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洛克王国白眉小猿(龙之梦里的猿之梦)

洛克王国白眉小猿(龙之梦里的猿之梦)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1-12 10:09:02

洛克王国白眉小猿(龙之梦里的猿之梦)

洛克王国白眉小猿文章列表:

洛克王国白眉小猿(龙之梦里的猿之梦)

龙之梦里的猿之梦

「896」

龙之梦,真是一个很魔幻的地方。

我不知道创始人童先生的宏图大志里把龙之梦定位为什么?(看过关于他的报道,倒是很佩服他的胆魄和韧劲),我的感觉是,就目前已经能看到的图景——还不是终极状态——龙之梦像是要搞成长隆 宋城 森泊 迪士尼,再加湿地公园、农场、会议中心等,难以定义,还是在其工地围挡上看到的那句标语比较能概括:打造全球最大的娱乐综合体(大意)。

就冲这气势,龙之梦,这个初听很乡土的名字,实在是再适合不过的品牌名称了。

不过,客气地说,当前的体验感,距离这个野心勃勃的口号还有不小距离。不客气地说,就算真的做到全球最大,就这服务和运营水准,我是不会想到再来的。

不过,另有珍贵的感动。

动物园里其中一场演出,驯养员放出一只白眉长臂猿,原本是要让它攀过悬挂在观众看台上方的绳索,一直走到舞台去的。可这小猿完全不听指令,走出驯养员的控制范围,就不再向前,也不听从指令,而是攀上了看台顶棚的支撑横杆,闲晃起来,观众倒也不以为错,反因意外而颇觉有趣,欢笑和掌声不断给它,没料小猿一点不感恩,还拉了一坨屎下来,被击中的观众反应过来,尖叫着跳开,那一圈人以被击中者为圆心,涟漪般荡漾开去,在过道都被挤得满满当当的看台上,奇迹般地空出一小片空座。

小猿低头看着人群的骚乱,不知是得意还是歉疚,因除了两道白眉,小猿通体毛发漆黑,完全看不出脸上情绪,它慢慢走开的身影,倒似乎是全然的不以为意。

随着舞台上节目精彩不断,大家也就渐渐忘记了头顶这只小猿,而我和姐妹们因为没有座位,整场表演都站在看台的最后最高处,看着舞台的同时,还能兼顾顶棚上的动静,因此一直留意观察着它。

小猿坐在顶棚横杆上,凝望着下方舞台上卖力表演着的动物们,我猜想它的眼神中满是怜悯,那里面可能有它的朋友,有它在乎的“人”,但除了同情受控制的生命,它什么也做不了,按驯养员的要求表演,每个动作都能得到一点点食物的奖励,否则,等待它们的也许就是责打——人类自认为的可以训练动物的方法。

人类的“欢乐”在继续,小猿渐渐攀走到顶棚的最外沿,坐下来,望着远方起伏的山峦,呼吸着自由的风,

那一刻,电影里金刚凝视家园的画面忽然在心头涌起,与眼前这只细小的白眉长臂猿的画面重叠起来,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它对驯养员指令的反叛、对观众的拉屎捉弄、对同伴们无望地悲悯……都意味着什么?

那一刻,是我今天最深的感动。

虽然很可能只是自我感动,它只是纯然动物性的行为,一切都是我自作多情的牵强附会,但是,我不管,我就要这么认为。

(请注意看照片上方,顶棚横梁处中间的黑点,就是它)

(他的动物同伴们)




这泼猴敏捷值满格,但躲不过濒危

它们看似身手敏捷,且滑稽灵动,

而喜感的背后,

其实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一类长臂猿——

只见丛林中突然飞出一只“武林高猴”,

腾挪眨眼间已无影无踪。

具体是什么物种的身手竟如此敏捷?

中国武侠中的轻功也莫过于此——

它的名字,极度濒危物种——

海南长臂猿。

(Nomascus hainanus)

海南长臂猿剪影

(图源:Wikipedia)

每年的今天,10月24日,是国际长臂猿日(International Gibbon Day),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灵长类小猿专家组(SSA)发起,旨在引起社会公众对小猿(长臂猿)的关注,号召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研究学界、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社会力量联合起来,为保护长臂猿采取积极行动。

