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Fresh道歉(奢侈品牌道歉日是什么梗?哪些奢侈品牌道歉了详情曝光代言人都有谁)

Fresh道歉(奢侈品牌道歉日是什么梗?哪些奢侈品牌道歉了详情曝光代言人都有谁)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4-13 12:02:39

Fresh道歉(奢侈品牌道歉日是什么梗?哪些奢侈品牌道歉了详情曝光代言人都有谁)

Fresh道歉文章列表:

Fresh道歉(奢侈品牌道歉日是什么梗?哪些奢侈品牌道歉了详情曝光代言人都有谁)

奢侈品牌道歉日是什么梗?哪些奢侈品牌道歉了详情曝光代言人都有谁

继奢侈品牌“范思哲(Versace)”、“蔻驰(Coach)”后,“纪梵希(Givenchy)”、“亚瑟士(asics)”、“馥蕾诗(fresh)”和“Calvin Klein”等国际品牌,今日(12日)先后被网友爆出产品或官网存在“中国港台地区列为国家”的问题。

事后涉事品牌扎堆发布道歉声明,表示尊重中国主权,坚决拥护一个中国原则。各品牌代言人也接连宣布解约声明。

@人民日报 发表微评对这些品牌严厉批评,“果真有善意和敬畏之心,就不应动辄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如果真正汲取教训,也不至于“排队”似的在港澳台问题上乱做文章。面对不守规矩的跨国企业,我们除了谴责,也该从“工具箱”里拿出点自卫工具。”

8月12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的明星忙着解约,国际品牌赶着道歉。

各大国际奢侈品品牌这两天“翻车”翻得有点猛,昨有范思哲,今天上午蔻驰的风波还未消,纪梵希、亚瑟士、馥蕾诗、Calvin Klein下午就凑了个“四连”组团来。

同是一件T恤,犯了同一个错。

纪梵希的这款闪电印花图案的T恤,也和范思哲、蔻驰一样,将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与其他国家并列的形式印制在T恤背面,被中国网友怒骂不尊重我国国家主权。

根据产品宣传图,这件T恤背面印有大写英文字母书写的城市和国家名称。

其中“北京”、“成都”、“重庆”、“广州”、“杭州”、“上海”、“沈阳”、“深圳”、“天津”、“武汉”等城市对应的国家为“中国(CHINA)”。

而同样在列的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却以“独立国家”的形式出现。

香港对应的“国家”一栏里,写着“HONG KONG”,台北对应的则是“TAI WAN”。

目前,在纪梵希官方网站上已无法搜到此款T恤,但在部分线上购物平台仍有库存。

硬核的是,事情还未发酵起来,“纪梵希美妆(Givenchy Parfums)”品牌的代言人易烊千玺已经迅速通过工作室发布解约声明。

声明表示,在获知纪梵希品牌设计的服装文字内容涉嫌侵犯中国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后,工作室已第一时间向纪梵希品牌(美妆)发出正式解约通知,且已暂停一切与纪梵希有关的合作,并表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目前,易烊千玺官博中涉及纪梵希美妆的广告内容已经全部删除。

法国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ouis Vuitton Mot Hennessy,LVMH)官方网站显示,“纪梵希”(Givenchy)和“纪梵希美妆”(Givenchy Parfums)分别为其旗下的两个品牌。

LVMH官网“时装与皮具分类”页面

LVMH官网“香水和化妆品分类”页面

下午,“纪梵希”和“纪梵希美妆”同时发布道歉声明,均表示尊重中国主权,坚决拥护一个中国原则。

“纪梵希美妆”补充道,支持中国艺人的正确立场,充分尊重相关艺人的个人决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本运动品牌亚瑟士(asics)也被网友举报对中国港台地区的描述实行“双标”措施。

亚瑟士国际版官方首页,在“choose your country(选择你的国家)”的下拉列表中,亚洲分区中中国港台地区特备列为国家。

但在亚瑟士中国官网上,列表中却用写明了“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

有网友质疑,同为亚瑟士的官方网站,却使用着不同的分区标准,这是否是一种“明知故犯”呢?

@ASICS亚瑟士 中午发布道歉声明。

两名品牌代言人,大陆男演员韩东君和宋威龙,先后通过经纪公司发布解约声明。

韩东君方声明

宋威龙方声明

类似的问题还发生在馥蕾诗和Calvin Klein 身上,两者在今天下午也发布道歉声明。

今早,蔻驰因同类型问题T恤发布道歉声明,刚成为代言人才17天的模特刘雯宣布与其解约。

此后蔻驰的上一季代言人,大陆演员许魏洲、任嘉伦、关晓彤也分别发布声明宣布与品牌已无合作内容。

这大半天好不热闹:网友们连着曝光,明星们忙着解约,而品牌们则赶着道歉。

各方人员的求生欲都飙高到惊人的数值,微博热搜榜也都是一个主题——“道歉解约日”。

这些国际品牌在多款产品或官网上,把中国港澳台地区划分为国家。

尽管各家事后都迅速道歉,以求平息舆论,但网友没那么好糊弄,纷纷指其看上去更像是向“中国市场”道歉,走过场无诚意。

@央视网 对此发布短评,警告跨国企业在中国经营,不尊重中国的主权,不敬畏中国的法律,小心被中国人民拉入“黑名单”,最终落得个“秋风凉凉”。

@人民日报 直指这些涉事品牌“不约而同”犯的愚蠢错误,不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也让自身品牌在中国市场前景黯淡。特别在港独分子兴风作浪的“敏感时段”,这样的错误更显性质恶劣。

同时,他也和网友们一样,提出了“灵魂质问”——“光道歉有用吗?”

