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移动手机怎么充q币(原价79元气泡水仅卖3.5元被买爆,有人一次下单3万箱,元气森林被薅羊毛损失200多万?官方:恳请退款)

移动手机怎么充q币(原价79元气泡水仅卖3.5元被买爆,有人一次下单3万箱,元气森林被薅羊毛损失200多万?官方:恳请退款)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2-22 01:17:03

移动手机怎么充q币(原价79元气泡水仅卖3.5元被买爆,有人一次下单3万箱,元气森林被薅羊毛损失200多万?官方:恳请退款)

移动手机怎么充q币文章列表:

移动手机怎么充q币(原价79元气泡水仅卖3.5元被买爆,有人一次下单3万箱,元气森林被薅羊毛损失200多万?官方:恳请退款)

原价79元气泡水仅卖3.5元被买爆,有人一次下单3万箱,元气森林被薅羊毛损失200多万?官方:恳请退款

每经编辑:卢祥勇 易启江

~~~文末有福利~~~

“3箱36瓶,共需10元”、“有人薅了3万瓶”、“被薅了30万单”、“元气森林昨晚出bug被薅秃了”......26日凌晨,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在元气森林淘宝官方店(非天猫旗舰店)购买的“战果”,还晒了订单截图。

从晒出的订单来看,原价79元一箱(12瓶)的气泡水,有人购买3箱,最终付款一共花费了10.55元,平均每箱约3.5元,每瓶不到3毛钱;更有甚者,直接下单了原价79000元的产品,实付款15800元。

上述淘宝店铺营业执照使用的是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事件发生后,这家有着近5万粉丝的4年老店,已下架所有商品,并贴出公告恳请已经下单的消费者申请退款。公告显示:

10月26日凌晨,由于本店的一位运营同学操作时出现了失误,导致大量超低价订单远远超过了小店实际拥有的库存,造成的损失金额也远远超出了本店的承受能力。在这里我们恳请您能够伸出援手,在后台申请退款,帮我们这个小店度过难关。

运营操作出现失误

10月26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元气森林一淘宝店铺因优惠设置错误,原价79元一箱(12瓶)的气泡水,其购买3箱,最终付款一共花费了10.55元,平均每箱约3.5元。

也有网友晒出的的36瓶饮料的价格更低,据称只有几元钱。

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晒出购买1000箱、10000箱的订单截图,更有消费者称一次性拍下了30000箱。

根据一位消费者晒出的截图,其购买了1000箱,共支付1.58万元,平均每箱15.8元,仍远远低于79元每箱的原价。

除此之外,有消费者还花19.49元购买了12瓶乳茶,这些商品实际价格是129.9元。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这不是“薅羊毛”,而是直接“宰羊”了。

错误的价格导致该款气泡水销量暴增30万单,据称店铺或损失200多万元。

有网友表示:“如果元气森林承认订单,则损失200万元;如果不承认订单撤店的话,只会损失1000元的保证金。”

有网友认为这是店员失误,无心之举,但也有网友质疑是刻意营销。

网传截图显示,在一个名为“元气森林秒杀群”的淘宝商家群中,有个淘宝个人账号自称元气森林官方店的运营张阿龙。其发文称因媳妇临盆导致该淘宝店优惠“设置错误”,“给公司造成200多万的损失”,恳请用户退订单退款。但元气森林对红星新闻表示,这并不是官方员工的回复。

据红星新闻,10月26日,元气森林回应称:“证实淘宝店铺昨晚出现运营事故了,目前正在想办法妥善处理。”

类似的“薅羊毛”事件,此前在电商行业也时有发生,最终处理结果也不完全统一。

2019年1月20日,拼多多百元通用优惠券的营销推广出现重大漏洞,大量新老用户涌进平台领取100元无门槛券,有专职羊毛党一口气领了上千张100元无门槛券,充值了54万的Q币和64万的话费,拼多多损失上亿元。

事情发生后,拼多多第一时间发布官方声明,表示有黑灰产团伙利用漏洞进行不正当牟利,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相关部门对涉黑灰团伙予以打击。为了挽回损失,拼多多最终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实物订单一律强制退款,用户充的Q币和话费也被冻结。

而在拼多多之前,东航也发生过“东航白菜价机票事件”。2018年11月17日,由于系统维护,东航出现了超低价bug,用户90元就能买到头等舱。事故发生后,东航也发了公告,不过,与拼多多不同的是,东航的应对措施是“系统维护时出售的所有机票全部有效,旅客可正常使用”。

由此可见,事件性质不同,最终的解决方案也不同。

估值达400亿元

元气森林成立于2016年。资料显示,这是一家具有互联网 基因的饮料公司,曾经“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无糖、低卡健康产品”。

对于元气森林成立短短几年即迅速走红,有投资人士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元气森林定位刚好解决了当下年轻女性“非常喜欢吃甜食却又极其厌糖、爱喝饮料又害怕长胖”这一矛盾问题。“定位上瞄准了年轻女性群体这一精准目标;同时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新媒体渠道的发展,首先推广便选择了年轻女性为主要用户群的小红书等线上平台,快速形成种草效应。”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晴 摄(资料图)

快速崛起的元气森林引来了资本追捧,启信宝信息显示,迄今其已有5论融资。今年4月9日,华平投资官方微信号发文称,4月9日,元气森林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投后估值达60亿美元(约人民币400亿元)。融资将主要用于工厂建设、产品研发和海外市场拓展。华平投资为最大新进投资人。

