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五子连珠在线玩(49.Scratch青少年编程实例教程:五子连珠游戏七记录落子情况)

五子连珠在线玩(49.Scratch青少年编程实例教程:五子连珠游戏七记录落子情况)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1-17 10:49:31

五子连珠在线玩(49.Scratch青少年编程实例教程:五子连珠游戏七记录落子情况)

五子连珠在线玩文章列表:

五子连珠在线玩(49.Scratch青少年编程实例教程:五子连珠游戏七记录落子情况)

49.Scratch青少年编程实例教程:五子连珠游戏七记录落子情况

前言

上一节Scratch编程课程,我们建立了列表,并在列表中添加了225个变量来记录棋盘落子情况。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果使用列表来记录黑白棋子的落子情况。

建立一个新积木

随着功能的不断扩展,程序的代码也会越来越多,导致阅读代码变得复杂起来,有可能过了些日子,自己都看不懂自己编写的代码了。所以,我们在编程过程中,要注意一些方法。我在之前课程中讲到过:1.取名称必须取有意义的,一看就能知道它是什么作用;2.使用自定义积木,来优化代码,增强可读性。

这节课,我们也要新建一个自定义积木,见下图,我给它取名叫“更新落子情况”。当落下了黑棋,它将帮助我们更新该落子位置的变量值,把0改成1;同样的,当落下了白棋,它把对应的落子位置的变量,从0改成2。我们约定1代表黑棋,2代表白棋。

注意,这次的自定义积木,我给它增加了3个参数,因为在实现这个积木功能时,我们需要用这三个参数来计算行和列,进而计算出对应列表中的落子变量是哪一个。

图1

给“棋子”角色增加代码

当我们建立好了定义积木后,就可以像Scratch自带的积木一样,直接添加使用。下图我用红色框子标出了增加的代码,大家注意观察。

图2

自定义积木功能的实现

下图是我给自定义积木编写的代码,我们新建两个变量,一个是“左下角开始的行数”,另一个是“左下角开始的列数”。建立它们的目的就是方便代码的阅读和理解,当然我可以直接把下图所有绿色的代码整和在一行,那样的话,不但别人看不懂,过些日子,自己恐怕也要重新研究了。

图3

我来讲下上面的代码:

通过当前落子位置坐标计算出当前是第几行

通过当前落子位置坐标计算出当前是第几列

通过当前行和当前列,计算出当前落子位置对应列表中第几项。

棋子的造型编号1对应黑棋,2对应白棋,正好是我们需要的更新的对应值。

下图,可以看到从左下角开始,落下6个棋子,列表中1到6项,分别更新了代表黑棋的1,和代表白棋的2。落子情况能记录在列表中了,这为后续智能化功能开发打下了基础。

图4

演示效果

本节Scratch编程课程最终效果,我录制了视频,请大家点击下面的视频观看。

本次Scratch编程课程就讲到这里,后续课程见!

本文所有图片、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查看更多Scratch编程教程,请点击下一行的了解更多,进入程序员猪猪的头条主页。

点击关注,每天接收更新哦。

五子棋怎么一夜之间又火了?听说有一套不败秘笈钦州网友看看

因为失去了篮球、足球等集体性活动的快乐,最近有一项运动在年轻人中间悄然流行,大有人人参与之势。

这项运动就是——五子棋。

说起来五子棋可能是规则最容易理解的一项棋牌运动,黑先白后,五子连珠就算胜利。

而这样一项运动是如何突然火起来的呢?这就要从一次求助开始说起。

起因是一位网友在下五子棋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盲点,发现自己在下棋时有一个地方怎么也落不了子。

略懂一些的朋友会知道,这个规则叫做禁手。

简单来说在五子棋比赛中往往先手的一方会有些优势,在两边都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先手胜率普遍偏高,这就非常影响游戏公平性。

这就好比两边拔河,每次一边先发力另一边再发力,这还怎么玩。

而为了限制这一先发优势,于是在五子棋中引入了禁手这么一个规则,用来限制先手的黑色棋子。

在线上比赛这套规则会让棋子无法落下,而在现实比赛中触犯规则则直接会被判负。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五子棋先手可以保证“不败”呢?

