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三潭枇杷来自哪个县?(三潭枇杷熟了)

三潭枇杷来自哪个县?(三潭枇杷熟了)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1-05 10:38:11

三潭枇杷来自哪个县?(三潭枇杷熟了)

三潭枇杷来自哪个县文章列表:

三潭枇杷来自哪个县?(三潭枇杷熟了)

三潭枇杷熟了

5月23日,在歙县深渡镇自城村,当地果农喜售丰收果——“三潭枇杷”。

一江新安水,万层枇杷山。歙县“三潭枇杷”素有“天上王母蟠桃,世上三潭枇杷”之称,据了解,歙县枇杷园总面积突破2万亩,产量1万多吨,年产值4000多万元。

“三潭枇杷”主产于皖浙一号风景道歙县境内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绵潭和瀹潭三个自然村。称为“三潭”,是因为这三个自然村一带,群山环抱着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冬暖夏凉,山峦环抱,所以“三潭枇杷”自古就扬名中外。

“三潭枇杷”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水多,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遐迩。“三潭枇杷”有20多个品种,在国外享誉最高的是“大红袍”和“光荣花”。“大红袍”黄皮但肉却透出红色,“光荣花”则是花蒂处长了一个明显的五角星,口感好,从而命名。

“三潭枇杷”全身都是宝。鲜食枇杷有利于解渴生津,利肺健胃,其营养成分除含有较多的果糖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枇杷花所酿枇杷蜜,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蜂蜜中之珍品,而且花还可入药,治头痛、鼻塞等疾病。枇杷树叶,也是一味好药,去毛熬服,或蒸制成枇杷露,能清肺止咳。枇杷树姿优美,在庭园内栽植,既可美化环境,又有陶冶性情。

三潭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已有800余年。2001年,歙县被国家林业总局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

( 作者:潘成 来源:安徽日报)

三潭枇杷 邀您来摘

5月19日,歙县举办“三潭枇杷”节,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乐趣。

歙县今年万亩“三潭枇杷”大丰收,为解决农民丰产不滞销局面,政府办节为农民促销售,通过媒体宣传、旅游带动吸引外地客商和游客到当地购买枇杷。据悉,通过前期宣传发布,当日引来4000多游客采摘枇杷。

周末旅游推荐江浙沪的小伙伴们快来,新安江的三潭枇杷熟啦

又到了枇杷成熟的季节啦:)

俗话说“天上王母蟠桃、地下三潭枇杷”,没错今天给大家推荐周末游玩的好去处就是新安江的三潭枇杷。

三潭枇杷主产于歙县境内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绵潭和瀹潭三个自然村,故名称为“三潭”,这三个自然村一带,群山环抱着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冬暖夏凉,山峦环抱,“三潭”特有的小气候,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的气候,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也是三潭枇杷节,趁着周末带上家人去放松一下吧:)

下面以南京为出发地,给大家推荐一个二日游自驾线路:

5月19日,南京导航到歙县深度镇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4个多小时,中午在深度镇吃饭,下午可以去阳产土楼玩玩,晚上住深度镇

5月20日,吃过早饭在深度码头乘坐游船,大概3小时,沿途经过三潭,中午吃完饭,下午可以返回南京。

下面是携程上面的新安江山水画廊的船票信息供参考:

从深度镇到三潭,除了坐船,也可以徒步或者开车,沿途风景非常的棒,如果孩子比较大,个人推荐徒步更好,空气清新风景优美,下面的照片是我2013年去拍的照片。

漳潭的千年樟树,大家看看它像什么?

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

温馨提示:

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也可以到其他景区玩玩,5月份黄山附近的景区都有优惠,比如:5月18日到5月20日,黄山风景区门票 上下索道=230元,正常的价格是390元,还有很多景区门票5折优惠,具体优惠可以上网百度:)

歙县三潭、新安江枇杷,给予你人间最美的五月天....

图片来源于「堂少摄」

? ? ?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立夏后,歙县三潭的枇杷熟了,对枇杷种植大户老汪夫妇来说,接下来将会是忙碌的半个月。趁着枇杷最新鲜的时候采摘下来,一方面顾客喜欢,另外还可以给远在千里之外上班的儿女,做上几罐枇杷膏。每年的这个季节,他们都会重复着这些劳动。

枇杷熟了

前夜的一场雨,让空气清新凉爽了许多。一大早,老汪夫妇就换上军绿色球鞋,挑着竹筐出发了。走在微微湿润的青石板上台阶上,路过一丛丛芬芳的野花。风吹过竹林,落下一地“哒哒”的雨声。远处坡上远远近近橙黄色的枇杷,看一眼都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走到枇杷园的时候,我们的裤腿早已湿了半截。在一棵枇杷树前,老汪放下了扁担。他左手托住一串颜色更黄的枇杷,右手用剪刀轻轻剪断枇杷蒂。“如果用手拧,力道重了会捏坏了枇杷的果肉。”老汪说。