高榕资本官方微信号4月9日的文章进一步显示,元气森林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华平投资、L catterton参与领投,淡马锡及高榕资本、龙湖资本等跟投。本轮融资投后估值达60亿美元。高榕资本官方微信号文章还显示,元气森林2020年实现近30亿元销售额。

10月26日,元气森林生产中心总经理李炳前透露,在国际巨头压力下,2018年-2020年元气森林曾多次遭遇供应商断供,所以开始自建工厂。截至目前,元气森林五大工厂计划总投资55亿元,总占地面积超过1000余亩,全部投产后总产能超过50亿瓶。目前,元气森林安徽滁州、天津西青和广东肇庆工厂均相继建成投产,平均产品研发周期5.5个月,研发成本同比增加超350%。

编辑|卢祥勇 王嘉琦 易启江

校对|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红星新闻、中国基金报、每经App

每经送书

现代社会契约无处不在,小到个人借贷的贷款合同,员工的雇佣合同,大至公司之间的合作协议,甚至是国家之间签订的贸易合作协议,这些都是契约的一种形式。在真实世界中,几乎所有的决策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现代经济学主要有两大功能 :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问题,二是寻找数据背后的因果关系。

《一切皆契约:真实世界中的博弈与决策》这本书就是要给大家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解释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并且帮助大家做出最优决策。本书将给你提供一种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让你感受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经济学魅力,并且能帮你树立更高的思维格局,从制度的角度看透问题的本质。

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师从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Oliver Hart教授)。他主要研究政企关系、企业理论和制度经济学。

本次赠书由理想国提供。注:点赞数据截止时间:10月28日14时

兑奖截止时间:10月29日14时

每日经济新闻

在一个老外微信PM的眼中,中国移动App UI那些事儿

本文编译自Dan Grover的博客,他现在是腾讯微信的产品经理。以下是他从旧金山搬到广州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在试用过微信微博等中国主流移动App后,总结出的中美App在设计理念上的差异,并对中国移动App UI的发展趋势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今年夏天,我从旧金山搬到了广州工作,成为了微信的一名产品经理。

搬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意味着许多事情要从头学起:比如要讲外语、适应饮食习惯差异等等。然而不到几个月我就惊讶地发现,开头我特别不习惯的东西对我已是轻车熟路。

我的数字生活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我卸掉了所有我曾在旧金山用过的应用,换上了这儿的人们常用的,首先我作为科技人士本来就好奇心强嘛,再说我来到这生活,当然越“本土化”越好。

有一天,我想找点乐子玩,于是我就在自己的笔记本里一条条列出“中国制造”的这些应用和我在美国用的那些有何不同。写完才发现列了这么长,于是我决定专门写一篇文章,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

复杂的中文输入

·拼音的模糊匹配

中文的输入法千差万别,拼音、手写、五笔到九宫格输入。不同年代、不同成长环境的用户会选择不同的输入法,但总的来说,拼音最受欢迎。

但在中国的网站和App上,不管是什么操作系统,你只需输入拉丁字母,不用打出汉字,就能得到大量的中文搜索结果,通过智能纠错和模糊音功能,即使有错别字也无伤大雅。一旦适应了这种模式,就会不由得感慨:为什么其他国家的App没有这么人性化呢?

虽说这些应用处理各种汉字输入已经没什么问题,但很少支持英文的模糊输入,比如使用词干提取和探测法等便能处理变音符、标点符号和大写等问题,当然,对于这一现状也情有可原。

·语音信息、语音搜索和语音助手

如果语音能够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那还要打字干嘛?在微信一类的IM应用中,语音信息的使用随处可见,发语音省掉了打字的麻烦,也为那些对电脑一窍不通的老一辈人带去了便利。其实我个人并不热衷这种交流模式,总觉得停下手头的活儿来听取语音信息远没有浏览文字来得方便,用语音回复也让我很不自在,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看起来颇有装腔作势的嫌疑。

不过,在中国,人们似乎很习惯在公共场合发送语音信息。一边用拇指摁着“录音键”一边微微低头对手机说话的人群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很多应用也支持语音搜索。于今年5月加盟百度的人工智能科学家Andrew Ng博士在最近一次访谈中便表示:现在语音搜索已占百度搜索的10%。

·二维码

在动身前往中国前,我曾在旧金山做过关于美国用户习惯及喜好的调查,并不失时机地亮出二维码,看他们是否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一个女大学生笑道:“这玩意儿是不是那种,用相机照一下就能打开什么神秘网站之类的?”