严谨地说:在无禁手的情况下,考虑到和棋的局面,这是一套先手不败的套路。网友给这个不败阵法起了个很传统的名字,八卦阵。

这个阵型最基础的方阵由 4 颗棋子组成,相邻的两颗棋子组成一个 “ 日 ” 字,对角的两颗棋子构成一个 “ 目 ” 字,同时每颗棋子都可以作为一个方阵棋型阵脚向外发展。

这个灵感来源于围棋里的小飞棋阵和大飞棋阵,而在这种阵型内部,对面只能连续排出 2 个棋子。

孤木不成林,在这样将对方的棋子紧紧包围的战术下,当形成完整形态后,对面内部任意连线最多都只能连成 4 个,很难形成有效突破。

而如果对面向下图一样破阵,不断点你阵脚的话,耗下去最多就是和棋。

其实,这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小套路,不是什么必胜的秘笈,并且在一些专业的五子棋比赛中已经被禁用,只能私下里随便玩玩。

但是对于广大网友来说这已经足够了!不少网友都留言表示要去试试,结果这一试便一发不可收拾。

这位网友执的是先手的黑子,并且表示到这里已经是不败的战局了。

仔细观察:把棋盘其他地方全下白子,白方也赢不了了。

棋盘上的白子无论怎么下都连不成五个,而对于持黑子的先手来说,从这一刻开始就要么赢要么和……

于是,得知消息的网友们开始了

↓ ↓ ↓

基本传回的消息都是对手直接被下懵,甚至有些直接就逃跑了。

而且这样的阵型厉害在于往往对面摸不透你的套路,想挣脱又无力脱开,最后下到某一刻突然发现自己怎么也赢不了。

而在不断实践中, 这套阵法也灵活变通成了白棋也能下的版本,有的网友表示这个战术后手也能赢!

原来想赢五子棋就这么简单。

有爸爸还专门发帖表示用这一套阵法让一向淘气的儿子也濒临“ 崩溃 ” 。

在长假中给儿子上了生动又形象的一课。

小朋友,你是否有许多问号?↓

由于这套阵法愈发火热,越来越多的网友慕名而来……结果就是匹配到了自己人,套路遇上套路,画面变得异常美好。

事情到了最后,套路不套路也就不重要了,一起开心就好。

甚至还一起搞上了创意,把棋盘彻底变成了两个人共同的画板。

五子棋这个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就会玩的游戏,也随着这一波热度再次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害,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快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来源:共青团中央

更多详情,链接可见

辽宁训练之余踢足球放松,杨鸣一人独进五球

虎扑6月21日讯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激战正酣,辽宁队也在辽宁省体院田径场内的草皮球场与辽宁少年队进行了一场足球友谊赛,队长杨鸣上演五子连珠,帮助辽宁队最终以10比0大胜对手。

世界杯正火热进行中,正在训练的辽宁队球员们今天下午也来到绿茵场上试试脚法,他们与辽宁少年队进行了一场足球友谊赛,队员们看上去状态十分轻松,队长杨鸣更是独进5球,帮助辽宁队最终以10比0大胜对手。在以往的联赛间歇期,由于长期体能和技战术训练比较枯躁辛苦,辽宁教练组也时常会安排队员们踢场足球赛,或者到田径场上跑一跑,以此来调整球员们的心理和身体状态。

上赛季辽宁队在总决赛4比0横扫广厦队,勇夺队史首座CBA联赛总冠军。

(编辑:姚凡)

扈继增:对越以见独:一个解读刘宗周慎独思想的新角度

摘要:自宋迄明,“慎独”之义经过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的发展,完成了内在转向。刘宗周既反对朱熹仅将“慎独”视为已发工夫,又警觉到王阳明以“良知”解“独”所造成的弊端。一方面,他摄性归心,既完成对“独体”的价值贞定,又使“独体”拥有活动能力。另一方面,他以动念省察、葆任存养、真实不欺为“慎”的三重含义,构建起“慎独”工夫的内在结构,使“慎”与“独”成为双向回环、两端互成的关系。刘宗周的“对越”之说完整地表达了其“慎独”思想的以上特色。“对越”即是解除习染之蔽,还原“独体”之“本来真面目”。

“慎独”是刘宗周的学术宗旨,黄宗羲论道:“先生之学,以慎独为宗。儒者人人言慎独,唯先生始得其真。”【1】学界就刘宗周的“慎独”思想已形成大量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对“独体”及“慎独”整体含义的阐释,鲜少关注“慎”的意义。而刘宗周常将“对越”与本体相联系。那么,此“慎”字与“对越”是否具有意义的一致性?若以“对越”解“慎”,是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凸显刘宗周“慎独”思想的理论特色?本文试从学术史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对考察刘宗周思想有所启发。

