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死亡之海的沙漠是哪一个(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死亡之海的沙漠是哪一个(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4-13 08:22:06

死亡之海的沙漠是哪一个(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死亡之海的沙漠是哪一个文章列表:

死亡之海的沙漠是哪一个(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意思为“走得进,出不来”,西方探险家斯坦因在100年前将其称为“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

春季,当地表沙变暖时,上升气流发展,东北风特别强烈。在此期间,强飓风尘暴常常发生,使大气充满沙尘,可高达海拔3962米。从其他方向来的风也将尘雾扬入空中,几乎终年笼罩着塔克拉玛干沙漠。

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度,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海市蜃楼”。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极端稀少;几乎整个地区都缺乏植物覆盖。在沙丘间的凹地中,地下水离地表不超过3~5米,可见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和芦苇。然而,厚厚的流沙层阻碍了这种植被的扩散。

植被在沙漠边缘——沙丘与河谷及三角洲相会的地区,地下水相对接近地表的地区——较为丰富。在那里,除了上述植物外,尚可见一些河谷特有的品种:胡杨、胡颓子、骆驼刺、蒺藜及猪毛菜。冈上沙丘常围绕灌丛形成。

沙漠四周,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的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沙漠中的“绿色走廊”,“走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

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考察还发现沙层下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石油等矿藏资源,且利于开发。有水就有生命,科学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区论”。

该沙漠的动物也极端稀少。只是在沙漠边缘地区,在有水草的古代和现代河谷及三角洲,动物才较为多样。在开阔地带可见成群的羚羊,在河谷灌木丛中有野猪,猞猁,塔里木兔,野马,天鹅,啄木鸟。在食肉动物中有狼,狐狸还有沙蟒。

直到20世纪初,还可见到虎,但它们从那时起就灭绝了。稀有动物包括栖息在塔里木河谷的西伯利亚鹿与野骆驼,后者在19世纪末时尚在远及和田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多半地域徜徉,但当前只偶然出现于沙漠东部地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并没有固定的人口。猎人定时造访,但这一地区的土地由于实际上缺乏植被而不为畜牧业者所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陆性气候,风沙强烈,温度变化大,全年降水少。变幻多样的沙漠形态,丰富而抗盐碱风沙的沙生植物植被,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的干旱气候,以及尚存于沙漠中的湖泊,穿越沙海的绿洲,潜入沙漠的河流,生存于沙漠中的野生动物和飞禽昆虫等;特别是被深埋于沙海中的丝路遗址、远古村落、地下石油及多种金属矿藏都被笼罩在神奇的迷雾之中,有待于人们去探寻。

在红白山上看和田河的秋色,是一辈子不能忘怀的。和田河两岸的胡杨在阳光下泛着浓厚的金黄,如宽大的金色丝带缠绕着大地,从天际延伸过来,又蜿蜒消逝到天的另一尽头。我们发现,要欣赏此景,恐怕塔克拉玛干是惟一的。

瞭望 | 那片沙 那棵树 那条路——内蒙古杭锦旗沙漠治理侧记

沙害,一度让杭锦旗的百姓饱受煎熬。要生活,就必须要治沙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代代治沙人的善举开始得到库布其沙漠的回馈。人沙和谐,绿富同兴,曾经扰人的沙害变为如今致富的“金沙”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朱文哲

昔日的库布其,黄沙漫天,是一片曾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闭塞万物,像一道天堑横亘在杭锦旗人面前。

如今的库布其,绿覆黄沙,一条条在沙海中延伸的公路分隔沙漠,联通南北,为杭锦旗人带来发展的希望。

杭锦旗群众在沙丘上栽设固沙沙障 杭锦旗委宣传部供图

治沙精神薪火相传

“扫沙,是学校教会我们的第一件事。”花甲之年的张子俊提及儿时记忆犹新。在杭锦旗土生土长的他回忆说,小时候每天早晨上课前,老师和同学们要先挖走教室门口的沙,再扫掉课桌上一层厚厚的土,大家才能上课。沙害,一度让杭锦旗的百姓饱受煎熬。要生活,就必须要治沙。