图片来源于「堂少摄」

我摘下一颗枇杷,拨开表皮,橙黄色的果肉,香气浓郁,咬上一口,甜中微微带酸,让人陶醉其中,不想醒来。

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两箩筐已是堆到冒尖儿的枇杷。老汪弯下身子,深呼一口气,挑了起来。扁担深深压在他的左肩上,嵌进肉里。右手一根竹竿支撑着,摇摇晃晃间,我们下山了。

图片来源于「堂少摄」

枇杷拾遗

枇杷别称甚多,因其色黄似蜡,故称为蜡兄;又因粗枝大叶,故称为粗客。另有卢橘、琵琶、炎果、金丸等别称。

最有趣的是“琵琶”一名,汉朝以前,枇杷、琵琶,二词互通。虽然字形迥异,用于书面不易混淆,却偏有人装不懂。

画家沈石田收到友人寄来的枇杷,信中写作“琵琶”。沈石田戏答:“承惠琵琶,开筐骇甚。听之无声,食之有味,乃知古来司马泪于浔阳,明妃怨于塞上,皆为一啖之需耳。今后觅之,当于杨柳晓风、梧桐秋雨之际也。”沈石田的戏答很有趣,想来听闻之人,无有不笑的。

作家车前子也写过枇杷的趣事。他说,有一个官人想吃枇杷,命下人去办,不料这下人不识枇杷,以为官人心血来潮想吃琵琶,就把琵琶劈了,煮了汤羹。不知官人看到这琵琶羮,能否瞎想出一个歌舞升平的情境来。

车前子又说,如今有一道菜倒叫“琵琶羮”的,材料为鸡头米、西米加椰奶,取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意。这道菜取的是言外之意,或者说,故弄玄虚。想吃枇杷,还得另做打算。

枇杷的花期远在初冬,它的花朵,远看只是些毛茸茸的疙瘩。凑近了看,花色有点白、有点黄又有点灰,外有锈色绒毛包裹。无论远看,还是近看,枇杷花都极不起眼。

然而,整体来看,枇杷花却与叶的深茂、树的粗壮,相融相依,自成一种谦虚沉静,使人见之深觉朴实无华是种大气度、大涵养,气质上倒和老僧颇为接近。

枇杷花虽不美,叶子却是美的。杨万里赞曰:“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枇杷叶色深、质厚,像毛驴的耳朵。它的美不在春日,毕竟春天里好看的叶太多,论颜色、论姿态,枇杷叶都排不上号。

要我说,“枇杷晚翠”才是正解。姹紫嫣红的春花固然可喜,然而,四季不凋的晚翠才更恒长。尤其是经雪后的枇杷叶,如一艘艘的小船承着白雪,层层叠叠,分外好看。

正因晚翠常新,枇杷的格,远在其他水果之上。连摘枇杷,都是有讲究的。车前子说:“采枇杷,要捏住枇杷梗,然后顺势一拗,手不沾果实,一沾,第二天枇杷就起褐点,腐烂。”若是碰上年成不好,枇杷减产,摘枇杷的男人都得翘兰花指,战战兢兢,生怕碰烂枇杷。

幸好,我老家摘枇杷没这么多的讲究,直接抄根竹竿,往树上敲;或是爬上梯子,一束束摘。连同枝叶一起摘下的枇杷,放入白瓷盘中,便有入画的清逸。

乡下种的多是野枇杷,肉质较薄,果核也大,外形不及嫁接后的枇杷,口感却最天然。拣一只黄枇杷,剥掉果皮,递入嘴中,与舌尖初相遇的是清甜,随即酸味蔓延开来。

这酸呢,又不过分,些许调皮、些许刁蛮,任你铁齿铜牙,片刻就要酸得你唇舌发软,偏又千回百转,满口生津。

怪不得梅尧曾要说:“五月枇杷黄似桔,谁思荔枝同此时。”有了枇杷,连荔枝都顾不得了。周必大说枇杷:“可人风味少人知”,正为知言。

人喜枇杷肥美多汁,鸟也喜欢得紧。吴昌硕诗云:“乌疑金弹不敢啄,忍饿空向林间飞。”诗人这一句不对的,贪吃的鸟多的是,且专挑个大的枇杷下嘴。

更让人生气的是鸟雀们的吃相,东咬咬,西啄啄,最后落得满地残枇杷。陆放翁诗云:“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陆放翁果然最懂吃货们心底的隐忧呀。

