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以下选项中哪个是成语(8月19日蚂蚁庄园答案解析:下列哪个成语是形容学习勤奋刻苦的?)

以下选项中哪个是成语(8月19日蚂蚁庄园答案解析:下列哪个成语是形容学习勤奋刻苦的?)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2-12-29 04:30:23

以下选项中哪个是成语(8月19日蚂蚁庄园答案解析:下列哪个成语是形容学习勤奋刻苦的?)

以下选项中哪个是成语文章列表:

以下选项中哪个是成语(8月19日蚂蚁庄园答案解析:下列哪个成语是形容学习勤奋刻苦的?)

8月19日蚂蚁庄园答案解析:下列哪个成语是形容学习勤奋刻苦的?

下列哪个成语是形容学习勤奋刻苦的?这是蚂蚁庄园8月19日的题目,关于蚂蚁庄园下列哪个成语是形容学习勤奋刻苦的?答案,你们觉得答案是什么呢?选项中有两个选择,分别是:囊萤映雪和卧雪眠霜,你们觉得,形容学习勤奋刻苦的成语是囊萤映雪呢?还是卧雪眠霜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正确的答案解析吧。

下列哪个成语是形容学习勤奋刻苦的?

A、囊萤映雪

B、卧雪眠霜

正确答案:囊萤映雪

答案解析:

"囊萤映雪",指我国古代的两个典故,分别是囊萤和映雪。

映雪:利用雪的反光。

囊萤:抱着的萤火虫。

"囊萤"说的是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日后"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的故事。

"映雪"说的是孙康"少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后官至御史大夫"的故事。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原出处: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 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后以“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蚂蚁庄园拓展阅读:囊萤映雪典故介绍

囊萤映雪(车胤和孙康)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人。他好学不倦,却因家境穷困,往往没有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就没法读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坐在院子里默书,看见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便捉了几十只,装在白夏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荷!光亮还不小呢!便打开书本,埋头学习。

囊萤苦学的故事是很有名的。宋登春诗:“学书夜囊萤。”李申《寄刘明府》:“三十年前共苦心,囊萤曾寄此烟岑。”杜甫《题郑十八丈著作故居》:“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都用的是这个典故。杨弘贞、赵蕃等人,都做过《荧光照字赋》。

和“囊萤”并传的是“映雪”的故事。

孙康,晋代京兆人。他和车胤一样,酷爱学习,常常感到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很想以夜继日,却点不起灯。特别是冬季,昼短夜长,让黑夜的时间浪费掉,实在太可惜。

有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看见窗户缝里透进白光,还以为已经天明了;及至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山、水、树木、屋宇,无一不银装素裹,闪闪发亮。他欣赏了一会雪景,忽然灵机一动:映着雪光,不是可以读书吗?

从此以后,他每夜都映雪读书,不觉得天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读到鸡叫。

(综合媒体报道)

复旦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复旦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 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

(3)或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陌生的城市中,突然遇到一个老相识,对于形影相吊的我来说,的确是一个令人欣慰的事。

B.在昨天的东京奥运男子百米短跑半决赛中,苏炳添以急如星火的速度冲线,创造了该项目新的亚洲纪录,昂首挺进决赛。

C.有些传统产业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景况,很难维持下去。

D.今天的座谈会可说是群贤毕至,语言学界有名望的老先生全来了。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1)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

(2)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

(3)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4)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线索

A.(2)(4)(3)(1) B.(2)(3)(4)(1)

C. (1)(4)(3)(2) D.(4)(1)(2)(3)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文学的个人经验与“他者”

格非

什么是“他者”?学理论肯定知道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所谓的“现象学的还原”。“他者”是一个哲学概念,但是我不打算从哲学史给大家描述从康德到胡塞尔,到尼采,到海德格尔这整个过程。我想跟大家举一些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他者”。

大家都经常照镜子,镜子本身反映的是客观的,但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图像是主观的,是自我与它“合谋”的,是欲望化的产物。心理学早就做过研究,很多人喜欢镜子不喜欢照片,因为照片更接近于真实。“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我们在照片里看到的那个自己。

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经验时如何发现“他者”。如果你在作品中没有勇气面对“他者”,那你作品永远是在制造一种甜腻和唯美。我现在看很多人写的东西,美得化不开,浓得化不开,全是这些浪漫的想象,看得实在是烦。它里面没有陌生化的、坚硬的东西,非常流畅,也非常廉价,因为它根本没有触及生活的经验本身。

所以,我们要拥有自己经验的财富,就必须经过“他者”的介入,这个当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你敢不敢面对“他者”,要不要把“他者”引入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过程当中。

我举一个例子,博尔赫斯写过一个很简单的小说,是从《一千零一夜》里的一则故事改编来的,题目叫《两个做梦人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个人因为一个梦千里迢迢去巴格达寻宝,却被另一个当地的做梦者告知梦到宝藏在主人公自家的院子里。他听到后赶忙回家,找到了藏在自己院子里的宝藏。借这个故事我想表达的是, 。这当中就需要“他者”的介入。在自己家你是挖不出财富的,你不知道财富在哪,不知道那些经验有什么意义。到远方去,这个旅途看起来毫无意义,但实际上构成了找到财富的重要一环。

写作也是如此。马尔克斯说,你只有远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一个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人说不出农村有什么特点。只有从农村到了城市生存一段时间,就会知道所有城里和从前形成区别的,都是农村的特点。所以,我们引入“他者”的目的,就是把你的经验的特异性显示出来。如果你过于沉湎在自己有限的经验里,以此自得,不敢去碰撞自身以外的经验,那就是自恋。一个自恋的人是写不好东西的。因为你并不知道你所拥有的意义是什么。