20世纪50年代初,杭锦旗设立第一批治沙站和国营林场,第一代治沙人沿着沙漠边缘栽种“锁边林”,开始了种树治沙的探索。

“开始栽树时没路没水,人们得把一天的干粮备足才能去造林,后来人们在沙地里搭起简易灶做饭,有时一阵大风刮过,刚做好的饭里全是沙子,大家也就那样吃了。”讲起父亲贾尚付当年的治沙经历,年过五旬的杭锦旗独贵塔拉镇什拉召治沙站站长贾文义打开了话匣子,“遇到下雨天我们也不会休息,父亲说要趁着下雨把苗木的种子种进去。”

受限于种树的经验和方法,治沙初期林木的成活率非常低。“当年风沙大,有时一夜之间黄沙就把刚栽好的树苗埋住,人们必须和时间赛跑。”贾文义说,“父亲他们当年先在沙里种上一排排沙蒿,将流沙基本固定下来,再把沙柳、杨柴、紫穗槐等灌木树种栽在沙蒿带中间,一株一株增加,一片一片延伸,让这片不毛之地长出了绿色。”

20世纪80年代,杭锦旗提出“五荒到户、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治沙政策,提升了百姓参与治沙的积极性。

祖祖辈辈生活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的白音道尔计从部队退伍后,看到家乡出台了新的治沙政策,毅然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乡治沙。从围圈草场到划片放牧,从种甘草到种杨柴,白音道尔计把9000亩沙地变为绿洲。

1996年底,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图古日格嘎查的牧民乌日根达来,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用换来的钱买了树苗,开始了新一代治沙人的植绿之路。

“这个时期种树的技术比较成熟,成活率高了很多。”乌日根达来说,一方面机械整地、飞播造林等一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提高了种树植绿的质量,另一方面人们也在不断创新种树方法,新型“水枪冲孔插苗”种植技术操作简单、效率高,苗木成活率也高,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治沙新方法。

面对茫茫大漠,几代杭锦旗干部群众顶烈日、战风沙,总结出“先易后难、由近及远、锁边切割、分区治理、整体推进”的治理原则,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治理措施,取得了如今治理库布其沙漠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的成绩。

在沙海蹚出一条路

夏日午后,驱车行驶在杭锦旗的穿沙公路上,目之所及尽是绿色,据当地老一辈人讲,过去汽车很少,汽车能走的路也少,农牧民去旗政府办事大多骑骆驼,往返100公里的路程通常要走六七天。

家住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的斯仁高娃以饲养牛、羊和骆驼为生。过去斯仁高娃家卖过牛也卖过羊,但从不卖骆驼,因为骆驼就是她家的“小汽车”。

“以前没公路,进城办事买东西得先骑骆驼翻沙丘,在沙漠外寄存好骆驼再去搭车,有时候还不一定会有进城的车,还得等。”那个时候,出门隔天回家对她来说是常有的事。“为了讨生活,好多人家都搬去了黄河沿岸。”

1997年初,为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杭锦旗决定修建穿沙公路。

同年6月,时任杭锦旗交通局局长的白富华带领8名技术人员,开始对这条待建的穿沙公路全线进行勘测设计。白富华回忆说,随着勘测里程的一天天延伸,沙漠也“一天比一天大”。烈日当头,勘测队员手拉测绳、肩扛仪器,在黄沙中描绘公路的雏形,很多机器都因高温停止工作,队员们被烫沙灼脚也是常有的事,但人们的干劲丝毫没有减弱。

人在沙漠走路都是走一步退半步,在这里修筑路基的难度更可想而知。“前一天刚刚平整好的路基,常常被晚上的一场风刮得面目全非,甚至又变回了沙丘,人们只得第二天重新再干。”白富华说,虽然这一过程反反复复十分辛苦,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修路的热情,因为人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在沙海蹚出一条路。

“那时,全旗的百姓都参与到修路当中,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几岁孩童,每个人都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这条路是真正凝结了杭锦旗百姓心血与汗水的公路。”白富华说,为了固沙,人们要把沙柳条栽成网格状,可汽车拉来的沙柳只能卸在路边,人们就背着一捆捆50多斤重的沙柳往沙漠里走。“有的人连走带爬地背着沙柳上了沙丘,遇到一股大风又被吹下来,就再接着爬上去。”

