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软件园: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大全,热门手机游戏免费下载

4889软件园 > 资讯文章 > 流星蝴蝶剑v907(韩国的奇葩五代机:没有内置弹舱,武器直接外挂?)

流星蝴蝶剑v907(韩国的奇葩五代机:没有内置弹舱,武器直接外挂?)

作者:佚名 来源:4889软件园 时间:2023-04-16 03:35:01

流星蝴蝶剑v907(韩国的奇葩五代机:没有内置弹舱,武器直接外挂?)

流星蝴蝶剑v907文章列表:

流星蝴蝶剑v907(韩国的奇葩五代机:没有内置弹舱,武器直接外挂?)

韩国的奇葩五代机:没有内置弹舱,武器直接外挂?

6月29日,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公司(KAI)宣布其KF-X第5代战斗机计划的C109双发设计方案完成了的初步设计评审,明年9月将完成关键设计评审(CDR),随后进入原型机的工程制造与发展阶段(EMD),与该机配套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也在研制中。首架KF-X原型机将于2021年初下线,2022年末首飞,KAI计划在2026年结束KF-X的研发。

KAI的时间表上写满了“雄心勃勃”4个字,如果如愿实现,韩国将抢在日本F-3战斗机之前,成为亚洲继中国自后第二个研制出隐身战斗机的国家。只是,KF-X是否是真正的隐身战斗机还要打个问号……

从KAI随声明公布的CG图看,C109方案已经高度接近KF-X生产型,展示出丰富的蒙皮刻线和隐身涂装细节。C-109在气动设计上像是F-22和X-35(F-35的技术验证机)融合,具有F-22的加莱特进气道和整体座舱盖设计,但主翼更接近X-35的梯形设计而不是F-22蝶形翼。C109的后机身设计基本完全抄袭F-22,发动机舱两侧为尾撑作为承载垂尾和平尾的结构,形成典型的四尾翼布局。该机平尾和垂尾的外形也和F-22如出一辙,大尺寸垂尾前置,后缘前掠以提高大迎角操控能力,平尾后置增加俯仰操纵力臂,后缘和F-22一样具有折线边缘。

C109在设计上最令人无法理解的一点是,该机居然没有内置弹舱!

CG图显示该机机腹有4个并列的半埋式空空导弹挂架,挂载4枚MBDA“流星”空空导弹;在进气道两侧挂载了两个吊舱,右侧是洛马“狙击手”瞄准吊舱,左侧是“蓝盾”吊舱中的AN/AAQ-13全天侯低空导航吊舱(集成地形跟踪雷达和前视红外),这一套吊舱也是韩国F-15K战斗轰炸机的标配。C109有6个翼下挂架,最内侧两个重型挂架挂了两个副油箱,中间主挂架挂了两枚外形接近907千克JDAM的精确制导弹药,但头部增加了突出的激光引导头,似乎是一种双模制导弹药。翼下最外侧挂载了两枚IRIS-T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同样来自欧洲。

KAI公布的C109方案CG图实锤了KF-X将采用外置挂载的方式,这对隐身战斗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任何外挂弹药都会破坏飞机的隐身外形,显著增大RCS。

C109在隐身设计上似乎有点“破罐破摔”的意思,除了机腹半埋空空导弹之外,机头风挡前方还有俄罗斯味道浓厚的球状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传感器,进气口两侧可见两个凸起的传感器(可能是雷达告警传感器或导弹逼近传感器),右侧进气口下方还有个设计意图不明的半球状传感器。所以即使在不挂武器的干净外形下,这些未经隐身处理的传感器也会彻底终结KF-X的“隐身”称号,使该机沦落为一种类似“超级大黄蜂”的半隐身战斗机。这所以会出现这种“破罐破摔”的奇怪现象,只能说明韩国航空工业尚未掌握隐身战斗机的全部研发能力,在共形天线研发、内置弹舱的武器分离等方面具有严重短板。

C109方案发展自C101,后者是KF-X双发有尾常规布局的第一种方案,最后有尾方案战胜了鸭式三角翼方案进入后续发展。从C101到C103方案的演进中,KF-X一直都是一种正常的隐身战斗机,拥有两个机腹弹舱,每个挂载3枚空空导弹,容量不输F-22。