过去没有“中国文化”这个概念,正是西方文化进来之后,我们才有中国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学的概念,才有国学的概念。这些都是在“他者”的介入之后显现出的。

与此同时,我要告诉大家,中国经历“他者”的过程是极其惨痛的,是被迫的。这个“他者”是打进来。从不服到服。辛亥革命之后开始向人家学习,于是出现了一种极端化的过程,开始产生了对我们所拥有的都厌恶的过程。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嘲笑鲁迅他们的激进主义,可是在他们的年代,这是必然要经历的。鲁迅觉得中国的书一本都不要读,吴稚晖说要把中国书全部都扔到茅厕里去。那个时代的人为什么很极端,因为他们发现了“他者”,发现了他者很强大。当西方作为“他者”首先吞并了印度,使得中国、日本惶惶不可终日。日本人开始了明治维新,之后连日本都成为我们强大的对手,中国人便不得不改革,所以当鲁迅先生面临这样一个状况,出现某种激进的、极端化的言辞和观念,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他们的工夫没有白做,正是因为我们和“他者”开始接触,中国才走上了健康的道路。

所以,今天我们要开阔心胸,千万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一点经验里。如果都局限在自己的经验里,那就成了经验主义写作,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把你的经验跟其他经验进行碰撞,你才会找到你的特点,重新找到那个陌生的自己。(有删改)

3.标题中的“他者”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4.结合上下文内容,补充第(5)段画线部分。(3分)

5.以下选项中推理的过程与第(6)段画线句局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他只有在身不由己的时候才会放弃竞选,现在他没放弃竞选,所以看来,他没身不由己。

B. 他只有在身不由己的时候才会放弃竞选,现在他放弃竞选了,所以,他处于身不由己的状态。

C. 他只要是候选人,就会进入现场。现在他是候选人,所以,他进入现场了。

D. 他只要是候选人,就会进入现场。目前他还没有进入现场,所以,他不是候选人。

6.对文意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不喜欢遇见“他者”。

B.“他者”能够帮助我们摆脱“自动化”的生活。

C.发现“他者”指的就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发现“他者”要走出个人经验主义的“舒适区”。

7.有人认为第(8)段的内容偏离了主题,你是否同意?请阐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有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来美术馆参观的人不多,三三两两,门票只有十五元。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

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不留天地。这些手稿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

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

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礼帽,读过的书籍,他喜欢的艺术大师的肖像,如今都静静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亚、尼采、伍尔夫、贝多芬——木质雕花的相框里有他们的照片。无论他走到哪里,从乌镇到纽约,他们一如芳邻,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

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而风趣。他说:艺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

我喜欢画家梵高,木心说:“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一九八三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画展后,写成此诗。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19岁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

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选自《2016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8.文章第(11)段第(16)段都写到梵高,视角和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9.赏析第(18)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10.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1.请用《文学的个人经验与“他者”》的观点,对木心先生的成就加以分析。(5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甲)《七哀歌》

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乙)《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2.《七哀诗》与《氓》不可能同时被收录于以下哪部著作?( )(1分)

A.《古诗菁华集》 B.《风物志大赏》

C.《比兴手法赏析大全》 D.《中华传统文化鉴赏》

13.与《氓》这首诗歌中女子形象最为接近的一位是( )(2分)

A.晴雯 B.袭人 C.王熙凤 D.秦可卿

14.《诗经》中“弃妇”的解读由本义向象征义多元引申,这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请以《七哀诗》为例,加以分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题。(17分)

张复斋传

(明)刘大櫆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上官将疏荐之 (2)先生请诘其鬻子也

16.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遂解组归( )(1分)

A.辞免官职 B.脱离组织 C.解开绳子 D.解除俸禄

(2)久不能输( )(1分)

A.赶不上 B.缴纳 C.运送 D.传达

17.用“/”为第(5)段划线句断句。(3分)

若 往 而 盗 若 瓜 值 若 之 警 相 殴 相 持 以 至 于 此

18.将第(4)段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

19.文章第(3)段主要刻画了张复斋 和 的形象特点。(2分)

20.请以第(4)段为例,具体分析张复斋在断案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听讼仁明”的。(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4分)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宋]曾巩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 。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动于四体,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今学士大夫之于持其身、养其性,凡有待于外者皆不能具,得之于内者又皆略其事,可谓简且易矣。然所以求其放心,伐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者,岂不难哉!此予所以惧不至于君子而入于小人也。

夫有待于外者,余既力不足,而于琴窃有志焉久矣,然患其莫余授也。治平三年夏,得洪君于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相国寺之维摩院。洪君之于琴,非特能其音,又能其意者也。予将就学焉,故道予之所慕于古者,庶乎其有以自发也。同舍之士,丁宝臣元珍、郑穆闳中、孙觉莘老、林希子中,而予曾巩子固也。洪君名规,字方叔,以文学吏事称于世云。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21.可填入第(1)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哉 B. 矣 C.焉 D.也

22简要分析第(1)段的作用(3分)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时先贤学者学习实践“五礼”和“六乐”,待人处事,一言一行,其礼仪规范皆发自内心,礼仪修养细致入微。

B.孔子认为乐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所以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在于乐。