两年后杭锦旗的第一条穿沙公路正式通车。20多年来,曾经两车道的柏油路变成了如今平坦宽阔的高速路,“两横五纵”的7条穿沙公路总里程近1115公里,穿沙公路两侧共完成人工造林34万亩、飞播造林56万亩、设置沙障近5万亩、封沙种草超过百万亩,茫茫大漠变为绿色通途。

绿色生态回馈善意之举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代代治沙人的善举得到库布其沙漠的回馈。据统计,在沙漠生态治理过程中,杭锦旗累计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当地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也从2004年的3000多元增长到如今的2.3万元。

“路修通了,来沙漠旅游、投资、搞科研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过去迁走的人又搬回来了。”斯仁高娃说,“我们现在出门都开小汽车,骑骆驼是旅游项目。”

斯仁高娃所在的道图嘎查曾经黄沙遍野,2006年,当地投资建设了占地500亩的“牧民新村”,很多过去因沙害而搬走的人又回到这里一起重新创业,发展沙漠旅游业。

斯仁高娃在“牧民新村”开了一家“牧家乐”,全家的年收入最高时超过10万元。如今,住在“牧民新村”的居民已有36户,他们的户均收入从2006年的不足1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2万元,人们在沙漠里吃上了“生态饭”和“致富饭”。

人沙和谐,绿富同兴,曾经扰人的沙害变为如今致富的“金沙”。依托库布其沙漠,杭锦旗近年来建成多个高标准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成功创建库布其沙漠文化旅游品牌,近5年累计接待游客近79.5万人次,实现收入2.32亿元。

和斯仁高娃一样,年轻人云昇也在沙里探索出一条致富新路。

今年35岁的云昇在大学毕业后回到杭锦旗,成立了一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营甘草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在小时候的记忆里,家附近就有国营甘草厂,孩子们在假期靠采挖甘草就能挣一部分学费,村里老人说这是可以永续利用的绿色银行。”云昇说,合作社于2018年正式投产,到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6000亩甘草种植基地、年产500吨甘草、年均营业额达到800万元的公司。“绿了土地,富了乡亲,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以实现。”云昇说。

(参与采写:任海军)■

脱下戎装进沙海,植绿固沙惠民生——八位老兵植绿死亡之海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3日电 题:脱下戎装进沙海,植绿固沙惠民生——八位老兵植绿“死亡之海”

新华社记者李响、邵艺博、顾煜

在新疆且末县,张选忠(右一)、田野(右二)、王杰峰(右三)等8位老兵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行走,对下一步计划种植区进行地形勘查(2022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深秋时节,当大部分农作物收获结束的时候,新疆且末县迎来大芸收获的忙碌季节。这是田野等8名退伍老兵最开心的时候,多年来沙海植绿对抗风沙的努力没有白费。

大芸,又叫肉苁蓉,有“沙漠人参”之称。它所寄生的梭梭有着防风固沙的作用。4年来,从部队退役的老兵们,埋头沙海,在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植绿上万亩。

退役不退志,“想为第二故乡做点事”

新疆且末县三面环沙,生态环境脆弱,沙进人退、河流改道、居民搬迁的情景曾时有发生。为阻挡沙漠侵袭,且末县自1998年起开始实施防沙治沙造林工程。2003年起,当地优化发展思路,逐渐引入社会力量,利用沙漠特有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富民产业。

2018年春季,一个偶然的机会,退役两年的老兵田野来到且末县,正赶上当地群众在沙漠里植树。

“我看到在植树的过程中他们很快乐,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触动了我。”田野说,“我受部队培养20多年,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退伍后更要为第二故乡做一些事情。”

在新疆且末县,老兵们和聘请的当地农民查看在沙地里种植的梭梭的生长情况(无人机照片,2022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在他看来,在沙漠里种植梭梭,并在其根部接种经济作物大芸,不但可以阻止沙漠对县城的侵袭,还可以带动当地群众致富,一举两得。当年秋天,从来没有在沙漠种过地的田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且末县创业、植树治沙。