一、内在转向:“慎独”义的变化及刘宗周之回应

“慎独”是儒家工夫论的核心问题,历代学者对“慎独”之义的解读不尽相同。汉代郑玄注之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小人于隐者,动作言语自以为不见睹,不见闻,则必肆尽其情也。”唐代孔颖达疏曰:“故君子之人,恒慎其独居。言虽曰独居,能谨慎守道也。”【2】二人将“独”解为“闲居”“独居”,“慎”解为“谨慎”,“慎独”意为“在独居时要谨慎守道”。在此解释中,“慎独”类似于外在的行为规范,虽尚未触及个体的内在意识,但其以“慎”与“肆尽其情”相对,为宋儒以“敬”解“慎”作了铺垫。

随着新儒学的发展,宋儒对“慎独”的解释有了巨大的变化。二程重在从“敬”的工夫意义上来理解“慎独”,程颐云:“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惟慎独便是守之之法。圣人修己以敬,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何有不至?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智皆由是出。”【3】

程颐对“慎独”的理解具有承上起下的意义。朱熹在继承程颐思想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发展,其语云:“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跡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4】又云:“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是独处。”【5】

朱熹对“慎独”的解释吸收并发展了二程的观点:一、“独”是“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念;二、“独”处于“跡虽未形几则已动”的萌动之时;三、“慎”既有敬谨、察识的警戒之意,又有遏止之意。与郑玄与孔颖达的理解相比,宋儒的解释有明显的内转倾向。“慎独”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表现,更要紧的是对内在意识的观照与纠察。

王阳明就“慎独”提出了异于朱熹的解释。“独”在朱熹的思想中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既可以是善念也可是恶念。王阳明则认为“独”不仅是自我独知的念头,它同样包含了知此独知之念的知。此知既能知念头之起灭,又能判断念头之是非:“所谓‘人虽不知,而己所独知’者,此正是吾心良知处。”【6】“‘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即所谓良知也。”【7】

“独”即人心之良知,在王阳明这里“独”完成了本体化的转变,成为包含察照主体与察照对象的主、被动两层内容的集合。随着“独”意义的转化,“慎独”之义也发生了变化,王阳明在评述“戒惧是己所不知时工夫,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工夫”时说:“只是一个工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于此一立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8】

在此,王阳明批评了朱熹将“慎独”视为“己所独知时工夫”的观点。在他看来,“慎独”应是合未发、已发为一的,它既要在已发时做治念工夫,更要“端本澄源”在“独知处”“立定”,“慎独”是包含存养良知与省察治念的存发一体结构。

刘宗周对朱熹与王阳明的解释各有褒贬。首先,他赞同朱熹在“独”下加一“知”字,认为这一诠释极具创造性,但同时又批评朱熹仅将“知”归属到已发的动念一边,忽视了未发中同样有个“知”在,从而使“慎独”成为只在已发上用力的一偏工夫。他说:“朱子于独字下补一知字,可谓扩前圣所未发,然专以属之动念边事,何邪?岂静中无知乎?使知有间于动静,则亦不得谓之知矣。”【9】

他指出朱熹将动念视为“慎独”工夫的着力点未能抓住肯綮,会导致劳而无功,“慎独”工夫应“不离本觉”,抱守“独体”。他说:“请以觉觉之,于是有唤醒法,朱子所谓‘略绰提撕’是也,然已不胜其劳矣。必也求之本觉乎?本觉之觉,无所缘而觉,无所起而自觉,要之不离独位者近是。故曰:‘闇然而日章。’闇则通微,通微则达性,达性则诚,诚则真,真则常,故君子慎独。”(《证学杂解》,《全集》第三册,第238页)

其次,他认为朱熹的“慎独”说既割裂了本体,又分离了工夫;既破坏了本体即存有即活动、动静兼该的性质,又导致“戒惧”与“慎独”“致中”与“致和”工夫的二分:“乃朱子以戒惧属致中,慎独属致和,两者分配动静,岂不睹不闻与独有二体乎?戒惧与慎独有二功乎?致中之外复有致和之功乎?”(《学言上》,《全集》第三册,第335页)

刘宗周注意到朱熹以“敬”来贯穿已发未发工夫的问题,他在《五子连珠》中转述朱熹之语曰:“未发之前,是敬也,固已主乎存养之实。已发之际,是敬也,又常行于省察之间。”(《五子连珠》,《全集》第三册,第166页)刘宗周认为这正是由于朱熹仅就已发的睹闻上解“独”造成的,如果朱熹了解“独”具有即动即静的特性,只说“慎独”即可:“朱子言独知,对睹闻以言独也。若早知有不睹不闻义在,即止言慎独亦得。”(《学言上》,《全集》第三册,第359页)

刘宗周十分赞赏王阳明以良知解“独”,称其为“心学独窥一源”,并指出“致良知”三字教法正足以解决朱熹分“慎独”与“穷理”为二的“支离”之病。但是,刘宗周也认识到王阳明之“良知”存在着缺乏客观贞定与使人过分重视本体的隐患,这导致部分王门后学或“认情识为良知”或“空寻本体”:“今天下争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参之以情识,而一是皆良;超洁者荡之以玄虚,而夷良于贼,亦用知者之过也。”(《证学杂解》,《全集》第三册,第248页)那么,刘宗周是如何解决朱熹与王阳明“慎独”说中的问题的呢?

