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古代官员洗澡的假期叫什么(老板我要请假去洗个澡,不可思议吧?中国古代就可以)

古代官员洗澡的假期叫什么(老板我要请假去洗个澡,不可思议吧?中国古代就可以)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5-17 09:30:33

古代官员洗澡的假期叫什么(老板我要请假去洗个澡,不可思议吧?中国古代就可以)

官员洗澡的假期叫什么文章列表:

古代官员洗澡的假期叫什么(老板我要请假去洗个澡,不可思议吧?中国古代就可以)

老板我要请假去洗个澡,不可思议吧?中国古代就可以

在中国古代还没有洗澡这个词,而是成为沐浴,沐是洗头,浴是洗身子的意思。

古人对沐浴这件事情是很讲究的,不单单是洁净身体,有时候会被上升到洗涤心灵的层面,比如祭祖之前一定要斋戒沐浴。

而且洗浴的过程也极其繁琐,每个步骤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并不像现在这样随心所欲。

毛巾就要准备两条,一粗一细,细的擦拭上身,粗的擦拭下身。

如果家里来个客人,能让客人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是对客人最大的尊重。

而且,最不可思议的是,在汉代出现了“休沐”,就是专门给官员设置洗澡的假期,工作五天就放假一天,这一天就是用来洗澡的,这个假期在今天看来真是太奢侈了!

中国古代公务员有假期吗?

有,而且是法定假期。

我国的假日制度由来已久,它始于距今两千余年前的西汉。有时公务员的假期长达一百天左右,和现在老师的假期差不多。

《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一下沐”,朝中官员每五日返家休沐,称之为“五日休”。除了节假日,平时五天里休息一天,都叫做“休沐”。意思就是公务人员上了四天班,到第五天则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

到了东汉,这个制度进一步放宽了。《史记·百万君传》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它规定官员不但可以洗澡更衣等,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夫妻团聚。

说起来,宋朝的休假种类是最丰富的。官员平时十天里休息一天,叫做“旬休”,冬至,春节,元宵,中和,寒食,天庆,夏至,中元,重阳,腊八等节日都会放三到七天假不等,父母的祭日也准假一天,全年休假近百天。

古代除定期的休息日外,还有节假日,唐代中秋节给假三天,寒食清明四日。明代冬至放假三日,元宵节放假十日。为鼓励臣下尽心国事,晋代定有“急假”,官吏用处置紧急家事,一年以六十日为限。后晋时,家居外地的官吏探亲时还给路程假。清政府对有功能文武大臣还给“赏假”,林则徐因病奏请开缺,道光皇帝降旨赏假三月。

对于官吏的假日,历代均有严格的规定。唐德宗明文规定,三品以上假满之日,须到衙门报到,否则,扣发俸禄一月。有的还因此被罢免官职。

清朝初年,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礼拜天”这一宗教用语开始在我国出现,辛亥革命胜利后,开始实行星期日休息制。

古代的暑假放假制度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翻翻日历,才周一!

青年君看着放暑假撒欢的孩纸们,流下了羡慕嫉妒恨的泪水……

“临渊羡鱼”不是青年君的风格!于是乎,青年君研究起古代的放假制度,以期发现一些可供借鉴的假期。就比如唐代,除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就连儿子弱冠、老子诞辰(无为而治的老子,不是“儿子”的老子)、亲属结婚甚至九月准备冬衣都会放假……历代都有哪些假期,青年君为你一一道来。

汉:上5天休1天,放假回家洗澡啦

在汉代以前,官员也有休息制度,如秦朝时官员的休假称呼为“告归”,只不过自汉代起,官员休息写入法律,有了明确的规范。汉代开创并确立了“五日一休沐”的制度。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汉律》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让官员回家休息沐浴、和家人团聚。

汉代时,官员上班是寄宿制,平时大伙儿在官署宿舍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放假才能回家。古代的达官贵族很重视“沐头浴身”,湿的头发不能束冠,也就不能在朝堂“上班”了,所以汉代给了专门的假期来沐浴。该制度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代,前后共实行了 800 多年。汉代官员除了日常的做五休一,每年冬至、夏至也会各放五天假。

唐:冠假、寒衣假……变着法儿放假

到了唐代,因为大多数官员和他们的家人住在一起,因而五天一次的“休沐”变成了十天一次的“旬假”,假期一下子缩水到了一个月三天。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清晰记录了大家趁着“旬休”举行的聚会。