他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战友的认同。2018年秋季,田野和战友张宏、李科成立了新疆鹏程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初步承包了5200亩沙地,开始尝试种植梭梭,接种大芸。随后,多位老兵也加入进来,开启植绿对抗风沙的新征程。今年,这支队伍的人数增加到了8人。

在新疆且末县,张选忠(左)、田来群在沙漠里一处水泵仓库中将采摘好的文冠果去壳剥籽(2022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万亩黄沙变绿洲,“绿色长城”护生态

“我们早就对沙漠植树的困难有所估计,但确实没想到会这么难。”谈及刚来时的情景,老兵张宏说,“整地、种苗工作量大,基本上每人每周用坏一双手套,每月就得换一双鞋。”

环境的艰苦对他们而言不算什么,最让他们痛心的是2021年春季的那场风,使得200多亩上一年种植的树苗被连根拔起。“我们一株株栽下的树苗,已经都成活了,可是大风一刮,呼啦呼啦全没了。”田野说。凭着在部队练出来的一股韧劲儿,老兵们拿起铁锹,一次次进入沙海补种。

沙漠种树不但难,还很危险。有一次张宏出去种树,突然因肾结石腰部疼得厉害。由于手机没有信号,他只得强忍剧痛走了1公里多到大路上。后来被战友找到的时候,他已经昏迷了。张宏和战友们谈到那段经历仍然后怕。

即便如此,他们从没想过放弃。在他们看来,军人就应绝不认输。

在新疆且末县,李科(左)、王杰峰等采摘沙地里种植的经济作物文冠果(2022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沙漠植绿,投入大、回报慢。8位老兵几乎借遍了亲朋好友,也向银行贷了款。“刚开始家人都还有些意见,但是看到我们种好的树,也就全力支持了。”张宏说,再苦再累也不怕,让这里变得更好是我们的梦想。

怀着“为第二故乡干点事”的初心,经过近4年的发展,他们在沙漠中种植了上万亩胡杨、红柳、梭梭等10多类沙生植物,成活率达到85%以上。

老兵们的创业经历是且末县产业化治沙的一个缩影。近10年来,超过15万人次参与到且末县的植树造林行动中来,守护这里的生态。现在的且末县,周边围起了一道长达23公里、宽度1到7公里不等的“绿色长城”,总计10万余亩绿植。

攻坚克难“点沙成金”, 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黄沙漫漫,百害无利。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沙漠的价值,似乎就此定格。然而,茫茫沙海之中,同样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且末县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了过去只有生态效益的治沙模式。

“通过种植大芸等产业化治沙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快沙漠地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沙漠地区人民增收致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逐步改变沙漠地区防沙治沙和生态工程直接经济效益低、可持续利用困难的局面。”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常青说。

在新疆且末县,张选忠(左一)、田野(左二)等老兵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行走,对下一步计划种植区进行地形勘查(2022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丰收的喜悦给了老兵们不断探索沙漠经济作物多样化的信心。去年,他们在沙漠里试种了西瓜、土豆等作物。自创业以来,他们已帮助20多位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今后,还计划吸引当地农民入股,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再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植绿3万亩的计划。

今年52岁的图尔迪·图尔荪,从2018年开始成为公司员工。“我在这里学到了沙生植物种植技术,一个月还有5000元工资。”如今,掌握了种植技术的他计划承包公司1000亩沙地自己管理,收入还能持续增长。

“8位老兵作为创业‘排头兵’,坚守在沙漠,防沙治沙,攻坚克难,展现出退役军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且末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李耀银说。

来源: 新华社

脱下戎装进沙海,植绿固沙惠民生——八位老兵植绿死亡之海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3日电题:脱下戎装进沙海,植绿固沙惠民生——八位老兵植绿“死亡之海”

新华社记者李响、邵艺博、顾煜

深秋时节,当大部分农作物收获结束的时候,新疆且末县迎来大芸收获的忙碌季节。这是田野等8名退伍老兵最开心的时候,多年来沙海植绿对抗风沙的努力没有白费。

大芸,又叫肉苁蓉,有“沙漠人参”之称。它所寄生的梭梭有着防风固沙的作用。4年来,从部队退役的老兵们,埋头沙海,在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植绿上万亩。