二、基于“慎”的视角:刘宗周之“慎独”义解

基于上述问题意识,刘宗周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分别从“性体”与“心体”两个角度解“独”,“独”由此具有性与心的二重身份:“独是虚位,从性体看来,则曰莫见莫显,是思虑未起,鬼神莫知时也。从心体看来,则曰十目十手,是思虑既起,吾心独知时也。然性体即在心体中看出。”(《学言上》,《全集》第三册,第343页)“性体”的至善性给“独”以客观的贞定,使其不流于“情识”之任意。“独”由此成为个体德性的源泉:“夫人心有独体焉,即天命之性,而率性之道所从出也。”(《人谱》,《全集》第三册,第4页)刘宗周以此来解决部分王门后学“情识而肆”的问题。

另一方面,就心而言,“独”为心之本体。“独”所拥有的“知”的能力,使心成为即存有即活动的结构。由此,“独”勾连起性与心,它即心即性,性作为超越性的本体为心的活动规定了方向,心的活动性又使性的超越性得以落实和呈现,工夫乃是“独”的全体起用。这既保证了“独知”的至善性,又为打通存养与省察的分际提供了可能。牟宗三先生称这一理论转变为“以心著性”,“归显于密”。【10】

然而,若仅将刘宗周的这一理论创新称为“以心著性”似乎不能完全体现其即本体即工夫的理论特色。尽管刘宗周确立了“独体”的至善性,但是他反对将“独体”视作对象化的独立存在物。“独体”不是现成可把握的对象,它是个体在工夫历程中绝对被给予的,它只显现于实在的工夫中:“独之外,别无本体。”(《中庸首章说》,《全集》第三册,第270页)“学者只有工夫可说,其本体处直是著不得一语。才著一语,便是工夫边事。然言工夫,而本体在其中矣。”(《答履思二》,《全集》第五册,第274页)“其究也,工夫与本体亦一。”(《中庸首章说》,《全集》第三册,第271页)

因此,刘宗周在以超越之性体完成对“独体”之善的贞定时,也消解了性体的外在性,使其内在化于“独体”之中,并随“独体”的活动随机呈现,这既扫除了朱熹所论之性的形而上学残余,串连起本体与工夫,也规避了部分王门后学空寻本体的弊端。

朱熹将“独”视为“己所独知之地”的念虑,“独”是“慎”的对象,是心之已发。在刘宗周这里,“独”的意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朱熹所讲的“独”,在刘宗周看来应为“念”,真正的“独”隐藏在“念”之后,“独”的至善性与活动性,使其对“念”拥有察识与对治的能力。朱熹“慎独”说中“慎”的功能已然被收摄于“独”之中。那么,在刘宗周的思想中,“慎”应作何解?它是否是可有可无的呢?考察刘宗周的著作,可得出“慎”字的以下含义:

一、动念省察义。尽管刘宗周反对朱熹将“慎独”单纯地解释为“动念省察”,但是他也赞成将这一工夫方法作为“慎独”的一部分。他说:“独体本无动静,而动念其端倪也。……转一念而不善随之,动而动矣。(‘转一念’下,新本作‘偶着一念,因而过矣,卒流于恶者有之。’)是以君子有慎动(新本作‘独’)之学。……惩窒之功,正就动念时一加提醒,不使复流于过而为不善。才有不善,未尝不知之而止之,止之而复其初矣。”(《人谱》,《全集》第三册,第5页)此处之“慎”指个体对动念的省察、观照。而省察、观照是“独”表现出来的功能。在此,“慎”是以“独”为根据与动力所表现出的行动,它指向的对象是“动念”。

二、葆任存养义。在刘宗周思想中,“慎”是贯穿内外工夫的枢纽。它既指向已发之“动念”,又以本体之“独”为主宰。就“慎”与“独”的关系来看,我们可用“存养葆任”来表达“慎”的意义。