如果真有善意和敬畏之心,就不应动辄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如果真正汲取教训,也不至于“排队”似的在港澳台问题上乱做文章。

在中国做生意,就得遵守中国法律,这是原则问题。面对不守规矩的跨国企业,我们除了谴责,也该从“工具箱”里拿出点自卫工具。

“所有损害中国主权的企业,都该警醒了,挑战原则底线,你们离凉凉还有多远?”

花千骨原著被曝抄袭,作家要面包不要脸

根据网络作家fresh果果同名小说改编的古装仙侠剧《花千骨》眼下正在热播,可能因为电视剧太火了,近日来,网友开始热心地对照电视剧中的雷点开扒起原著。凡事就怕认真,这一挖,居然挖出了大量《花千骨》原著和其它网络小说的雷同之处,网友们甚至孜孜不倦地逐字逐句进行研读比对,将相似部分一一圈识标注,从而得出果断的结论:《花千骨》抄袭了!

以下为网友开扒的《花千骨》涉嫌抄袭的段落 (不等)

抄几个词一个句子也是抄袭 ,抄剧情发展的属于高级抄袭

那么,fresh果果的《花千骨》究竟是不是抄袭了呢?从网友上传的对比证据图来看,的确不存在大规模的文字复制,很多都是一小段或几句话相同,还有就是一句话里,存在部分成语相同的情况。

比如,fresh果果在2008年12月31日更新的《花千骨》章节中,写到“花海飘香,桃花林旁的五色瑶池水静静荡漾,万年不改,清风掀起层层粉浪,落英缤纷,飘花如雨。”而在眉如黛2007年发表的《花开不记年》里,这个场景是这样描绘的,“花海飘香,身后暗金色的河水静静流淌,万年不改,飓风掀起红衣,卷入空中,落英缤纷,飘花如雨。”

这种行为是否构成抄袭?就这个网友始终争执不下的问题焦点,我们特意咨询了杭州市律师协会互联网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部负责人吴旭华。吴律师看完网上热传的对比图后,肯定地给出答复,“已经构成抄袭。抄袭在著作权法上的定义是复制,侵害的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应当立即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承担赔偿损失的法律后果。”

吴律师认为,抄袭的认定并不在于抄多抄少,原著作者粉丝提出的抄几个成语怎么能算抄,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不是简单的几个成语,除了用词相同外,大量的词语排列组合以及使用描绘的场景也一样,这种概率如果随机发生肯定是极低极低的,那这个文字直接拿来用的行为已经可以认定是抄袭了。”不过,吴律师指出,“我更倾向认为图片对比中的内容是低级抄袭,也就是文字、语句基本一致,相对比较容易鉴定。还有一种高级抄袭,像这种情况就比较难发现,主要是对小说故事情节、进展方面的抄袭,从法律上讲,这也是侵犯著作权。之前琼瑶举报于正编剧的《宫锁连城》抄袭她的《梅花烙》,是剧情发展上的复制,就属于高级抄袭。”

fresh果果一周前曾公开承认有过抄袭经历

这次《花千骨》原著抄袭事件的主角fresh果果虽然没有任何表态,但是在抄袭问题上,倒是有过一次公开道歉经历。也就是一周前,7月10日,她在微博上就此前网友质疑其处女作《琉璃般若花》涉嫌抄袭,写了篇道歉文字,“当时我第一次写文,完全没当个正经东西写,只顾着哗哗跑情节,有几处需要描写的地方就偷懒复制了一些喜欢的文里的句段。我真是懒到都没有化用或者改字,直接复制粘贴了。”

被爆抄袭的网络作家很多 但承认的很少

抄袭,历来是网络文学写作圈争议最大也最不新鲜的话题,很多网络大神都曾被扒出过有抄袭经历。比如桐华、流潋紫、沧月、唐七公子、安意如等。流潋紫的《甄嬛传》当年也被某原创文学网站判定先后抄袭《寂寞空庭春欲晚》《和妃番外》《冷月如霜》《春衫薄》《枕中记之青城外传》《冷宫》等十几部网络小说作品,甚至还包括抄袭了《红楼梦》《金瓶梅》等经典文学作品,流潋紫同时被要求向被抄袭的作者道歉。不过,直到今天,流潋紫始终没有承认自己抄袭,也没有道歉,她认为“接近40万字的作品绝大部分是原创,出现在相关投诉帖中投诉人以及其他网友的证据都属于雷同。”

大多数被侵权作者选择不了了之

既然网络文学抄袭现象如此普遍,很多也都被网友挖出了证据,为什么还是很少见到那些被侵权的作者出来打官司,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维权取证太难了。网络小说和实体书小说不同,维权取得证据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实体书的出版日期有白纸黑字,而网络小说的发表日期是可以通过后台服务器修改的,这对法律取证带来了非常大的干扰。

而同时,实际能得到的相应赔偿金却不高,很多权利人会觉得我打这种官司花费的精力、金钱和时间,还不如去多写几个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磕磕天下,用数据唠唠家常。每天一刻钟,了解商界大事件,看九哥风趣解读,更有全球奇闻异事刷新你眼球。

欢迎关注“九哥”微信号【toplines】

大牌作死,杨幂、易烊千玺都被当枪使了吧?