但从C104开始,也许是无力解决复杂的隐身战斗机的弹舱设计,无论是CG图还是KAI公开展示的模型,机腹弹舱都不见了踪影,改成在机腹半埋空空导弹,使KF-X从此成了一种半隐身战斗机。KAI的解释是该机仍保留了弹舱结构,在需要时可以启用。笔者对这番话的解读是,KF-X首批生产型将以外挂武器的方式服役,等KAI解决技术研发难题后,该机的完全隐身版本才会正式服役。

美国F-16 C Block 50/52 VS印度幻影-2000I升级版

对比机型

美国F-16 C Block 50/52

印度幻影-2000I升级版

基本概况

战机类型

轻型多用途战斗机

中型多用途战斗机

生产国家

美国

法国

设计单位

波音

达索航空

首飞时间

2011年

2011年

服役时间

2015年

2015年

主要用户

美国空军/盟国

印度空军

生产数量

883架

42架

单机成本

2000万美元

5000万美元

原型机

F-16

幻影-2000战斗机

衍生机型

F-16V

幻影-4000

技术数据

机长

15.06米

14.36 米

翼展

9.96 米

9.13 米

机高

4.9 米

5.2 米

翼展面积

28.2平方米

41平方米

空重

8573公斤

7500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

12020公斤

138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19187公斤

17000公斤

发动机

1 × F110 -GE-129

1 × SNECMA M53-P2

最大推力

单台131千牛

单台95.1千牛

最大载油量

3200公斤

3,950 L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

2178公里/小时

2336公里/小时

最大马赫

2.05马赫

2.2马赫

爬升率

330米/秒

285米/秒

实用升限

18000米

17060米

最远航程

4217公里

3335公里

作战半径

546公里

1550公里

翼负荷

431公斤/平方米

337公斤/平方米

推重比

1.095

0.7

最大过载

9G / -3.0G

9G / -3.0G

武器装备

机炮

1× 20 毫米M61A1

2× 30 毫米DEFA 554

火箭炮

LAU-61/LAU-68 火箭吊舱

Matra 68 毫米非制导火箭吊舱

挂载点

9个

9个

短程空空导弹

AIM-9 响尾蛇

魔术-II空空导弹

中程空空导弹

AIM-120 AMRAAM

流星空空导弹

反舰导弹

AGM-84 鱼叉反舰导弹

法国"飞鱼"AM-39空对舰导弹

对地导弹

AGM-65/88/158/154

/

炸弹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系列
GBU-39/10/12/14制导炸弹

KGBU-16/24/34激光制导炸弹

最大载弹量

7700公斤

6300公斤

航电设备

AN/APG-83 SABR雷达
AN/ALR-56M雷达告警接收器

AN/ALQ-213电子战套件

RDY多普勒雷达

速度:幻影2000是达索航空制造的单引擎第四代飞机,在高空最高时速可达2.2马赫或2,336公里/小时,在低空最高时速可达1,110公里/小时。另一方面,由通用动力公司(现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美国空军 (USAF) 制造的单引擎超音速战斗机 F-16 Falcon 相对较慢。它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2马赫以上。

武器:幻影 2000 拥有九个武器挂载点和 1,850 公里的作战范围。它还承担着核武器运载任务。除了两门可用于空战的 30 毫米 DEFA 554 外,它还能够发射非制导马特拉 68 毫米火箭弹,每个吊舱可发射 18 枚火箭弹。此外,它还能够发射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

但是,尽管据报道 F-16 共有 9 个外挂点,但它拥有比幻影战斗机更多的武器存储容量。它在左翼根配备了更好的 M61 火神炮,内部火神炮具有极高的射速(每分钟 6,000 发)。此外,它还可以携带多种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火箭弹或炸弹以及电子干扰器。

爬升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幻影胜过 F-16。幻影的最大爬升速度为每分钟 60,000 英尺,而据报道 F-16 的爬升速度为每分钟 50,000 英尺。它们的比较大小说明了一切。幻影重量为 7500 公斤(干重),总起飞重量为 17,000 公斤,而猎鹰重量为 8,570 公斤(干重),最大起飞重量为 19,200 公斤。前者的最大高度可达 59,000 英尺,而 F-16 的上限为 50,000 英尺。

作战半径:根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数据,F-16C 的作战半径可达 1,370 公里,配备两枚重约 907 公斤的炸弹,而幻影可以携带四枚 250 公斤的炸弹,达到 1,475 公里。

幻影 2000 主要以执行轰炸行动的能力而闻名。一架飞机至少可以挂载两枚激光制导炸弹,能够摧毁主要的地面目标。不过由于这架飞机可以存放大量的武器,无论是对空作战还是对地作战,绝对可以高效使用。