人们无不佩服长臂猿的敏捷指数,

借助一双长臂全力甩动,

一次即能飞越10米之外,

它们在树木间来去如飞,

这套动作被称为“臂力摇摆”,

几个组合下来,

刹那便可消失在百米之外。

※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臂力摇摆骨骼运动示意图——

作为灵长类中最灵活、最敏捷的群体,

仗着自己身手了得,

也经常“欺负”自然界各种猛兽——

这只白掌长臂猿简直讨厌死

下面这只小猿更连猛虎都敢调戏

长臂猿,又称小猿,

它们共分为4个属且种类繁多,

但这些可爱的“小讨厌”却无一幸免——

现今所发现的长臂猿种类,

全部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一只成年雌性“天行者”向远方望去。就像《星球大战》中年轻、焦虑的卢克·天行者看着塔图因星。

摄影:FAN PENG-FEI, CLOUD MOUNTAIN CONSERVATION

天行长臂猿: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2017年,《美国灵长类学杂志》上,新发现的长臂猿以《星球大战》中“Skywalker”(天行者)命名:天行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也叫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长臂猿能在林间轻松飞来飞去,“天行者”的名号从字面上也很符合它们的秉性。

天行长臂猿,这种灵长类于2017年在中国西南部被发现。

摄影:FAN PENG-FEI, CLOUD MOUNTAIN CONSERVATION

而据BBC称,科学家之所以赋予它“天行者”的名号,是因为它的中文学名翻译成英文有“在天堂中行走”的意思,又加上参与命名的科学家还是《星球大战》的忠实粉丝。科学家在缅甸东部和中国西南部发现的天行长臂猿。之前,它们被当成了东方白眉长臂猿(H. leuconedys)

这是一只极可爱的银白长臂猿(Hylobates moloch)幼崽

摄影:JOEL SARTORE,PHOTOARK

银白长臂猿: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下面这个毛色鲜亮的“沉思猴”名叫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长臂猿属,其毛色为黑色或褐色——

摄影:JOEL SARTORE,PHOTOARK

白掌长臂猿: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灰长臂猿指名亚种(Hylobates muelleri muelleri),濒危物种——

摄影:JOEL SARTORE,PHOTOARK

红颊长臂猿(Nomascus gabriellae),也叫红颊黑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至2000米的森林中,濒危。

摄影:JOEL SARTORE,PHOTOARK

别看长臂猿举止长相都放荡不羁,它们竟是少数实行一夫一妻制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之一。长臂猿通过唱歌来吸引和留住配偶,且父母双方在日后抚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均起至关重要作用,相依相伴,共同扶持。

?

坐稳啦!麻麻带你飞~~

摄影:JOEL SARTORE,PHOTOARK

上图,戴帽长臂猿(Hylobates pileatus),濒危,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成年雌性具有从头顶到腹股沟腹面上,形成的一个倒三角形的大型黑色斑块。

长臂猿中国分布随时间变化图:浅灰色表示中国长江以北长臂猿分布地变化情况,深灰色部分表示长江以南;箭头指示的是长臂猿数量变化速度转折点。

制图:Samuel Turvey

回望1850年往后100多年时间,中国长江以北的长臂猿全数消亡,长江以南的长臂猿数量也经历断崖式下降。在今天,全中国仅剩30-32只东黑冠长臂猿、不到150只的天行长臂猿以及1200只左右的西黑冠长臂猿——

以及最孤独的——

海南长臂猿,

全中国一度仅剩27-29只。

(※以上段落援引自“云山保护”《中国长臂猿消亡史》 ,作者李宏宇)

2015年,在中国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成年海南长臂猿在树顶间穿梭。橘黄色的毛皮表明它是一只雌性。

摄影:杨冠宇,新华社、ALAMY

一只黑色毛皮的雄性海南长臂猿在树顶上休息,它们很少跑到地面上。

摄影:杨冠宇,新华社、ALAMY

历史上,海南岛上曾生活数以千计长臂猿。而海南长臂猿可以熬制成一种所谓滋补性的药物“长臂猿膏”,因此曾遭大肆非法偷猎;加之上个世纪森林砍伐较为严重,其种群受到重创。

2014年夏天,伦敦动物学会高级研究员Jessica Bryant开始尝试另一种寻找海南长臂猿的方法:他们播放海南长臂猿的叫声。第一次实验时,就出现一只雄性长臂猿回应。研究团队随后进行跟踪,欣喜地发现它并不是独居者。它有一个雌性伴侣和一只宝宝。通过这次发现,研究者将当时已知的长臂猿繁育种群从3个更改为4个。这说明经过多年努力,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正逐渐恢复。

一对海南长臂猿夫妻

图源:KFBG.

为海南长臂猿连起“生命之索”

不久前,第5个海南长臂猿家庭群在被发现八个月后,年轻的小两口儿终于产下了它们的第一胎宝宝,使这一全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物种从2003年的2群13只增加到如今的5群33只。

最新发现的海南长臂猿小两口

图源:KFBG.