C.作者通过“古之学者”与“今学士大夫”的对比,强调欲成为君子需倚靠礼乐来形成礼仪规范,兼修内心,养成高尚品德。

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纵论古今,富有学者气息,对礼乐的态度也可见作者恭谨、严肃的一面。

24.“噫!古之学者,其役之于内外以持其心、养其性者,至于如此,此君子所以爱,日而自强不息,以求至乎极也。然其习之有素,闲之有具如此,则求其放心,伐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者,可谓易矣。”为选文中删去的一段,请问该段文字放在哪两段之间更合适?( )(3分)

A.(1)(2)段之间 B.(2)(3)段之间 C.(3)(4)段之间 D.(4)段之后

25.概括本文写作意图(4分)

三 写作(70分)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中国古人从自然启迪心灵,收获人生智慧,而当下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中,是否意味着人们难以再获得人生智慧呢?就此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试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乌鸟私情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放浪形骸之外 王羲之

2.按要求选择

(1)(2分)B (2)(3分)D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3. 自身以外的经验。(2分)

4.(3分)作为写作者,我们其实都拥有财富,它就在我们家的喷泉底下,问题是你能不能挖出来。

5.(3分)D

6.(3分)C

7.(4分)

不赞同。本文的主题是经历“他者”对文学创作的意义,第段以鲁迅等人面向西方学习时的激进主义态度为例手法,进一步揭示了“他者”的意义、价值,以及具有冲击性的特点,与文本主题一致,并且扩展(升华、深化)了主题的广度,具有时代意义。引出下文的结论。

(评分说明:答“赞同”亦可,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8.(4分)。

第段是从作者的视角写梵高,由木心的诗想到梵高的《星空》,意在表明木心如同梵高一样,虽历经磨难,但始终对未来抱着希望。第段是从木心先生自己的视角写梵高,引用了木心的诗句“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意在突出了木心艺术追求的高度和执著前行的坚韧。

9.(4分)

画线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木心的画作的价值在平时并不被很多人理解/在平时没有人理解,只有懂画之人/知音才能理解他作品的真正含义。以画的视角,表现木心对知音的渴望。

10.(3分)

含蓄地表现了木心坎坷的一生和艺术创作上的追求及成就深深感染了作者,引起了作者无尽的思考。“思绪如雨”。末段以景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情感体会的广阔空间/比喻【手法】亦可;首尾呼应,“细雨如丝”呼应了首段“烟雨迷离”,使文章结构严谨(只写“首尾呼应”四字不给分,需要点明具体呼应的内容),使得意境和谐圆融。

11.(5分)

观点:“只有把你的经验跟其他经验进行碰撞,你才会找到你的特点,重新找到那个陌生的自己”。

出生于江南水乡,乌镇,青春少年时期的饱读诗书、醉心绘画写生的成长经验成为木心积淀文学、绘画、艺术素养的“他者”;文革期间,饱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与痛苦的惨痛经历,磨砺着他坚持创作,点亮不屈的精神;而旅居美国纽约的生活经验成为木心观察生活的“他者”,帮助他学贯中西,重新审视艺术的真谛;晚年落叶归根,以一生和世间的美好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12.(1分)B

13.(2分)A

14.(5分)

弃妇与逐臣都难以把握自身的命运,也都曾遭遇困境但最终没有妥协。众多文人在创作中也开始以弃妇喻逐臣、以男女喻政治、喻君臣,这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弃妇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通篇表面上描写思妇诉说被夫君遗弃的哀怨情怀,实际上暗喻自己被长兄疏远排斥的苦闷和郁抑。

以弃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诗人有感于兄弟之间“浮沉异势,不相亲与”,进一步以“清路尘”与“浊水泥”来比喻二人境况悬殊。“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暗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而“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则对曹丕的绝情寡义表示愤慨,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

全诗处处从弃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题。(17分)

15.(2分) (1)上疏、奏报 (2)询问

16.(2分) (1)A (2)B

17.(3分) 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

18.(5分)

大家都争相去看断案,天气正寒冷,商人拿新衣服 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让人同情的样子。

19.(2分) 仁爱百姓(改:仁民爱物) 不屈权贵

20.(3分)

他先假意责骂商人的父亲不体恤自己的儿子,并假意杖击他,然后暗中观察商人的表情,发现他没有任何变化,从而指出商人所说的“孝”实为虚辞,此为“明”;

而后拿出商人行贿的钱财给予其父亲养老,此为“仁”。

【译文】

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他的先祖从江南和州迁居到华容县游桥,先后传承九代,而生先生。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簸往来于战阵中,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述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一起供给他食用之需,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

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向他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被解除了官职。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

在晋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养他的父亲。他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张先生特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泣。张先生拿出些钱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

百姓欠税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询问得知他们有得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有一个看守瓜园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谁干的。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备,于是两人殴打起来,以至到了这种地步。”那人就伏罪了。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有很多。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4分)

21.(1分)B

22.(3分)

写古代学者学习六艺的困难,不仅要学技艺,还要掌握很多礼节,表明礼乐的繁杂丰富和重要。为后文的对比论证做铺垫/引出后文关于修习礼乐对保持心性、涵养品格的教化作用的议论。

23.(3分)B

24.(3分)B  

25.(4分)

本文通过论述乐对于修身的重要作用和记叙相国寺维摩院听琴之事,旨在表达对古之学者将礼乐内化于心的仰慕之情,呼吁/劝诫今之学士应该重视修习礼乐,修身养性成为君子。赞扬洪君擅长弹琴能用琴音涵养内心,表达向洪君学习弹琴以提高自身修养的愿望和自勉之情。