然而,F-16 由于其高机动能力,更适合空对空作战。它可以拉动 9-g 机动。此外,它的驾驶舱仍然以其提供的清晰视野而受到称赞——飞行员在战斗中可以获得360度的视野,从而大大提高了准确性。

你知道吗?诸葛亮的儿孙在此殉国,与其齐名的凤雏亦葬身此处

川西平原从成都、德阳、广汉、绵阳、剑阁、广元沿川陕路一带是三国蜀汉文化遗址最为丰富的地区,《三国演义》几乎是所有国人都耳熟目详的名著,不仅中国,三国文化还远播辐射日本及东南亚,无论是群雄逐鹿的文韬武略,还是人物的形象气质,可谓是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文化分支源头。以《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视觉,这其中最为璀璨光耀夺目的人物当是卧龙诸葛亮,他从隆中茅庐踏足江湖追随刘备,便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而我们今天要去凭吊的则是另一位先贤,与诸葛亮齐名但是英年早逝的凤雏庞统。

罗江,隶属四川省德阳市,因源于龙门山脉的泞灅二水相蹙汇聚于城北云盖山下,抱城而南,形如罗纹,因而取名罗纹江,罗江也因此而得名。罗江置县已有1700年,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罗江县文物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距罗江城区约四公里,有一座古关隘雄踞川西平原北缘鹿头山,这就是剑南五关——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白马关中的最后一关白马关。关楼正中白马关三字据说是大文豪苏东坡手书。

蜀汉末期,诸葛亮长子诸葛瞻、张飞之孙张遵率军在鹿头山绵竹关(即白马关)布兵防守,后被魏国征西大将军邓艾攻破城池双双殉节!

公元263年,魏国征西将军邓艾亲率一队精兵偷渡阴平关,随后破江油关,直逼绵竹关。邓艾派人诱降诸葛瞻,诸葛瞻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斩了邓艾的使者,登上鹿头山指挥蜀军与邓艾率领的曹魏军队进行决战。

虽然诸葛瞻占据有利地形,但由于仓促应战,加之蜀军很多士兵从参加过战斗,没有实战经验,因此,在魏军的凌厉攻势下,蜀军渐渐不敌,绵竹关(白马关)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诸葛瞻及其长子诸葛尚、张遵先后战死,被魏军砍下头颅,蜀军将士大部殉难,白马关失守。

历史上,白马关曾三易其名。东汉三国魏晋时称为绵竹关;唐代改名为鹿头关;公元907年,王建建立大蜀政权,称汉高祖曾骑白马经此入蜀为汉中王、庞统和刘备曾经在山下互换坐骑,而将此关正式定名为白马关。

登上关楼,正面相对的是清道光年间所立牌坊--挂镜台。

进入关内,便可见到庞统祠墓的石碑和并立的禁止踩踏碑,路是方便人行走的,为什么连路都要禁止踩踏呢?原因后面我们再表。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齐名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建安十九年(214年)初夏,庞统随刘备进攻雒城,在落凤坡中流矢阵亡,时年不足三十六岁。

庞统祠和庞统墓,坐落在白马雄关之巅,掩映在森森翠柏之中。它是四川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三国蜀汉遗迹,院中两株身披青苔的千年古柏,一株树冠如龙,一株树冠似凤,它们分别象征卧龙孔明和凤雏士元。传说是张飞所植,有“张飞柏”之称,就其形又有“龙凤二师柏”之雅称。

庞统祠随历史的变迁而饱经沧桑。明崇祯末年(公元1643年),张献忠部将孙可望在白马关之战中烧毁庞统祠;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四川巡抚能泰重建了庞统祠,雍正、乾隆、嘉庆年间相继进行了修缮或改建,落成了现在的规模。

残碑尤在,旁立新碑,触景伤情!公元759年,杜甫来此凭吊庞统,曾写下《鹿头山》一诗:“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

取自《小雅.鹿鸣》中“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意喻为庞统的品德高尚又显耀!

这里建筑全部以石材为主,古朴典雅,庄重肃穆。凤雏碑廊内有明清诗碑、修庙碑、政府文告碑刻30余块;石柱对联40余副,这些古诗词碑,均属珍品之作。它们曾在“文革”中惨遭劫难,现存古碑是在“文革”之后征收回来的,是研究三国蜀汉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静静穿行于碑廊,这些见证过鹿头山历史风云变幻的丰富辞赋诗文,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人对凤雏庞统的尊崇,以及对刀光剑影、血染雄关悲壮的蜀国将士无限敬仰!