刘宗周在程颢《识仁篇》后的案语中说道:“程子首言识仁,不是教人悬空参悟,正就学者随事精察力行之中,先与识个大头脑所在,便好容易下工夫(一删七字。)也。识得后,只(一删四字。)须用葆任法,曰‘诚敬存之而已’。”“周子说‘太极’,程子便于此中悟出一个‘仁’字,曰‘与物无对。’”(《圣学宗要》,《全集》第三册,第210-211页)此处作为“大头脑”的“仁体”与周子之“太极”,即刘宗周之“独体”,而“葆任法”即“慎”之义。

这也可证于刘宗周的《颂过法》中:“一真自若,湛湛澄澄,迎之无来,随之无去,却是本来真面目也。此时正好与之葆任,忽有一尘起,辄吹落。又葆任一回,忽有一尘起,辄吹落。”(《人谱》,《全集》第三册,第14页)刘宗周在此清晰地展现了“慎独”的过程,“本来面目”是“独体”,“葆任”即是“慎”。当“慎”作“葆任存养”之义时,它所指向的主体是“独”。

“慎”既可以“动念”为其省察的对象,又可以“独”为其葆任的主体。“慎”因此将存养、省察的工夫统合起来:“君子之学,慎独而已矣。无事,此慎独即是存养之要。有事,此慎独即是省察之功。”(《书鲍长孺社约》,《全集》第五册,第598页)另一方面,“独”是“慎”的行动展开之根据。“独”的至善性赋予其是非判断的能力,其活动性又使其可以展开为察识、对治等“慎”的行动,本体与工夫由此实现统一。

第三、真实不欺义。刘宗周在《证人要旨》中云:“自昔孔门相传心法,一则曰慎独,再则曰慎独。……然独体至微,安所容慎?惟有一独处之时可为下手法。……此时一念未起,无善可著,更何不善可为?止有一真无妄在不睹不闻之地,无所容吾自欺也,吾亦与之毋自欺而已。”(《人谱》,《全集》第三册,第4页)“毋自欺”指独处之时不自欺欺人,不以有我之私遮蔽、干扰“独体”,以使“独体”获得呈显。

“毋自欺”之“慎”即“人道之诚”。陈淳在《北溪字义》中释“诚”道:“及就人做工夫处论,则只是慤实不欺伪之谓。是乃人事之当然,便是人之道也。故存心全体慤实,固诚也;若一言之实,亦诚也,一行之实,亦诚也。”【11】“慤实不欺伪”的诚之工夫乃是通达“至诚无妄”之“独体”的工夫。刘宗周曰:“‘诚者,天之道也’,独之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慎独之功也。”(《学言中》,《全集》第三册,第378页)

诚是独体完全的呈显,在诚中,个体回归到本体之“独”,与“独体”实现了完全的合一。这一境界的实现,正有赖于“毋自欺”的“慎”之工夫,此工夫既以“独体”为根据,又以“独体”呈显为目标,独体与工夫两端互成。至此,“独”之本体全部体现于“慎”的工夫之中,本体与工夫实现了彻底的合一。

刘宗周思想中“慎”的三重含义,完整地构建出“慎独”工夫的内在结构。首先,“动念省察”与“葆任存养”将内外工夫统一起来,使“慎独”成为兼该内外的一贯工夫,从而解决了朱熹的存养、省察二分的问题,并将朱熹用以串连已发未发的“敬”收摄入“慎独”的系统中。其次,“动念省察”与“葆任存养”都以“独”为根据,反之,“独”的活动又展开在“慎”的工夫中。同时,“慎”的工夫又以复归“独”之本体为指归。刘宗周以此打通了本体与工夫的分界,弥合二者的“支离”。再次,“真实不欺”为“动念省察”、“葆任存养”提供了保障。离开“慤实不欺伪”之“诚”,存养与省察工夫也就无法展开。那么,有没有一个词语可以完整而准确地涵盖“慎”的三重含义,并且彰显出刘宗周以“慎独”涵摄本体与工夫、存养与省察的理论特点呢?