【译文】

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要能做好射箭之事,还应当擅长那些作揖谦让的礼节;御要能做好驾驭车马之事,又要擅长那些策马快跑的礼节;书法不是能纵笔就可以了,还应当能辨别它的体式并都能做到通达其中的意蕴;数术不是能布列算筹就好了,还应当知道它的用处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五礼之类的重要礼仪,绵延三千年,六乐之类的礼节规定,可说是极其细致繁多了。呀!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心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先贤学者必须能够一一做到,也可以说是很难的了。

但他们在“礼乐”的基础上学习那些射御、干戈等军事作战事宜,那么他们年少时学习知识,年长后入任工作,他们对于军事作战等知识的领悟本来就已经(慢慢)修习好了。先贤学者们受过家整、乡校、国学等良好教育,受过老师的教导,在言行举止上懂得仪容,在衣食住行上懂得节制,他们的书桌和随身手杖上刻有自励的铭文,他们的日常饮食器具上刻有自省的戒文。他们坐车的时候(行车有礼)和鸾相应,他们行走时佩环叮咚(令人赏心悦目),他们工作之余日常生活中亦喜爱“雅”“颂”正音。不是特殊原因,琴瑟不会离身。我想他们待人处事,一言一行,其礼仪规范皆发自内心,这就是他们礼仪修养达到如此细致入微的原因。

呀!先贤学者,他们用被内外(因素)限制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心性,涵养自己的品格,(竟)到达这种程度。这就是君子能够自爱的理由,每天自强不息,以求达到这种途径的极致。这样他们学习外在知识的时候把这当作本来就应该做的平常事,自省内心时也具备虔诚 的心,那么找到他们丢失的本心,祛除他们不良的习气,从而具备文武双全的才能,实现道德的实有,又可说是很容易了。

孔子说:“人的修养,入门于学《诗经》,确立于学《礼》,最终圆满于学《乐》。”乐,是用来摇动内心从而内化于心的,所以说“成于《乐》”。先前舜任命夔掌管音乐事务,负责教导年轻人,说:“(让年轻人)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慎,性情刚正不阿而不盛气凌人,态度磊落而不傲慢。”那么乐不仅仅能够祛除不良习气,还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所以行车时和鸾相应,行走时佩玉叮咚,《雅》 《颂》 琴瑟之音,没有特殊原因不会离身,这些需是先意义的啊!现在的学士大夫对于修身养性这件事情,凡是对外在知识不能具备边力学习追求极致的学习状态,对自省内心又简略其事(偷工减料),可以说是偷懒简陋,无礼轻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寻找他们丢失的本心,祛除他们不良的习气,从而形成文武双全的才能,实现道德之实有,简直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担心自己无法成为君子反而沦为小人的原因啊!

对于外物有所倚靠 (外在知识的学习) ,我已经能力不足,而对于弹琴我心里很久之前就想学了,只是担心没有人教我。治平三年夏天,在京师遇到洪君,开始与共居一舍的士人一起在相国寺的维摩院听他弹琴。洪君对于琴,不仅仅擅长琴音,还能够表达其中意蕴。我将向他学习,所以说出我所仰慕先贤的故事,希望拿这些故事来激励启发自己。共居一舍的士人,有丁宝臣元珍、郑穆闳中、孙觉莘老、林希子中,我曾巩子固。洪君名叫规,字方叔,凭借文学吏事著称于世。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甲卷答案及解析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

语文答案及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代考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很少。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

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

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容。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贴近设计者和制作者装饰用心的感知,展示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却只是以成品来显示的设计史脉络,而不是贴着历史编年来勾画发展的线索。小说家说:“语言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最基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语言也是一种建筑材料,许多意想不到的建筑物都是靠了语言一砖一瓦地搭建起来的。”历史学家则说:“我始终强调运用最基本的‘语文学’的学术方法,对传到我手中需要研究的那个文本作尽可能全面和深入的历史化和语境化处理,进而对它们作出最准确的理解和解读。”这两段话同样可以移用于作为艺术语汇的造型与纹饰。本书即是建立在对艺术语汇发生与演变的观察和分析之上。在这里呈现的是两类语言:一是物,即用造型和纹饰表达自身的艺术语言;一是文,即人对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对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义的理解。

金银器工艺的发展演进,关键在于品类的丰富以及与时代风尚紧密相关的造型和纹饰的设计之妙,技术的进步并非主导。纹样设计首先取决于工匠的慧心,付诸熟练掌握传统技术的巧手,乃其第二义。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也包括两项主要内容:一是金银器本身设计与制作具有连续性的工艺传统,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因此可以说,中国金银器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古代社会风俗史。

(摘编自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古发现的金银器实物在名目和数量上远远比不上典籍记载,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

B. 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其时金银器皿和首饰流行的工艺设计以及对时代风尚的传播。

C. 无论哪朝哪代,金银器纹样设计都脱不开祈福与怡情两大主旨,其他工艺美术门类的纹样设计也是如此。

D. 给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的金银器成品命名,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B. 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的重要。

C. 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术语汇的研究思路。

D. 文章末段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金银器》一书将各种金银器实物还原到其设计和制作的时代中来展开研究。

B. 与其他艺术品相比,金银器因其“俗”,且经反复销熔,所以传世实物的数量偏少。

C. 古代金银矿石分布状况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不在《中国金银器》一书研究视野中。

D. 古代文学作品涉及金银器相关描述,是中国金银器造型和纹饰研究的重要参考。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错,无中生有。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这里只是在说考古发现的实物有其自身的价值,而没有把它与典籍记载进行比较,二者应当是各有价值。