还有人说他们曾尝试用相机App拍了张二维码的照片,但发现没什么反应,后来就再也没用过。“大概是购物优惠券之类的吧”有人猜,甚至担心手机会因此中病毒什么的。我把他们这些反应录下来给我同事看,告诉他们其实二维码在美国一直都没流行起来。

中国人对二维码就完全不陌生了。实际上,二维码几乎无处不在——广告、宣传册、菜单、名片、优惠券、列车的椅子靠背甚至厕所门后边。绝大部分App都有二维码扫描功能。打印在广告、宣传册上的二维码也许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App,中国的微信、微博以及其他App上都有与特定链接捆绑的二维码,不过不同App这间可能并不兼容。

而二维码的下方往往会出现“扫一扫”三个汉字,也就是扫描的意思。我挺喜欢这个动词的,至少比我们的“scan”强,scan容易让人想起医疗设备什么的。在这里,二维码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渠道,还可以用于添加好友,支付商品或登陆网站。

红色小圆点

在中国,众多App的UI往往独树一帜地共用同一种元素——一个代表未读内容的红色小圆点。看起来跟iOS系统UI上那种红色圆点相似,很眼熟,只是没有数字标识。实际上,美国App的UI从未用过这个元素。这些红色的小圆点在App的菜单上随处可见,从左到右、从上至下。通常,如果用户过一段时间再打开某个App,就会每个页面上都有它们的身影。

这些小红点的意思是:

A. 该处又有了新内容:在社交媒体新闻、电影、音乐或购物App中很常见,实际上并不需要用户执行特别的操作,也不必显示具体的数字,只是提醒他们有新的内容出现了而已。

B. 新功能上线:在App中常伴着醒目的红色“New”或“新”的字样。

C. 在用户屏蔽了应用的消息通知功能时出现。举个例子,微信聊天被屏蔽后,新消息以红色圆点而不是数字的形式显示。

很多App同时使用红色圆点和数字两种通知模式。这算是排列优先级的新发明,因为越复杂的菜单结构就需要越精细的方法去引导用户。一般来说,在同时显示两种元素的情况下,数字会被优先点开。不过,这也加剧了人们玩App上瘾的情况。

3. 简约美、门户网站、平台

Richard Gbariel的经典论文《The Rise Of “Worse is Better”》第一次将软件设计中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进行了对比。来自贝尔实验室(Bell Labs)的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例证了“Worse is Better”的观点,倾向于简单小巧、原汁原味并能彼此协调的工具。而由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Common Lisp、Scheme和Emacs则例证了相对立的观点——“The Right Thing/Better is Better”,后者更倾向于庞大而全面的综合解决方案。

美国本土App的演变趋势是将大而全的应用分解成许多专注于单点功能的应用,其哲学更接近于“Worse is Better”。但中国这边的应用则选择了相反的方向。每个应用都在尽力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有些与核心功能融合得颇为巧妙,有些就显得没怎么经过大脑。我只能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吸引眼球,或者扩大目标用户群。

到这儿我想起来几个例子:

微信之于WhatsApp,简直就是Emacs和VIM的差距。除了用来发消息,还能进行视频通话,新闻订阅,能支付,有个类似印象笔记的收藏夹功能,有游戏中心(有本机游戏),基于LBS的找人机制,有类似Shazam 的歌曲识别服务,还有一个客户端。美国著名软件工程师Jamie Zawinski认为,邮件是所有程序必备功能之一,否则就会被其他带有此功能的产品所替代,而微信中恰恰有内置的邮件客户端。此外,微信的公众号甚至能实现用户跟服务供应商的对话,而无需另外下载官方App。

百度地图有查询天气、搜索好友、旅行向导以及各式各样的支付服务;腾讯地图则可以发送音频明信片。两个App均有二维码扫描功能,提供类似“高朋团购”的便捷服务。

中国版的“Twitter”——微博则更为强大,现在用户能发布10种不同类型的内容,从长微博到餐馆点评,另外,它也推出了支付功能。

在美国,像雅虎那样包罗万象的“门户网站”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不行了。类似的新浪、网易、hao123以及腾讯新闻等同类网站却在中国发展得火热。虽然“常规”App已具备了门户网站的所用功能,但很多门户网站也推出了自己的App,相当一部分都非常受欢迎。

·侧边栏“Discover”

美国App中一些难以分类的条目往往放在同一个类别中(比如“设定”和“帮助”选项等等),形式大同小异。通常把它们放在最右的“More”选项卡下(带有省略号图标),有时候归类到侧边栏(Hamburger Menu)里,有时候像Facebook一样藏在侧边栏的“更多”标签下。