估计杨幂、刘雯、易烊千玺都没想到,原本是名利双收的大牌代言,差点成了炸毁他们职业生涯的一颗暴雷。

从8月10号开始,先后有8个品牌,因为所售商品或官方网站模糊中国主权,而被《人民日报》点名“敲打”。

短短四天时间内,杨幂、刘雯、易烊千玺、韩东君、宋威龙、江疏影、林允等先后解约;

纪梵希、Coach、Givenchy、亚瑟士、CK、Fresh、华伦天奴、CPB、施华洛世奇、宝矿力等品牌道歉。

这几天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网友扒皮→代言人解约→大牌道歉的流程。

自从去年杜嘉班纳歧视华人、主动作死后,这些所谓的“蓝血大牌”终于意识到究竟谁是爸爸了。

不然就是杜嘉班纳的下场警告:

这个牌子2017年全年营收额还有12.96亿欧元,其中17%来自大中华地区;

2018年作死后,虽然品牌在微博和INS上都发了致歉声明,两位创始人(包括作死设计师)也主动道歉,但没用。

2019年3月,福布斯发布的亿万富翁榜单中,杜嘉班纳的两位创始人多梅尼科多尔奇和斯特凡诺加巴纳双双跌出榜,身价缩水30亿人民币,品牌价值下调20%。

不仅是设计师赚不到钱,这个牌子未来在中国的圈钱之路也彻底被封死了。

要知道没作死之前,杜嘉班纳可是粉丝经济玩的最溜的一批,没事就请流量来走秀,把花衣服借给各种小爱豆;

现在不仅被各大网购平台封杀、热搜也看不到了,毕竟谁还敢和他家扯上关系?

正因为有杜嘉班纳的前车之鉴,这波大牌终于意识到“爸爸不好惹”了。

杨幂解约范思哲,从事发到解约只用了3小时!

随后范思哲在微博和INS上道歉,并表示T恤已经下架并销毁;

刘雯作为模特,即使这波解约可能会影响她今后的模特事业,但她还是立刻声明终止代言;

曾经和Coach合作过的关晓彤、许魏洲、任嘉伦也发声明,强调和品牌的合作关系已经结束;

Coach也在微博、INS上正式道歉;

易烊千玺代言的纪梵希彩妆,是独立于纪梵希服装线的品牌,但四字还是二话不说解约了。

随后纪梵希也在微博和INS上道歉;

另外还有,亚瑟士官网因为对地区划分不严谨而道歉;韩东君和宋威龙作为代言人也前后脚宣布解约;

这还只是8月12号一天里官宣解约的。

8月13号,因为施华洛世奇官网上将香港设为国家,代言人江疏影宣布解约;

随后施华洛世奇在微博和INS上道歉,道歉声明上还特别标注,向受到牵连的江疏影致歉;

下午7:20,刚官宣CK代言人、又因为删除了CK合作广告而在热搜上挂了一天的林允,也官宣解约;

而早在前一天,CK因为美国官网对中国主权划分不严谨而道歉;

讲真,娱妹真的很好奇:这波道歉的大牌里,出事的T恤几乎是一个模板出来的,先不说算不算抄袭,这些大牌这么没脑子吗?

大概是因为不care~

虽然他们可能一半的销量都靠中国爸爸,但董事会和顶尖高官层几乎没有中国人或者亚裔。

除了赚中国的钱,他们缺乏真正了解中国的意愿和动力。

相信他们很快就要改改了。

不过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行动中,娱妹也发现了一点刺耳的小插曲,是否有人在打着“爱国”的旗号,在粉圈里“铲除异己”呢?

比如第一个被扒的范思哲,有人立马发帖内涵“这下代言人杨幂得解约了吧?”

看下属性,有不少是杨幂黑粉。

类似的套路出现在Coach、Givenchy被扒出脑残T恤后,立马有人盯着问:这下代言人该解约了吧?

在国家的大是大非面前,明星的个人经济利益肯定是要让位的。但重点到底是让大牌认错,还是揪着明星的领子要求解约呢?最怕的就是那种故意把水搅浑,模糊焦点的人。

这事在张艺兴代言的CK这里达到高潮。

怎么说,张艺兴算是“有前科”的。

之前他代言的MAC出现了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中国地图,MAC随后道歉。当时其实已经有“张艺兴作为代言人,要不要解约”的声音出现。

张艺兴当时在评论区回复了“快速修改,切勿再犯”。

这次的CK事件,张艺兴作为代言人则是发了声明,告诫品牌方对待国土问题不容有失;随后表示自己“将对所有合作品牌进行排查”。

这下彻底引爆舆论,网友甚至还发明了黑称,形容他是“弹性爱国”。

咋回事呢?

去年杜嘉班纳辱华时,他发了条这样的微博,态度很刚了。

今年自己代言的MAC和CK陆续出事,他给出的态度则是“警告,但不解约”,落在别人眼里就是“别人资源出事的时候,你在表忠心;自己资源出事的时候,就装死”;

豆瓣上一水这样的帖子、知名黑号昨天的发博数也再创新高。

CK道歉后第二天,张艺兴发布声明,表示因为三星电子的全球官网仍然存在地区定义不清、模糊主权领土完整的情况,所以决定解约。

但这条新闻下面的言论又分成了两种:

讲真,经历完这几天的声讨后,娱妹也是稍稍有点好奇:大家的重点是不是有点跑偏了?