“国破难将一战收,致使疆场壮千秋,相门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贤忠武侯。”前人题咏诗碑很多,这些题咏,都将诸葛子孙联系在一起,歌颂他们的“三世忠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碑廊中还有许多历史名人所留诗赋,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果亲王允礼在二师殿瞻仰先贤并感慨到“尽瘁两朝堪报主,未成三计竞与尸。”

庞统墓前有几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用四川竹琴这种民间传唱的方式颂扬着庞统的生平!颂者歌:睿杰早夭,凤雏象一颗划向天际的流星,把那灿烂的光芒,永远留在了浩瀚的历史天空......

庞统的死让刘备倍感痛惜,将其厚葬于白马关。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以后,追封庞统为关内候,蜀国后期,后主刘禅又追谥庞统为靖侯,并在墓前建祠祭祀。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四川巡抚能泰重立墓碑。庞统墓整体宛如一顶巨大的将军头盔,墓顶为石雕镂空宝顶,下压八角凤尾,墓体为石箍圆柱实体,周长33米。

墓前左侧是根据“庞统尽忠”的故事建有“的卢”马亭,因“的卢的卢,骑必妨主”!庞统在出征前因为马失前蹄,被掀下马来,刘备见状,便把自己的马借给他,但正是因为这匹马,庞统被误认为是刘备,于是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陆游跪揖墓前,信笔写下“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的诗篇。明代天启壬戌(公元1622年)秋,冯劳谦拜谒此地也曾留有“卧龙机妙真难俪,雏凤神奇无比偶”之佳句。

蜀人不负国,这里不仅是庞统战死沙场的地方,亦是诸葛瞻父子斩使拒降为国捐躯的地方,故享有“忠臣孝子纲常地”的美称!千百年来,引来无数中外三国迷到此怀古寻踪、祭祀先贤、吟诗作赋、忧国怀乡……

庞统祠里的这条道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牛古驿道,它开凿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与长城以及灵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堪称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五丁开山的传说也就由此而来。前面所提禁止踩踏碑就是专门为它而立。

古驿道宽约2-3米,长约2公里左右,为保存最完好的金牛古蜀道,起点自白马关,终点至落凤坡。旅游木栈道中间的石板路才是古驿道,上面用铁链罩护。公元前334年,秦惠王继续对外扩张,却碍于蜀道的艰险,不敢妄动。但贪婪的蜀王却受秦王金牛之诱,派五丁大力士开山凿建出这条道路。此后秦军趁机借此道入蜀,灭了古蜀国。

庞统祠里的墓只是一座衣冠冢,在庞统殒命的落凤坡旁,才是当年刘备为庞统而建的真墓,不过历经千年劫难,现已荡然无存,只有简单的维护。

书中所载庞统率军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顾复初曾撰联:“造物忌多才,龙凤岂容归一主;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竟三分”。对庞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据说《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对此唏嘘不已,发出“明知落凤存先帝;甘让卧龙作老臣。”的感慨!

史上12大最强王朝:中国曾两次统治世界

在世界历史璀璨的长河中,所更迭的王朝不胜枚举,但是能够被后人称为极具影响力的王朝却并不多,这些王朝并不是所谓的昙花一现,在他们的统治时期,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思想文化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行列,甚至于他们的某些制度、思想还影响了数千年的历史,这些王朝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的深深的烙印。

1、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公元前1570—1304年)

杰出帝王:雅赫摩斯、图特摩斯三世

成功指数:8,影响指数:8

在古埃及的31个王朝中,第十八王朝是延续时间最长,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一个朝代。它使埃及从喜克索斯人入侵中的四分五裂中崛起,不但恢复了统一,而且开始了大规模的向外扩展运动,它的势力范围,南达埃塞俄比亚,北到巴勒斯坦、叙利亚,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第一次将西亚北非诸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王朝,还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宗教改革,还诞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帝王。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

2、波斯帝国阿黑门尼德王朝(公元前550—330年)

延续时间221年

杰出帝王:居鲁士、大流士、薛西斯

波斯帝国阿黑门尼德王朝

成功指数:9 影响指数:9

一个伊朗高原上的部落联盟奇迹般崛起,以迅雷不济掩耳之势席卷了文明地带的近一半人口,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作为世界性大帝国中的“第一个”,它的政治制度都是在没有借鉴的情况下创设的,却又如此成功。从行省制度,到军区制度,到发达的全国交通网络,到统一的度量衡,还有“大一统、小自治”的统治精神,都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大帝国。