中国应用们有时候也这样使用“更多”选项卡解决问题,但更常见的还是归类到底部导航栏的“发现”卡片。“发现”的图标通常是指南针的造型,整合了一串有趣、但又并非核心功能的内容。

·五花八门的应用商店

很多App能够跳转到其他游戏或者App的下载界面,比如说链接到iOS的App Store,或者干脆直接下载安装(OTA Install)。这种与流行App合作的模式为很多第三方应用商店增添了不少人气。

Android有超过10家大型应用商店。一款App的上线和升级需要在每个应用商店一一操作。在iOS上除了iTunes也有其他商店,我见过有个叫“苹果助手”的,下载时得使用自定义配置文件。此外鉴于还是有很多越狱iPhone手机,Cydia很受欢迎。

>帐号和登陆界面

·手机号码和验证码登陆

美国网站和App通常采用两种登陆模式,一是传统的E-Mail作为用户名,输入密码登陆;二是采取Facebook或Google等第三方账户授权登陆。最近常见美国一些Facebook类的社交App让用户输入电话号码,通过短信(SMS)获取验证码来登陆。

而在中国,几乎所有App都支持手机号码登陆/注册(还有其他选项)的方式,包括没有开发移动App的网站也支持这种登陆方式。

·二维码登陆

许多网站还支持二维码扫描来登陆相应的App。二维码的标示符经过移动App的扫描后,就能自动登陆到账户上。这在用户不方便用物理键盘输入密码时是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比如在网吧上网的用户就可免受键盘记录程序和间谍软件的攻击。

·第三方登录

许多应用还提供微信、QQ、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第三方登录。手机界面通常会自动跳转至第三方App,经授权之后就可以登陆了。在网站上,传统登陆,第三方账户授权和移动App扫描二维码均可使用。

·更多的安全措施

银行网站(还有支付宝)需要一个特殊的浏览器插件才能键入密码,很多银行会发给客户一个U盾,不过我实在琢磨不透这玩意儿到底怎么用,只能将其束之高阁。

美国的App和网站只有在注册时才会要求用户输入验证码,而在中国,通常注册和登陆界面都要求输入验证码,对安全性的要求相对统一,还有一些移动应用甚至本身就含有验证码的输入选项。

聊天的通用UI

公众号

微信还炒热了“公众号”的概念,为品牌推广和公众人物提供了与大众交流的平台。它们和IRC实时聊天(Internet Relay Chat)、AIM聊天软件以及SmarterChild聊天机器人有些相似。银行、移动运营商、博客、医院、购物中心和政府机构都有公众账号,而很多机构甚至放弃了开发独立App或移动网站,专心经营自己的公众号。

用户可以发送任何形式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语音等)给公众号,同时会收到对方的自动回复或人工回复。聊天界面也与平时相似,只是页面底部会有一个菜单,这是去往账户提供的主要功能的快捷方式(当然,也可以切换回普通的聊天界面)。

此外,所有普通聊天模式具备的功能在公众号这儿都能找到。微信甚至能将语音自动转化为文本,然后再将该信息发送到该公众账号的第三方服务器。公众账号也能用来订阅媒体内容,界面看上去就和RSS阅读器差不多。

公众号聊天式UI的成功引来众多App争相模仿,新浪微博和QQ官方账号都借鉴了这种形式。不仅如此,在很多App的“用户中心”也能找到这种UI的影子。一家名为Grata的初创公司甚至在售一种白色标签版的UI,能应用到各种App上。

App开发者们不仅仅领悟到采用用户熟悉的UI是明智的选择,他们压根全盘复制了微信UI的全部元素——页面下的三个菜单按钮和推送给用户的“多媒体”新闻布局和微信比起来那叫一个眼熟。

emojis和表情

在emojis流行起来之前,大部分西方App可用的表情符号都是从传统的文字表情直接转化成的,常用的有大概15个。但在中国,QQ很早之前就有了一套标准化的表情,这80多个表现力丰富且丰富多彩的表情与emojis相比毫不逊色。除了一些基本表情,还有一些有各自适用情境和场合的夸张表情。

在中国,要是有哪个聊天App没有配备类似的表情就等同于失职。微信承袭了当年QQ创造的那些表情,其他App也是屡屡“借鉴”。再到后来,一些大号的动态贴纸也成了这类应用的标配,只是跟美国用户比起来,亚洲人对此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狂热。

购买东西

中国在线支付最初发展颇为艰难,因为与银行谈合作要克服种种麻烦。若要在网站上绑定一张银行卡,直接在上面输入银行账号都无法做到,用户得从一个包含30多家银行的下拉列表中勾选出自己的银行,还得填完复杂的表格。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网站除了被动接受别无办法。这也是像财付通(Tenpay)和支付宝(Alipay)这样的第三方支付解决方案得到迅速采用的原因。

单点登录的移动支付模式

如今很多移动App都能和银行账户连接,可以充当其他App之间的媒介,用户就不必为繁杂的绑定流程而烦恼不堪了。