C.“都脱不开……也是如此”错,表述绝对,根据原文第五段“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可知,选项缺少一个前提条件“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

D.“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错,无中生有。原文第五段末尾只是说“文,即人对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对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义的理解”;而通过第六段“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可知,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影响的是金银器纹样设计的图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概括不全面,原文是“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也包括两项主要内容:一是金银器本身设计与制作具有连续性的工艺传统,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可见原文是两个内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因……所以……”强加因果。原文第四段是“……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只是谈到金银器的“俗”和通过销溶的办法反复改变样态以传播时代风尚,并未说到这两个原因影响了它的传世实物数量。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利用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

材料二:

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疑。袁隆平于1964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用于水稻物种上,由此提出了“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所谓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育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从“三系法”的操作程序上讲,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合适的不育系材料。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即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状就越明显。于是一切都变得清晰了:下一步的工作即是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的稻株,而在这些稻株中,野生稻或野生稻中的不育株作为亲本则是最为理想的,它极有可能突破此前不育系选育的难关。“远缘杂交”技术路线的确立,是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迈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随着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在海南的发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它不仅正确而且完全可以实现。

(摘编自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

材料三:

由于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湖南、浙江、广东、广西、江苏、湖北等省区以种植杂交水稻为主,发展麦类与一季杂交稻、双季杂交稻、玉米与杂交稻等多种模式。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促进了粮食、食用油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经营发展,而且培育了地力,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推广杂交水稻,还促使中低产稻田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杂交水稻分蘖力强,根系发达,吸收力好,秆粗叶茂,株型好,光能转化效率高,这使中低产稻田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与高产稻田产量的差距大大缩小。

(摘编自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在进行杂种优势利用探索实践时,并没有盲从学界的权威理论,而是将杂交水稻作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

B. 不育系材料的选育是三系配套育种技术能否实现的关键,理清这一研究思路后,袁隆平开始了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稻株的工作。

C. 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近,后代的不育性状就越不理想,这是袁隆平在认真总结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才认识到的。

D. 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复种指数,还培育了地力。

6. 杂交水稻培育的成功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4. C 5. D

6.①使很多两性花植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②找到了我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③促使全国出现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④提高了中低产稻田的产量,大大缩小了与高产稻田产量的差距。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突破”“亲本亲缘关系过远的难关”错。材料二说的是“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可见“野败的发现”突破的是亲本的亲缘关系过近的难关。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错,材料三第一句是“由于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可见“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是在“杂交水稻的推广”之后出现的,是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出现引起的结果。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事件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可概括出:使很多两性花植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

结合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可概括出:找到了我国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结合材料三“由于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促进了粮食、食用油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经营发展,而且培育了地力,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可概括出:全国出现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促进了粮食、食用油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经营发展,培育了地力,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结合材料三“推广杂交水稻,还促使中低产稻田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这使中低产稻田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与高产稻田产量的差距大大缩小”,可概括出:提高了中低产稻田的产量,大大缩小了与高产稻田产量的差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支队政委(节选)

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

“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

“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

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经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

“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地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伤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今,我命令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撩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

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险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

(有删改)

文本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①

夏天,陈毅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地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②

[注]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

(过家鼎等译,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B. 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

C. 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

D. 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8. 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 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1)刚毅果敢。腿部受伤化脓,他果断决定让人挤出脓血,体现出铮铮铁骨。(2)意志坚强。没有医疗器械和麻药,他忍受剧痛,有不屈的意志。(3)信念坚定。环境的艰苦和身体的痛苦都不能改变他革命的信念。

9.(1)文本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展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文本二叙事情节简约。(2)文本一重在艺术性,有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等描写,还有环境的烘托;文本二讲究真实性,没有环境方面的烘托渲染。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错误,文中“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主要是推进情节发展,如一开始“月光一照”才能老胡的苍白的脸色,所以有了下文挤脓血的情节;接着“启明星贼亮贼亮的”意味着时间的推移,挤出脓血势在必行;最后“太阳已经出来了”意味着挤脓血的危险过去,所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不能暗示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把我绑起来!” “来,使劲挤它!”“帮我挤挤就好了”可知,老胡腿部受伤化脓,影响行动,且从后文“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可知,后面还有追兵,这种情况之下,老胡毅然让人帮助把腿部的脓血挤出,体现出刚毅果敢的一面。

由“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没关系,你,你别管我!”“他猛地抖了一下”“他又是一阵猛抖”“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可知,当时没有器械,也没有麻药,是生生挤出腿部的脓血,甚至挤出了两片碎骨片,这些内容体现出老胡不屈的意志。

从当时的情境来看,老胡腿部中弹、伤口化脓、病情严重,为了继续战斗,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之下忍受巨大痛苦用土法疗伤,这与老胡坚定的革命信念有关。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明确两个文本的文体。文本一是小说,文本二是纪实文学。

然后结合两种文体的特点分析二者艺术表现伤的差异。

从情节角度来看,小说的情节比较完整,有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就文本一来看,小说的起因是老胡身体状况变差,发展是老胡让“我”和林大富把他绑到树上,高潮是挤出脓血的过程,结尾是挤出脓血之后老胡说痛,故事情节完整;而文本二主要讲述了陈毅必须采用土法疗伤的原因以及疗伤的过程,叙事简约。

