多的专业设计数据集成于一个模型中,工程建设中间发生的大量设计协调以及由此产生的过程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让项目管理者对设计问题一览无余,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了解自己专业相关交界面环境。在模型中工作界面按照专业合同分包范围进行划分,并进行归属属性定义,通过协同平台的交互机制分配到各专业实施管理人员。

场馆建设前,还可以使用BIM技术预先建模,包括场馆、周边、通道、赛时的交通,甚至赛后利用都能设计。“杭州亚运村的媒体村部分地块、运动员村地块,就是现场根据BIM成果导出的套管图提前预埋,减少了后期开洞,大大节省了成本,缩短了工期。”场馆负责人说。

在十四运会篮球项目测试赛中,首次引入5G智慧观赛系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观赛体验的智能帮手

观众如何判断一场赛事的质量,关键在于是否有激情的观赛体验。

以往传统的观赛形式无非是在现场“远眺”、亦或是跟着导播镜头在屏幕前观看。观众一定有过这样的苦恼,“这个分数是怎么得的?”“那位运动员为什么被判犯规?”……看不清或者来不及看清导播镜头外的某些细节,单一视角观看错过某些精彩瞬间。在智能化的今天,现场的观众能否打破座位局限,畅快观赛?屏幕前的观众能否突破四方束缚,身历其境?

“下一代沉浸式智慧观赛新体验”方案,就是为了追求无限接近人体最舒适的观赛体验。

试想一下,当你打开手机等智能设备,点开中国男篮的比赛,现场第一排观赛视角呈现在眼前,不用买票即可享受最佳位置。主视角、教练席视角、球星视角,多种人称视角让你轻松看懂战术分析。个性化多种语言解说,能带给你别样的观赛体验,如果你想学习杭州话,还有杭州方言解说可供选择。如果想给观看加点乐趣,那就通过各类端口实现朋友互动、答题互动,实时畅聊比赛内容,寻找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球时的快感。

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场馆内多场景部署全景相机,现场采集8K超高清直播画面,实时拼接后经高速率,低延时的5G网络传输到直播平台,分发至终端观看。赛事体验与智能技术齐头并进,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流畅、清晰的现场比赛,观赛体验感有了质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自由观赛视角还可基于全息捕捉技术实现子弹时间效果。如果你看过《黑客帝国》,就会对里面“黑衣人”的动作画面记忆犹新——直接观感上,在他做出动作的一瞬间,时间感觉如同停止了一般。如果观众能够逐帧观看某一段赛事画面,一定是一种看大片的不同体验。

在亚运场馆内,观众可以将手机或AR眼镜对准赛场,实时看到赛事资讯和热门赛点等滚动信息;另外,通过AR眼镜扫描场上运动员赛服,还能实时查看和了解该运动员运动生涯的简介等资料和比赛相关情况,避免了“脸盲”的尴尬。

VR观赛。中国移动供图

网络世界的赛事“保镖”

亚运会不仅是竞技体育的盛会,也是新技术的秀场,更是网络空间攻防对抗的较量场,从官方网站到票务系统、转播系统、计分系统等,都可能成为网络攻击的“靶心”。

与此同时,随着云化、数据化、智能化的出现,网络安全的边界不复存在,无论内网、外网,只要是链接网络的设备都能成为攻击者的入口,也就是说我们人手一台的手机也能成为让网络安全“长堤”一击即溃的“蚁穴”。

2016年,里约奥运会网站遭遇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流量峰值高达500多GBps。这样的攻击会导致目标主机网络和系统资源的耗尽,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从而使得目标主机根本无法为用户提供任何服务。

事实上,在大型体育赛事期间网络攻击背景复杂、原因繁多。而杭州亚运会共有53个比赛场馆及设施58个,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多个地市,这意味着,网络安全保障的辐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浙江省。

VR观赛。中国移动供图

广泛的场馆分布和深入应用的新技术对于对网络安全保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如何牢筑这堵看不见的“墙”呢?积极主动防护是关键。