我在美国体验过一次这种支付模式,当时我在机场,发现正好能用Venmo(美国的移动支付App)在HotelTonight(酒店预订服务App)上支付房费,这省去了输入信用卡信息的麻烦。

但在中国,第三方支付却非常常见。用户不必再下载额外的钱包或支付应用,许多App已经有内置的支付功能。

·每个App都有在线支付功能

App中的“钱包”页面包揽了所有支付形式,页面上还有其他选项可供选择:

1.通过App进入其他渠道购物,比如购买本地App的打折商品。

2.在现实生活中只需扫描卖家的二维码就能购买商品。或者反过来,让卖家来扫描买家手机上的二维码来完成支付。

3.为好友派发“红包”,跟中国的传统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采取了在线形式而已。

4.绝大部分有支付功能的App都能用来购买飞机票、彩票、电影票以及打出租车(在美国有Uber,在中国有“滴滴打车”),还能为手机充值,交水电费等等。腾讯App上还有迷你版的京东购物平台(中国著名在线购物网站),还能购买腾讯的虚拟货币Q币。

大多数由支付功能的App在页面UI布局上都非常类似,即三列代表不同功能的彩色图标。事实上,很多银行的App页面布局也与之类似,用户可直接用账户余额购买商品。

任何涉及支付功能的App都得全力保证交易安全。App中通常会有一个“安全中心”的页面,使用一个大盾牌做标志。美国的在线购物网站也采用过类似的模式,不过在2000年(还记得“Hacker Safe”(黑客安全技术)吗?)之后就改用了更加隐蔽的方式。

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给手机加速、清理缓存、提高其安全性的App,这让人想起来Windows XP为反抗恶意软件攻击开发的那些补丁们。

定位,定位,定位!

很多App从来都不羞于索要用户的地理位置,不论是自动填写“你所在的城市”、显示本地天气还是打开“本地服务”页面,这些应用总是能找到办法拿到信息。

此外,这些App还能让你联系附近的陌生人。事实上,Highlight和Skout等美国本土的App曾推出过这个功能,但它们却从未获得过中国同类应用那样的成功,这可能是因为两国的文化态度、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不同。

专门结交陌生人的App

陌陌就是一个专门结识陌生人的App,月活跃用户超过6000万人,该公司也提交了上市申请。陌陌上不但能联系附近的陌生人,还可以发现有趣的活动、讨论、游戏等等。类似的App还包括微聚和比邻。

日常使用的App

除了那些专门用来认识陌生人的App,就是那些更日常的App也包括这样的功能。

微信和QQ是中国使用最广泛的两个IM应用,它们都有一个“附近的人”功能,用户能看到附近陌生人的列表,还能浏览他们发送到新鲜事里的照片,向对方发出好友请求等。

微博跟Twitter的不同点在于,用户在微博上能看到附近的帖子,热门账号和群组,你可以就此知道周围的人在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等等。

百度地图里的“云图”也很棒——实时更新,能显示不同街区的人口密度,由用户向服务器发送的实时地理位置信息绘制而成。

下载无处不在

几乎每个围绕媒体内容的App都支持离线使用,像是音乐App(QQ音乐、多米、百度音乐等),还有视频App(爱奇艺、腾讯视频、百度视频等)。你肯定能在地铁上看见一些人拿着手机看视频、听音乐……这样的风景在美国却是少见,主要是因为在美国,人们无法享有中国用户那样的下载权限。

主流的新闻App同样能提前下载多达几百篇文章,用户可以挑有空的时候看;主流的地图App也能下载用户所在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离线地图;百度翻译、有道词典之类的中英翻译App也可以下载离线词典和资料,这样做一些机器翻译也能更快捷。

离线下载功能成为诸多App的卖点之一。在中国,下载一部电影或一首歌时,用户可以对画质和音质进行设置,可以看到下载占用的流量和内存,数字精确到以KB计算,还可以了解设备内存剩余的空间;相比之下,美国的App就最多显示一个模糊的进度条,或者干脆什么都看不到,要么就只是告诉你硬盘空间一共还剩多少。

朋友圈里

探讨App UI在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之际,不得不提一下微信的“朋友圈”或者“新鲜事”板块。最初我只觉得它生搬硬套了Facebook,后来才发现它跟Facebook的动态消息相比颇有独树一帜的风范。

无过滤和重新排序:朋友圈里的好友状态不会被过滤或者重新排序。当然,如果你的朋友太烦人,你可以屏蔽他们。

更多私密空间:当你给好友评论或点赞时,只有你俩和你们共有的好友才能看到这些评论和赞,这跟Facebook很像。这一设定意味着只有发状态的人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为他们的状态点赞或评论,从而提供了更多私密空间。

不显示公众账号的新闻推送:当你关注某个公众号时,他们推送的内容会进入单独的“订阅号”区域,并不会出现在朋友圈里。当然,通讯录好友也可以有意在朋友圈里转发这些推送的链接。