咱们来复盘下整件事:

好像真正承担责任和损失的只有选择解约的代言人们,而那些真正犯错的大牌们,除了发个声明又付出了啥?

换句话来说:我们抗议的,究竟是啥?

难道只是让这些大牌道个歉吗?

至少娱妹觉得,我们是要向外界传达我们对中国主权完整的诉求,而不是揪着明星的领子看他有没有解约?

娱妹去外网逛了一圈后发现,这事大家的“看法”还真不一样。

比如这些大牌,究竟几家真心实意认错的?

范思哲、Coach、纪梵希、施华洛世奇,几家代言人解约的,都在INS上道歉了;而CK的官方INS就在装死

还有些没被点到名的呢?

昨天这事已经发展地这么轰轰烈烈了,而爱马仕、卡地亚、阿玛尼的官网,该改的错误还是没改;

也就是说,这些大牌还抱着侥幸心态:不点名,我就不改,反正也没耽误我们赚钱。

然后,我们可以再看看外界是如何评论这件事的。毕竟媒体作为舆论的喉舌,能影响更多人。

首先是台媒,就是装死。

连“李云迪路边撒野尿”这种狗屁大的新闻都报了,但这事就是沉默;

不然就是这种“明明没做错,为什么要道歉?”的怪腔怪调。

再来看西方外媒,比如CNN。

明明是这些大牌主动道歉,承认中国领土完整,被偷换成了大牌们被迫道歉、被迫承认“一个中国”;明明是民主,却被外媒描述成了强权。

这事让我想起最近预定大爆的《好莱坞往事》中,导演昆汀把李小龙塑造成了一个狂妄自大的形象,甚至在片场被替身演员“教做人”的丑角形象。

对面外界“丑化李小龙”的质疑,昆汀接受采访说,自己这么拍是因为从小看到的李小龙的传记就是这么写的,传记里的李小龙就是这么个人。

当然,这些专辑都是美国人写的。

像不像HBO拍的《切尔诺贝利》?

现实中,苏联那群冒着生命危险去核反应堆下面挖地道的矿工;那些即使终生被病痛折磨,在面对镜头时,仍然能眼神坚定地说:“我一点都不后悔”的人;

在HBO的剧中被塑造成了一群莽夫,愚蠢到因为太热,还会在辐射里脱光衣服的莽夫。

这剧即使在被俄罗斯人疯狂抵制的情况下,还能全球大火。

不过是因为,他们发不了自己的声音、或者喊得不够响,不够让外界听到罢了。

最后再回到大牌道歉这件事上。

我们要求的肯定不止是大牌道歉,而是首先让他们知道,来中国赚钱,就要遵守中国的规矩;

其次还要这些大牌背后的势力看看,咱们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娱妹觉得这事闹大了挺好,给这些习惯了躺赚的大牌和背后的势力一个教训。不怕反应过度,没反应才会一直得不到尊重!

对于菜品涨价道歉事件,为什么西贝比海底捞更不被待见?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从来不假。

近日,因为国内知名餐饮企业海底捞菜品涨价而陷入舆论旋涡的事件创造出了中国餐饮行业有史以来创纪录的最火爆讨论话题。

据统计,在微博上,截止目前#海底捞道歉#的话题阅读量已高达5.1亿次,讨论数也有7.1万条,而海底捞的官方微博维持的评论更是接近8.5万条,转发都有3.2万条。

(来源:新浪微博)

在海底捞被菜品涨价事件火爆之后,西贝也把作业抄了过去,一夜之间也成为了热搜榜的头牌,目前#西贝就涨价道歉#的话题阅读量也高达4.1亿次,讨论数2.5万条,同样十分惊人。

(来源:新浪微博)

一直以来,海底捞和西贝,一个靠服务特色一个靠菜品特色都是餐饮界响当当的品牌,相当于饮食界的大网红,是朋友圈打卡的理想之地。

这两家的菜品确实一直都是比较贵的,但品牌和味道在那里,消费者也认了。在疫情发生前,他们从来不愁没客人,门口顾客排队一两个小时都是常态。

如今,在疫情期间因为涨价的骚操作,它们被推到了舆论风口浪尖,各种吐槽、声讨、理解、反对等声音直至现在还未见消停。

对于此次两大国内餐饮头牌的“骚操作”,为何引起如此大的舆论反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叨唠叨唠。

一,舆论风暴

在微博,各种舆论分歧中,对海底捞针对比较多的是菜品有多贵的吐槽,以及涨价合不合理的问题。

有分析表示,海底捞整体菜品涨价6%听起来不高,但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因为涨价最多的都是比较热门的菜品,比如100个菜中有10个热门菜都涨价60%,剩下90个冷门的不涨价,算下来也是6%,但实际上想过就很恐怖的,给顾客的感受是明显不止这个数,以前的200元出头的菜品,现在同样的分量真可能要打到300元,绝不是6%的涨幅。

西贝方面同样有类似情况,根据西贝的说法,2月1日起,西贝莜面村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的18道外卖菜品,上涨1-10元不等。4月6日起,上海12家门店的25道堂食菜品,也上涨1-10元不等;全国其他374家门店的堂食价格没变。但在此前顾客晒出的消费单中,土豆条炖牛肉涨到80元,酸菜封缸肉也是80 ,涨幅明显大。