从艺术手法和效果角度来看,文本一是小说,所以讲究艺术效果,所以在对老胡的塑造之中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式,如为了让“我”和林大富把他绑起来,他说“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不,有任务!”,这些是语言描写,如”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这是动作描写,同时文中借助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借助“我”和“林大富”进行衬托,作者借助这些方式塑造了一位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文本二是纪实文学,所以重在真实,疗伤的过程是真实的记录,没有环境的烘托渲染,真实展现当时的画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0. 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正角的项是( )

A. 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B. 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C. 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D. 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 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 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 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B. 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C. 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D. 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答案】10. B 11. A 12. B

13.(1)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
(2)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的前提,“而”是连词,所以“而”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

“子”是第二人称,指“你”,是“不贺”的主语,因此“子”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说法错误。

B.“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

C.“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说法正确。

D. “阴合”的“阴”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指阴晦的气象,二者含义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说法错误。原文中 “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对秦国施有恩惠”,而不是“得到秦国的恩惠”。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善”,形容词,妥当,好;“其”,副词,表命令语气,还是;“弭口”,住口。

(2)“绝”,动词,断绝;“乃”,副词,才;“广从”,纵横。

参考译文:

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友好,秦惠王为此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你为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让我试试看。”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已经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晋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将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怀王没有采纳,于是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合兵,楚军在杜陵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弱,之所以会几乎亡国,是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告,而过于听信张仪的缘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 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 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 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15.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偷悦的往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答案】 ①. 总角之宴 ②.言笑晏晏 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④.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⑤. 金戈铁马 ⑥.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宴”“晏”“萧萧”“戈”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 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 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 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 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 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答案】17.(1)天翻地覆(2)遥不可及(3)身临其境(人在画中游)(4)尽收眼底

18.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由“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都已成为现实”可知,此处是说博物馆发生的巨大变化,修饰“变化”,且要体现“变化巨大”,由此可以想到“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

第二处,结合“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的事情”可知,此处是说因时空限制而远到无法触及,由此可以想到“遥不可及”;“遥不可及”,非常遥远而不可到达,意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第三处,结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可知,此处是说借助高科技,人们会产生如同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由此可以想到“身临其境”等词语;“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第四处,结合“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可知,此处是说借助虚拟技术让妇好墓葬全部收入眼底,由此可以想到“尽收眼底”;“尽收眼底”,指可以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

第二处,“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改为“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特殊含义。

B.表突出强调。

C.表特殊含义。

D.表特殊含义。

故选B。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①______。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②______;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③______。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责)、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答案】20.(1)可不是都能吃的;(2)但不可食用;(3)又不能入药。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是说儿时对槐花美食的记忆,“不过”表转折,结合后面三类槐花的特点来看,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药用,而有的仅供观赏,所以此处填写“并非都能食用”这样的内容。

第二处,此处是说淡黄色国槐花的特点,“可以入药……”和后面洋槐花“可食用但不可入药”内容相对应,所以此处填写“但不可食用”。

第三处,此处是说红色槐花的特点,前面国槐花和洋槐花的特点是“可以入药但不可食用”“可食用但不可入药”,而此处的红色槐花“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可见后面应是说“又不能入药”。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

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

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

C.借代,用“蛾眉”代指杨贵妃。

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

故选D。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在传承中锐意创新

在《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有着不同的做法。有人直接移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翼然”二字;有人借鉴化用“泻出于两峰之间”中的 “泻”字,并题名为“泻玉”;也有人根据情境独创“沁芳”二字。三种题名皆有不同艺术效果,“翼然”“泻玉”沁芳”,对优秀传统文化,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即创造性地传承。

“移用”与“化用”是根本,而“独创”则是我们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行、历久弥新的根源。

在时代发展中,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我们要在传承中锐意创新。

传承为浅层,唯有从浅层积累,方能扎实根基。德·斯宾格勒说:“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之基础,国家之根本。假如一个国家缺乏文化的传承,那么民族精神与个体灵魂便会无所依托,便会逐渐走向虚无。天津城市文明保护者冯骥才深知珍惜、保护与延续城市文明是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于是他四处奔走呼吁保护天津旧城,不仅组织专家对老城遗迹展开地毯式考察,还出版了大型画集《旧城遗韵》和文化图册《小洋楼风情》《东西南北》,向大家展示天津旧城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正是有人传承城市文明,百姓精神得以依托,人们精神踏实,国家方能稳定前行,也正是有人学习并使用“有亭翼然”“泻出于两峰之间”这些优美句子,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社会方能更加美好。

创新为深层,唯有向深层发展,方能迈步未来。“翼然”“泻玉”两个题名固然不错,但相较之下“沁芳”更为新雅,既不落俗套,点出了花木映水佳境;也思虑周全,契合了元妃省亲之事。活用“沁”“芳”二字,便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在传承中锐意创新,美好未来在前方。故宫,不止步于传统的展示,勇于寻求创新,与现代科技互联网深度融合,积极展现自身的文化魅力。现在故宫已向腾讯平台开放了很多展品,比如《十二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海错图》……故宫的创新不仅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更是使无数人自发成为传承者。罗兴连曾说:“古老传统文化如果不走向现代生活,那它就永远只是停留在故纸堆中的一堆符号而已。”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在传承中锐意创新。