第三方App发送状态需经过用户许可:第三方App可以向朋友圈发送状态,但必须要经过用户的许可。通常手机会自动跳转到微信的界面,得到用户许可后,状态才会显示在朋友圈里。

没有游戏:Zynga(美国社交游戏公司)式的社交媒体游戏让腾讯赚了个盆满钵盈。但在微信上,他们明智地选择了将所有游戏都收录在“游戏中心(Game Center)”中,照顾到了非玩家用户的感受。

没有照片滤镜:尽管朋友圈可以发送各式各样的状态,但唯独没有Instagram那种照片滤镜——这是为了让用户能够快速、即时地发送最原创的照片。

这些独具创意的设计元素与微信的完美融合让大众对朋友圈情有独钟了。查看消息和刷新朋友圈,评论点赞和发状态……这就是中国微信用户的日常。

其他

Assistive Touch

差不多一半的iPhone用户都开启了Assistive Touch。虽然这漂浮在屏幕上的小方块有时候挺烦人的,但是也很有用——比如充当虚拟的Home键以及实现多点触控功能等,后者让原本需要多个手指完成的操作只需一根手指就能完成,让伤残人士也能做到无障碍操作。

但是,为什么那些四肢健全、大脑正常的人也会选择启用Assistive Touch这种模棱两可的设定呢?有人害怕用坏了手机下方的Home键,有人就是出于好玩。

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

我见过很多分可爱的卡通造型,它们会在加载和错误提示页面上出现。

污染系数小工具

一些App还包含了快速查询当地环境污染指数的功能。

广告闪屏

相当一部分App在打开之前会出现全屏广告,这些广告在应用打开之前就已经在后台自动加载好了,有的还是内置在App中的。这些广告有的是在促销应用内的商品,有时候则是推广或宣传特别的活动等等,还有就是一些在公告板或者地铁站随处可见的普通广告。

App主题

主流App为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主题/皮肤选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我在美国用的iOS应用就没有这些功能。

Android ROM

Google在中国被屏蔽了,为了弥补这样的空缺,一些基于Android原生系统的替代产品出现了,比如小米的MIUI、阿里的YunOS以及锤子科技的Smartisan等。它们做工都颇为精良,也有自己对UI的独到见解,但我对这边Android设备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还不能给出客观的评论,或许未来能再开个帖子讨论这件事儿。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立即下载!

微信这波更新后,可以在朋友圈刷火箭和老铁666了?

今天世超在逛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一条关注度还挺高的热搜,微信出微信豆了。

世超顿时来了精神。

啥?微信要出零食了?什么口味的,在哪能买到?

抱着在刷屏信息里找购买链接的心态,赶快翻了下微博。结果发现是微信更新,微信豆是给主播打赏的虚拟商品,和零食一点关系也没有。

嗯?微信又更新了?

世超去 App Store 看了一眼,还真是。果断更新了 7.0.20 版本,看看这个微信豆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新后,微信里出现了微信豆选项,位置还算好找。

在【 我 】这一栏里点击头像进入个人信息,就可以看到列表里多出一个微信豆。

微信豆的界面布局和零钱界面有些相似,都是屏幕中央有充值按钮,右上角可以查看消费明细。

充值也是明码标价, 1 块钱 7 个,充多了也没优惠,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是这个价。

虽然长得像 Q 币,但微信豆和 Q 币还是有区别,目前只能打赏主播,干不了别的。

可为啥是 1 块钱 7 个豆?

世超猜测可能是因为 App Store 要抽成 30% 。数是对上了,不过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只能等安卓版的更新来解答了。

不管怎么样,来都来了,多少充点,世超就充个。。。1 块钱。

豆有了,想想能在微信里给主播打赏礼物还有点小激动。不过可能 7 个豆也挥霍不起来。。。

更新后的微信直播入口也更好找,在【 发现 】栏里,附近人直接变成了附近的直播和人。

点进去可以看到分附近的视频、直播和人三个板块。

之前世超就从没开过附近的人,要不然暴露了位置信息,会有一堆微商找上门来。

这次微信把这三个板块整合到一起,操作更容易误触了,要是不小心点到,只能及时清理位置信息了。

世超还是比较期待这个板块也能自定义,这样就可以把自己不常用的板块隐藏掉。

直播排序有点怪,显然并不是根据观看人数排名的。

尽管这个排序让人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直播该有的功能,微信可以是一样没落下。聊天、购物链接、连麦、打赏和点赞功能全都在。

俺这 7 个豆有地方用了!