3、印度孔雀王朝(公元前324—187年)

延续时间138年

杰出帝王:月护王、阿育王

成功指数:7 影响指数:9

这个在亚历山大大帝侵略军撤退之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印度本土王朝,它的版图一直到16世纪莫卧儿王朝之前都未被吞噬。这个王朝不但奠定了印度大体上的疆域,而且很好地弘扬了印度古典文化,如果没有阿育王,佛教也许只是流传于印度民间的一个宗教团体。

印度孔雀王朝

4、中国汉王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延续时间422年

杰出帝王:汉高祖、汉武帝、汉光武帝

中国汉王朝

第一个长期统治中国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中国文化多方面的特性。它的国号“汉”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称号,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拓展了中国版图,打败了凶悍的游牧民族匈奴,开辟了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东段。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思想文化的至尊地位,制定了“三纲五常”等儒家规范。在这个王朝,还出现了大大推进世界文明发展的造纸术。

5、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公元96—192年)

延续时间97年

杰出帝王:图拉真、哈德良、马可·奥勒留

成功指数:8 影响指数:7

在罗马帝国铺天盖地的暴君中,这个王朝的众多贤君仁君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既有将帝国的领土扩张到那个时代极限的图拉真,又有建立起了秩序井然的内治的哈德良,还有将文化事业提升到新的高度的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尽管历时不长,但留下的遗产很多,它还向世人展示了,“养子继承制度”是比世袭制更好的制度。

罗马帝国与西汉帝国疆域示意图

6、中国唐王朝(公元618—907年)

延续时间290年

杰出帝王:唐太宗、唐玄宗

中国唐王朝

成功指数:8 影响指数:10

其前期被誉为中国封建史上的全盛时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永远的丰碑,以开放包容的气度而闻名,万国衣冠集于长安,而唐诗的繁荣达到了一个文学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

7、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6年)

延续时间507年

杰出帝王:曼苏尔、哈伦·拉西德、马蒙

成功指数:9 影响指数:10

全盛时势力范围达到东欧、北非、中亚甚至更远,将两河流域、波斯、埃及、叙利亚、印度等各个迥然有异的发达文明揉合成全新的阿拉伯文明,霸住世界商路的中枢,商人和学者的脚步达于亚非欧三大洲各地。

以马蒙为代表的前期诸哈里发,对学术文化的追求达到狂热的地步,派遣使者到世界各地搜求知识和典籍,湮没已久的古希腊经典因而得以复活。蜚声世界的“智慧馆”实际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

8、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公元867—1059年)

延续时间193年

杰出帝王:巴西尔一世、君士坦丁七世、巴西尔二世

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

成功指数:7 影响指数:8

这个王朝屹立在千年不倒翁拜占廷帝国的中央,由一个来自马其顿山区的农民神话般地建立起来,并将拜占廷帝国务实、尚武、狡诈的特性发挥到极致,重组了中世纪世界政治格局,使基督教文明的火种在诸蛮族的围攻下仍然生生不熄,在它的影响下,东欧各蛮族逐渐走上了文明化并建国的道路。既有巴西尔二世又有君士坦丁七世的马其顿王朝,不但是军事政治上的黄金时代,更是学术文化上的盛世。

9、英国金雀花王朝(公元1154-1399年)

延续时间246年

杰出帝王:亨利二世、狮心王理查一世、长腿爱德华一世

这个王朝不但有狮心王、长腿爱德华等一系列战神国王,还有“法律之父”亨利二世。更重要的是,从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到1258年的《牛津条例》,到1295年的“模范议会”,还有12—13世纪的一系列具有近代精神的立法,英国已经不可逆转地走上了千年民主宪政之路。

英国金雀花王朝

10、土耳其帝国奥斯曼王朝(1299—1922年)

延续时间624年

杰出帝王:奥斯曼、穆罕默德二世、苏莱曼大帝

土耳其帝国奥斯曼王朝

成功指数:9 影响指数:8

从一个边陲小领地起步,经过十代人的不断开拓,到16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扼住世界咽喉的大帝国。国力持续200多年的上升为史所罕见,刺刀数次插向基督教欧洲的心脏,西方冒险家也要为它绕道而行。虽然最后二百年饱受欺凌,但仍以600多年的国柞成为世界心脏地带历时最长的王朝。