退役不退志,“想为第二故乡做点事”

新疆且末县三面环沙,生态环境脆弱,沙进人退、河流改道、居民搬迁的情景曾时有发生。为阻挡沙漠侵袭,且末县自1998年起开始实施防沙治沙造林工程。2003年起,当地优化发展思路,逐渐引入社会力量,利用沙漠特有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富民产业。

2018年春季,一个偶然的机会,退役两年的老兵田野来到且末县,正赶上当地群众在沙漠里植树。

“我看到在植树的过程中他们很快乐,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触动了我。”田野说,“我受部队培养20多年,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退伍后更要为第二故乡做一些事情。”

在他看来,在沙漠里种植梭梭,并在其根部接种经济作物大芸,不但可以阻止沙漠对县城的侵袭,还可以带动当地群众致富,一举两得。当年秋天,从来没有在沙漠种过地的田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且末县创业、植树治沙。

他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战友的认同。2018年秋季,田野和战友张宏、李科成立了新疆鹏程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初步承包了5200亩沙地,开始尝试种植梭梭,接种大芸。随后,多位老兵也加入进来,开启植绿对抗风沙的新征程。今年,这支队伍的人数增加到了8人。

万亩黄沙变绿洲,“绿色长城”护生态

“我们早就对沙漠植树的困难有所估计,但确实没想到会这么难。”谈及刚来时的情景,老兵张宏说,“整地、种苗工作量大,基本上每人每周用坏一双手套,每月就得换一双鞋。”

环境的艰苦对他们而言不算什么,最让他们痛心的是2021年春季的那场风,使得200多亩上一年种植的树苗被连根拔起。“我们一株株栽下的树苗,已经都成活了,可是大风一刮,呼啦呼啦全没了。”田野说。凭着在部队练出来的一股韧劲儿,老兵们拿起铁锹,一次次进入沙海补种。

沙漠种树不但难,还很危险。有一次张宏出去种树,突然因肾结石腰部疼得厉害。由于手机没有信号,他只得强忍剧痛走了1公里多到大路上。后来被战友找到的时候,他已经昏迷了。张宏和战友们谈到那段经历仍然后怕。

即便如此,他们从没想过放弃。在他们看来,军人就应绝不认输。

沙漠植绿,投入大、回报慢。8位老兵几乎借遍了亲朋好友,也向银行贷了款。“刚开始家人都还有些意见,但是看到我们种好的树,也就全力支持了。”张宏说,再苦再累也不怕,让这里变得更好是我们的梦想。

怀着“为第二故乡干点事”的初心,经过近4年的发展,他们在沙漠中种植了上万亩胡杨、红柳、梭梭等10多类沙生植物,成活率达到85%以上。

老兵们的创业经历是且末县产业化治沙的一个缩影。近10年来,超过15万人次参与到且末县的植树造林行动中来,守护这里的生态。现在的且末县,周边围起了一道长达23公里、宽度1到7公里不等的“绿色长城”,总计10万余亩绿植。

攻坚克难“点沙成金”, 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黄沙漫漫,百害无利。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沙漠的价值,似乎就此定格。然而,茫茫沙海之中,同样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且末县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了过去只有生态效益的治沙模式。

“通过种植大芸等产业化治沙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快沙漠地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沙漠地区人民增收致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逐步改变沙漠地区防沙治沙和生态工程直接经济效益低、可持续利用困难的局面。”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常青说。

丰收的喜悦给了老兵们不断探索沙漠经济作物多样化的信心。去年,他们在沙漠里试种了西瓜、土豆等作物。自创业以来,他们已帮助20多位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今后,还计划吸引当地农民入股,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再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植绿3万亩的计划。

今年52岁的图尔迪·图尔荪,从2018年开始成为公司员工。“我在这里学到了沙生植物种植技术,一个月还有5000元工资。”如今,掌握了种植技术的他计划承包公司1000亩沙地自己管理,收入还能持续增长。