和其他直播平台一样,微信豆是作为虚拟货币买道具用的。

7 个豆只能买 7 个爱心,连个鼓掌都买不了,也太不禁挥霍了。。。

如果你捧不了钱场,还可以捧个人场。直播可以发送给朋友和分享到朋友圈,点击之后就可以直接跳转到直播间当中。

世超也试了一下,微信想开直播不难,点一下“ 开播 ”就可以创建直播间,并没有遇到所谓的粉丝门槛或者是点赞门槛。

但世超的微信是身份认证过的,没有身份认证的微信号就要稍微麻烦点了。

不过直播好开,有没有人来就另说了,起码世超的直播间一个人都没得。。。

做了回主播,世超发现微信直播也有一些简单美化功能,比如翻转、镜像、美颜和滤镜等,基本满足了主播的日常需求。

而且开播前还可以选择分类,这样可以方便微信做直播分类,也能让观众更精准地找到主播。

不过世超也发现,我这个主播并不能设置购物链接,至于如何打开这个功能,暂时还不太清楚。

从粉丝到主播,世超也算是把微信这次更新体验了个遍。

而且这回不仅是更新了直播功能,在其他的地方也有了点相关的小变动,比如视频号可以直接展示在个人名片中展示。

同时 “ 相册 ” 也变成了 “ 朋友圈 ” ,但是里面的内容没变化,只不过是换个了名字。

直播、视频号、朋友圈,微信下一个目标估计是要瞄着内容社交了。如此庞大的用户量再加上简单的内容门槛,也不知道其他几个 App 做何感想。

顺带一提,这次微信更新主要是更新了直播板块,但 App Store 上的历史记录还和上一版一样,不知道是微信程序员偷懒了还是苹果运营写错了。

巧的是, Windows 版微信今天也更新到了 3.1.0 版本,新增了群聊设置备注,并且 Windows 版本的群聊备注可以同步到手机上,还挺不错的。

支持聊天列表中不显示某个聊天,这个渣男功能也蔓延到了 Windows 版上。。。

群也支持了最多 15 人的语音和视频通话,开个远程小会什么的不成问题。

所以最惨的还是安卓?不知道安卓机友们什么时候才能玩儿上直播。

靠山寨B站起家的嘀哩嘀哩,成功地把自己给作死了

最近上海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受理了这么一宗案件。

一家叫 dilidili ( 嘀哩嘀哩 )的网站,盗播了 B 站买了版权的那些番剧,一共有 200 多部。除了盗播之外,他们还在网站上进行广告招商,以此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从网站的名字就看得出来,D 站是靠蹭 B 站的知名度而存活下来的,不过事情本身没有这么简单,

说起来,还是一个二次元圈子的历史遗留问题。

作为一个老二次元,差评君今天就来帮差友们好好切一下这些个陈年老瓜。

在二次元的蛮荒时代,是各种资源网站和字幕组的天下,苦于没有网站代理版权,在那时候想找自己喜欢的动漫来看,不是买 DVD 就只有去类似于像动漫花园( 现在这网站已经没了 )这样的网站找资源下载下来看了。

那时候还有好几个知名的字幕组,像星空、极影、澄空学院、猪猪、yydm 等,用爱发电喂养着国内吃不了生肉的观众们。

每一集开头的字幕组们的免责声明可以说是时代的眼泪了。▼

随着 B 站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传统,大家发现这个小破站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番剧资源,还有弹幕互动,这种新的在线看番形式可是前无古人啊!

只要你想看,再冷门的番剧也会有人搬运过来( 早期搬运的大都是字幕组的片源 ),在这个氛围下,B 站迅速吸引了很大一批的观众过来,差评君也是其中的一个。

凭借着视频开头没广告、打开速度快,B 站迅速壮大,自然周围会有不少网站想复制这样的模式,D 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后面还跟了一批山寨的啥啥啥站,画风和网站功能都差不多。

但真正让 D 站在圈内有知名度的,是在视频网站版权时代来临之后的事情。

大概是 13、14 年左右,几大知名视频网站土豆、优酷、乐视等纷纷开始大量买番,B 站后知后觉,在 14 年推出了新番计划,开始正式买番。

由于入场较晚,所以那段时间没有抢到版权的热门番,B 站只能以贴片其他视频网站的方式来播出。

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某些原因,那段时间 B 站没法放送《 进击的巨人 》、《 刀剑神域第二季 》、《 暗杀教室 》等热门番剧,这就为 B 站用户转战 D 站,埋下了伏笔。

大家发现:咦?这个叫 “ 嘀哩嘀哩 ” 的无名小站很懂啊,那些在 B 站看不了的番在这里都能看,人少弹幕质量高,还取了一个这么嘲讽的名字,爱了爱了。

因为站小人少,D 站在当时并没有被很多人知道,期间还换了好几个域名来躲避版权方追查,最终存活下来。

D 站不用去考虑版权的问题,网上有啥资源就搬啥资源,只要片源够多,就不愁没人来看。

从结果上来说,他们确实阴差阳错的从 B 站引来了不少观众,这和 B 站早期成长的模式类似。

甚至有一段时间,D 站和 B 站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补,好像 B 站没有买到的番,在 D 站一定能找到。

再往后,B 站推出了大会员,正式框定了花钱看番的政策,这让很大一部分的老观众很难接受,毕竟以前不用花钱看的番,现在花了钱并没有得到更多。

不时出现的暗幕、圣光、删减,也让不少用户觉得,“ 我们这是花钱看了个寂寞? ”

您可能是正版用户的受害者。▼

这当然不能怪 B 站,为了让二次元成为一个能被认可的 “ 普遍爱好 ”,他们在正规化的道路上做出了多少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但事实是,D 站的存在在当时确实分走了 B 站了一部分看动漫的观众。

当时逛 D 站的用户想法很简单:有完整版,又有谁会去看删减呢?