其中大部分的评论都比较认同的是,“你有涨价的权力,我有不消费的权力”、“觉得贵可以不去,也没有人逼着你去”。

实际也是如此,据某新浪平台在4月7日发起过一个关于消费者是否还会选择涨价后的海底捞调查问卷,参与人数共有3.2万人,将近78%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海底捞,仅有2300多人表示还会去消费。

虽然看上去继续选择去海底捞的人数占比不高,但如果剔除掉非海底捞的目标投票用户(中低端消费者)外,这个比例可能会明显上调,意味着对海底捞的肯定还是有不少比例的。

且不论舆论结果如何,从营销的角度看,单看海底捞和西贝涨价-道歉-恢复原价的操作,就不费一分钱顺利把自己的品牌送上了热搜榜,并迎来史上最大量的关注,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营销策略。

有意思的是,在微博上,舆论反应对海底捞和西贝两者的待遇很明显并不在同一个阵地上,西贝承受的火力明显要比老大哥海底捞更加激烈。

对于海底捞,用户评论最多的除了吐槽贵之外,还有很多是原谅理解型的留言,理由多是出于对海底捞的服务态度好,尤其一些是“死忠粉”吃货的刷屏式维护。

(来源:新浪微博)

而另一方面,西贝官方微博下的评论与海底捞相比却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留言也是充斥“不满”的情绪比较多,其中不少评论都是表示本来价格贵的离谱,现在还要涨价,之前哭穷绑架大家同情心现在疫情结束了却立马涨价,过分了。

(来源:新浪微博)

二,海底捞该不该道歉?

有些网友认为是餐厅涨价在疫情之下合理的自救行为,顾客嫌贵不去就是了,而也有些网友却认为,工资没涨价格却涨了,餐厅成本不该由消费者来承担。

对于后者,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绑架意味。

凭心而论,无论是海底捞还是西贝,本身就是出来做生意的,任何时候的菜品涨价都是其合法的商业行为,本质上真没有必要为此道歉。

对于海底捞,此次涨价的背后其实有有着自己的思考,一方面是处于成本考虑。据悉,海底捞旗下门店自2020年1月26日就开始停业,2月15日起恢复了外卖业务。从3月12日起,在15个城市、首批85家门店恢复营业、提供堂食,预估海底捞在今年第一季度停摆了近50天。而即便恢复营业,餐厅在疫情期间要面对上座率不能超过50%的硬性规定,同时顾客回流情况并没有明显提升。

根据中信建投研报,这次新冠疫情将造成海底捞2020年营收损失约50.4亿元,归母净利润损失约5.8亿元,相当于抹去了海底捞2019年近1/5的营收,将近1/4的净利润。

而再加上压在高房租,员工薪资,以及近期不断涨价的食品原料成本上涨,海底捞的经营压力远比其他餐饮企业巨大,在开张后单量不够的情况下,提价补血是个必然的选择。

同时,海底捞也有涨价的底气,作为火锅界的老大,以往的门店顾客排队等待一两个小时的热捧就说明其实不愁客源,虽然疫情结束复工后一段时间人气并未上来,但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不少喜欢吃火锅又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来说,海底捞的涨价可以让他们减少排队时间,反而是件好事,而对于顾客本就饱满的海底捞来说,对价格敏感的潜在用户流失也是可接受的。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维护利润也是海底捞的一个重要诉求,海底捞上市以来市值能够突破千亿市值规模,成为餐饮界的王者,主要是靠其持续高速的营收净利润增长,眼看一季度巨亏已经成为必然,尽一切办法采取措施提振业绩是必然诉求,不如的话谁来为它的估值负责?

毕竟上市公司是开门做生意的,不是来做慈善的,为公司经营也好,为股东回报也好,自主涨价,没毛病。

而海底捞不怕涨价导致顾客流失,那是证明它有本事,对于其他很多餐店,想涨都涨不起,那才是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海底捞、西贝等涨价,其实也有不少品牌餐店以打折优惠促销的活动来吸引客户,通过薄利多销、以量换价的方式同样达到经营业绩回稳,这种打法适合平时流量就不饱和品牌餐店。

无论涨价,还是降价,都是各商家为了生意,各凭本事的不同打法,因此商家涨价的事情真没必要被舆论道德绑架。

三,西贝为何被差别对待

对于西贝来说,情况就有点复杂了。

疫情期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首发公开哭穷,“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三个月”的诉苦让西贝成为了最关注的话题。

西贝面对的经营压力确实有目共睹,正如贾国龙在被媒体采访时所称,在疫情中,西贝关闭了全国近300家门店的堂食业务,预计损失至少达7亿,按照目前的现金流加上贷款发工资,最多只能撑三个月。

但实际什么情况?

2019年,西贝筱面村位居中国西北菜餐厅排名第一位,西贝狂赚了53亿,贾国龙凭借西贝餐饮身价也飙升到了55亿,在中国餐饮富豪榜中排名第6。一年狂赚几十亿的餐饮企业,平时赚了这么多,仅是因为疫情导致一两个月不开张,就去公开哭穷,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同时,西贝自身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亏惨,此前外卖渠道营收只占总量10%的外卖业务疫情期间增速迅猛,同时外卖业务的菜品实际上也存在明显涨价销售的情况。此外,在半成品菜销售上,西贝还开拓了电商渠道,而截至4月初,除了武汉的少数几家门店,西贝全国门店都已经开门迎客,复工和复营业率达到98%,可见西贝的经营业绩回血速度其实比大多数餐饮企业都好很多。

另一方面,在接受采访时,贾国龙说过这样的话:

什么是好人,负责任就是好人,对员工负责,我不遣散员工,还工资照发;对顾客负责,做好放心的食品,对国家负责,把企业办好,把员工养好。但是我们负责任,就需要在关键时期国家托底,怎么兜底?比如2020年所有税收就不收了,这空间很大,可以弥补我们在防疫期的一些损失。

作为一家商业企业,合着疫情期间照发工资,把企业办好不是本分责任?出问题了就要国家兜底,还想要把2020年所有税收免除了?意思是赚钱是你的,亏损了就让国家兜底,这是什么道理?