作为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是我们的目标。在学习方面,理解并能使用知识便是一种传承,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便是一种创新。我们要从浅层积累,向深层发展,在传承中锐意创新。先打好知识基础,再研究探索新问题、新方向。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叔和所言:“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 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奋力前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事件是给大观园的亭子匾额题名,“翼然”“泻玉”“沁芳”三个题名的由来,各有其法,各呈其妙。“翼然”是直接移用欧阳修《醉翁亭记》,“泻玉”是借鉴化用经典名句,而“沁芳”则是根据亭子周围的环境氛围独创所得,既合“境”又契“情”,情境俱妙。材料并没有对三个名字进行褒贬。

考生审题立意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三个亭子的的命名之法上,即“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给匾额题名的例子正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鲜活灵动。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文化之所以灿若星河,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变的艺术手法。“移用”“化用”和“创造”,既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也呈现出艺术方法上的“低级”“中级”到“高级”的进阶层级,当然,这三者之间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考生审题立意,不要在《红楼梦》的相关情节里打转,要注意题目引导语的暗示,“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这就在提醒考生把思维从《红楼梦》给亭子题名的情节方面上升到文化领域,进而延伸到文化以外的广阔天地,比如经济领域、科技领域、思想领域、教育领域……无论哪个领域,“移用”“化用”“独创”都是其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缺一不可。

材料仅是个思考的“引子”,积极联想、拓展思维、深化思考才是关键。另外,题目虽然没有“结合时代背景”之类的思维暗示,但考生也应该赋予其以新时代的意义。

比如,将“移用”“化用”“创造”与科技发展结合起来思考。能够从别处直接移用过来的技术,我们大可以如鲁迅先生所言“大胆地拿来”,为我所用,而不必缩头缩脑,畏手畏脚;对于不能直接搬过来的东西,我们则“借鉴化用”:对外来的东西或是继承下来的东西,加以筛选、加工,使之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化用”并不简单,也考量着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当然,我们要想在科技上取得独立的地位,甚至领先于世界强国,我们就必须超越“移用”“化用”阶段,破除科技“藩篱”,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和经济实力走科技创新之路。中国的航空航天科技,中国的量子卫星技术,中国的桥梁船舶和生物医药技术,正是以“独创”为主终至成功的明证。“移用”“化用”到“独创”,可谓中国科技的发展壮大之路。

具体行文,议论说理要体现出思辨性色彩,要能全面地看待“移用”“化用”“独创”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能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思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论述要全面深刻,不要在作文中呈现出一种厚此薄彼,或者非此及彼的简单化思维。“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其实就是提醒考生不要泛泛地议论,要有真实的有个性的见解,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应是有“我”之文。

立意:

1.以移用为基,以化用为翼,以独创为魂,中华文化恒久远。

2.移用、化用固然重要,但惟有独创才是发展的根本和灵魂。

3.勇敢地拿来,大胆地鉴别,积极地创新,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4.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要走适合国情的创造性发展之路。

5.成功无法复制,人生有无数种可能,适合自己的才最最好的。



学习强国四人赛精心整理之十八_每日更新,敬请关注

每日更新,敬请关注!关注我,可查阅往期题库!

题目整理很繁琐,请给予点赞评论支持,欢迎转发,谢谢~~

801 "在我国传统记谱法中,【A】是一种古老的弦索谱,以二、三、四、五、六、七、八作为谱字表示音阶各音级的音高。

A.二四谱

B.工尺谱

C.减字谱"

802 "汉代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是【A】,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清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

A.相和歌

B.鼓吹曲

C.横吹曲

D.清商曲"

803 "秦始皇陵兵马俑常被称作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本来的颜色是【A】。

A.彩色

B.土灰色

C.白色"

80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A】。

A.《论语·子罕》

B.《论语·子张》

C.《论语·述而》"

805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A

A.正确

B.错误

"

806 "网购过程中,接到电话或短信称“网购的物品因系统升级导致订单失效,需要联系某某客服办理激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A.登录官方网站查询订单详情

B.拨打对方提供的“客服号码”进行咨询

C.按照客服要求办理“激活”或“解冻”业务

D.登录对方提供的链接查验订单"

807 "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A】。

A.羁绊

B.羁拌

"

808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其中表示忠勇侠义的是【A】。

A.红色

B.黑色

C.黄色

D.蓝色"

809 "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A

A.正确

B.错误

"

810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A】。

A.劳动能力鉴定

B.工作能力鉴定

C.劳动能力认定

D.工作能力认定"

811 "规模最大、篇幅最多、内容最全面的兵学巨著,被史家誉为古典兵学的百科全书的是【A】。

A.《武备志》

B.《武经总要》

C.《百战奇略》

D.《孙子兵法》"

812 "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A】。

A.慷慨

B.慷概

"

813 "1949年6月6日,中共江西省委正式成立,隶属中共中央【A】。来源:《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

A.华中局

B.华东局

C.东北局

D.西北局"

814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从年龄构成上看,我国少儿人口比重【A】。

A.上升

B.下降

"

815 "下列选项中,属于手足口病主要传染源的是【A】。

A.病人

B.空气

C.土壤

D.垃圾"

8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发现证券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将案件移送【A】处理;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监察机关处理。

A.司法机关

B.监察机关

C.检察院

D.投资者保护机构"

817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招聘会,向劳动者收取费用。【B】

A可以

B不得

同一只手的指甲生长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手指越长,指甲长得越快。【A】"

818 "国务院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对旅游业发展进行综合协调。这种说法是【A】的。

A.正确

B.错误

"

819 "一般情况下,雌蛙发出的声音没有雄蛙洪亮,这种说法是【A】的。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A.正确

B.错误

"