国际上,通过建设人工树冠通道(Canopy Bridge)来连接破碎化森林的保育项目与日俱增,但通过建设绳桥来改善长臂猿栖息地,这在中国不仅尚属首次,全球范围也鲜有应用。

绳桥建设后的一段时期内,长臂猿虽然注意到绳索的存在,但仅对绳桥采取观望态度,总是继续采用高危的跳跃动作“飞越”滑坡;直到2016年5月2日,绳桥建成后的第176天,安装于树上的红外线仪器终于被通过绳桥的长臂猿触发,中国首段长臂猿利用人工树冠通道的影像资料被记录下来。(※本部分援引自猫盟CFCA《这根绳子,拯救仅剩33只的海南长臂猿》)

2015年,伦敦动物学会高级研究员Samuel Turvey与Jessica Bryant追踪海南长臂猿已有数年时间,他们每天早上4点起床,步行一小时到达山脊线。当太阳露出地平线,即可远远听到海南长臂猿开始了新一天的啼叫。

Bryant说:

“每种长臂猿的叫声都有些许差别。但海南长臂猿的叫声——是我听过最动听的猿鸣。”

2017年,肯尼亚发现1300万年前的罕见古猿头骨,其面孔与如今的长臂猿非常相似。

供图:Isaiah Nengo,Leakey Foundation

很久以前的古猿,

与如今的长臂猿非常相似,

那么很古很古的人类是否也会如此呢?

美国国家地理官微一位粉丝曾发出一次暖人评论——

长臂猿为什么会如此濒危?

美好的想法是:

它们大部分进化成了人,

他们换了一种方式,陪伴我们。

购买2021《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长臂猿与昆明的猿分

饲养员精心照顾两只小长臂猿。记者杨艳辉摄

长臂猿,人类的“近亲”,目前在我国仅存约1000只,是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人们对它知之甚少。

昆明动物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肩负起长臂猿的保护和科普展示工作,如今已形成稳定的长臂猿核心种群,让这一国宝级野生动物在昆明有了安乐窝。

29只长臂猿在此安家

“呜呜呜呜……”从昆明动物园正大门步入公园,一阵阵极具穿透力的鸣叫声传来。这是长臂猿独有的“歌声”,它们喉部音囊发达、叫声嘹亮,个个都是出色的“歌唱家”,以洪亮的声音“高歌”迎客。

长臂猿因其前臂长而得名。昆明动物园长臂猿馆内,一对白眉长臂猿夫妇,正带着幼崽在枝头穿梭,小长臂猿自出生以来,喜欢挂在母亲身上,母猿时不时舔舐着孩子。长臂猿的生长过程中,会经过几轮换毛,婴猿是浅黄色毛,6个月左右毛色开始变化;到了1岁后,无论公母,身上的毛发都会变成灰黑色。因此,光用肉眼很难分辨出幼猿的性别。当接近性成熟时,母猿毛色会逐渐变成黄褐色,公猿则一直保留黑褐色毛色。

昆明动物园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饲养长臂猿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臂猿已成为该园的核心种群之一,目前共有白颊长臂猿、黄颊长臂猿、白眉长臂猿等29只长臂猿,长臂猿饲养的种类、数量和繁殖技术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有趣的是,长臂猿不是普通游客理解的猴子,它们与大猩猩、黑猩猩和红毛猩猩同属类人猿。相比猴子,长臂猿接近于人类,它们没有尾巴,可以直立行走。

“它们很聪明,最喜欢吃甜食,但为了营养均衡,我们会在水果、颗粒饲料的基础上,自制玉米窝窝头为它们当主食。” 昆明动物园兽医院兽医王昂介绍,为了让长臂猿更好地适应在昆明的生活,昆明动物园采取精细喂养,尤其注意预防它们容易患的胃肠和呼吸道疾病。

人工育幼像养自家娃

长臂猿生活得好了,自然繁衍添丁。但有时母猿会出现缺乏经验、乳汁不够等情况,导致弃养小猿。这时,“奶爸奶妈”们就上场了。

昆明动物园饲养员潘阳,1993年刚到动物园工作便负责饲养长臂猿。“1996年,我们开始尝试人工育幼长臂猿,参照人类新生儿的喂养方式,一点点总结经验。”潘阳说,人工饲养的小长臂猿,就像孩子一样很依赖他。而潘阳本身也是一名父亲,他一直用照顾自己孩子的方式照顾着小长臂猿。“长臂猿肠胃比较特别,只要一天不排便,可能就有健康问题。”为训练长臂猿正常的排便习惯,潘阳甚至还用传统的“把便”方式,训练小长臂猿排便,而且这招还很奏效。