唐代春节可以放假七天,从腊月二十八开始,一直放假到初四。虽然有七天假,但家在外地的京官们也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因为大年初一,大家必须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出来去给皇上拜年。

但是,别急着同情唐代人,唐代的休息日一点都不少,因为唐代有很多很多的节日,“老板”变着法儿给大家放假,简直太幸福了有木有~~除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种节日,儿子行弱冠礼、子女结婚、亲属结婚、五月的田假、九月准备冬衣的寒衣假、重要诞辰(老子寿辰、佛诞放假1天,皇帝寿辰放假3天)等都会放假。唐代林林总总有五十多个节日,假期达到八十几天。

探亲假:“诸文武官若流外以上长上者,父母在三百里外,三年一给定省假三十日;其拜墓,五年一给假十五日,并除程。”如果家中父母居住在 300 里以外的地方,每隔 3 年有 30 天的时间作为“定省假”;而如果家中父母居住在 500 里以外的地方,每隔 5 年有 15 天的时间作为“定省假”,这些“定省假”不包括旅程时间。(唐代《假宁令》)

婚假:“诸婚,给假九日,除程。周亲婚嫁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以下一日,并不给程。周以下无主者,百里内除程。”依据这项规定,官员本人结婚,要给予其九天的假期。至于周亲等其他亲属结婚,也要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给予其一到五天数量不等的假期。(唐代《假宁令》)

丧假:“诸丧,斩衰三年、齐衰三年者,并解官。……诸师经受业者丧,给假三日。”家中父母去世,文官解官 3 年,武官是100 天;近亲去世,放假时间是 7 天、15 天、20 天、30 天不等;远亲去世,放假时间是 1 至 5 天;自己的授课老师去世,放假时间是 3 天;适逢亲人忌日,放假 1 天。(唐代《假宁令》)

冠假:冠假即为加冠之礼而专门设定的假期。古时候,男子到二十岁后,都要举行加冠之礼,以表示自己告别了童年,已长大成人。在唐代,不仅自己在举行加冠之礼时可以享受冠假,而且其五服之内的亲属举行加冠之礼时,也可以享受这种待遇,只是在休假时间上有所区别。(唐代《假宁令》)

寒衣假:9月份左右有15天备制寒衣假,也称授衣假。《诗经·豳风·七月》中写到: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这时放假是因为天气逐渐变冷,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以便更好地迎接冬天的到来。(唐代《学令》)

除各种法定的假期外,唐代的官员还可以视各种特殊情况临时请假。但请假要有一定的限度。《唐六典》中说,如果有事请假,京官“职事三品以上给三日,五品以上给十日” ,且在一个月之内,不能请两次事假。若有病请假,假期可以延长,但也要有限度,即连续请假不得长达一百天,否则就解除其职务。

唐代的休假制度比较宽松,婚假、丧假、探亲假等已十分完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伦理道德的遵行和对人性的尊重。

宋:假期最多的朝代!

宋朝官员宴饮休闲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最多的朝代,逢节必休,更有“黄金周”,如元旦、寒食、冬至各7天假,圣节、上元、中元、夏至、腊月各3天假,合计每年假期有120多天。大大小小的假期加起来,相当于一年的三分之一都在休假……需要注意的是,宋代时,老子寿辰、佛诞的假日取缔了,只剩下皇帝的生日可以放假。

假期一多,最高兴的当然是“公务员”队伍中的文人。如苏轼借着“黄金周”长假,留下许多千古绝句。《赤壁赋》第一句,就点出了写作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七月半是中元节,苏轼趁此假期去泛舟赤壁,好不乐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千古名篇就此流传。

唐宋两代,文学成就斐然。某种程度而言,两朝相对成熟、宽松的休假制度也给文人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不过,宋代过于宽松的休假制度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吏政松懈。

元:上朝多好!放假,要啥自行车?

《元世祖出猎图》局部

元代建立后,或许是因为曾经严酷的生活环境,统治者认为给朝廷工作就是一种放松,不属于劳动的范畴。再加上之前宋代政府冗员太多,造成吏政涣散。元代皇帝怕重蹈覆辙,于是休假几乎没有了,全年也只休息16天而已。

明:宝宝想哭!老板是个工作狂!