11、德国霍亨索伦王朝(1415—1918年,1871年起统治全德国)

延续时间504年

杰出帝王:腓特烈大帝、(德皇)威廉一世

成功指数:8 影响指数:8

霍亨索伦家族,这个欧洲历史上最幸运的世系,带着普鲁士从一块贫瘠的沙丘平原上悄悄地崛起,沿着腓特烈。威廉大选侯、腓特烈大帝、威廉一世一代又一代的辛勤足迹,实现了从大选侯到普鲁士国王到德意志皇帝的三级跳。

普鲁士精神成为一个令欧洲人畏惧而钦佩的名词,尽管它使整个国家变成枯燥的军营,但毕竟在它的感召下,德国统一的千年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德国霍亨索伦王朝

12、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8年)

延续时间306年

杰出帝王: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

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

成功指数:8 影响指数:9

这个王朝将沙俄“贪婪的北极熊”的野性发挥到了极致,几乎从所有邻国身上吞下肥肉,攒下了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江山,从彼得大帝时代开始,大步流星追赶世界文明的潮流。直到它覆灭时为止,留下的仍然是世界一流的强国。

四大发明的发明时期及对世界的影响

尽管中华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都以"四大""五大"等命名,如四大美人、四大古典小说、四书五经,四大发明的概念却来源于西方学者,并在之后被中国人接受。

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印刷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江西婺源:古法造纸工艺助返乡农民增收

造纸术: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西汉时期被蔡伦改进,并不能说明发明人是他,材料为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最早发明是在西汉时期,具体的资料不详。

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秆中的纤维提取。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中国宦官博物馆: 蔡伦画像 dfic

纸是何时问世的,已很难确知了。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献,我们可以知道纸发明于西汉时期。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亭故址中出土了一片麻纸,同时出土的木简有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的年号;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古纸,纸呈泛黄色,已裂成碎片,最大的长宽约10厘米,最小的也有3×u65300X厘米。经鉴定,它是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为原料的,其制作技术比较原始,质地粗糙,还不便于书写。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西汉烽塞遗址的发掘中,也发现了麻纸二块。其中之一,出土时团成一团,经修复展开,长宽为12×u65297X9厘米,色泽白净,薄而匀,一面平整,一面稍起毛,质地细密坚韧,含微量细麻线头,显微观察和化学鉴定都表明,它只含大麻纤维,同一处出土的竹简最晚年代是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这些情况表明至迟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在遥远的边塞已有了质量较高的纸,这种纸在内地的出现应更早一些,即它是在灞桥纸后约数十年内出现的。从这些事实说明造纸术自发明以后,其技术的进步是很快的。1978年,在陕西扶风又发掘得西汉宣帝时期的纸。1901年,先后在新疆和甘肃敦煌发现两张东汉纸;1942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河旁的东汉烽燧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又掘得东汉时期约公元二世纪初年的纸张,即所谓额济纳纸,上有六、七行残字,这可说是现存最早的字纸实物;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也发现了一张东汉纸;1974年,在甘肃武威县一座东汉墓中,更发掘了一批东汉纸,这些纸比起西汉纸有着明显的进步,十数张纸的上面都有书写的字迹,有的是书信、诗抄,也有的是日常文书,可见这时的纸已经比较普遍地被人们用作书写的材料了。东汉时期,不仅中原地区使用纸,而且传播到了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区。另外,也不仅限于上层统治者使用,而是连民间也比较广泛地使用起来了。可以说,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时期了。

湖南张家界:探访古法造纸术

从出土的实物中我们可以知道,早期的纸都是以大麻为原料制成的。其制造工艺大致为: 沤麻 ,即把麻浸泡水中,使它脱胶;接着把麻加工成麻缕;然后把麻缕捣烂,又称 打浆 ,使麻纤维分散开;最后进行 捞纸 ,也就是使麻纤维均匀地散布在浸入水中的篾席上,再捞出干燥,就成纸张。这个工艺过程与漂絮法极其相似,表明造纸工艺正是脱胎于漂絮法。当然,早期的纸还是很粗糙的,麻纤维捣得不够烂,纤维在成纸时也分布得很不均匀,因此还不便于书写,大都只是用来包装物品。但这毕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张,正是由于它的出现,才引起了书写材料的革命。在这场书写材料的革命中,蔡伦以其重大的贡献而留名青史。活字印刷术、浑天仪、豆浆,这些都是中国人熟知的发明,不过,有很多韩国人声称它们的发明权归韩国。这不,因为韩国的一本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本,于是韩国人便声称自己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祖先。