8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包装方式交付标的物。对包装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按照通用的方式包装;没有通用方式的,应当采取足以保护标的物且有利于【A】的包装方式。

A.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B.存储运输

"

821 "人体中最小的骨头是【A】。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A.耳朵中的镫骨

B.足部的远节趾骨

"

822 "农历三月三,【A】会为其民族山歌设立假期,期间举办山歌盛会。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823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曾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英勇奋战,唱响半个多世纪的战歌是【A】。

A.《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B.《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C.《英雄赞歌》

D.《战斗进行曲》"

824 "沙漠大约覆盖了地球陆地表面的【A】。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A.1/3

B.1/2

C.1/4

D.2/3"

825 "《同光名伶十三绝》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画师【A】绘制。

A.沈蓉圃

B.贺世魁

C.朱复昌"

826 "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A】。

A.谈笑风生

B.谈笑风声

"

827 "草莓上的小麻点是【A】。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A.种子

B.运输水分的器官

"

828 "我国古代对银河系的俗称是【A】。

A.天河

B.九天

C.云河

D.银海"

829 "第一个明确承认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为中国领土的国际文件是【A】。

A.《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

"

830 "以下水域属于我国内水范畴的是【A】。

A.渤海

B.黄海

"

学习强国四人赛分类整理六十一_ 每日更新 敬请关注

关注我,点击我的文章,方便学友查阅往期的学习强国四人赛试题库,题库持续更新中......

1595 "以下选项中,【A】比喻新出现的有一定积淀积累的人事物等推动旧的人事物等的在某方面的发展等情况。

A.长江后浪推前浪

B.任尔东西南北风

C.总把新桃换旧符

D.万紫千红总是春"

1596 "敦煌壁画中最大的一幅是【A】,这幅壁画中既有腾云驾雾的佛、菩萨,也有市井生活、人间百态,建筑多达200多个,人物有500多位,可谓“一壁看尽众生相”。

A.《五台山图》

B.《观音经变图》

C.《张骞出使西域图》"

1597 "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A】。

A.美轮美奂

B.美仑美奂

"

1598 "严禁城镇居民、工商资本等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A

A.正确

B.错误

"

1599 "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A】。

A.委曲求全

B.委屈求全

"

1600 "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A】。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八大

C.党的九届二中全会

D.党的十二大"

1601 "一般计算机在高海拔地区容易罢工,这种说法是【A】的。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A.正确

B.错误

"

1602 "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是由墨子和他的弟子们所著的典籍【A】。

A.《墨经》

B.《考工记》

C.《九章算术》

D.《墨子》"

1603 "无产阶级革命家【A】,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

A.徐特立

B.李维汉

C.柳直荀"

1604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出借自己的证券账户或者借用他人的证券账户从事证券交易。【A

A.正确

B.错误

"

1605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A】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

A.巡视

B.纪律处分

C.考试"

1606 "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A】”,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A】”。

A.天问一号揽星九天

B.巡天一号辰宿列张

C.探天一号追问星辰

D.天索一号寻秘宇宙"

1607 "使用冰箱冷冻室要注意,【A】不能放进冰箱冷冻室,否则可能发生爆裂事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A.易拉罐装的碳酸饮料

B.矿泉水

C.核桃

D.苹果"

1608 "岩石按其地质成因划分为火成岩、沉积岩与变质岩三大类。【A】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0%以上。

A.火成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1609 "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A】。

A.青睐

B.亲睐

"

1610 "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A】。

A.松弛

B.松驰

"

1611 "2007年12月21日,南宋沉船“【A】”从广东阳江附近的海底被打捞出水。这艘沉船的发掘,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无法估量的宝贵资料。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A.南海一号

B.南澳一号

"

161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的是【A】。

A.孟浩然

B.王维

C.杜甫

D.李白"

1613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坚持【A】、【A】的原则,既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和本真性,又要通过旅游开发向外界宣传推广。

A.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B.开发为主合理保护

"

1614 "计算机上传数据的速度又被称作网络【A】带宽,有时候它也会影响到我们对上网速度的主观感受。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A.上行

B.下行

"

1615 "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后果是【A】。

A.产生温室效应

B.破坏臭氧层

C.产生酸雨

D.毒害农作物"

1616 "选择正确的读音【A】。

A.气氛fēn

B.气氛fèn

"

1617 "金属探测仪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因此,只有【A】强的物质才能被探测出来。

A.导电性

B.绝缘性

"

1618 "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A】。

A.精疲力竭

B.筋疲力竭

"

1619 "选择词语的正确词形【A】。

A.张皇失措

B.张惶失措

"

162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A】建立。

A.国务院

B.国务院办公厅

C.文化和旅游部"

1621 "我们在水边看到的“蜻蜓点水”现象,正是蜻蜓成虫的【A】行为。

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A.产卵

B.捕食"

1622 "一般来说,判断龟的大概年龄可以看它的背甲盾片的纹路颜色,颜色【A】,反之则嫩。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A.越深就越老

B.越浅就越老

"

1623 "“杨家将”的故事为后人广泛传颂,其保家卫国的精神也为后人敬仰。这一故事是由北宋著名将领【A】抗击辽国入侵的故事演变而来。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A.杨业

B.杨坚

C.杨修

D.杨雄"

1624 "2431.蜜蜂传粉浪费花粉少,要比风媒传粉的效率【A】得多。

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A.高

B.低"

您的每一次评论和转发,都给了我继续坚持的动力。题目整理很辛苦,欢迎点赞、收藏、评论、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