朱元璋

明代初期,比元代也好不了多少。据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工作狂”,所以明代官员每年只有18天假期,分别是元旦5日,冬至3日,元宵节10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朱元璋那般“沉迷工作”。朱元璋死后,明代的皇帝顺应官员的申请,“被迫”答应增加假期,增加3天月假,加上原来的18天,每年休假有50多天。

清:确立星期天为公休日的休假制度

清朝前期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休假制度,后来朝廷把常规休假和元旦、冬至、元宵三节的假日合并到一起。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受到西方国家影响,把星期天作为公休日,逐渐确立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休假制度,并且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通常来说,不管哪朝哪代,休假制度都与当时的生产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一直是中国人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如今,尤其对在大城市打拼亦或是在基层锻炼的年轻人而言,加班加点几乎不可避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但休息为了明天更持久地奋斗——如果能效仿一下唐宋两代,多来几个“莫名其妙”的假期,青年君绝对有底气代表大家:举双手赞成!

参考资料:张美侨《沉郁与欢娱:唐长安节假日里的佛、道之争》、程亮明《唐代官员的休假制度研究》、程超《古代的休假制度》及网络资料。

来源:千龙网

休 假 极 简 史

国庆假期马上就要来啦,现在的你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呢?

别着急,在为祖国母亲庆生以前,不妨让我们先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古代的休假制度,好好了解古人都是怎么休假的吧。

清 佚名《十二月月令轴·正月观灯》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人类早期的休假主要是源于祭祀行为。

在当时,人们每年都要举行两次祭神活动,分别是春日的祈农之祭,和秋日的丰收之祭。祭祀时大家会聚在一起吃饭宴乐,热闹非常,官府于是也暂停公事,放个假与民同乐去了。

五代 燃灯祈祷 莫高窟146 北壁

除祭祀外,被古人认为有“澡身浴德”之效的洗浴也是官员放假的一个重要因素。

古时贵族洗浴讲究沐头浴身。长长的头发沾了水,又没有电吹风可用,自然难以做正式打扮,因而也不方便坐堂理事,所以他们一般会闭门谢客,同时暂停公务。

到汉时期,政府将其规定为明确的休假制度。据《汉律》描述,“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也就是说官员攒满五天的工作日后,可以兑换一天的假期用来洗澡。后来人们把这种休假方式称为“休沐”。

明 陈洪绶《晞发图》局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与现代统一的周六周日不同的是,汉时期实行“轮休”制度,以保证每天都有打工人在岗打工。

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休假时,就是由上官桀(汉昭帝上官皇后的祖父)留在“办公室”处理政务的。

“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

——《汉书·霍光传》

此外,由于汉代官府采取“寄宿制”,官员需要离开家人单独住在府中。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休沐”不仅仅是洗澡假,也是他们归家谒亲的日子。

五代 王齐翰 荷亭戏婴图团扇(传)局部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如果官员放假了还留在单位996,则会被认为是一种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自私行为。

西汉的薛宣就曾劝带假办公的张扶遵循古制,回家多陪伴亲人,言曰:“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

魏晋时期,在政府颁布的《魏令》和《晋令》中皆有提及休假制度,官员放假被更为规范地纳入法律体系,呈法制化趋势。

清 金廷标《春野新耕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田假、授衣假、私祭假、婚假、拜墓假等都是重要的法定休假。其中田假因各处气候不同,放假时间依当地种收情况而定,一般为五月。

此外还有临时休假(非法定休假),也称急难假,每月有五次申请额度,一年最多放六十天,病休可再申请延长二十日。

南朝梁武帝时,新增省亲假。

明 戴进《太平乐事图(传)》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时期政府对休假制度进行调整,将假期间隔由五日一休改为十日一休,也就是“旬休”。

“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

——王聘三《古今事务考》

好在唐时期的节令假没有跟着一块儿缩水,反而是“水涨船高”,变得比汉朝还多。

春节(古时称作元日或元旦)就是在唐代被定为法定节假日,拥有七天的假期。

明 李士达《岁朝村庆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只是对于部分官员来说,他们并不能完全放假。例如,根据规定,元旦节内,地方行政长官不得离开衙门,只能让家属到府看望。

除春节外,冬至和清明这两个节日也有七天的假期,同时节内会有重大祭祀活动。

官户和奴婢的假期则相对较短,只有三天。

“官户、奴婢,元日、冬至、寒食放三日假。”——《唐六典》卷六

元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假期结束后,官员必须准时返岗,因为如果人不来的话,钱也就没有了。