此外,西贝公开哭穷后,各级政府快速响应,从政策、资金、资源等多方面予以支持,浦发银行给西贝发放了4.3亿元的授信,在2月初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信息中,也将西贝列入到第一批重点支持企业名单,通知并持续跟踪各家银行做好金融服务支持。有消息显示,国内的三十多家银行旗下的七八十家分行、支行信贷部门都在此后陆续主动找到西贝沟通融资支持。

而在员工安置上,盒马鲜生、京东7FRESH、家乐福、闪送等多家企业也推出了共享员工计划,解决了上千名西贝店员疫情期间无法上班的问题。

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西贝哭穷后得到了餐饮界最关怀备至的各路关照,这一定程度上算是不但绑架了舆论,也绑架了道德。

然而,西贝确实在大家齐心关怀下不但没有体现出感恩,反而要求国家给予更多,还要在本来就很贵的菜品上涨价那么多,难免有种被背叛的受伤感。

这就不难理解,虽然西贝紧跟海底捞之后公开道歉,并通过消费返券的形式以表“诚意”,但用户对其的接受程度远低于海底捞。

(来源:新浪微博)

四,关注那些默默倒闭的餐店

海底捞、西贝、喜茶以及其他实力品牌餐饮企业,在这一波疫情影响中确实损失巨大,但也只是短暂的元气损伤,不会损害到根本。

如今海底捞、西贝已熬过最艰难的时刻,生意也逐渐恢复了,在未来,它们还会照样活得无比滋润,甚至更加强大。

但我们是不是更加应该关注那些在这一轮疫情冲击下,那无数从此关门倒闭的其他中小餐厅企业?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93%的餐饮企业选择关闭门店,损失惨重,很多餐店由于熬不过房租和员工的压力,干脆选择直接宣布结业。

即使是复工复产至今,街边仍在关门或宣布倒闭最多的商铺还是各种中小餐店,他们甚至都没有重新开张。

那些都是以在街头小巷的辛苦经营的夫妻档,几十年的小餐馆,顶着高租金压力的城市街道餐饮店居多,对于单体而言,他们的生存压力可能一点也不海底捞、西贝这些巨头差,他们同样资金链紧张,期待救命资金。然而,他们没有接受采访的资格,连喊哭穷机会都没有,更得不到银行的授信和贷款。

很多这样的店,在这场灾难中,连涨价的资格都没有就被高额的房租拖垮了,他们就在我们关注海底捞西贝该不该涨价的时候,默默倒在我们没有看到的地方。

即使是一家西贝倒下了,影响的也仅仅是其2万员工,但是大量小餐馆的倒下,却是有可能是以之为经济依靠的千万个家庭遭到打击,比西贝亏损的影响沉重多去了。

相比而言,他们才是中国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也应该同样得到关注和支持。

五,结语

对于涨价这回事,商业的应该归商业,道德的归道德,作为一个以赚钱为目标的商业企业,涨不涨价,或者涨多少完全是商家的自由,舆论不应进行道德绑架,但消费者确实也有反应吐槽的权利。

海底捞、西贝这样的大品牌餐饮企业,在过去的发展中,通过疯狂的扩张和运作快速把自己做大做强,自己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但高速的增长,疯狂的扩张,导致最终面对风险事件时出现亏损,那这时候就应该自己承受风险。

但如果企业是本身一直就是很赚钱的,如今因短时影响而导致亏损去哭穷,呼吁救助,难免不被非议。

毕竟出来做生意,要是赚钱是自己应得的,亏损了是要国家兜底,那还得了?

对于菜品涨价道歉事件,为什么西贝比海底捞更不被待见?

作者:格隆汇 陈肖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从来不假。

近日,因为国内知名餐饮企业海底捞菜品涨价而陷入舆论旋涡的事件创造出了中国餐饮行业有史以来创纪录的最火爆讨论话题。

据统计,在微博上,截止目前#海底捞道歉#的话题阅读量已高达5.1亿次,讨论数也有7.1万条,而海底捞的官方微博维持的评论更是接近8.5万条,转发都有3.2万条。

(来源:新浪微博)

在海底捞被菜品涨价事件火爆之后,西贝也把作业抄了过去,一夜之间也成为了热搜榜的头牌,目前#西贝就涨价道歉#的话题阅读量也高达4.1亿次,讨论数2.5万条,同样十分惊人。

(来源:新浪微博)

一直以来,海底捞和西贝,一个靠服务特色一个靠菜品特色都是餐饮界响当当的品牌,相当于饮食界的大网红,是朋友圈打卡的理想之地。

这两家的菜品确实一直都是比较贵的,但品牌和味道在那里,消费者也认了。在疫情发生前,他们从来不愁没客人,门口顾客排队一两个小时都是常态。

如今,在疫情期间因为涨价的骚操作,它们被推到了舆论风口浪尖,各种吐槽、声讨、理解、反对等声音直至现在还未见消停。

对于此次两大国内餐饮头牌的“骚操作”,为何引起如此大的舆论反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叨唠叨唠。