三、“对越”:“慎”之三重义的统摄及其意义

刘宗周常将“对越”一词与本体相关联,这为我们理解其“慎独”思想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其语云:“‘天命之谓性’,此独体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故君子终日凛凛,如对上帝。”(《学言上》,《全集》第三册,第357页)“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指“独体”无所不及、无所不体的特性。“终日凛凛”则说明君子面对“独体”的情态“如对上帝”一般诚实敬谨。

显然,此处之“对”与“慎”的意义是一致的,都表达了个体在面对本体时战战兢兢、至诚至敬的态度。刘宗周又曾写楹联云:“潜伏孔昭,凛神明以对越;物来顺应,体天理之周流。”(《刘子年谱录遗》,《全集》第九册,第186页)关于“潜伏孔昭”的理解,可见之于他对《中庸》最后一段的解释:“又读‘潜伏’之诗,而知君子慎独之功焉。首从人所不见处杜其疚病之门,而犹虑其孔昭也。”(《学言上》,《全集》第三册,第348页)可知,“潜伏孔昭”者指“人所不见”却能显露为“疚病”的东西,实即朱熹所说的“己所不知,而己独知”的细微念头。“凛神明以对越”是对此念头的省察与观照,这显然已包含了“慎”的部分含义。

此外,刘宗周在《学言》中又道:“道不可离,若止言道耳,即睹闻时用工夫,已须臾无间断矣。正为道本之天命之性,故君子就所睹而戒慎乎其所不睹,就所闻而恐惧乎其所不闻,直是时时与天命对越也。”(《学言上》,《全集》第三册,第353页)不同于朱熹将“其”释为“己”,刘宗周云:“‘其’指此道而言,道所不睹不闻处,正独知之地也。”(《中庸首章说》,《全集》第三册,第270页)“道”即“独”之异名。“其”的语义变化,反映出二人对“慎独”理解上的巨大差异。

朱熹的解释表明“戒慎恐惧”的对象为暗藏的、尚未引起自己注意的念虑,此即刘宗周所说的“潜伏孔昭”者。刘宗周以“道”释“其”,则重在强调“道”或曰“独体”即隐即显,无所不至的性状。如此,则“慎独”由纯粹的省察念虑的工夫,转变为呈显“独体”的工夫。

这一转变亦可彰显出刘宗周统合本体与工夫为一的理论特性,他以“道”释“其”后继续讲道:“‘戒慎恐惧’四字下得十分郑重,而实未尝妄参意见于其间。独体惺惺,本无须臾之间,吾亦与之为无间而已。惟其本是惺惺也,故一念未起之中,耳目有所不及加,而天下之可睹可闻者,即于此而在。冲漠无眹之中,万象森然已备也。故曰‘莫见莫显’。君子乌得不戒慎恐惧、兢兢慎之!”(《中庸首章说》,《全集》第三册,第270页)“独体惺惺”说明“独体”常照,具有随时发动的活动能力。“冲漠无眹之中,万象森然已备”则表明了“独体”涵具众理的本体性。

可见,“独体”既有价值判断能力,又有活动能力。“慎”只是“独体”呈显后自然而然的发用,从这一种意义上,刘宗周说主静、说工夫不涉安排,强调“工夫与本体亦一”。(《中庸首章说》,《全集》第三册,第271页)《学言》中的“时时与天命对越”指个体以诚对天,开显道体,并时刻将自身生活世界付诸于道体流行中,这与“慎独”以呈露“独体”为工夫的意义是一致的。

刘宗周以“对越”联系本体与工夫,接续了宋代以来的理学传统。“对越”一词自先秦至宋代发生了显著的语义变化。“对越”最早见于《诗经·周颂·清庙》中的“对越在天”一语。据翟奎凤教授考证,关于《诗经》中的“对越”有两种解释:一种以郑玄与孔颖达为代表,解“对越”为“配于”;一种以王念孙、陈奂等人为代表,释“对越”为“对扬”。【12】至宋代,程颐将“对越”与修身联系起来,他说:“‘忠信所以进徳’,‘终日乾乾’,君子当终日对越在天也!”【13】

这条语录受到了朱熹、叶采等人的关注,刘宗周将其收入《五子连珠》中。二程解“对越”作:“无不敬者,对越上帝之道也。”【14】它强调个体内心的诚敬。朱熹亦曰:“人心苟正,表里洞达无纤毫私意,可以对越上帝,则鬼神焉得不服?故曰:‘思虑未起,鬼神莫知。’”【15】

当个体在“对越”上帝或上天等临在者时,表现出至诚无欺、完全敞开的心灵样态,这其中已暗含了“慎”的意义。陆九渊云:“平居不与事接时,切须鞭策得炯然,不可昧没对越上帝,则遇事时自省力矣。”【16】“平居不与事接时”可视为“独处”之时,“鞭策得炯然不可昧没”则是自警以至诚的工夫,陆九渊的这句话实际是“慎独”的另一种表述。需要指出,在上述引文中,“上帝”是个体内心的外在监视者,并不具有本体意义。