“诸州府县官请出界假故一月以下,即任权差诸厅通判;一月以上,即勾当留官,例其课料等,据数每贯克二百与见(现)判案官。”

——《唐会要·卷八十二》

至于退休制度则是在晚唐时期被正式确立,据《通典》记载:“大唐令,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

宋朝的基础放假制度与唐朝相同,仍是十日一休,与唐朝不同的是,宋朝扩充了很多节令假。

北宋 苏轼《黄州寒食帖全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昌杂录》记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夏至、中元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

但其中仅有18日属于“休务”,即全天休息,其余50日则为“放假 办公”双拼模式,只能休息一会儿,并办公一会儿。

宋《缂丝上元婴戏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宋朝还对唐时少数出现过的几次因事设节做了大力推广。

宋真宗因为天书事件而设立天庆节就是一个典例。

故事还要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初三说起。

当时在皇宫左承天门南角的兽檐上,突然出现了一条两丈多长的黄帛,其上还书有文字,经专人翻译,内容如下:“赵受命,兴于宋,付与恒(即宋真宗赵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宋 《宋代帝半身像册·宋真宗》 台北故宫藏

宋真宗认为这是神人在向他降下天书,并决定为此设节。

从此,正月初三日就被定为天庆节,大宋的公务员也因此多了五天假期。

有时候假期太多,容易导致政务堆积。

包拯曾因此特意上书宋仁宗,言:“每节假七日,废事颇多,请令后只给假五日。”之后,有些假期就变得像是程序员头顶的头发——不仅少了,而且很难再长回来。

宋 《宋仁宗坐像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打工仔们想要偷懒的心情可没有随之减少。

据沈括《梦溪笔谈》描述,宋时轮值翰林馆阁的官员常以“腹肚不安”为由,翘掉夜班,导致原本应该是记录值夜的“宿历”渐渐地变成了“害肚历”。

元朝因循旧制,仍采取“旬休”,但删减了很多节假日。

中统五年(1264年),政府规定,京府州县官员,“若遇天寿(皇帝生日)、冬至,各给假二日。元正、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给假一日。”

同时备注“公务急速,不在此例”。意思就是爱会消失,恨会消失,但工作不会,办公室才是宇宙真正的尽头!(夸张了)

元 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至元八年(1271年),政府还规定,对因病休假超过百天的官员做停薪留职处理,并要求官员自停薪日起,限期十二月回任。

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中书省的建议下,元世祖将官员的日常休假由“十日一休”增加为“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和乙亥日休假”。但同时又规定这五日不能杀生。

明 唐寅《岁朝图(传)》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时期的休假制度几乎是走向了与宋朝相反的另一个极端。

不仅官员们的基础休假被缩减为“一月一休”,大量的节令假也被废除,只有元旦、冬至、元宵三节,被保留了下来。

其中,元旦休五日,冬至休三日,元宵休十日。

明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国家博物馆藏

值得注意的是,元宵节延长至十日的规定仅为皇帝对京官们的恩赏,并不适用于地方官员。同时,元宵假内,若有外任官员赴京考核,相关衙署须照常办公,“不可妨公务耳”。

但有时候皇帝也会“大发善心”,友情赠送官员一些假期。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就曾赐上元节假25日。

明 商喜《宣宗行乐图》故宫博物院藏

比起这些偶然的赐假,更为特殊的还得数翰林院庶吉士的休假制度。

相别与一般官员,他们的假期要多得多,可以“五日一休沐”。

国子监学生的休假也比较特别,为“朔望给假”,一月两休。

清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中央衙署将元旦、冬至、元宵三节统一为一个假期,称为“封印”。由钦天监测算吉日,依此为“封印”的起止时间,每年不定,大约是从旧年的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起)放到新年的正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止)。

这也是清公务员们的唯一节假。

清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封印”假期过长,缺少官员管束,因此,在这一时期,社会治安经常出现问题。类似为富不仁的地主逼租佃户的案子就已发生多起。“甚尔掀瓦掇门,栓妻缚子,又甚将本人锁押至家,百般吊打。”

针对此类事件,天台县令戴兆佳曾专门张贴布告,严禁土豪纵仆逼租,并强调:“本县决不因封印便尔高卧衙斋,如入定之老僧,竟置民瘼于不问也。”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影响,周日休假成为一种普遍的放假方式。

从先汉到清,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休假制度,它在决定官员生活作息的同时,也对国家的政务处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你来说,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的休假制度呢?