一,舆论风暴

在微博,各种舆论分歧中,对海底捞针对比较多的是菜品有多贵的吐槽,以及涨价合不合理的问题。

有分析表示,海底捞整体菜品涨价6%听起来不高,但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因为涨价最多的都是比较热门的菜品,比如100个菜中有10个热门菜都涨价60%,剩下90个冷门的不涨价,算下来也是6%,但实际上想过就很恐怖的,给顾客的感受是明显不止这个数,以前的200元出头的菜品,现在同样的分量真可能要打到300元,绝不是6%的涨幅。

西贝方面同样有类似情况,根据西贝的说法,2月1日起,西贝莜面村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的18道外卖菜品,上涨1-10元不等。4月6日起,上海12家门店的25道堂食菜品,也上涨1-10元不等;全国其他374家门店的堂食价格没变。但在此前顾客晒出的消费单中,土豆条炖牛肉涨到80元,酸菜封缸肉也是80 ,涨幅明显大。

其中大部分的评论都比较认同的是,“你有涨价的权力,我有不消费的权力”、“觉得贵可以不去,也没有人逼着你去”。

实际也是如此,据某新浪平台在4月7日发起过一个关于消费者是否还会选择涨价后的海底捞调查问卷,参与人数共有3.2万人,将近78%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海底捞,仅有2300多人表示还会去消费。

虽然看上去继续选择去海底捞的人数占比不高,但如果剔除掉非海底捞的目标投票用户(中低端消费者)外,这个比例可能会明显上调,意味着对海底捞的肯定还是有不少比例的。

且不论舆论结果如何,从营销的角度看,单看海底捞和西贝涨价-道歉-恢复原价的操作,就不费一分钱顺利把自己的品牌送上了热搜榜,并迎来史上最大量的关注,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营销策略。

有意思的是,在微博上,舆论反应对海底捞和西贝两者的待遇很明显并不在同一个阵地上,西贝承受的火力明显要比老大哥海底捞更加激烈。

对于海底捞,用户评论最多的除了吐槽贵之外,还有很多是原谅理解型的留言,理由多是出于对海底捞的服务态度好,尤其一些是“死忠粉”吃货的刷屏式维护。

(来源:新浪微博)

而另一方面,西贝官方微博下的评论与海底捞相比却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留言也是充斥“不满”的情绪比较多,其中不少评论都是表示本来价格贵的离谱,现在还要涨价,之前哭穷绑架大家同情心现在疫情结束了却立马涨价,过分了。

(来源:新浪微博)

二,海底捞该不该道歉?

有些网友认为是餐厅涨价在疫情之下合理的自救行为,顾客嫌贵不去就是了,而也有些网友却认为,工资没涨价格却涨了,餐厅成本不该由消费者来承担。

对于后者,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绑架意味。

凭心而论,无论是海底捞还是西贝,本身就是出来做生意的,任何时候的菜品涨价都是其合法的商业行为,本质上真没有必要为此道歉。

对于海底捞,此次涨价的背后其实有有着自己的思考,一方面是处于成本考虑。据悉,海底捞旗下门店自2020年1月26日就开始停业,2月15日起恢复了外卖业务。从3月12日起,在15个城市、首批85家门店恢复营业、提供堂食,预估海底捞在今年第一季度停摆了近50天。而即便恢复营业,餐厅在疫情期间要面对上座率不能超过50%的硬性规定,同时顾客回流情况并没有明显提升。

根据中信建投研报,这次新冠疫情将造成海底捞2020年营收损失约50.4亿元,归母净利润损失约5.8亿元,相当于抹去了海底捞2019年近1/5的营收,将近1/4的净利润。

而再加上压在高房租,员工薪资,以及近期不断涨价的食品原料成本上涨,海底捞的经营压力远比其他餐饮企业巨大,在开张后单量不够的情况下,提价补血是个必然的选择。

同时,海底捞也有涨价的底气,作为火锅界的老大,以往的门店顾客排队等待一两个小时的热捧就说明其实不愁客源,虽然疫情结束复工后一段时间人气并未上来,但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不少喜欢吃火锅又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来说,海底捞的涨价可以让他们减少排队时间,反而是件好事,而对于顾客本就饱满的海底捞来说,对价格敏感的潜在用户流失也是可接受的。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维护利润也是海底捞的一个重要诉求,海底捞上市以来市值能够突破千亿市值规模,成为餐饮界的王者,主要是靠其持续高速的营收净利润增长,眼看一季度巨亏已经成为必然,尽一切办法采取措施提振业绩是必然诉求,不如的话谁来为它的估值负责?

毕竟上市公司是开门做生意的,不是来做慈善的,为公司经营也好,为股东回报也好,自主涨价,没毛病。

而海底捞不怕涨价导致顾客流失,那是证明它有本事,对于其他很多餐店,想涨都涨不起,那才是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海底捞、西贝等涨价,其实也有不少品牌餐店以打折优惠促销的活动来吸引客户,通过薄利多销、以量换价的方式同样达到经营业绩回稳,这种打法适合平时流量就不饱和品牌餐店。

无论涨价,还是降价,都是各商家为了生意,各凭本事的不同打法,因此商家涨价的事情真没必要被舆论道德绑架。

三,西贝为何被差别对待

对于西贝来说,情况就有点复杂了。

疫情期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首发公开哭穷,“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三个月”的诉苦让西贝成为了最关注的话题。

西贝面对的经营压力确实有目共睹,正如贾国龙在被媒体采访时所称,在疫情中,西贝关闭了全国近300家门店的堂食业务,预计损失至少达7亿,按照目前的现金流加上贷款发工资,最多只能撑三个月。

但实际什么情况?