一期一会|三潭枇杷给予你这人间最美的五月天

枇杷与樱桃、青梅并称“初夏三友”,都需应时而食,年年与人一期一会。我很爱“一期一会”这个词。世间的相遇,不管人与人,还是人与物,每一次都绝无仅有。

5月中下旬,是枇杷成熟时节。徽州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将推出枇杷采摘活动。一个闲暇的午后,和煦的微风,三两个好友一起谈笑风生,黄灿灿的枇杷点缀其间,摘下布满白色细绒毛的黄金果,剥开薄薄的黄色外衣,晶莹剔透的果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放一颗入口,轻咬下便汁水横溢,唇齿留香间感受到不一样的味蕾碰撞,尽享江南名果带来的味觉盛宴。醉美青山秀水美果间,似处人间仙境也。

领悟了这些,我就不好在这儿废话了,得去歙县三潭摘枇杷去,三潭枇杷给予你这人间最美的五月天。

总 编:我是一只鱼

信息来源:徽州掌故, 国际旅游摄影网提醒您转载请注明出处。

枇杷收获、买卖纪实等采风时间安排:5月18日—5月24日

D1(5月18日):全天在歙县指定酒店集合报到,早到的摄友可以到歙县徽州府衙、八角牌坊、斗山街拍摄。

D2(5月19日):早餐后前往油榨坊拍摄古老的手工木榨油坊。午饭后拍摄徽墨制作,傍晚到渔梁坝拍摄夕阳(扑鱼撒网)。

D3(5月20日):早起拍摄新安江日出,渔民渔船卖枇杷场景。下午拍摄古老的油纸伞和拍摄古老的龙窑,传统的手工制淘工艺。

D4(5月21日):早起拍摄桃花潭日出风光,早餐后拍摄传统的宣纸制作过程,下午去大山里拍摄夫妻打铁。

D5(5月22日):早起拍摄日出风光,早餐后拍摄石磨磨豆浆,打草鞋,挞鞋绳,下午拍摄手工胡琴制作,傍晚拍摄晚霞日落。餐:早中晚,住:农家乐。

D6(5月23日): 早起拍摄云海早霞。早餐后拍摄远古的水磨坊和山里手工编斗笠,午饭后拍摄手工编阴帽和桶匠。傍晚拍摄梯田日落。

D7(5月24日):早起拍摄梯田日出风光,农民手工挖田和插秧。早餐后返回歙县送往高铁站,结束此次摄影创作之旅,

报名或详细线路联系国际旅游摄影网:13167379457(微信) 萍萍; 13718935569(微信)徐长红,18911845368

绵潭:唱出一曲枇杷神歌

“三潭枇杷”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产于新安江沿岸歙县的漳潭、绵潭和瀹潭三个自然村。这里群山环抱、江水缠绕、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生长的枇杷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为现代人眼中的“水果黄金”。

穿越:400年的历史积淀

2017年12月22日晌午,我们到达歙县深渡镇绵潭村。

庄先进坐在洗浴间里洗脚。“刚从山上下来,给枇杷树施药去了。”庄先进扯着裤脚告诉记者。年近六十的庄先进是村里会科技种植枇杷的能人。他从1986年开始,就详细记录了枇杷栽种、管理和交易的情况,至今已经有厚厚的一摞。从他的账本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枇杷单价已“身价倍增”,从1986年的0.62元/斤,涨到了今年的5.76元/斤。

绵潭村种植枇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并没有种枇杷、卖枇杷的概念。至多是将山上的野生枇杷树移栽到自家门口或者山上,房前屋后,这里种几棵,那里种几棵,种枇杷的初衷或只是为了满足家中嘴馋孩子的口水需要。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大地广泛施行,当地村民有意识将枇杷树进行繁殖,村中枇杷数量日渐增多,加上本地枇杷的优质口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村民逐渐有了卖钱贴补家用的想法。“那时候交通不便,肩挑背驮,村民们除了要乘坐渡船过江,还得翻山越岭到县城去卖。”采访中,当地最早从事枇杷销售的村民、种植大户汪天保说。

村民汪锦铭今年已经年近花甲。他说:“解放初期,村里就有人陆陆续续将枇杷担出去卖。凌晨两三点钟就要起床,或背或挑,把枇杷运到县城就需要5个多小时,卖完还得赶回家。而那时候,枇杷很不起价,两三角钱一斤,一担枇杷收入二三十元,也高兴得不得了。直到1986年,枇杷的价格慢慢上涨,达到6毛一斤。”我们从庄先进的账本上验证了汪锦铭的记忆。

反转:鼓起了果农的腰包

村主任汪自辉告诉记者,过去的枇杷品种都是山上纯野生品种,个头小、口感略酸。为改变这种现状,在村集体的管理下,改良重栽了新品种“大红袍”,这对绵潭枇杷史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改变。