参考资料:

弋戈《古代休假制度探源》

刘疆《漫谈古代退休制度》

周礼《我国古代的休假制度》

孟月《宋代官员休假制度研究》

廖保平《中国古代的休假制度》

越楚《古代官员如何带薪休假》

张艳玲《汉代官吏的休假制度初探》

李红雨《简论由宋至清公共休假制度》

王艳艳《古代传统节日官吏休假制度述论》

彭梅芳《汉代“休沐”制度文化根源探析》

内蒙古人大《盘点中国古代休假制度,宋代假期最多》

来源:博物馆丨看展览

从做四休一到做九休一,古人的加班和休假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加班和休假,这是上班族绕不开的两个热门话题。

那么古人的加班和休假又是怎样的呢?

关于加班,正史上最初的记载出自《汉书·食货志》,班固说:“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进入冬天,老百姓开始猫冬,同巷的妇女晚上结伴纺纱织布,一个月可以干四十五天的活。

每两个晚上可以干出一个白天的工作量,全月午休。加班率100%,加班工作量增值高达50%。

太辛苦了。

基层的老百姓加班工作,大人物们加班学习。

《汉书·刑法志》中说:“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刘向的《说苑》里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晋平公的一则小故事。

晋平公问师旷:“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说:“如何不炳烛乎?”时间来不及,晚上加班!

一般来说,农耕社会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现代意义上的加班,即使是官员,一般只要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也就没事了,真的碰到上级检查工作之类集中的工作,一般也是阶段性的。

到了唐朝,官员有了上夜班的制度。

当时,按照规定,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首长都要轮流值夜班,还要在夜班记录本上记载晚上发生的事情并且签字画押。负责传递夜班记录本的小官叫做直令史,宰相姚崇岁数大了,吃不消,不愿值夜班,直令史就跳过姚崇,将夜班记录本直接给值班表上的下一位,其他大臣不满意了。

姚崇也不让直令史为难,直接在夜班记录本上批写道:“告直令史,遣去又来,必欲取人,有同司命。老人年事,终不拟当。”我岁数大了,就是不上夜班,你能把我咋滴?

唐代大诗人杜甫做官时,也值过夜班。很忙的杜甫还在值班的时候,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春宿左省》:“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中记载说:“闻近日中翰以夜班为苦,互相推避”。谁也不想上晨昏颠倒的夜班。

关于休假,历史上最早的记载同样来自汉朝。

据《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政府就在典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工作四天就休息一天。

《汉书·郑当时传》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休沐。”《汉书·万石君传》也说:“每五日洗沐归谒亲。”

工作了四天也够辛苦的了,那么第五天就放假回家让他们洗澡更衣、修发刮脸,做做个人卫生。

有趣的是,西汉有一段时间,郎官的休假居然是可以买的。只要出钱给宫中添置财物或办公用品,就可以出宫购物,变相休假。相反,要是没钱就别想休假,就是病假也得用休沐日补偿。

这国家也是够穷的。

做四休一的制度一直延续到隋代,中间偶有间断,如南朝梁,曾经做九休一。到了唐代,十日一休变成制度,称为旬假或旬休,也就是每月初十、二十及月底休息。

休息天是不办公的,你想上班也不行。

据《汉书·薛宣传》,后来当上丞相的薛宣还在地方上的时候,有个手下名叫张扶,主管治安捕盗,休息天也照常上班,手下的人只好“被加班”。薛宣知道后,找到张扶,说:“盖礼贯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一笑相乐,斯亦可矣!”

薛宣的态度是:工作和生活要两不误,盲目加班不可取。张扶乖乖回家。

除了正常的休假制度以外,节假日也是可以休息的。夏至、冬至、清明、元宵、端午、重阳,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节日休假,遇上皇上生日或者有什么喜事,也可以放假。

有人计算过,在唐代,公务员的假日超过100天,宋代则超过120天。

最惨的明代的朱元璋时期,官员休假制度非常苛刻的,1年只有3天的假期,分别是春节,冬至,和八月初八(朱元璋的生日),实在太过分了。

如果要穿越,千万别穿越到朱元璋时期,就冲着节假日多这一条,还是唐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