刘宗周在继承宋儒关于“对越”解释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在宋代学者的论述中,“对越”所指向的往往是“天”“上帝”等外在监视者,刘宗周则将其指向内在的“独体”。如前文之“‘天命之谓性’,此独体也。……故君子终日凛凛,如对上帝”即是一证。刘宗周将外在的“上帝”转化为内在的本体,可说是其摄性归心之理论特色的表现。通过这一转向,个体与所“对越”者不再是两相对立的关系,所“对越”者即蕴藏于人心之中。“对越”因此成为个体以诚敬证显本体,并遵循本体活动的过程。

其次,刘宗周还强调“对越”含有对“潜伏孔昭”之动念的戒惧省察工夫。一方面,保持敬慎的态度,持续进行动念省察的工夫是“对越”的前提;另一方面,通过“对越”证显本体,循本体而动会自然表现出省察克念的行动。由此,刘宗周以“对越”本体为中枢,统合起省察与证显工夫,构建起一个动察与存养双向回环的工夫系统。他在《人谱·颂过法》中完整而鲜明地呈现了这一工夫系统:

一灶香,一盂水,置之净几,蒲团座子于下,方会平旦以后,一躬就坐,交趺齐手,屏息正容。匪闻斯闻,匪觌斯觌,祗祗栗栗,如对上帝,如临师保,呈我宿疚,炳如也。因而内自讼曰:“尔固俨然人耳,一朝跌足,堕落千仞,乃兽乃禽,嗟何及矣。”应曰:“唯唯。”

复出十目十手,共指共视,皆作如是言,应曰:“唯唯。”于是方寸兀兀,痛汗微星,赤光发颊,若身亲三木者。已乃跃然而奋曰:“是予之罪也夫。”则又内自讼曰:“莫得姑且供认。”又应曰:“否否。”复出十目十手证佐,皆作如是言。又应曰:“否否。”

于是清明之气徐徐来,复若向太虚然,觉此心浩然与天地同流。乃知从前都是妄缘,妄则非真。一真自如,湛湛澄澄,迎之无来,随之无去,却是本来真面目也。此时正好与之葆任,忽有一尘起,辄吹落。又葆任一回,忽有一尘起,辄吹落。如此数番,勿忘勿助,勿问效验如何。一霍间,整身而起,闭合终日。【17】

自“一柱香”至“屏息正容”是“对越”的前期准备工作,重在提起敬畏之心。自“呈我宿疚”至“否否”,生动地展现出个体反省、直观内心意识的过程。在观照、省察中,个体习染的种种成见、预设、私利被一一驱逐,“独体”的“本来真面目”被还原出来,如同光明绽出,个体在“此心浩然与天地同流”中证成并实现自身,原初地建立起自身的存在。此时之工夫即“独体”自身的活动,“忽有一尘起,辄吹落”的“辄”字很好地表达了“勿亡勿助”、自然而然地工夫特色。“颂过”实即“对越”本体的全体过程,其中包含了敬、察、诚、存等各种工夫手段。

不难发现,这一过程即是“慎独”,刘宗周说道:“学不本之慎独,则心无所主,滋为物化。……岂知人(新本‘人’字作‘最初之’)心本自无忿,忽焉有忿,吾知之;本自无欲,忽焉有欲,吾知之。只此知之之时,即是惩之窒之之时。(新本有‘当下提醒’四字。)当下廓清,可不费丝毫气力,后来徐加保任而已。”(《人谱》,《全集》第三册,第5页)“慎独”与“对越”本体可说是同一个工夫。在“对越”中包含有省察念虑、证显并存养本体等“慎”之工夫的全部内容。

另外,“慎”与“对越”都以实现人心内在的“表里洞达无纤毫私意”的至诚之状为其最高境界,个体在平日的“慎”或“对越”工夫便是通往此至高境界的必由之路。综上,以“对越”统摄“慎”的三重含义,既可体现“独”的超越性,又可揭示“独”全体呈显的工夫历程;既可避免朱熹将本体与工夫二分的问题,又规避了部分王门后学“认情识为良知”的弊病,充分凸显了刘宗周合工夫与本体为一的思想特色。

四、结语

自汉代以来,儒家学者对“慎独”的含义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解读。刘宗周既赞赏朱熹在“独”下加一“知”字,是“扩前圣所未发”;又批评他仅将“慎独”归为动念省察的已发工夫,带来了本体与工夫的割裂。刘宗周称赞王阳明以“良知”解“独”为“独窥心学一源”,又对部分王门后学“认情识为良知”与“空寻本体”所造成的“情识而肆”及“玄虚而荡”之弊病十分警惕。