眼下,昆明动物园有两只长臂猿处于人工育幼阶段。其中,黄颊长臂猿“小十七”,已经快1岁了。它的妈妈是公园的一个“英雄母亲”,生了17只小猿,但因为高龄生产,乳汁缺乏,“小十七”在出生后便由人工哺育喂养。刚出生时,“小十七”需要24小时陪护、暖箱保温、每2小时喝一次奶。“以前尝试过喂羊奶,但经过多年摸索,发现人类婴儿所吃的配方奶,才是最适合长臂猿的,此后就一直用配方奶喂养。我们还给长臂猿宝宝做了特制的尿不湿。”潘阳说。

人工育幼的长臂猿,约1岁半后可以尝试放归笼舍群养。至今,昆明动物园已经成功育幼了15只长臂猿。在动物繁衍方面,昆明动物园也规范管理,新生的长臂猿都必须上报中国动物园协会,记录进入长臂猿族谱系统。不同动物园之间,有种群交换需求时,也能在族谱中查到亲缘关系,避免近亲繁殖。

救治野猿放归森林

昆明动物园还有丰富的长臂猿野外救治经验,曾多次参与长臂猿的救治工作。其中,救治长臂猿“小平安”,是饲养员们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小平安”是一只雌性的西黑冠长臂猿。2019年,它从猿群中掉队,误打误撞地进入村庄后被狗咬伤、不慎触电,生命垂危。当年4月27日,“小平安”被接到昆明动物园接受治疗。其间,包括治疗外伤、输液、服药等。刚来的时候,“小平安”还有些焦虑,但几天后渐渐适应了。有意思的是,它可能知道了自己生病的情况,会主动伸手接过兽医递来的药,然后自己喂进嘴里。在昆明治疗了3个月,“小平安”逐渐恢复健康,昆明动物园对它进行全面体检后,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小平安”乘车返回景东的森林中。

“长臂猿是森林里的旗舰物种,它们的消失意味着森林不再健康。”昆明动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大熊猫、亚洲象等,长臂猿相对冷门,但保护长臂猿就像撑开了一把保护伞,间接保护了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其他生物和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昆明动物园也从最初的单纯科普展出,成长为如今肩负着长臂猿综合保护的现代动物园,将一直守护住这些来之不易的“猿”分。(昆明日报 记者廖晶蓉)

COP15中国角海南日展览宣介活动顺利举办

海南日报记者蔡曼良 通讯员罗孝平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于12月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中国角同日向与会者开放,在会议期间中国角将有26场不同主题的边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分享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经验。当地时间13日,中国角“海南日”展览宣介活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顺利举办。

COP15中国角“海南日”展览宣介活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顺利举办。

本次展览宣介活动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和海南省林业局共同举办,通过宣传展板、宣传片以及专题报告、讲解互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推介海南热带岛屿型生态系统的特征、热带雨林的服务价值、海南特有明星物种以及海南响应国家战略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实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向世界讲述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故事。

在中国角现场,“海南日”的宣传展板以图文结合方式进行展示,共分三大部分17块展板。

生态环境部部长、COP15组委会主席黄润秋先生一行到中国角参观海南展览。

当地时间13日下午13:15—15:45,“中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在中国角举行。边会设置主旨演讲、圆桌讨论、专题报告等环节,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周学双主持,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IUCN前主席章新胜先生分别作开幕致辞。海南省林业局副局长王楠以视频录影的方式介绍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情况。

在全球长臂猿联盟创始伙伴圆桌讨论上,全球长臂猿联盟国际筹建组联合主席、天合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海先生通过实施连线作开场白,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康奈尔植物园园长、IUCN美国全委会主席克里斯托弗·邓恩先生,孟加拉西白眉长臂猿保护项目负责人塔里克·伽比尔,马来西亚灵长类协会荣誉秘书长、联合创始人艾尼·哈珊娜,泰国马希隆大学生态文明与保护行动中心苏普拉德?师利科萨马塔拉,印度阿拉亚克灵长类动物研究与保护部门负责人迪利普?切特利,印度尼西亚努桑塔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基金会负责人拉哈尤?奥可塔维亚尼等9位专家采用现场和视频录影方式先后发言,就全球长臂猿保护展开讨论。