印刷术: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 ,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再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而且唐朝中后期已经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宋朝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宋朝没有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宋朝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中国宋代的一介布衣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德国人古登堡最终集大成发明了铅活字。铅活字印刷术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风靡全世界。

中国汉字与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倾斜向下的广告海报制作的工业打印机

毕升发明泥活字,是活字的开端。以后又发展了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其中木活字对后世影响较大,仅次于雕版。朝鲜古代曾有过铁活字。汉字活字字体主要有宋体、正楷、仿宋、黑体4种。并有长扁变形体,另有隶书、魏碑、美术体等不同风格的字体多种。宋体又称老宋体,横细直粗,整齐清晰,容易辨认,阅读效果好,为中国书刊报纸正文的基本用字,字面有粗体、细体等三四种,日本人称为"明朝体"。正楷字体端庄方正,笔法和手写相仿,有几种不同风格的活字,适用面广,小学课本和儿童读物更多使用。仿宋体是仿照宋刻本的正楷字设计的活字,横直笔画粗细相近,横画略向右上倾斜,秀丽清健悦目,书刊的正文、标题、图版、明文,商品包装广告等均适用。字体有方形、长形2种。黑体,视觉上横直笔画粗细相同,方正粗黑,又名方体字、等线体字,字体也有粗体细体的不同,一般作标题和重点文句用。为了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他根据北宋大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关于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的记载,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他用自家做饭的土炉子烧制泥活字,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在烟熏火燎中经受了一次次失败的考验。最后,从炉灰中用皲裂的双手扒出了3000多个既难写又难认的西夏文陶字,又用毕之法摸索印书,终于用自己亲手刻出的字印出了《维摩诘所说经》(下卷)。这一成功,以确凿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是活字印刷的发明国。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发源地为战国磁山,磁山(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北京东单搭建司南、罗盘等花坛迎奥运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风水罗盘

在中国的方位文化中经历了从天文学方法定位再以磁学方法制成司南,最后由司南演变成指南针的三个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测定方位技术的不断完善。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称,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终止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为司南古义不断演化,使它与一系列的古代发明结下了不解之缘。磁勺是一种天然磁石琢成的勺形指向器,当它被发现的时候,其状取法北斗七星,名称则沿用"司南"。古文"司南"可以推定为磁勺的至少有《鬼谷子》、《论衡》、《玄览赋》、《飘赋》四项记载。磁针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应当是在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中,慢慢地改进的结果,而不同时期的形式,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唐代堪舆家的活动相当活跃,并开始强调方向的选择,寻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指南铁鱼或者蝌蚪形铁质指向器及水浮磁针应运而生。磁针问世后,先后用于堪舆和航海。为了使用方便,读数容易,加上磁偏角的发现,对指南针的使用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家首先将磁针与分度盘相配合,创制了新一代指南针--罗盘。不过有些场合,碗中的水浮磁针仍在使用,故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称"水浮多荡摇"。江苏、河北和辽宁旅大曾出土元代的不带刻度的指南针专用针碗。当航船还在使用浮针加针碗时,堪舆罗盘却远远地跑到了前面。对于磁石吸铁性的认识和应用,传说,秦皇宫的磁石门可防止身带铁刃的刺客进入。文献中对磁石吸铁现象多有记述,如战国时期成书的《吕氏春秋》、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子》和东汉王充的《论衡》,这些作者都提到磁石吸铁现象,玳瑁和琥珀等物体能吸引某些轻小物体的现象。王充指出,这些现象是"感应"(一种超距作用的看法)的作用,但似乎并不知道电感应和磁感应的区别。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要发明指南针,就要研究磁石的指极性。北宋时磁化技术取得了突破,这些技术加速了磁性指向器的普及,并且导致指向器形制新的演变。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对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指南针的发明源于中国古人如何定向问题的研究,也表明古人对如何定向问题的重视,为此,指南针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代中国人将指南针用于军事和航海的活动,也被用于堪舆术,后来还辗转传入欧洲,在欧洲的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航海技术发明中,指南针也是最重要的单项发明。

火药: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火药是低爆速炸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燃烧时发生大量的气体,具火药有爆破作用或推动作用(使物体如弹丸以一定的速度发射出去)。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色火药,黑色火药由硫,碳,硝组成。根据燃烧时的性质,火药可分为有烟火药(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两类。无烟火药主要用作弹药的引燃药或发射药。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古代炼丹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燃烧爆竹的保险丝