对此,一方面,刘宗周分别从心与性两个角度重新诠释“独体”,将“独体”贞定为即心即性、即存有即活动的本体,在扫除朱子论本体所产生的形而上学残余之时,串联起本体与工夫,并规避了部分王部后学“认情为知”与“空寻本体”之疏。另一方面,他以动念省察、葆任存养、真实不欺为“慎”的三重含义,构建出“慎独”工夫的内在结构,使“慎”与“独”成为两端互成的关系。

其次,刘宗周以“对越”联系本体的理论自觉,为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其“慎独”思想的特色提供了新视角。刘宗周在继承宋儒将“对越”纳入工夫论的基础上,把个体所“对越”的对象由外在之“上帝”转移为内在之本体。在他看来,“对越”是个体在诚敬中开显并通达本体的历程,在“对越”中,个体排除诸种习染而生的成见,还原出“独体”的“本来真面目”。

他以“对越”本体为中枢,统合省察与证显,构建了一个动察与存养双向回环的工夫系统。在其思想体系中,“慎独”与“对越”本体实际上是同一个工夫。以“对越”统摄“慎”的三重含义,既能全面地概括“慎”的内涵,又能体现出刘宗周思想合本体与工夫、存养与省察为一的理论特色。

注释

1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六十二《蕺山学案》,《黄宗羲全集》第八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890页。

2《礼记正义》卷六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987、1989页。

3《河南程氏遗书》卷六,《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80-81页。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18页。

5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六十二,中华书局,1986年,第1504页。

6王守仁:《传习录下》,《王阳明全集(新编本)》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31页。

7王守仁:《与陆原静二》,《王阳明全集(新编本)》第一册,第202页。

8王守仁:《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新编本)》第一册,第38页。

9刘宗周:《学言中》,《刘宗周全集》第三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78页。

10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20页。

11陈淳:《北溪字义》,中华书局,1983年,第34页。

12翟奎凤:《“对越上帝”与儒学的宗教性》,《哲学动态》2017年第10期。

13《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二程集》,第4页。

14《河南程氏粹言》卷一,《二程集》,第1179页。

15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八十七,中华书局,1986年,第2262页。

16陆九渊:《与朱济道》,《陆九渊集》卷十一,中华书局,1980年,第143页。

17据吴光先生主编的《刘宗周全集》《人谱》中新本注释整理,见《刘宗周全集》第三册,第13-14页。

来源:《中国哲学史》2021.04

女性更年期四症状,吃点它,一分钱不花,保养卵巢更健康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0-60岁多间,由于生理和心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有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或忧郁健忘等。

心理改变。这是更年期综合症的常见症状,患者朋友常常会产生孤独感、空虚感和寂寞感,或疑病感、濒死感;不少人出现自暴自弃、自责自罪心理;有的人疑神疑鬼,终目忐忑不安。这些心理的紊乱有时表现得相当突出,需与神经精神疾病相鉴别。

  2、感觉异常。这在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主要的感觉异常包括:走路飘浮感、醉感,登高有眩晕或恐惧感。有时皮肤出现感觉异常,如走蚁感或瘙痒感。还有不少人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俗称“梅核气”、患者咽喉部似有异物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查无体症,久治无效,与精神状态有关,实质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咽喉部肌肉收缩异常。少数人还可能有嗅觉、味觉、听觉异常。

  3、心悸也就是心慌,也是最常见的更年期综合症症状之一。更年期女性说这种感觉简直就像“做贼心虚”,很不是滋味儿。当外界有突然响动,有时动静并不大,自己却感到一阵心慌,心脏“突突突”地跳个不停,需要好大一段时间才能渐渐平静下来。反复做心电图检查,做24小时心电图,甚至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常常正常,充其量发作时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4、腰酸背痛是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研究表明,更年期综合症症状的表现不同,这种酸痛感多数是由于竖脊肌持续紧张造成的。早期的骨丢失多发生在脊椎,在重力的作用下,脊椎骨有被压缩的倾向,使人感到似乎弯着腰驼着背更舒服一些。但人们在习惯上总是要挺直腰杆,导致竖脊肌就必须持续紧张,对抗这种压缩倾向。久而久之,肌肉持续收缩不缓解,则腰酸背痛。如果骨质疏松继续发展,则有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艾草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刺梨是我国西南部的特产野果,因惊人的维生素C含量而被逐渐关注,女人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降低,会造成经期和更年期不适、产后精神障碍和月经紊乱,甚至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危险。因此每天用3-5颗刺梨干泡水饮用,就是很好的选择了,让卵巢恢复年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