2022杭州亚运会可以说是首次全面拥抱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大型体育赛事,在亚运官方合作伙伴中就有5家来自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领域。亚运会的信息系统结构复杂、体量庞大,仅仅依靠传统的方法很难确保系统的安全,因此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防护体系——“九维五星”网络安全场景化保障体系应运而生。

其中,“九维” 是指专业化统筹设计、实战化防护体系、全面化网络保障、迅捷化应急响应、弹性化安全管控、精益化分析研判、系统化流程闭环、智能化安全协同、生态化分工协作九个维度。这一根据多轮的大型攻防演练实战化攻防场景打造出来的防御体系要求,远高于以往传统的基础防护标准。

“杭州亚运会将面临的是秒级应急响应场景,但我们要做到的是,用不到应急响应体系,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所有的风险都处置控制在应急响应以前,这也是‘九维’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安恒信息高级副总裁袁明坤说。

实战化防护体系当然需要“实战”经验的积累。在去年7月的“韵味杭州”测试赛中,亚运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也进行了一次练兵,应对僵尸网络、木马、蠕虫病毒的“僵木儒毒”的应急演练就是“实战”的内容之一。记者了解到,这次实战模拟完成了预警到快速应急处置至应急完成的全流程,不仅检验了应急流程的连贯性、合理性,还发现了存在的不足,检测了赛时监测设备及时有效发现风险的能力,并为后续场馆应急工作提供了原型模板。

除此之外,面对安全服务防护场景的不同变化,亚运会还有一套定制专属的云网协同、大数据统筹、物物安联、智防兼备和全天候服务的“五星”场景化一揽子网络安全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多云安全融合、安全态势全感知、空天一体化物联网安全防护、城市安全智慧运营,让全天候全栈式服务渗透到网络安保的每一个细节,以确保亚运会‘零失误’,让智能亚运安全且精彩。”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说。

网络研究人员在机房工作

【浙江新闻 】

赛事“黑科技”速览

一直以来,大型赛事都是最新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要场景。前沿技术与体育运动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近年来的运动会,看看它们蕴藏了哪些黑科技。

AI电力机器人

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一些重要位置,首批20台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AI”电力机器人开始代替电力巡检工人,在输变电和配电等环节“上岗”。

场馆人脸识别

在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均使用5G人工智能面部识别系统以加快身份检查速度。按照设计,面部识别系统能同时识别多张面孔,可在短时间内检查超过30万人的身份,让观众无需在漫长排队中等待。

AI体操裁判及智能评分系统

AI技术的打分辅助系统通过向选手的身体及其周边200万处投射红外线,追踪选手的动作,并且实时转换成三维立体图像。根据图像,AI对于身体的旋转和扭动等动作作出分析。全程通过5G通讯技术,结合表演数据,遵照打分标准,判断技术的完成度。

无人驾驶汽车

东京奥运会上正式大量启用无人车。车上配备了控制硬件、软件、传感器,如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结合高精度3D地图和运营管理系统,可实现时速20公里的自动驾驶。

阿里云技术加持全球转播首次采用云计算

阿里巴巴与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联手打造了OBS Cloud,在东京奥运会上首次投入使用,为全球转播机构提供云上转播服务,这也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云计算支撑全球转播。

智慧医疗保障关键技术

“冬奥会智慧医疗保障关键技术”项目,针对冬奥北京市区、延庆、张家口赛区一体化医疗保障需求,研究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技术以及研究覆盖3个赛区的智能医疗机器人、机械手等智能医疗器械的远程手术操作系统等,为创新应急医学保障新模式提供了可能,也为实现“科技冬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据悉,本次手术跨越京张两地,彰显“5G 手术机器人”远程应用给神经外科以及患者带来的便利提升,对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就医成本、助力优质医疗资源赋能基层具有重要意义,也充分展示此次“科技冬奥”健康保障机制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