通过几十年的嫁接改良,“三潭枇杷”现已培育出20多个品种,“大红袍”和“光荣花”已享誉国内外。“大红袍”黄里透红,“光荣花”花蒂处长了一个明显的五角星。一级枇杷每公斤只有20来个,绵潭甚至还培植出每公斤只有10个的“枇杷王”。

据深渡镇政府党委委员谢亚东介绍,为更好地发展“三潭枇杷”产业,近年来县农委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测土配方、施有机肥、撒石灰、灯光杀虫等农业技术指导,力促三潭枇杷的品质逐年提升。农技人员还通过科学讲座,上门进村,改变农民以往盲目追求高产的意识,对枇杷进行疏花、疏果,指导农民嫁接,根据季节进行防病防害防冻。通过科技助农,提高三潭枇杷的质量和产量。

三潭枇杷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遐迩。为将深山里的“水果黄金”牌子打出去,当地政府预先注册了“三潭枇杷”商标,并成功申请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品种的改良,品牌的建立,为三潭枇杷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了,质量的稳定成为绵潭村枇杷合作社所要考虑的新问题。汪自辉既是村里的负责人也是协会的负责人。他说:“从合作社出去的枇杷会根据形状、大小、口感、品相分为六级果。四级以上为商品果,价格最高。2017年的价格在10元/斤左右,而四级以下的一般用于深加工。原本这些品相差、口感欠缺的次级枇杷往往都是拿来倒掉。自从有了合作社的统一收购,次品果的价格也达到了2.6元/斤。”

撬动:借助“旅游 ”和“互联网 ”

枇杷压枝,江色如画,四面八方的游客涌入,这是春夏之交,绵潭村的一道风景。

村民汪邵佳之前在外打工,从2016年开始,他在自己新盖的楼房办起了农家乐——依水人家。先后投入了近80万元,从最早的几张桌子,到如今集吃、住、娱于一体。

“前段时间北京来了3位客人,住了一个月,写生、摄影。”汪邵佳说,目前游客的主要来自石潭——绵潭——南源口的古道,以及本地和周边省市的自驾采摘游。今年汪邵佳家中的枇杷仅游客采摘就有七八百斤,占枇杷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此外,他本人的手机微信去年也卖了几百斤出去。“一切都还只是刚刚开始,我觉得今后还会越来越好。”汪邵佳说。

除了枇杷 旅游,当地村民开始自己谋划通过互联网将深山里的枇杷销往全国各地,实现枇杷——互联网。

村主任汪自辉说,在产量最多的2014年,他为了枇杷不滞销,跑了很多个地方找罐头厂和水果商进行对接,还曾投资18万元,亲自用冷冻车将3000件枇杷送到北京,人累不说,成本也高,加上枇杷保鲜期短,效果一般。而如今,随着互联网以及物流的飞速发展,村民坐在家中通过“拇指”运动,就可以轻松地将枇杷销往全国各地。汪天保说:“今年他收购的枇杷有五六百斤直接供给电商进行销售。这还只是试点,明年就可以大批量供应。”

一直以来,枇杷销售以传统的线下批发、零售、游客采摘为主。2017年,深渡镇政府在县商务局的牵头下,积极协助果农电商平台,打开线上交易市场。一方面对接电商公司,借助互联网销售平台,鼓励果农实现网上销售。据悉,通过“互联网 ”的销售模式,产品的价值提升,最高可以卖到40多元每公斤,既进一步打响了了歙县“三潭枇杷”的品牌,又卖出了好的价格,而且网络订单纷至沓来,销售火爆。

2017年全村网上销售枇杷40余万公斤,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未来:绽放新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绵潭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累计争取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推进村里公益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汪自辉说,首先,村中留守在家从事枇杷种植的多为中老年人。假以时日,这些老人没有了劳动能力,枇杷谁来采摘?枇杷抛荒现象应引起重视。目前,这样的苗头已经显现,年轻人都在外务工,老人没有能力管理,只能任由果树自生自灭。其次是果园的整合,由于上个世纪80年代联产承包到户时,划分的果园过于分散、狭窄、且人口密集,目前连流转也存在不小的麻烦。一小片一小片的果园,不仅难以管理,也影响游客入园采摘。

另外,运输问题依然棘手。枇杷采摘过后,必须尽快运走,否则极易变质。而在运输过程中,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能磕碰。当地村民希望规模大的快递公司如顺丰快递可以早日进村设点,让村民直接在家门口将枇杷快递出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

水泥道路贯穿全村,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文化墙上图文并茂,绵戏演出回响戏台,蓝天白云倒映江边……虽是冬日,然行走绵潭,一个生机盎然的枇杷古村在新安江畔绽放华丽姿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