然而话说回来,D 站从一开始,就想要复制 B 站的成功。

从 17 年成立公司,到前两年拿了几笔融资,D 站慢慢在圈内站稳了脚跟,以 “ 为用户打造一个更纯净的内容平台 ” 为卖点,想要服务于垂直的二次元领域。

融到钱了之后,他们甚至还正经买过一些番,让人看到了屌丝逆袭的希望。

但是后来的画风就变得有点奇怪了,不知道是不是被资本风口蒙蔽了双眼,他们在 2019 年炒起了区块链的概念,发起了虚拟币。

但是这次热点他蹭歪了。。。

去年的币圈是怎样的一番凄惨景象,买过的朋友应该比差评君要清楚,D 站发新的这个叫 DILI 的虚拟货币,鼓吹自己基于 2000 多万的用户,发起了一笔私募。

说起来只是针对海外用户,但实际上谁都可以买,D 站的这一波吸引了不少的新鲜韭菜入场待割。

果不其然,这个 DILI 币刚一开盘就暴跌 6 倍,一个都逃不掉。

最后 D 站一共非法筹集了 5.2 亿元的资金,幸运的是,他们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最终投资人以非法集资和诈骗罪被起诉,退还了所有资金。

这还没完,他们似乎是认准了币圈有成吨的韭菜等着割,之后还搞了一个啥《 女仆钱包 》。。。

别骗了,别骗了,死宅哪儿来这么钱给你圈?▼

名义上打着 “ 为了二次元 ” ,实际上却干着 “ 割二次元韭菜 ” 的活,吃相是有些着急难看了。

在这几波骚操作把自己秀翻了之后,D 站是越陷越深,钱被霍霍完了,已经没办法在继续支撑下去。

无力买版权之后,D 站自然无法再在资本的绞肉机里挣扎出来,B 站的这场诉讼,无疑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老板被抓之后,D 站的员工爆料,他们的老板经常干恶心事儿,还不发工资。。。

D 站的崩塌,谁也怪不了,给了机会,自己不争气,画的再好的大饼都臭了。

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先来后到的问题,D 站想钻市场的空子没问题,想做差异化也没问题,但寄生在狮子身上的虱子,是没办法一口吃掉狮子的。

特别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视频网站,没站稳脚跟就想捞钱,而且偏偏从歪路子上捞,最后只能落得墙倒众人推。

D 站只看到了 B 站的成功,却没有看到 B 站成功路上一步一个的脚印,步子拉大了,总是会扯到裆的。

网友利用BUG刷几十万Q币充值游戏买装备,官方:我们都可以回收的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大能有话说,

说起腾讯这个公司,大家都会想起游戏,那说起游戏呢,咱们就会想到充值,说到充值咱们就不得不提一下Q币了,说句实话Q币的汇率可真的是很牛逼的,毕竟它是一个可以1:1和人民币兑换的网络虚拟道具,1元人民币也就等于1Q币,所以呢还是相当值钱的。

今天大能哥要和大家吐槽的是,有位网友利用漏洞刷了几十万Q币,然后疯狂充值游戏装备,事后官方的态度却让他崩溃了!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最近拼多多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出现了一次BUG,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漏洞。用户可以无条件领取,100元无门槛的优惠券。这个情况当初也是被羊毛党们,疯狂的撸了一波羊毛,但是这种漏洞大家都知道,一般到后面官方都会重新没收回去。

所以呢,这位网友作为一个资深的羊毛党,就想出一个非常绝的套路。就是立马将自己所获得的Q币,全部都花在了游戏上,换成了等价值的游戏装备。等后期再慢慢的将装备交易出去变现成功,看起来是个天衣无缝的套路。

可是他最近也收到了官方的通知,让他非常的尴尬,官方的态度非常强硬,让他需要把用这个bug牟利的所有所得全部都还回去,而且不然的话官方将会对他进行起诉处理,而玩家这边又回答说,他的Q币已经全部用完了。结果官方给了个神回复,直接连他自己的QQ号码都清清楚楚的告诉了他,而且告诉他说,在您QQ号码中的所有东西全部会回收,这一波操作真的是辣眼睛,网友听说官方居然有这种操作,直接就崩溃了!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看法,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栏目由陈大能独家冠名播出,

喜欢点个订阅在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