COP15中国角“海南日”展览宣介活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顺利举办。

全球长臂猿联盟秘书处(GGN)—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汪继超先生现场发言,介绍了GGN未来愿景规划。随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小猿组副主席、全球长臂猿联盟国际筹建组联合主席苏珊·切妮女士现场发布全球长臂猿保护宣言,这是第一个由中国机构主导、联合国际权威组织发起并面向全球发布的物种保护宣言,旨在号召更多科研机构加入保护网络,开展长臂猿保护的国际科研合作与具体工作。宣言推进全球长臂猿保护联盟建设,促进海南长臂猿及其他长臂猿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常态化。

接下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志刚就“珍稀濒危动物-海南长臂猿保护的有效路径”作专题报告,他从中国灵长类动物的生存危机与保护、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的哺乳动物数量出发,从海南长臂猿的生活史参数(Life history parameters)、基因多样性、海南长臂猿保护和种群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

海南代表团团员身着民族服饰在中国角“海南日”展览宣介活动现场。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任明迅教授以“海南传统农耕文化的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及其创新利用”为题,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照片,展示了海南当地少数民族黎族的传统文化,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的利用,阐述了传统知识在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文化传承教育中的作用。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汪继超教授以优先保护物种名录为主体,分享了海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研究工作进展。

最后,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全占军先生进行了“全球热带岛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海南经验”的主题演讲,他首先分享了海南省的生物多样性现状,然后介绍了海南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近30年来的系列行动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随后,他分享了海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和海南经验,最后,他介绍了海南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未来规划,表达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殷切期望。

在边会即将结束时,生态环境部部长、COP15组委会主席黄润秋先生一行到中国角参观海南展览,与团员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

立足海南,展望世界,海南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将继续以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目标,统筹谋划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蓝图,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工程,逐步推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争做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等生”,建设生物多样性履约“海南样板”,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

杭野长臂猿夫妇响应二胎政策这个冬天喜获宝宝

还记得去年10月在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出生的长臂猿小美吗?12月17日,小美的父母“大刚”“美美”再次造娃,顺利诞下“二胎”。

刚生完孩子的“美美”,一直住在长臂猿展馆的暖房内“坐月子”。隔着温室玻璃,能清晰地看到贴在“美美”肚子上、紧紧抱住妈妈的长臂猿宝宝。小家伙一身浅浅的银白色毛发,像个可爱的“小雪人”。

生性好动的“美美”时不时攀爬跳跃,但却始终腾出一只手护住怀里的宝宝。就连老公“大刚”想过来抱抱孩子,都会被母爱爆棚的“美美”一脸嫌弃地推开。

当坐下来休息时,“美美”会用手指给宝宝梳理头发、擦脸、抠耳屎和眼屎。有时候动作大了,把宝宝惹哭了,“美美”还会轻轻拍几下它的小脑袋,像在哄娃一样说道,“别哭别哭,妈妈在”。

“刚生完崽的母猿十分敏感,怕生人伤害宝宝,所以会时时刻刻‘贴身’带娃。而小猿出生后,也会出于本能紧紧抱住母猿,就像贴在妈妈肚子上的暖宝宝一样。”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兽医院院长、动物专家刘建勋介绍。

“现在宝宝体重可能也才一斤左右,靠母乳为生,吃和睡都在母猿怀里,别提有多粘‘人’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长臂猿饲养员说,小猿起码要在妈妈身上待两个月才会下地玩耍,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又会马上扑进妈妈的怀里。

别看“美美”现在是个贴身带娃的高手,以前也是个“菜鸟妈妈”。

原来第一胎生“小美”时,初为人母的“美美”由于没有哺育经验,一直不肯给亲闺女喂奶。饲养员无奈之下,只能将“小美”送去动物幼儿园,交由育幼师田丽悉心呵护。

如今,过完周岁生日宴的“小美”,已经从动物幼儿园毕业,健康快乐地生活在非洲顽猴展区。

那么,新生的猿宝宝到底是“小美”的弟弟还是妹妹呢?

刘建勋介绍,由于白眉长臂猿的生理特性,幼猿很难通过人为方式分辨出性别。一般来说,白眉长臂猿出生时都是银白色。比如之前的姐姐“小美”,大约5月龄时开始变黑,13月龄时身上基本上全部变黑。因为已经确认“小美”是女生,所以等到它6岁多时,又会从黑色毛发变回银白色,这就算成年了。如果二胎宝宝是雄性小长臂猿,也是5-13月龄变黑,然后终身不会再变色。

看来,小家伙是男是女这个谜底,只有留在日后由它自己来揭晓。

冬至本是万物收藏的节气,新生命的降生为寂寥的冬天带来一份鲜活的生命力。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小猿宝在父母的呵护下,在饲养员24小时照看下,将健健康康地度过第一个冬天,以及往后的很多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