火药是武器发射弹丸的能源,按用途可分为点火药、发射药、固体推进剂。其中发射药又分为:枪用发射药、炮用发射药、弹射座椅发射药等。固体推进剂又分为火箭用固体推进剂、导弹用固体推进剂。最常用的是按火药按结构分为均质火药和异质火药,因为结构不同,带来工艺性质、燃烧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能等均有显著差别。均质火药又分为:单基药、双基药、多基药、改性双基药。双基药再分为柯达型双基药、巴列斯太型双基药。异质火药又分为黑火药、复合火药等。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对这个三种物质就有了一定认识。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烧制陶器时就认识了木炭,把它当做燃料。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木炭灰分比木柴少,强度高,是比木柴更好的燃料。硫磺天然存在,很早人们就开采它。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接触到硫磺,如温泉会释放出硫磺的气味,冶炼金属时,逸出的二氧化硫刺鼻难闻,这些都会给人留下印象。古人掌握最早的硝,可能是墙角和屋根下的土硝,硝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它的颜色和其他一些盐类区别不大,在使用中容易搞错,在实践中人们掌握了一些识别硝石的方法。南北朝时的陶弘景“草木经集注”中就说过:“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这和近代用火焰反应鉴别钾盐的方法相似(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硝石和硫磺一度被作为重要的药材,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硝石被列为上品中的第六位,认为它能治20多种病。硫磺被列为中品药的第三位,也能治10多种病。这样人们对硝石和硫磺的研究就更为重视。虽然人们对硝石、硫磺、木炭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制成火药还是炼丹家的功劳。

演练

我国现在看到的第一部记载火药配方的书,约成书于八九世纪。书中说“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会发生“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的现象。这里的“密”应该是蜂蜜的“蜜”。蜜加热能变成炭。硫磺、硝石与炭混合,这就是火药的配方。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 (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引线点燃后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下图为南未突火枪和北未火药箭。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英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

内蒙古民族文物陈列展 续传003

到了元明之际,这种用竹筒制造的原始管状火器改用铜或铁,铸成大炮,称为“火铳”。明代在作战火器方面,发明了多种“多发火箭”,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32支箭的“一窝蜂”;最多可发射100支箭的“百虎齐奔箭”等。明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就曾使用了“一窝蜂”。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发齐射火箭,堪称是现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当时水战中使用的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三、四尺高处飞行,远达两三里。这种火箭用竹木制成,在龙形的外壳上缚四支大“起火”,腹内藏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火药燃尽后点燃腹内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击中目标将使敌方“人船俱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另外,该书还记载了“神火飞鸦”等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烧性能的雏形飞弹。“神火飞鸦”用细竹篾绵纸扎糊成乌鸦形,内装火药,由四支火箭推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药筒并联火箭,它与今天的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火箭的发展,使人产生了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的愿望。根据史书的记载,14世纪末,明朝的一位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万户被誉为利用火箭飞行的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行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他们仅知道用硝来治病、冶金和做玻璃。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阿拉伯人与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药兵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的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着威力强大的舰队,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中国的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的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昔日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了!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

指南针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已使用针盘导航.指南针的发明,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极大作用。

造纸术

在纸尚未发明之前,古埃及人曾用纸莎草,古印度人用贝树叶,古巴比伦人用泥砖,古罗马人用蜡板,欧洲人则用中亚细亚人制作的小山羊皮等当作记事材料.在中国,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则用竹简、木牍、缣帛等作为记事材料;此外,还曾将抽丝织绸和制取丝棉时残絮的薄片用于书写.上述材料有的笨重,有的昂贵,有的来源较少,不能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 、鱼网等植物原料,经挫、捣、抄、烘等工艺制成的纸,人称蔡侯纸,是现代纸的渊源.纸的发明及应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火药

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经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铳等各种火器已达到成热的程度.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现代黑火药就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的。

印刷术

中国约在公元7世纪的初唐时期就已出现采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 .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在雕版印刷业已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烧后制成字印.将一颗颗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经烧烤、压平等工艺制成印版后,便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印可取下反复使用.这种活字印刷方法已具备现代印刷的基本过程——铸字、排版、印刷,比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制造的活字印刷工艺要早400年.继泥活字后,中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印刷术的发明和传布,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项科技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见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四大发明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后,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