“8位老兵作为创业‘排头兵’,坚守在沙漠,防沙治沙,攻坚克难,展现出退役军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且末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李耀银说。

来源: 新华社

亿森林合众人之力治愈死亡之海 库布其沙漠面积实现逆生长

新春将至,回家过年这种萦绕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情绪,一点点被加重,呼声由小渐大,越来越清晰。随着1月21日K4051次列车的启动,中国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春运,正式拉开了帷幕。看到回乡人匆忙的身影,就能感觉到那种迫切的心情,因为不管归家的路途多遥远,往家的方向,都是幸福的。

为此,亿森林小程序也将在1月25日“配齐”春节特别抽奖活动——“一万棵猪年开运树等你领取”,为你的回家之路增添一份生动的陪伴。该活动以“亿猪摇钱树”为主题,1月25日-2月14日期间,用户首次参与其中将100%免费获得开运树柠条一株,更有机会获得喜马拉雅15天会员券、沙漠植物精油皂等丰厚奖品。作为治沙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亿森林一直致力于运用“公益 科技”的互联网创新型植树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传递能量,联动所有人参与绿色公益行动,让具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库布其沙漠再次出现“生命的痕迹”,真正实现沙漠面积“逆生长”。

作为拥有30年荒漠化治理经验的亿利集团发起成立的企业,亿森林附着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始终坚持着“行动改变未来、新年创造绿洲”的理念,并通过低碳出行、公益种树、游戏养成等方式锁定用户的认同感,带动大众关注到日常公益事业。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亿森林帮助库布其沙漠从黄沙漫天走向绿树成荫,从贫瘠走向富饶,实力担当起中国治沙企业的标杆角色。

2018年12月,亿森林全新改版上线了以微信小程序 APP为载体的“亿森林小程序”,并以此打造了集公益化、场景化、社交化、多元化为一体的特色商业模式。在公益化发展上,亿森林主要强调用户的个体公益化和日常公益化,通过用户在低碳出行、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环保生活行为来累积公益积分,从而实现库布其沙漠种树的愿望。当用户在线领养的柠条、梭梭、花棒、沙柳、胡杨、樟子松等树木成熟后,亿森林将在库布其沙漠实地代为种养一棵真实树木,此种线上线下双场景的有效结合,不但推动了用户的公益行为,也使用户在库布其具有强烈归属感,形成了双场景化的“命运共同体”。此外,随着科技创新正不断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亿森林也将科技创新手段融入到种树机制中,并通过借助大数据、无人机、AI、AR等科技力量实现树木的数字化、标签化、在线化,一方面让用户能随时随地查看自己在沙漠中种下的真实树种,另一方面达以技术为载体,搭建了用户与公益种树的紧密相连,实现了公益事业在大众间的普适度,也逐步成长为守护绿色生态环境的领航者。

基于微信的强社交属性的社交化方面,亿森林通过不定期发布“邀请好友加入送双倍公益分”等多种社交任务,让用户获取公益积分,一方面鼓励用户带动身边更多的朋友,一方面通过汇聚用户数量增加品牌关注度,从而带来沙漠种树资金。近年来,随着土壤条件逐渐恢复,亿森林也着力于结合甘草制品、肉苁蓉制品、沙漠果蔬、沙漠牛羊肉等库布其沙漠特色产品,为用户带来作为共建者的权益资产,既带动了库布其沙漠经济发展,也建立了“事业共建 收益共享”的多元化沙漠生态体系。

世界再大,也要过年回家,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陪父母在鞭炮齐鸣的三十儿晚上吃一口饺子,将一年的疲惫、忧虑、委屈,都缓一缓,放一放,重整精神迎接新一岁的到来。当你看到家乡这片库布其“死亡之海”,已铺满绿意,成片森林也渐成沙漠之上的生态脊梁时,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便会被戳中,当你在外披荆斩棘变得更优秀的同时,家乡也在悄无声息却又惊天动地的改变着。助力库布其更好地蜕变,“一万颗猪年开运树等你领取”活动强势上线,亿森林陪你回家过年!赶快呼喊身边的家人朋友一同参与起来吧,也许下一个库布其锦鲤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