2019年,西贝筱面村位居中国西北菜餐厅排名第一位,西贝狂赚了53亿,贾国龙凭借西贝餐饮身价也飙升到了55亿,在中国餐饮富豪榜中排名第6。一年狂赚几十亿的餐饮企业,平时赚了这么多,仅是因为疫情导致一两个月不开张,就去公开哭穷,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同时,西贝自身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亏惨,此前外卖渠道营收只占总量10%的外卖业务疫情期间增速迅猛,同时外卖业务的菜品实际上也存在明显涨价销售的情况。此外,在半成品菜销售上,西贝还开拓了电商渠道,而截至4月初,除了武汉的少数几家门店,西贝全国门店都已经开门迎客,复工和复营业率达到98%,可见西贝的经营业绩回血速度其实比大多数餐饮企业都好很多。

另一方面,在接受采访时,贾国龙说过这样的话:

什么是好人,负责任就是好人,对员工负责,我不遣散员工,还工资照发;对顾客负责,做好放心的食品,对国家负责,把企业办好,把员工养好。但是我们负责任,就需要在关键时期国家托底,怎么兜底?比如2020年所有税收就不收了,这空间很大,可以弥补我们在防疫期的一些损失。

作为一家商业企业,合着疫情期间照发工资,把企业办好不是本分责任?出问题了就要国家兜底,还想要把2020年所有税收免除了?意思是赚钱是你的,亏损了就让国家兜底,这是什么道理?

此外,西贝公开哭穷后,各级政府快速响应,从政策、资金、资源等多方面予以支持,浦发银行给西贝发放了4.3亿元的授信,在2月初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信息中,也将西贝列入到第一批重点支持企业名单,通知并持续跟踪各家银行做好金融服务支持。有消息显示,国内的三十多家银行旗下的七八十家分行、支行信贷部门都在此后陆续主动找到西贝沟通融资支持。

而在员工安置上,盒马鲜生、京东7FRESH、家乐福、闪送等多家企业也推出了共享员工计划,解决了上千名西贝店员疫情期间无法上班的问题。

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西贝哭穷后得到了餐饮界最关怀备至的各路关照,这一定程度上算是不但绑架了舆论,也绑架了道德。

然而,西贝确实在大家齐心关怀下不但没有体现出感恩,反而要求国家给予更多,还要在本来就很贵的菜品上涨价那么多,难免有种被背叛的受伤感。

这就不难理解,虽然西贝紧跟海底捞之后公开道歉,并通过消费返券的形式以表“诚意”,但用户对其的接受程度远低于海底捞。

(来源:新浪微博)

四,关注那些默默倒闭的餐店

海底捞、西贝、喜茶以及其他实力品牌餐饮企业,在这一波疫情影响中确实损失巨大,但也只是短暂的元气损伤,不会损害到根本。

如今海底捞、西贝已熬过最艰难的时刻,生意也逐渐恢复了,在未来,它们还会照样活得无比滋润,甚至更加强大。

但我们是不是更加应该关注那些在这一轮疫情冲击下,那无数从此关门倒闭的其他中小餐厅企业?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93%的餐饮企业选择关闭门店,损失惨重,很多餐店由于熬不过房租和员工的压力,干脆选择直接宣布结业。

即使是复工复产至今,街边仍在关门或宣布倒闭最多的商铺还是各种中小餐店,他们甚至都没有重新开张。

那些都是以在街头小巷的辛苦经营的夫妻档,几十年的小餐馆,顶着高租金压力的城市街道餐饮店居多,对于单体而言,他们的生存压力可能一点也不海底捞、西贝这些巨头差,他们同样资金链紧张,期待救命资金。然而,他们没有接受采访的资格,连喊哭穷机会都没有,更得不到银行的授信和贷款。

很多这样的店,在这场灾难中,连涨价的资格都没有就被高额的房租拖垮了,他们就在我们关注海底捞西贝该不该涨价的时候,默默倒在我们没有看到的地方。

即使是一家西贝倒下了,影响的也仅仅是其2万员工,但是大量小餐馆的倒下,却是有可能是以之为经济依靠的千万个家庭遭到打击,比西贝亏损的影响沉重多去了。

相比而言,他们才是中国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也应该同样得到关注和支持。

五,结语

对于涨价这回事,商业的应该归商业,道德的归道德,作为一个以赚钱为目标的商业企业,涨不涨价,或者涨多少完全是商家的自由,舆论不应进行道德绑架,但消费者确实也有反应吐槽的权利。

海底捞、西贝这样的大品牌餐饮企业,在过去的发展中,通过疯狂的扩张和运作快速把自己做大做强,自己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但高速的增长,疯狂的扩张,导致最终面对风险事件时出现亏损,那这时候就应该自己承受风险。

但如果企业是本身一直就是很赚钱的,如今因短时影响而导致亏损去哭穷,呼吁救助,难免不被非议。

毕竟出来做生意,要是赚钱是自己应得的,亏损了是要国家兜底,那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